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耦合声场振动噪声预测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车身激励提取
车身板件在外载荷的激励下产生振动并向车内 辐射噪声。外界激励源包括发动机、底盘工作时产 生的振动与路面激励产生的振动旧J。文中同时考虑 发动机和路面的激励,它们分别通过发动机悬置点 和悬架支点传递到车身。由于所研究的车型尚处于 设计阶段,无法通过试验方法得到激励力载荷,利用 虚拟样机技术模拟并提取发动机悬置和悬架支点在 各预测转速下对车身的激励力载荷。 2.1发动机悬置的激励力载荷
以上分析表明,车内噪声在发动机转速约为 2 ooo(3挡车速约38kn∥h)和4 250r/min(3挡车速 约80krn/h)时会出现明显共振,这2个车速均是较 常用的车速,会严重影响该车车内声质量。有必要 对车内声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车身结构加以改进。
4车身板件声学贡献分析
曼
《 幽 板 《 韫 誉
图5声同耦合分析模型
表3声固耦合系统前20阶非刚体耦合模态频率
阶数
固有频率/Hz
阶数
固有频影Hz
l
34.9
11
55.2
2
39.3
12
55.7
3
40.5
13
56.9
4
41.O
14
57.7
5
45.1
15
58.5
6
48.6
16
59.O
7
49.8
17
60.1
8
51.2
18
62.7
9
52.3
18
63.O
lO
53.3
在虚拟样机上施加活塞惯性力、惯性干扰力矩 和燃气力矩,作为样机的驱动载荷。为了研究在整 个发动机转速范围内的车内噪声,这里提取转速为 1 500~6 ooor/111in,每隔250r/IIlin时3个悬置点处 的激励力载荷。对力载荷作幅值谱变换,因高阶简 谐分量幅值较小且分析只针对中低频,故分析中只 取了前2阶200Hz以内简谐分量。各转速下力载荷 幅值曲线如图6所示。
复数。
正的声学贡献系数意味着场点总声压随该板件
振动幅值的增大而升高;负的声学贡献系数意味着
场点总声压随该板件振动幅值的增大而降低。声学
贡献非常小的区域称之为中性区域,一般不作为车
身结构修改对象。
根据车内声场谐响应分析的结果,在边界元软
件SYsNOIsE中导入BEM模型,并针对共振峰较大
的转速2 000、3 750、4 250和4 750r/min进行板件
贡献分析。
通过声学分析计算得到不同转速下,车内各板
《№掣囊№ 件在特定频率处的声压贡献系数,图9为转速4 250
r/min时的声压贡献系数值。
板件编号 (a)53Hz,测点FL
板件编号 (b)53Hz,测点RL
《曩k●蔼《鬟h々蕊
献系数不同,因此对于不同频率下的车身架构调整, 需要采取不同的修改方式。如果减小这些部位的板 件振动,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车内噪声。针对上述车 身部位采取了加筋和适当的隔振措施后,车内噪声 分析结果见图10。
2008(V01.30)No.6
曹友强,等:车内耦合声场预测研究
·487·
为了量化每个板件对车内噪声的贡献程度,引
入板件声学贡献系数尺。,它是场点声压方向上板件
产生的声压与场点总声压的比值旧1,表示为
月。=Real(p。·p’/I p I 2)
(3)
式中Real(),表示取实部;p‘为场点声压p的共轭
图3车室声场三维有限元模型
将声场有限元模型导入sYsNOIsE软件中,使 用FEM流体模型计算声腔模态,得到的模态结果如 表2所示,前4阶振型见图4。
阶数
1 2 3 4 5 6
表2车室声腔声学前6阶模态
固有频率/Hz
“.7 112.9
129.4 145.9 153.3 163.7
振型描述(以声腔纵向、横向和竖 向截面E的模态节线条数描述)
(1)
i=I
式中p为声场中的声压;A巩为声传递分量;∞为角
频率;秽。.i(∞)为单元i的法线振动速度。这样,通过
声传递分量(A形),将声场中某点处的声压与板件
振动速度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面板贡献量p。是指边界元模型中面板所包含 的所有单元贡献量的总和,即
p。=∑‰(∞)
(2)
式中p。.;(∞)为单元i的声压贡献量。因此,只要求 出所有单元的声传递分量和法向速度,就能得到各 单元的声压贡献量。
在发动机转速为2 000r/min时,其2阶激励频 ~
