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粮食产量变动情况及未来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粮食产量变动情况及未来趋势
【摘要】本文在分析河南省粮食产量及变化阶段的基础上,以粮食总产量为被解释变量,分别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和ARMA模型,并对粮食总产量进行了标本内外的预测,结果证明ARMA模型得出的结果可靠性更高。
【关键词】粮食总产量ARMA模型实证分析
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中国是世界上粮食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作为产粮大省的河南,其粮食产量对我国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河南省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1/10左右的粮食,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研究河南省粮食产量的变动情况及未来趋势,对保证我国的粮食供给,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河南省粮食产量及变动情况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13年的36年间,河南省粮食产量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如图1所示,粮食产量用Y表示)。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1900万吨上升到2013年的5713.6万吨,粮食总产量年均增加105.9万吨。虽然1991年、2003年等年份出现了粮食总产量绝对数减少的情况,但总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有几个明显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至1988年,粮食产量从1900万吨增长到2663万吨,年均增幅76.3万吨。其中,1984年的粮食产量则达到这一阶段的最高值2984万吨,比上年增产687万吨,增幅最大,环比增长率达30.99%。
第二个阶段从1989年至1997年,粮食产量保持在三千万吨以上,粮食产量从3149.4万吨增长到3894.66万吨,年均增幅为93.16万吨,其中1993年比上年粮食增产529.4万吨,增幅最大,环比增长率为17.02%。
第三个阶段从1998年至2005年,这一阶段的粮食产量基本保持在四千万吨以上,粮食产量从4009.61万吨增长到4582万吨,年均增幅为81.77万吨,其中2004年比上年粮食增产690.53万吨,增幅最大,环比增长率为19.35%。
第四个阶段从2006年至今,粮食产量均在五千万吨以上,粮食产量从5112.3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5713.6万吨,年均增幅为85.9万吨,其中2006年比上年粮食增产530.3万吨,增幅最大,环比增长率为11.57%。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的粮食总产量基本保持着增长的趋势,尤其是自2004年以来,河南省的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从2004年的4260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5638.6万吨,年均增幅达172.3万吨。但是从数据上来看,尽管十年来河南省的粮食总产量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但上升速度已经明显减慢,环
比增长率从2005年的7.56%迅速下降到2013年的1.33%,在2009年甚至只有0.4%的增长率。
二、河南省粮食产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因此,以时间(1978年至2013年)为解释变量(用T表示),以河南省不同年份的粮食总产量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可以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年的粮食产量平均增加104.671万吨。和前面分析的粮食总产量年均增加105.9万吨非常接近,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因此可以用此方程来进行预测。
三、河南省粮食产量的ARMA模型分析
虽然可以用上面的方程来预测未来的粮食产量,但从图1可以看出,这一时间序列模型可能是非平稳的,如果简单地以时间为解释变量来进行预测,可能会减弱其预测的准确性。鉴于此,接下来用ARMA模型来对河南省的粮食产量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1、ARMA模型基本原理
ARMA模型又称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由Box和Jenkins创立,有时也称B-J方法。该模型以自回归模型(简称AR模型)与滑动平均模型(简称MA模型)为基础“混合”构成。
AMRA模型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时序短期预测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虽然某些序列时间是依赖于时间的一组随机变量,构成该时序的值具有不确定性,但整个序列的变化却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近似描述。通过该模型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更清楚地认识某一时间序列的结构和特征,从而达到最小方差意义下的最优预测。
2、河南省粮食产量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为研究对象,以1978—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利用Eviews 6.0软件进行分析。
(1)对数据进行平稳化处理。一般来讲,总体上升的数据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由图1可初步较直观地判断出粮食总产量Y是非平稳性的。对数据Y做ADF平稳性检验,发现其存在着单位根,证实该序列确为非平稳序列。对Y进行一阶差分(用DY表示),其ADF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DY的ADF检验统计量为-7.736,明显小于1%、5%和10%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并且其P值为0,表明Y的一阶差分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
(2)确定模型的阶数。对模型的识别就是确定ARMA模型的p和q的阶数。一般来说,ARMA模型的定阶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SIC和BIC准则。AIC 准则是日本统计学家赤池弘次创立和发展的,又称最小信息准则。之后赤池又从Bayes观点出发引入新的BIC准则。本研究在对DY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SIC和BIC准则确定p=1,q=1,即可将模型记为ARMA(1,1)。
(3)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利用Eviews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可得如图2所示的输出结果。
四、河南省粮食产量的预测
分别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ARMA模型,对河南省的粮食产量进行分析的预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了运用两种不同方法得到的各年份的粮食产量及相关数据,其中2010—2013年的预测是样本内预测,可以通过预测值与真实值的比较,判断出哪种方法的精确度更高,即哪种方法的结果更好。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用ARMA模型来对河南省的粮食产量进行分析,其误差百分比均小于1%,而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的分析,误差百分比却达到了3%以上。这说明,用ARMA 模型进行分析精确度更高,可信度更强。需要说明的是,ARMA模型是基于短期的预测,因此,对2014和2015年粮食产量的预测精确度将会远远大于对2020年的预测精确度。
【参考文献】
[1] 庞皓:计量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7.
[2] 吕海燕等: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河南粮食产量因素研究[J].河南科学,2013(12).
[3] 宰松梅等:河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黄河,2011(12).
[4] 吴秀芝、刘颖博:基于ARIMA模型对中国人均粮食的预测[J].金融经济,2010(24).
[5] 任英华:Eviews应用实验教程[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