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男孩的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交响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岁男孩的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交响曲
李怛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已经忽略了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在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首交响曲(Op.10)时,才刚刚18岁,因为这首交响曲实在是太成熟了。以至于让人们忘记了作曲家的年龄,也忘记了他当时还是个学生,那是1924年的秋天。
1924年之前
肖斯塔科维奇18岁那年,距1918年发生的俄罗斯历史性转折仅仅六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所带来的影响是肯定的,不论生活上,还是创作上。当时,肖斯塔科维奇正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就读,但事实上,他的家居生活和学业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利,而是充满了坎坷挫折。
如我们所知的那样,肖斯塔科维奇生活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拥有一座夏季别墅,还有佣人和小汽车。不过,随着1922年父亲的去世,这样的高水准生活便随之消失了。肖斯塔科维奇的母亲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受过高等教育,深具文化涵养,但是在刚刚到来的时代里,这反而让她变得谋职不易,在丈夫去世后,不得不以打字员或收银员的微薄收入过着艰难的日子。后来由于母亲的失业,家里的三个年轻成员——肖斯塔科维奇和他的姐姐、一个妹妹,都必须尽力承担家计,这位还是个学生的作曲家,曾在一个戏院担任默片的钢琴伴奏师,每天工作13个小时,薪水却十分微薄,这是一段令他
及其厌烦的经历。
就在这样的境遇中,肖斯塔科维奇成长了起来。在父亲去世那年,他接受格拉祖诺夫的建议,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岁尼古拉耶夫学习钢琴,并继续学习作曲。肖斯塔科维奇的做去训练承袭了以键盘乐为基础的传统,我们可以从他日后创作的《前奏曲与赋格》这套作品中看到这一影响,而且他创作的第一第五和第七交响曲中,也大量运用了钢琴,成为这些交响曲的一大特色。
贝多芬在当时的苏联是背后推崇的以为西方作曲家,被誉为艺术创作的绝佳典范,因其传播了符合那个时代脉搏的信息被加以利用。肖斯塔科维奇自然也是深受影响,他偏爱欧洲大革命时期的作品,曾研究过贝多芬的刚琴奏鸣曲,而他对于这位开创了欧洲浪漫主义的作曲家的独特见解,也影响到他自己今后的创作,故后来有人称肖斯塔科维奇是“苏维埃的贝多芬”。
肖斯塔科维奇在1923年的毕业演出中,演奏了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并因之声誉鹊起。当时的一篇评论文章对他作有如下的评价:“……他演奏的李斯特改编自巴赫的管风琴《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以及他自己的作品,全部显示出澄澈的艺术旨趣,表明他是一位能深刻感受并了解自身艺术的音乐家……”同时,还对他创作的前奏曲、变奏曲以及《幻想舞曲》大加赞扬,称之为“严肃思考的音乐的极好范例”。
这位年仅18岁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即将以贝多芬音乐所表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姿态而崛起,即将以音乐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学生杰
作蜚声世界,这就是他的第一交响曲。
创作与首演
1924年1月,列宁因第二度中风而去世,这一事件为苏联社会今后的发展带来了不幸。艺术领域自然更是无法逃过。
早在革命胜利之初,面对人们对“旧”艺术的广泛蔑视,以及威胁到真正艺术的二三流“新”艺术的出现,一直抵制平庸主义的列宁就曾经表示:“我们必须保存美的事物,视之为一个新起点,即使它是‘旧’的。为什么只要东西是‘新’的,我们便向它卑躬屈漆,仿佛它是上帝?”