率为66.7Hz,与第1阶声场模态值和白车身结构模 态笫6、7、8阶值很接近,因而容易产生声腔共鸣,出 现明显共振峰;而前排刚好靠近节线位置,因而声压 级较低;在发动机转速为4 000~4 500r/min范围 内,其第2阶激励频率为133.3—150Hz,此时第3、 4、5阶声场模态对车内噪声影响较大,从这几阶振 型上看(见图4),后排座位相对前排更靠近节线位 置,这是前排声压级略高于后排的主要原因。
·484·
汽车工程
2008年(第30卷)第6期
图1白车身有限元模型
在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忽略因建模简化 引起的局部模态,提取计算结果中与实验模态相对 应的前9阶固有频率,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部分振 型对比见图2。
表1 实验模态与计算模态固有频率的对比
阶数
l 2 3 4 5 6 7 8 9
实验结果/Hz 32.4 35.7 47.0 51.4 53.3 62.1
车室四周壁板的机械振动和其内部声腔空气的 声振动相互耦合、相互影响。这种耦合作用往往会 改变整个系统声学振型的频率及相关节线位置,会 使车室内的声学响应发生重大变化,因此需要进行 结构声场的耦合分析。
在白车身模型的基础上,添加风窗和门窗。风 窗、门窗玻璃与周围板件采取刚性连接;车门与车身 连接的门铰链处建立刚性区域,并通过节点间的约 束方程建立铰链;车门与门框的密封条使用弹簧单 元模拟,得到整车结构有限元模型。在建立耦合系 统时,要求声场、结构模型在耦合面上的节点完全一 致,因此修改车身结构单元长度与声场单元大小对 应,保证声场、结构模型准确无误地耦合。
同理,对另外几个共振峰较大的转速做板件贡 献分析,结果表明:100Hz以内的低频噪声,正贡献 较大的板件是地板中后部和前挡风玻璃;高于 100Hz的噪声,正贡献较大的板件主要是地板前部、 地板中部、地板尾部、前围和顶棚前部。
由此说明,不同频率下针对同一测点的板件贡
(1)建立了车身有限元模型、车室空腔声学有 限元模型和车身结构一声场耦合模型,并进行了模态 分析和模型验证,模态分析表明,车身结构与车室声 场的耦合相关性较强。
2008(V01.30)No.6
曹友强,等:车内耦合声场预测研究
·485·
排座椅处;第2阶节线位于前排座椅附近和后排座 椅位置。可见,该车室前2阶声场模态从振型上看 是有利的,可以使人耳处于车内噪声较小的位置。 但是第1阶声场模态值与白车身结构模态第6、7、8 阶值很接近,容易引起车室声腔共鸣。 1.3声固耦合结构模态分析
确定对车内噪声影响较大的板件及其贡献量,更好 地进行降噪处理。
在小压力扰动情况下,可认为声学方程是线性 变化的,因而可以在输入(结构表面振动速度)和输 出(声场中测点处的声压)之间建立一种线性关系。
若将结构表面离散成Ⅳ个有限单元,这种输入和输
出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_lv
p=∑ArK(∞)‘口。,t(山)
纵向1阶 纵向2阶 横向1阶 竖向1阶 纵向1阶+横向l阶 纵向3阶
图2部分振型对比图
从表1和图2可以看出,计算值总体上偏小,这 主要是由于模型简化引起的,但与实验结果的偏差 都在5%以内,说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精度较高,可 满足分析要求。
图4前4阶声场模态振型云图 从图4可以看出,第1阶声场模态节线位于前
参考文献(8条)
1.靳晓雄.张立军 汽车噪声的预测和控制 2004
2.马天飞.林逸.张建伟 轿车车室声固耦合系统的模态分析[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5(7)
车内耦合声场振动噪声预测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曹友强, 邓兆祥, 李昌敏, Cao Youqiang, Deng Zhaoxiang, Li Changmin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0
汽车工程 AUTOMOTIVE ENGINEERING 2008,30(6) 0次
将声场、结构模型分别导人SYSNOISE中,通过 ModeL/Link命令,定义耦合面,得到声固耦合模型, 见图5。将计算得到的结构、声学模态值分别导入 sYsNoIsE的结构和声腔模型上,利用模态叠加法计 算耦合系统模态频率,结果如表3所示。
