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
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山东沂水纪王崮g ù
春秋墓葬、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陕西西安西汉长安城渭桥遗址、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四川石渠吐蕃时代石刻、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 2015年
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陕西宝鸡周原遗址,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河南洛阳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以及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
2014年
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河南郑州东赵遗址、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河南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
2013年
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陕西西安西汉长安城渭桥遗址、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四川石渠吐蕃时代石刻、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等。
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
石鼓山墓地位于宝鸡市区正南,渭河南岸台地上。2012年6月墓地发现后,通过持续两年的钻探与发掘,确认墓地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300米,发现商周时期墓葬15座,均竖穴土坑墓,年代属商末周初。整个墓地呈现“大稀疏、小聚集”的分布态势。墓主头朝南部台地中脊,多为南向和东向。按规模可分为中型和小型两类,共出土各类随葬品230余件(组),多臵放于二层台或壁龛内。其中,小型墓一般随葬一、两件陶器,中型墓随葬品丰富,仅青铜礼器就多达92件,显示出一般平民与高级贵族两个层级的人群结构。另外,两类墓均随葬有高领袋足鬲,证实了以前此类鬲代表的是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的判断。同时,改变了以往此类鬲不可能晚到西周的观点。本次发掘最令人瞩目的是,M3与M4出土的精彩青铜礼器。其中,M3计14类共31件,有鼎、簋gu ǐ、卣y ǒu
各6,禁、斗各2,甗y ǎn 、彝y í、罍l éi 、壶、尊、觯zhì、盉h é、爵、盘各1件;M4计11类共50件,有簋16、鼎15、罍、甗各4,壶、簠f ǔ、盂y ú、牺尊各2,甑z èng 、尊、盘各1件。另外,青铜器
上还发现“户”“亚羌”“史母庚”等铭文及族徽符号26组。总体而言,这批铜器具有商器的一些因素,但又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少酒器,多食器,体现出一种重食轻酒的文化特色,个别器形制新颖、造型奇特,或罕见或首出,皆弥足珍贵。两墓也是迄今为止高领袋足鬲文化中等级最高的墓葬。[1]
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随州文峰塔工程建设范围内勘探出的所有墓葬进行发掘,先后共发掘墓葬66座,其中土坑墓54座、砖室墓12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发掘出土遗物有铜、陶、瓷、漆木、骨、皮革、玉石等各类质地的文物1027件套。其中,铜器器类主要有鼎、簠、簋、方壶、缶、甗、鉴、盘、匜等。部分铜器上有“曾”、“曾子”、“曾公子”及“曾孙”等铭文。根据铭文判定,大多数春秋至战国中期土坑墓的国属应为曾。
2012年6月,该区民房因房产开发被拆迁,在新房动工前,考古研究所对该地块展开了大规模考古勘探。考古人员已发掘墓葬65座,其中土坑墓53座,砖室墓12座。土坑墓大多为东周曾国墓葬,时代从春秋中期一直到战国时期,少数为战国晚期的楚墓。此外,本次发掘还首次在随州境内发现曾国车马坑,分别为两座车马坑和一座马坑,皆为春秋时期,出土两马驾和四马驾,为揭示春秋曾国车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该墓地是继曾侯乙墓和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发掘后的又一代曾侯墓,填补了西周早期至战国时期
