三叉神经痛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叉神经痛
1
脑神经
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
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副神经,舌下神经
2
三叉神经(n.trigminus)为混合神经,是第 5对脑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含有 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支配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 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 三叉神经由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 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 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 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
病理检查 鼻咽部活检,排除恶性病变。 必要时包括腰穿。
10
源自文库
(一)治疗 药物疗法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为首选药 对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大约1/3的患者不能耐 受其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 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 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疗效不及卡 马西平。 3、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
3、疼痛性质 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 甚至痛不欲生; 7
4、疼痛的规律 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 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 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 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 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 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7、表情和颜面部变化 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 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 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 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 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 焦虑状态;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体征。
9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根据其病史,可进行脑桥臂摄片 或颅底摄片,排除占位病变。血管造影、CT及 MRI等检查:部分病人可发现颅底畸形血管。
临床表现
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 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 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 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8
临床表现
6、扳机点 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 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 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复正常。
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即消失,并保留正常面部感觉和功能,不
影响生活质量。
具有止痛效果明显、非破坏性、副损伤少、极低的复发率等优点,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14
术前护理
生活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建立良好生活习惯,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以利于减轻疼痛。 用药护理 遵医嘱首选卡马西平,主要是 抑制三叉神经的病理性神经反射。原则是 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增量,疼痛控制 后逐渐减量,以预防或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眩晕、嗜睡、恶心、 步态不稳、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11
治疗
(二)外科干预
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术是1967年由Jannatta教授首次提 出,以后Haines等对三叉神经与微血管的关系进 行了更深入的解剖学研究,发现存在桥脑旁微小 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病例中,92.5%出现三叉神 经痛的症状。
12
治疗 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 管”; 常见的责任血管有: ①小脑上动脉(55%),小脑上动脉可 形成一向尾侧延伸的血管,与三叉神经 入脑干处接触,主要压迫神经根的上方 或上内方。 ②小脑前下动脉(30%),一般小脑前 下动脉从下方压迫三叉神经, 也可与小 脑上动脉一起对三叉神经形成夹持压迫。 ③基底动脉,随年龄增长及血流动力学 的影响,基底动脉可向两侧弯曲而压迫 三叉神经根,一般多弯向较细小的椎动 脉一侧。 ④其它少见的责任血管还有小脑后下动
15
术前护理
对症护理 主要是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告 知患者洗脸、刷牙、剃须、咀嚼时动作要 轻柔,吃软食,小口咽,以防止疼痛发作。 鼓励患者适当参加娱乐活动、进行指导式 想象、气功疗法,以利于患者松弛身心、 转移注意力、提高痛阈而减轻疼痛。 心理护理 关心、体谅、安慰患者。
16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观察。该手术部位深且毗邻脑干、 小脑及多根颅神经,因此,术后入监护室 24h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及伤口引 流状况,警惕颅内继发性出血,同时严密 观察呼吸变化,注意有无脑干受压症状。
13
微血管减压术的方法: 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发际内纵行4cm的直切口,颅骨开孔,直径 约2cm,于显微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对三叉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 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懈”开,并将这 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
方法
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恢
3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治疗 方法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出院宣教
4
定义
“三叉神经痛” 是一种发生 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 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 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 一。
5
分类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和继发 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找不到确切病因的 三叉神经痛。可能是由于供应血管的硬化并 压迫神经造成,也可能是因为脑膜增厚、神 经通过的骨孔狭窄造成压迫引起疼痛。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于肿瘤压迫、炎 症、血管畸形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此型有别 于原发性的特点,疼痛常呈持续性,并可查 出三叉神经邻近结构的病变体征。
6
1、性别与年龄 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 性,约为3∶2;
临床表现
2、疼痛部位 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 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 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 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 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1
脑神经
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
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副神经,舌下神经
2
三叉神经(n.trigminus)为混合神经,是第 5对脑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含有 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支配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 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 三叉神经由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 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 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 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
病理检查 鼻咽部活检,排除恶性病变。 必要时包括腰穿。
10
源自文库
(一)治疗 药物疗法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为首选药 对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大约1/3的患者不能耐 受其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 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 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疗效不及卡 马西平。 3、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
3、疼痛性质 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 甚至痛不欲生; 7
4、疼痛的规律 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 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 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 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 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 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7、表情和颜面部变化 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 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 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 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 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 焦虑状态;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体征。
9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根据其病史,可进行脑桥臂摄片 或颅底摄片,排除占位病变。血管造影、CT及 MRI等检查:部分病人可发现颅底畸形血管。
临床表现
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 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 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 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8
临床表现
6、扳机点 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 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 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复正常。
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即消失,并保留正常面部感觉和功能,不
影响生活质量。
具有止痛效果明显、非破坏性、副损伤少、极低的复发率等优点,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14
术前护理
生活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建立良好生活习惯,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以利于减轻疼痛。 用药护理 遵医嘱首选卡马西平,主要是 抑制三叉神经的病理性神经反射。原则是 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增量,疼痛控制 后逐渐减量,以预防或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眩晕、嗜睡、恶心、 步态不稳、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11
治疗
(二)外科干预
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术是1967年由Jannatta教授首次提 出,以后Haines等对三叉神经与微血管的关系进 行了更深入的解剖学研究,发现存在桥脑旁微小 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病例中,92.5%出现三叉神 经痛的症状。
12
治疗 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 管”; 常见的责任血管有: ①小脑上动脉(55%),小脑上动脉可 形成一向尾侧延伸的血管,与三叉神经 入脑干处接触,主要压迫神经根的上方 或上内方。 ②小脑前下动脉(30%),一般小脑前 下动脉从下方压迫三叉神经, 也可与小 脑上动脉一起对三叉神经形成夹持压迫。 ③基底动脉,随年龄增长及血流动力学 的影响,基底动脉可向两侧弯曲而压迫 三叉神经根,一般多弯向较细小的椎动 脉一侧。 ④其它少见的责任血管还有小脑后下动
15
术前护理
对症护理 主要是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告 知患者洗脸、刷牙、剃须、咀嚼时动作要 轻柔,吃软食,小口咽,以防止疼痛发作。 鼓励患者适当参加娱乐活动、进行指导式 想象、气功疗法,以利于患者松弛身心、 转移注意力、提高痛阈而减轻疼痛。 心理护理 关心、体谅、安慰患者。
16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观察。该手术部位深且毗邻脑干、 小脑及多根颅神经,因此,术后入监护室 24h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及伤口引 流状况,警惕颅内继发性出血,同时严密 观察呼吸变化,注意有无脑干受压症状。
13
微血管减压术的方法: 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发际内纵行4cm的直切口,颅骨开孔,直径 约2cm,于显微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对三叉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 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懈”开,并将这 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
方法
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恢
3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治疗 方法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出院宣教
4
定义
“三叉神经痛” 是一种发生 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 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 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 一。
5
分类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和继发 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找不到确切病因的 三叉神经痛。可能是由于供应血管的硬化并 压迫神经造成,也可能是因为脑膜增厚、神 经通过的骨孔狭窄造成压迫引起疼痛。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于肿瘤压迫、炎 症、血管畸形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此型有别 于原发性的特点,疼痛常呈持续性,并可查 出三叉神经邻近结构的病变体征。
6
1、性别与年龄 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 性,约为3∶2;
临床表现
2、疼痛部位 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 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 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 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 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