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创新与产业深化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收益与代价

一、引论

1999年是中国在本世纪内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后一个机会。随着世贸组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进行,接受新成员的工作将会被搁置。至少在3、5年的时间内,我们将不存在进入世贸组织的可能性。因此,能否搭上最后一班车(加入该组织),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

从国内经济方面来看,我们对加入世贸组织也寄予厚望。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以大局为重,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维护了世界经济大局的情况下,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自1998年以来,出口贸易逐月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重要支柱之一——国际贸易基本上消失。中国经济走上内需拉动型的增长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也是我们重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织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如果在1999年内不加入世贸组织,那么,中国为世界经济所已经作出的“贡献”将得不到一个索取“补偿”的机会。

长远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将会对中国下一个世纪的经济走势、甚或整个经济发展战略产生巨大影响。我们不能因短期收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也不能因小利而失大势。

二、我们的优势

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双向市场开放过程。在我们对外国产品和企业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会为中国产品和企业带来进入世界市场的商业机会。但是,能够进入别国市场的产品只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产品,能够角逐世界市场竞争的企业也只是我们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竞争优势的企业根基于中国既有的产业优势之上。虽然,1956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已相继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社会,但是目前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1997年,第三产业仅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2.1%,第二产业却占了49.2%(其中工业占了42.5%,建筑业占了6.7%)。因此,分析中国的工业优势以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状况是判断入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关键。

工业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工业优势,一般局限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重心。一国的工业优势是该国价值增值、就业人员、资产等分布比例比较集中的产业群体。本文将从价值增值角度来判断中国的工业优势。比较优势反映的是国家经济之间进行了相互比较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优势。这里我们将用贸易中所表现出的比较优势,即显性比较优势来分析中国的情况。竞争优势则主要局限在企业的层次上,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的企业与它国的企业相比较时所具有的竞争力。由于资料来源有限,本文将用外向型直接投资的数量来判

断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1996年中国的工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10个行业中:电力(7.27),化学(6.5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82),纺织业(5.7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5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5.4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12),烟草加工业(4.1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09)和普通机械制造业(4.01)。这10个产业集中了中国工业价值增值的54.74%。从整个工业生产加工链条的延续过程来看,中国的工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中间产品阶段。

表1 中国的工业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1996年 1996年技术

工业部门

工业优势,% 密度集,%①

1.煤炭采选业 3.78

2.99

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5.48 1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