从计算看出,耦合声场前20阶非刚体模态值与 结构模型模态值都很接近,说明前20阶耦合作用主 要是由结构模态激发的,由于耦合作用,耦合模态频 率稍有改变。第20阶耦合模态与声腔第1阶声学 模态频率很接近,也会产生强烈的耦合作用,导致耦 合振型发生变化。
∞ 雩 黑
出 艘
《
姐 凿
发动机转速/r-min‘
(a)FL测点
号 曝
出 韫 《 恤 棼
发动机转速/r.miIl”
(b)RL测点
图10车身结构改进前后FL、RL测点声压级对比
从图10看出,结构改进后参考测点声压级在大 部分转速下都明显降低。虽然在个别转速下声压级 略有升高,但在共振峰较大的转速2 000和4 250 r/min附近,A声压级有较大降低,最高达到5dB左 右。总的看来,改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65.4 66.6 70.9
计算结果/Hz 31.5 36.4 45.O 53.7 52.6 61.6 66.2 65.9
70.5
相对误差/%
—2.8 2.0
一4.2 4.5
一1.3 一O.8
1.2 一1.1 一O.6
1.2车室声腔模态分析 在轿车设计阶段,车内声学模态分析为避免车
身壁板与车内声腔声学共振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 息,此外,车内声学模态分析可以用来确定声腔是否 被强烈地激起共振…。在有限元分析中,声学单元 的理想尺寸大约是每个波长6个单元心J,综合考虑 到计算的精度和规模,取单元长度为60—120mm。 由于车内声场是由车室壁板包围的声腔,因此建立 声场模型时,可以先选出与声场接触的车身壁板,并 将其封闭,然后将此封闭声腔围成的体划分实体单 元,即得到声场有限元模型。研究的三维车室声腔 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
5结论
图9转速4 250r/min时各板件的声压贡献系数直方图
从图9可以看出,53Hz时对测点FL地板中后 部正贡献系数最大,对测点RL风窗玻璃的正贡献 系数最大;141.7 Hz时对2个测点正贡献系数最大 的板件都为顶棚前部,对测点RL,板件4、8、9、1l也 是正贡献较大的区域,并且板件5负贡献系数较大。
20
63.8
60
冬 50 j鲤40
蓬30
轷20 R 10
O
2 500
3 500
4 500
发动机转速/r.m酊1
5 500
图6悬置支点的简谐力载荷
2.2悬架支点的激励力载荷 建立整车虚拟样机模型,提取整车在A级路面
上挂3挡行驶时4个悬架支点处的力载荷。图7是 该车以85kn∥h(发动机转速约为4 500r/IIlin)行驶 时,在前后悬架左侧支点提取的部分力载荷所对应 的幅值谱曲线。
(2)运用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提取了整车悬架 支撑点和不同转速下发动机悬置点的激励载荷及其 幅值谱,并对激励下的车内噪声进行了预测。
(3)结合车内声学特性,车身板件贡献分析,对 产生车内噪声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针对车内中低频噪声采取的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 的降噪效果。
参考文献
[1]靳晓雄,张立军.汽车噪声的预测和控制[M].上海:同济大学 出版社。2004. (下转第538页)
发动机转速/r.min‘1
图8参考测点的A计权声压级曲线
从图8可以看出:(1)在两载荷共同作用下,车 内测点声压级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 增Fra Baidu bibliotek,但在转速为2 000和4 250r/min附近时,有明
当只考虑车内低频结构噪声时,其主要影响因 素是围成车室所有板件的振动和声学特性。不同区
域的车身板件对于车室内任意点的声压贡献不 同【6。7】。在汽车设计阶段进行声学贡献分析,可以
从图7可以看出,力载荷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前 50Hz内。一般来说路面功率谱密度集中在较低频 率范围内【4],这也说明分析提取的力载荷是可信的。
·486·
冬 理 馨 柱 鼍薛 R
Z 150 迥120 馨 90 犍 60
辫 30
频率/Hz (a)前悬架左侧激励
汽车工程
2008年(第30卷)第6期
显的共振峰;(2)在整个转速范围内,驾驶员右耳位 置的声压级比后排左侧乘员右耳位置的声压级低, 在转速为2 000和4 750r/min附近时表现突出。