然而随着列宁的离去,艺术上的教条主义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一些古今大作曲家遭到诋毁,一些人以“形式上技巧纯熟,内容却表达颓废的中产阶级理念”来评论音乐,音乐学院也因压力而降低入学标准。面对这些不详的端倪,又有一些人为“旧”艺术辩护,以为在当时低位颇高的评论家兼学者阿萨费耶夫说:“有格拉祖诺夫,才有了俄国音乐。”
即便如此,作为音乐界“旧”的自由文化代表人物的格拉祖诺夫,起地位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影响力随之也越来越弱——他后来于1928年离开苏联,去了巴黎。一直受到格拉祖诺夫关心爱护的肖斯塔科维奇,也因遭人嫉妒而陷入各种阴谋的漩涡,先是一群学生以投票的方式决定将他驱逐出音乐学院,这一事件导致校方考虑终止其钢琴课程,然后又有一群学生要求停付格拉祖诺夫给他的奖学金,但格拉祖诺夫以私人赠予为由加以否定。此间,肖斯塔科维奇遇到的另
一件挫折,是校方的阻止使他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音乐会无法如期举行。
就在如此诸多的不顺当中,肖斯塔科维奇开始谱写自己的“毕业论文”——第一交响曲,当第二年即1925年它完成之后,立刻就赢得了考试委员们的一致赞许,音乐学院的领导阶层对它也十分欣赏,决定尽快安排首演。这是一部天才之作,有着严谨的结构,统整的主题,均衡的形式,稳健的配器手法,似乎一切都显得那样成熟和完美,让人想象不到它出自一个在校学生之手。
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将这首交响曲纳入其1925年-1926年的演出季,在1926年5月12日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上首演,在预演时,肖斯塔科维奇异常兴奋,正式演出获得了全面的胜利,他的母亲描述了当时的盛况:“真是无可言喻的精彩……观众们满怀热忱地聆听,谐谑曲乐章不得不演奏两次。最后的,德米特里一次又一次被唤到台上,当这位看起来几乎像个小男孩的英俊年轻的作曲家出现时,观众起身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喝彩……”
莫斯科晚间电台给了肖斯塔科维奇极高的评价:“……音乐节伟大的领军人物移居国外所留下的空白并未给我们带来疑惧,因为他们后继有人。”
第一交响曲的特色与趣谈
关于第一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姨妈曾提到一些有趣的话题。她说,交响曲很多地方都取材自他较早的音乐,例如第一乐章源于音乐寓言剧《蜻蜓与蚂蚁》(Op.4),第二乐章发展自他学生时代早期所
写的一首谐谑曲,末乐章的主题则出自他为安徒生童话《美人鱼》谱写的未完成乐章,它当初表现的是美人鱼游水赶赴王子的城堡参加欢宴。尽管她的话也许并不都十分精确,但却至少让我们了解到一个18岁男孩的心灵世界。
人们很难想象,一个孩子能在交响曲中表现出如此丰富的情感,而这一切又竟然是对贝多芬传统的承袭,不论是规模还是内容都是如此。它拥有高贵的意志,热情的旋律,带着宁静的沉思,或者狂放的谐谑,深具伟大的浪漫主义传统。——交响曲轻松的开端只是一种假象,悲剧性在后面的几个乐章中逐步展现出来;而在末乐章的进行中,定音鼓凶暴的闯入象征着命运的一击,音乐似乎一步一步走向全面的混乱,然而最终却又以逐渐转化而出的乐观精神为结束。肖斯塔科维奇在自己的第一首交响曲中,便以如此变化多端的姿态出现,的确令人感到吃惊。
作为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特质的“紧绷的张力”,在这首交响曲中也显露出来,通过她的表妹对它的一些看法,可以了解到这一特质所带来的感受。她说;自己是一个十分喜爱音乐的门外汉,以自己的口味并不特别喜欢这首交响曲,她认为“在很多地方,听者会全然沉浸在一些美丽的声音里,但某些地方却很空泛、牵强。第二乐章中有一处,乐队奏出一段渐强,直到强奏,然后戛然而止,此时钢琴弹出音阶……上下纵横整个键盘;紧接在乐队之后,加入演奏的钢琴声听起来像只蚊子。这个地方让我不安,仿佛有人突然推了我一下,把我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