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及方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及方剂

渗湿利水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萹蓄、瞿麦、茵陈、萆薢、威灵仙、土茯苓;利尿作用比较:泽泻>猪苓>茯苓健脾化湿药:茯苓、白术、苍术、山药、山楂;

理气药:陈皮、厚朴、木香;

助阳化气药:肉桂、桂枝、附子、干姜;

补益药:黄芪、党参、白术、白芍、当归、甘草。

木通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但关木通中含马兜铃酸(肾毒性物质),大量应用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所以要慎用。汉防已、广防已、马兜铃、天仙藤都含有马兜铃酸,要慎用。

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肉桂;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泽泻渗湿利水为主药,茯苓、猪苓增强泽泻利水作用为辅药,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桂枝助阳化气。五苓散与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合方称胃苓散,治疗泄泻方剂。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治疗采食减少,多种泄泻。

五皮散:生姜皮、桑白皮(五加皮或地骨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是治疗水肿的通用方。茯苓皮渗湿利水兼能健脾;生姜皮利水;桑白皮降肺气、通调水道;大腹皮、陈皮理气除湿。本方重在健脾渗湿、利水消肿,针对肾性水肿、水盐代谢障碍等疾病,可辩证加减使用,常配合补气健脾药如党参、黄芪、白术,温里助阳药肉桂、附子、干姜等药物。

中药组方:茯苓、生姜皮、泽泻、白术、黄芪、山楂、木香、厚

朴、甘草;按0.5%~1%比例拌料,可以加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E 等;方中茯苓、生姜皮、泽泻利水消肿,茯苓、白术、黄芪、山楂健脾利水消食,木香、厚朴调理气体,甘草调和。

保肝中药:五味子、柴胡、茵陈、白芍、郁金;

利尿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萹蓄、瞿麦;

解毒药:甘草、绿豆;

提高免疫力:黄芪、党参、五味子、茯苓、甘草、白术;

也可用车前草水、甘草糖水等解毒。

病毒引起的肾病,初期以清热解毒,宣散风热为原则(银翘散、双黄连);鼎盛期以泻火解毒,清热生津为原则(白虎汤、麻杏石甘散);深入期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主。

宣散风热:薄荷、菊花、桑叶、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清热泻火:石膏、栀子、知母、芦根、天花粉等;

清热凉血:生地、玄参、丹皮、赤芍等;

清热燥湿:黄芩、黄连、黄柏、白头翁、龙胆草、苦参等;

清热解毒: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栀子、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等;

祛痰止咳平喘:浙贝、川贝、半夏、麻黄、杏仁、桔梗、枇杷叶、紫苑等;

健脾渗湿:苍术、茯苓、白术、黄芪、山药、黄柏、秦皮、陈皮、厚朴、山楂等;

利水消肿: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茵陈、萆薢、威灵仙、土茯苓等;

补益药:党参、黄芪、白术、白芍、当归、甘草等;

温理药:附子、肉桂、细辛等;

根据现代研究,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黄芩、牛蒡子、柴胡、鱼腥草、羌活等药物能够直接抗流感病毒;补气、滋阴、清热解毒的中药常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如黄芪、党参、刺五加、当归、菟丝子、枸杞、五味子、茯苓、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金银花、连翘、大黄等能够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银翘散: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鼓、牛蒡子、芦根;以清热解毒,宣散风热为主。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宣散风热;薄荷、牛蒡子辛凉解表,利咽解毒;荆芥穗、淡豆鼓透邪外出;桔梗宣肺化痰止咳;竹叶、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甘草清热解毒,利咽止咳,调和诸药。用于温热病初期的基本方,有呼吸道症状者加化痰止咳平喘药,肾脏肿大者加利尿消肿药,热毒盛者加清热解毒药,采食减少者加健脾消食药。

双黄连:金银花、黄芩、连翘(1:1:2),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为主,用于温病初期,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宣散风热;黄芩清热解毒,清泻肺热。

麻杏石甘散:石膏、麻黄、杏仁、甘草;以清肺平喘为原则。方中石膏大寒,清泻肺胃之热为主药;麻黄、杏仁宣肺平喘,麻黄虽为辛温,但与石膏配合,体现辛凉药性,甘草调和。临床常与二陈散配合治疗呼吸道疾病。

清瘟败毒散:生石膏、知母、甘草、犀角、生地、丹皮、赤芍;黄连、黄芩、栀子;玄参、桔梗、淡竹叶、连翘;本方清热泻火,凉

血解毒。白虎散清热泻火;黄连解毒散泻三焦火;犀角地黄散凉血散血;玄参、桔梗、连翘、甘草清利咽喉;淡竹叶利尿。本方药物多,要根据具体病症加减应用,如肾肿明显,加利尿消肿药;呼吸道症状者加化痰止咳平喘药,同时本方药物大多寒凉,酌加甘温补气药,如黄芪、党参等。

黄连解毒散: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以泻火解毒为主;四药均为清热解毒药,又是清热燥湿的代表药,黄连泻心、肝、胃火,黄芩泻肺火,黄柏泻下焦火,栀子通泻三焦,四药大苦大寒,用于实热症,但易于伤阴耗液。

白头翁散: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主,四药均为清热解毒,燥湿止痢药物,白头翁凉血止痢。

清热降火:知母,栀子,石膏等;

清热燥湿: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陈皮等;

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黄药子,蒲公英,鱼腥草,穿心莲等;

清热凉血:生地,紫草,白头翁等;

原虫病:健脾燥湿,解毒杀虫;青蒿,白头翁等。

母子安:白头翁、白芍各30g,黄连、秦皮、黄柏各20g,木香、甘草、瓜蒌各10g,当归、山楂各10g;

“五皮散”加“黄柏散”治疗仔猪水肿病,疗效甚好;黄柏、大腹皮、陈皮各20g,黄连、黄芩、桑白皮、茯苓皮、姜皮各15g。

冬痢净:黄连须,贯众,石菖蒲,陈艾,虎杖,紫苏,藿香,苍术,陈皮,小茴香,甘草等11味中药;黄连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治疗痢疾为主药;贯众具抗病毒、抗菌作用;虎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害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口蹄疫病毒、疱疹病毒亦有抑制作用;石菖蒲辛苦寒,具有健胃、驱风功能,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腹泻等症;藿香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具有解痉作用;甘草调和诸药;以黄连为主药,贯众和虎杖为辅药,藿香为佐药,甘草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强精益髓的功效。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山药:健脾益胃、助消化菟丝子:补肝肾,固精缩尿,脾肾虚泻川芎:行气活血金银花:清热解毒。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蒲公英: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痘,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平胃散

组成:苍术 (15g) 厚朴 (9g) 陈皮 (9g) 甘草 (6g)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解:苍术--燥湿运脾(君)厚朴--燥湿行气(臣)陈皮--行气和胃(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使)甘缓和中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 (24g) 黄芩 (9g) 人参 (9g) 炙甘草 (6g) 半夏 (9g) 生姜(9g) 大枣 (4枚)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