车身板件在外载荷的激励下产生振动并向车内 辐射噪声。外界激励源包括发动机、底盘工作时产 生的振动与路面激励产生的振动旧J。文中同时考虑 发动机和路面的激励,它们分别通过发动机悬置点 和悬架支点传递到车身。由于所研究的车型尚处于 设计阶段,无法通过试验方法得到激励力载荷,利用 虚拟样机技术模拟并提取发动机悬置和悬架支点在 各预测转速下对车身的激励力载荷。 2.1发动机悬置的激励力载荷
以上分析表明,车内噪声在发动机转速约为 2 ooo(3挡车速约38kn∥h)和4 250r/min(3挡车速 约80krn/h)时会出现明显共振,这2个车速均是较 常用的车速,会严重影响该车车内声质量。有必要 对车内声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车身结构加以改进。
4车身板件声学贡献分析
曼
《 幽 板 《 韫 誉
图5声同耦合分析模型
表3声固耦合系统前20阶非刚体耦合模态频率
阶数
固有频率/Hz
阶数
固有频影Hz
l
34.9
11
55.2
2
39.3
12
55.7
3
40.5
13
56.9
4
41.O
14
57.7
5
45.1
15
58.5
6
48.6
16
59.O
7
49.8
17
60.1
8
51.2
18
62.7
9
52.3
18
63.O
lO
53.3
在虚拟样机上施加活塞惯性力、惯性干扰力矩 和燃气力矩,作为样机的驱动载荷。为了研究在整 个发动机转速范围内的车内噪声,这里提取转速为 1 500~6 ooor/111in,每隔250r/IIlin时3个悬置点处 的激励力载荷。对力载荷作幅值谱变换,因高阶简 谐分量幅值较小且分析只针对中低频,故分析中只 取了前2阶200Hz以内简谐分量。各转速下力载荷 幅值曲线如图6所示。
复数。
正的声学贡献系数意味着场点总声压随该板件
振动幅值的增大而升高;负的声学贡献系数意味着
场点总声压随该板件振动幅值的增大而降低。声学
贡献非常小的区域称之为中性区域,一般不作为车
身结构修改对象。
根据车内声场谐响应分析的结果,在边界元软
件SYsNOIsE中导入BEM模型,并针对共振峰较大
的转速2 000、3 750、4 250和4 750r/min进行板件
贡献分析。
通过声学分析计算得到不同转速下,车内各板
《№掣囊№ 件在特定频率处的声压贡献系数,图9为转速4 250
r/min时的声压贡献系数值。
板件编号 (a)53Hz,测点FL
板件编号 (b)53Hz,测点RL
《曩k●蔼《鬟h々蕊
献系数不同,因此对于不同频率下的车身架构调整, 需要采取不同的修改方式。如果减小这些部位的板 件振动,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车内噪声。针对上述车 身部位采取了加筋和适当的隔振措施后,车内噪声 分析结果见图10。
2008(V01.30)No.6
曹友强,等:车内耦合声场预测研究
·487·
为了量化每个板件对车内噪声的贡献程度,引
入板件声学贡献系数尺。,它是场点声压方向上板件
产生的声压与场点总声压的比值旧1,表示为
月。=Real(p。·p’/I p I 2)
(3)
式中Real(),表示取实部;p‘为场点声压p的共轭
图3车室声场三维有限元模型
将声场有限元模型导入sYsNOIsE软件中,使 用FEM流体模型计算声腔模态,得到的模态结果如 表2所示,前4阶振型见图4。
阶数
1 2 3 4 5 6
表2车室声腔声学前6阶模态
固有频率/Hz
“.7 112.9
129.4 145.9 153.3 163.7
振型描述(以声腔纵向、横向和竖 向截面E的模态节线条数描述)
(1)
i=I
式中p为声场中的声压;A巩为声传递分量;∞为角
频率;秽。.i(∞)为单元i的法线振动速度。这样,通过
声传递分量(A形),将声场中某点处的声压与板件
振动速度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面板贡献量p。是指边界元模型中面板所包含 的所有单元贡献量的总和,即
p。=∑‰(∞)
(2)
式中p。.;(∞)为单元i的声压贡献量。因此,只要求 出所有单元的声传递分量和法向速度,就能得到各 单元的声压贡献量。
在发动机转速为2 000r/min时,其2阶激励频 ~
率为66.7Hz,与第1阶声场模态值和白车身结构模 态笫6、7、8阶值很接近,因而容易产生声腔共鸣,出 现明显共振峰;而前排刚好靠近节线位置,因而声压 级较低;在发动机转速为4 000~4 500r/min范围 内,其第2阶激励频率为133.3—150Hz,此时第3、 4、5阶声场模态对车内噪声影响较大,从这几阶振 型上看(见图4),后排座位相对前排更靠近节线位 置,这是前排声压级略高于后排的主要原因。