曾国之间的空白;曾侯丙墓墓坑平面呈亚字形,是在随州乃至湖北省首次发现的“亚”字形墓葬;第一次发现曾国车马坑。该墓早年曾遭盗掘,唯东室未被盗掘,出土有鼎、簋、簠、鬲等70余件铜礼器。根据墓葬规模和出土铭文推断,应为一代曾侯墓葬,墓主为曾侯丙。根据铭文可知,土坑墓葬大多为东周曾国墓葬。发现了两件意义重大的铜器,一件带有“曾”字铭文,一件带有“随”字铭文,而带有“随”字铭文的铜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在M33出土的一件青铜盘的铜梗上发现了众多清楚的蜡流痕迹,找到了春秋中晚期曾国青铜器失蜡法铸造的直接证据,使得迄今纷争不已的失蜡法铸造法有了定说。墓葬的发现对揭示曾国政治中心的变迁及重构曾国历史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山东沂水纪王崮gù春秋墓葬
墓葬位于沂水县城西北约40公里处的“纪王崮”山顶,隶属泉庄镇。“崮”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特点是顶部平展开阔,周围四壁如削,再向下坡度由陡至缓。纪王崮顶部面积约0.45平方公里。在纪王崮之上,自南向北有三个大的岩丘,分别称为“擂鼓台”、“万寿山”和“妃子墓”。其中,最大的是“万寿山”,海拔高度577.2米,为纪王崮的最高点。墓葬则位于擂鼓台的中北部。
由于墓葬被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当地文物部门,分别于2012年2月到7月和2013年9月到10月,对两座春秋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一号墓为带一条墓道的岩坑坚穴木椁墓,由墓室、墓道及附属的车马坑组成。最大的特点是墓室与车马坑共凿建于一个岩坑之中。岩坑呈长方形,其壁斜内收,南北长约40、东西宽约13米。墓道位于岩坑东南部。另外,墓口已遭破坏,未发现封土。
外椁位于墓室中部,南北长9.24米,东西宽5米。内椁位于外椁中部,东西
长3.26米,南北宽1.94米。在内椁南、北各有一个器物箱,南器物箱东西长3.6米,南北宽1.7米。北器物箱东西残长3.46米,南北宽1.6米。在内椁和器物箱之间及内椁西侧共发现三个殉人坑,皆有一棺,墓主人南北两侧的殉人头向东,西侧的殉人头向南。
棺室为重棺,位于内椁之内。外棺东西长2.5米,南北宽1.35米。内棺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1.04米。在棺内人骨的周围铺有一层厚约6厘米的朱砂。人骨已腐朽,从头饰、项饰分析,墓主头向东。
一号墓棺室
由于下层岩石较难开凿,棺椁下的“腰坑”仅为象征性,没有明确的边界。坑内殉犬一只,头向西北。
墓室东西两侧皆有熟土二层台,东侧二层台只残余一角。西侧二层台完整。
墓道呈东高西低的斜坡状,东向,其西部正对内椁室。东西残长4米,南北宽3.6米。
车马坑位于墓室的北部,南北残长7.5米。残存独辕车四辆,每辆车由两匹马驾御,在2号车舆内出土有鼎、鬲、敦三件车载青铜礼器,这种现象非常少见。在车马坑东西两侧皆有二层台。东侧二层台台面之上发现成排成列的柱坑,柱坑中部为柱洞。
玉戈
在棺室、器物箱、车马坑及殉人坑中共出土文物近200件(组),主要包括鼎、鬲、铺、敦、瓠壶、镈钟、甬钟、钮钟、錞于、盘、匜等青铜器,人、戈、琮、柱形饰、虎形佩等玉器及陶罐、海贝、玛瑙珠、绿松石饰、骨珠等。根据器物形制特点推断,该墓的年代为春秋中晚期。
二号墓则是一座未完工的岩坑竖穴墓,亦应包括墓室与车马坑两部分。其现存墓口东西长25.2米,由于被破坏,南北宽度未明,也未发现封土。墓分东、西两部分。西部为东西向坑状遗迹,平面略呈西窄东宽的梯形。坑壁斜收,壁面参差不齐。坑底西端呈不规则阶梯状,其余部分较平。坑长14.9米,宽4.4~6.6米。其南壁有向南凿出类似二层台的结构。
东部为带明显二层台的坑状遗迹。其平面不规整,东西长10.3米,南北尺寸未详。北二层台宽6.68米,其东部被破坏。此台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倾斜。其东部有在岩层上凿出的柱坑5个,分布有一定规律。南二层台基本呈长方形,底部长5.7米,台宽1.8~2.2米,台面较平整。东部遗迹东壁南段以石块垒砌成墙,现存石墙宽长6.6米,宽1.5米,高0.4米,两侧墙面较齐整。
二号墓填土中包含春秋时期陶片、兽骨和海螺等遗物。
考古发掘情况表明,纪王崮春秋墓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结构特殊、出土遗物丰富,是山东近几年来东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与保护价值。其墓室与车马坑共凿建于一个岩穴中,是一种全新的埋葬类型,为以后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无论墓葬所处的环境、墓葬的结构、内部出土的文物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纪王崮两座春秋墓葬及车马坑的发掘对揭开纪王崮历史传说的神秘面纱,对研究该地区历史和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工艺技术、墓葬制度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
出土编号:J9③1
规格:长23、宽2.4、厚0.2厘米,重10.8克
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