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基流干旱指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 【关于生态基流与干旱指数的解答】 生态基流与干旱指数是考查基本概念,厘清概念非常重要。关于具体的概念可以参考“水文水资源综合评价基本术语”和“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SL26-2012)”。这里不再阐述。
一、生态基流
【2012年真题】
1、生态基流的定义。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分四个层次的定义,生态基流是维持河床基本形态、防止河道断流、避免河流生物群落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河道中所需的最小流量或水量。《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45-2006附录C.2.2中提出生态基流的计算方法“QP”法可用频率90%或95%最枯月平均流量。
2、《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2008中对河道内需水量做出明确的定义。5.8.2条对生态环境需求四个层次划分和生态基流的计算“90%频率最小月平均流量”以及生态环境最小流量给予说明。同时在条文说明6.5.2中“总需水量是生态环境需水量及其他需水量的外包线”。
3、生态环境最小流量与生态基流有区别。一般情况按照多年平均流量的10-30%计算最小生态流量,南北方有区别。但按照《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中6.2.3条规定,可用实测的最小流量作为最小生态需水量。
4、针对本题,历史实测流量1.74m3/s为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河道内需水量为外包线取2.02m3/s,生态基流用90%或95%的最小月平均流量取1.95或1.83m3/s。
5、按照新版2013专业知识,取平均流量的10%(2.02 m3/s)与90%最枯月平均流量(1.95 m3/s)
的外包。即2.02 m3/s。选【C】为正确的答案。
6、2012年、2013年连续考两年生态基流问题,一句话“取平均流量的10%与90%最枯月平均流量的外包”为标准答案。
二、干旱指数
气象上干旱指数通常用蒸发能力与降水量的比值表示。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定义为年蒸发能力和年降水量的比值。
即: r=E0/P
式中r——干旱指数;E0——年蒸发能力,常以E-601水面蒸发量代替,mm;P——年降水量,mm。
当r<1.0时,表示该区域蒸发能力小于降水量,该地区为湿润气候,
当r>1.0时,即蒸发能力超过降水量,说明该地区偏于干燥,r越大,即蒸发能力超过降水量越多,干燥程度就越严重。
水利上干旱指数严格定义:年蒸发能力和年降水量的比值,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
在这里必须搞清楚几个概念:蒸发量、水面蒸发量、陆面蒸发量、蒸发能力。要强调的是水利上蒸发能力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可以近似用E601型蒸发器蒸发量代替。
【理解】水利规划中的蒸发计算包括水面蒸发(实际工作中按照折算系数计算,标准为20m2蒸发池,根据规范查)和陆面蒸发(实际工作中没法计算,常采用E=P-R间接推算)。如由于新建水库,使得原来陆面蒸发变成水面蒸发,蒸发量增加,使得径流量减少。举例:
很显然,陆面蒸发通过计算求得。对于在注考中出现求干旱指数问题,用E601蒸发器的值代替陆面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计算。
【2008真题】
5~6、某平原年平均降水量560mm,年平均蒸发量1100mm(E601蒸发皿),水面蒸发折算系数为0.85,地下水的降水入渗补给量为25.6亿m3,河道和水库入渗补给量为15.0亿m3,渠系渗漏补给量为3.0亿m3,井灌回归量2.0亿m3
5、该区干旱指数为以下哪项:
A:1.67;B:2.31;C:1.96;D:0.57。
【解答】 标准答案:1100/560=1.96,选择C【干旱指数1<r﹤3 ,为半湿润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