·484·
汽车工程
2008年(第30卷)第6期
图1白车身有限元模型
在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忽略因建模简化 引起的局部模态,提取计算结果中与实验模态相对 应的前9阶固有频率,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部分振 型对比见图2。
表1 实验模态与计算模态固有频率的对比
阶数
l 2 3 4 5 6 7 8 9
实验结果/Hz 32.4 35.7 47.0 51.4 53.3 62.1
车室四周壁板的机械振动和其内部声腔空气的 声振动相互耦合、相互影响。这种耦合作用往往会 改变整个系统声学振型的频率及相关节线位置,会 使车室内的声学响应发生重大变化,因此需要进行 结构声场的耦合分析。
在白车身模型的基础上,添加风窗和门窗。风 窗、门窗玻璃与周围板件采取刚性连接;车门与车身 连接的门铰链处建立刚性区域,并通过节点间的约 束方程建立铰链;车门与门框的密封条使用弹簧单 元模拟,得到整车结构有限元模型。在建立耦合系 统时,要求声场、结构模型在耦合面上的节点完全一 致,因此修改车身结构单元长度与声场单元大小对 应,保证声场、结构模型准确无误地耦合。
同理,对另外几个共振峰较大的转速做板件贡 献分析,结果表明:100Hz以内的低频噪声,正贡献 较大的板件是地板中后部和前挡风玻璃;高于 100Hz的噪声,正贡献较大的板件主要是地板前部、 地板中部、地板尾部、前围和顶棚前部。
由此说明,不同频率下针对同一测点的板件贡
(1)建立了车身有限元模型、车室空腔声学有 限元模型和车身结构一声场耦合模型,并进行了模态 分析和模型验证,模态分析表明,车身结构与车室声 场的耦合相关性较强。
2008(V01.30)No.6
曹友强,等:车内耦合声场预测研究
·485·
排座椅处;第2阶节线位于前排座椅附近和后排座 椅位置。可见,该车室前2阶声场模态从振型上看 是有利的,可以使人耳处于车内噪声较小的位置。 但是第1阶声场模态值与白车身结构模态第6、7、8 阶值很接近,容易引起车室声腔共鸣。 1.3声固耦合结构模态分析
确定对车内噪声影响较大的板件及其贡献量,更好 地进行降噪处理。
在小压力扰动情况下,可认为声学方程是线性 变化的,因而可以在输入(结构表面振动速度)和输 出(声场中测点处的声压)之间建立一种线性关系。
若将结构表面离散成Ⅳ个有限单元,这种输入和输
出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_lv
p=∑ArK(∞)‘口。,t(山)
纵向1阶 纵向2阶 横向1阶 竖向1阶 纵向1阶+横向l阶 纵向3阶
图2部分振型对比图
从表1和图2可以看出,计算值总体上偏小,这 主要是由于模型简化引起的,但与实验结果的偏差 都在5%以内,说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精度较高,可 满足分析要求。
图4前4阶声场模态振型云图 从图4可以看出,第1阶声场模态节线位于前
参考文献(8条)
1.靳晓雄.张立军 汽车噪声的预测和控制 2004
2.马天飞.林逸.张建伟 轿车车室声固耦合系统的模态分析[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5(7)
车内耦合声场振动噪声预测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曹友强, 邓兆祥, 李昌敏, Cao Youqiang, Deng Zhaoxiang, Li Changmin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0
汽车工程 AUTOMOTIVE ENGINEERING 2008,30(6) 0次
将声场、结构模型分别导人SYSNOISE中,通过 ModeL/Link命令,定义耦合面,得到声固耦合模型, 见图5。将计算得到的结构、声学模态值分别导入 sYsNoIsE的结构和声腔模型上,利用模态叠加法计 算耦合系统模态频率,结果如表3所示。
从计算看出,耦合声场前20阶非刚体模态值与 结构模型模态值都很接近,说明前20阶耦合作用主 要是由结构模态激发的,由于耦合作用,耦合模态频 率稍有改变。第20阶耦合模态与声腔第1阶声学 模态频率很接近,也会产生强烈的耦合作用,导致耦 合振型发生变化。
