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型城市转型
主讲人:KURAN
主讲内容:
• ----资源型城市定义、类型及发展背景 • ----资源型城市的历史贡献及面临的现实问题 • ----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及相关理论与转型的必要性 •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业转型的主要障碍 •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相关案例研究 •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对策及发展目标
尚有近7000万平方米棚户区需要改造,约14万公顷沉陷区需要治理,失业矿工人数达60多万, 城市低保人数超过180万。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依然较强,采掘业占二次产业的比重超过 20%,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处于起步阶段。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能力弱,创新水平低, 进一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支撑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一、资源型城市的定义、类型及发展背景 (一)资源型城市的定义
资源型城市的定义
矿产资源采掘业及初加工业产值总和超过工业总产值的 50% ,则该城市可定义为资源型城市
在确定煤炭资源型城市时,选取的标准是煤炭采选业产 值超过1亿元,且其占城市工业产值的比重在 7%以上
劳动就业人口在资源及初加工业中就业比例占全社会就 业人口的40%以上,该城市可定性为资源型城市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特征
对资源的依赖 程度高
对城市的发展 有重大影响
城市空间结构 分散
城市具有双重 功能属性
主导企业功能 的二元性
资源型城市的现实问题
• 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在其演化过程中,伴随着城市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逐
步枯竭或资源量下降,资源开发生命周期渐至末端,或者是由于国内外资源市场和资 源产业的冲击以及自身开发条件的变化,城市赖以生存的资源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不断 下降,产业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发展滞缓 甚至萎缩,出现“三低”和“二高”现象。
3.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是资源型城市形成与发展,也是其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大 贡献之一。统计表明,2002 年我国 140 座矿业城市人口有 10326.1 多亿,占全国城 市人口57736.55 万的 17.87%,矿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 700 多万。从历史上看,这 个数值要更大。
4.资源型城市的建立促进了城镇化,它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以矿业城市为特色的矿业高度集中和大规模开发,特别是那些在经济落后地区拔地 而起的矿业城市,极大地改变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区域 经济的发展。同时,资源型城市,除其自身的产业经济效益外,还具有广泛的产业 关联和波及效应,成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带动力。如对建筑业、建材业、化工 业、电力工业以及多种服务业的发展产生很强的波及效应。
设期 • 城市因资 源而兴
• 达产,资源 达产稳 量尚多
定期 • 城市因资源 而盛
• 稳产,资源
成熟期
量大量减少 • 城市因资源
而稳
• 减产,有一定
源自文库
衰退期
资源量但较少 • 城市因资源而
退
关闭
• 产出终止, 资源枯竭
• 城市因资源 而亡,或转 型新生
(四)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背景
• 资源型城市累计生产原煤529亿吨、原油55亿吨、铁矿石58亿吨、木材20亿立方米,
2001年以来 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资源枯竭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现生机与活力。
•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
可持续问题突出,由于内外部因素叠加,新旧矛盾交织,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
当前
临严峻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现状小结
1.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依然严重,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强
3.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亟待完善,改革任务艰巨
资源开发行为方式有待进一步规范,调控监管机制有待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 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等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资源开发企业在资源补偿、生 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安全生产及职业病防治等方面的主体责任仍未落实到位。扶持接续替代产 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支持力度不足。资源收益分配改革涉及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 矛盾错综复杂。
二、资源型城市的历史贡献及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资源型城市的历史贡献
1.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及原材料支撑
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型城市累计生产原煤529亿吨、原油55亿吨、铁矿石58亿吨、 木材20亿立方米,矿业城市是我国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供应的主体。
2.资源型城市作为资源产业的基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矿业作为矿业城市的主要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一直在不断增加,只是 由于其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远远高于矿产品初级加工业,矿业产产值占 国民经济的比例逐渐变小,绝对值始终保持持续增长。2000 年矿业城市产值占全 国城市市区工业总产值的 29%,2002 年 140 座矿业城市的矿业产值总和为 46228.4802 万元,占全国矿业产值 647902576 亿元的 71.35%。
本文理解为:天赋资源群聚集并以自然资源型产品的开发利用为支柱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 城市
(二)资源型城市的类型
成长型 (31个)
成熟型 (141个)
衰退型 (67个)
再生型 (23个)
(三)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
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轨迹可按资源的消耗程度大致分为五个不同时期:
• 投产、资 开发建 源量多
2.资源富集地区新矛盾显现,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
部分地区开发强度过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新的地质灾害隐患不断出现。 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资源开发、征地拆迁等引 发的利益分配矛盾较多,维稳压力大。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不平衡、不协 调的矛盾突出。
新中国成立 以来
“一五”时期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3个布局在资源型城市,占总投资额的近 50%,为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 2001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以资源枯竭城市转 型为突破口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