∞ 雩 黑
出 艘
《
姐 凿
发动机转速/r-min‘
(a)FL测点
号 曝
出 韫 《 恤 棼
发动机转速/r.miIl”
(b)RL测点
图10车身结构改进前后FL、RL测点声压级对比
从图10看出,结构改进后参考测点声压级在大 部分转速下都明显降低。虽然在个别转速下声压级 略有升高,但在共振峰较大的转速2 000和4 250 r/min附近,A声压级有较大降低,最高达到5dB左 右。总的看来,改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65.4 66.6 70.9
计算结果/Hz 31.5 36.4 45.O 53.7 52.6 61.6 66.2 65.9
70.5
相对误差/%
—2.8 2.0
一4.2 4.5
一1.3 一O.8
1.2 一1.1 一O.6
1.2车室声腔模态分析 在轿车设计阶段,车内声学模态分析为避免车
身壁板与车内声腔声学共振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 息,此外,车内声学模态分析可以用来确定声腔是否 被强烈地激起共振…。在有限元分析中,声学单元 的理想尺寸大约是每个波长6个单元心J,综合考虑 到计算的精度和规模,取单元长度为60—120mm。 由于车内声场是由车室壁板包围的声腔,因此建立 声场模型时,可以先选出与声场接触的车身壁板,并 将其封闭,然后将此封闭声腔围成的体划分实体单 元,即得到声场有限元模型。研究的三维车室声腔 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
5结论
图9转速4 250r/min时各板件的声压贡献系数直方图
从图9可以看出,53Hz时对测点FL地板中后 部正贡献系数最大,对测点RL风窗玻璃的正贡献 系数最大;141.7 Hz时对2个测点正贡献系数最大 的板件都为顶棚前部,对测点RL,板件4、8、9、1l也 是正贡献较大的区域,并且板件5负贡献系数较大。
20
63.8
60
冬 50 j鲤40
蓬30
轷20 R 10
O
2 500
3 500
4 500
发动机转速/r.m酊1
5 500
图6悬置支点的简谐力载荷
2.2悬架支点的激励力载荷 建立整车虚拟样机模型,提取整车在A级路面
上挂3挡行驶时4个悬架支点处的力载荷。图7是 该车以85kn∥h(发动机转速约为4 500r/IIlin)行驶 时,在前后悬架左侧支点提取的部分力载荷所对应 的幅值谱曲线。
(2)运用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提取了整车悬架 支撑点和不同转速下发动机悬置点的激励载荷及其 幅值谱,并对激励下的车内噪声进行了预测。
(3)结合车内声学特性,车身板件贡献分析,对 产生车内噪声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针对车内中低频噪声采取的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 的降噪效果。
参考文献
[1]靳晓雄,张立军.汽车噪声的预测和控制[M].上海:同济大学 出版社。2004. (下转第538页)
发动机转速/r.min‘1
图8参考测点的A计权声压级曲线
从图8可以看出:(1)在两载荷共同作用下,车 内测点声压级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 增Fra Baidu bibliotek,但在转速为2 000和4 250r/min附近时,有明
当只考虑车内低频结构噪声时,其主要影响因 素是围成车室所有板件的振动和声学特性。不同区
域的车身板件对于车室内任意点的声压贡献不 同【6。7】。在汽车设计阶段进行声学贡献分析,可以
从图7可以看出,力载荷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前 50Hz内。一般来说路面功率谱密度集中在较低频 率范围内【4],这也说明分析提取的力载荷是可信的。
·486·
冬 理 馨 柱 鼍薛 R
Z 150 迥120 馨 90 犍 60
辫 30
频率/Hz (a)前悬架左侧激励
汽车工程
2008年(第30卷)第6期
显的共振峰;(2)在整个转速范围内,驾驶员右耳位 置的声压级比后排左侧乘员右耳位置的声压级低, 在转速为2 000和4 750r/min附近时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