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课件第五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风化壳


风化作用的残留物质、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风化 产物。残留物质是化学性质较稳定因而未经化学风化的 物质,由自然元素、氧化物或硅酸盐构成的岩屑等。风 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在母岩表面 者,即是风化壳或称残积物(eluvium)。次生矿物以粘 土矿物及铁铝含水氧化物最常见。 粘土矿物主要包括高岭土、蒙托石和伊利石。高岭土 Al2SiO2(OH)4由水化硅酸铝组成—温暖湿润气候下形成, 我国东部和南方分布最广。蒙脱石 Al4(SiO4O10)(OH)4.nH2O—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 标准风化产物。伊利石—半湿润半干旱区淋溶作用弱或 富钾母岩风化形成的稳定产物。蒙脱石和伊利石在气候 转湿或地表积水情况下,均可继续风化为高岭土。

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表 元素迁移序列(根据B.B.波雷诺夫) 元素迁移序列 强烈迁移元素 容易迁移元素 迁移元素组成 Cl 、 S Ca 、 Na、 M盐)、 P、Mn
Fe 、 Al 、 Ti
惰性(稍有移动)元素

基本不移动元素
SiO2(石英)
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一、风化作用(weathering)的定义:地表 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 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 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风 化是剥蚀的先驱,对地貌的形成、发展与 地表夷平面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physical weathering):又称机械风化或 崩解。是一个岩石由整体破裂 为碎屑,裂隙、孔隙和比面积 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包括1) 负荷及应力发生变化,裂隙、 节理扩大;2)太阳辐射增温与 昼夜温度变化造成岩石热胀冷 缩,但不同矿物胀缩不均匀;3) 岩石表面干湿变化以及水的相 态变化可造成岩石胀裂;4)裂 隙中的盐类发生结晶;5)植物 根系对岩石的挤压和穿透,动 物挖掘洞穴等。
1000-3500
500-1000
丘陵
二、(二)基本地貌类型—平原
1.平原是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形态类型。 2.平原的划分: (1)按高度的不同: 1)高原:海拔600m以上、面积广、顶面平坦的高地,四 周被割为山地或陡崖。如巴西高原。 2)高平原:海拔200-600m,为高原中的浅切割平地,如 蒙古高原。 3)低平原:海拔0-200m,多数为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 北平原、苏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俄罗斯的西伯利 亚平原。 4)洼地:海拔在海面以下的内陆盆地,如吐鲁番低地(154m)

二、基本地貌类型


大陆和海洋盆地—— 最高级地貌类型 大山地和大平原、海 底山地和海底平原— —第二级地貌类型 巨大的正地貌是构造 隆升与外力剥蚀的结 果,范围广大的负地 貌是构造沉降与外力 堆积的产物。
二、(一)基本地貌类型—山地
山地:是由山岭与其间的谷地组合而成,是地壳 上升背景下由外力切割而成。山岭延伸较长, 大多是连绵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公里,较大的 山脉往往有几条山岭组成。岭间夹有谷地或山 间洼地。 山岭的形态要素:山顶、山坡和山麓。山顶呈 狭长带状延伸时成为山脊。山顶按形态特征分 为尖顶山、圆顶山、平顶山三类。山坡分为直 形坡、凹形破和阶状坡。谷地包括河床、河漫 滩、阶地等次级地貌类型。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3.生物在分化中的作用:生物不仅参与岩 石的物理风化,在化学风化中也起着重要 的作用。如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动植物 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化学反应提供 了反应剂;植物根系的分泌与吸收作用可 促进矿物分解与元素迁移,生物残体分解 过程中形成的可溶性化合物可促进化学风 化;微生物参与矿物元素的氧化、还原和 淋滤,均对化学风化有促进作用。
风化壳的基本特征


1)各地风化作用强度与风化产物就地残留的条件不同, 风化壳空间分布上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也很大,后者 达100-200m,薄者不足1m。 2)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可包括少量残存液 体。 3)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粒径细, 中下层相反,但不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 4)发育和保存均好的风化壳,可划分强度风化、中度 风化和微风化三个层带。以红色风化壳为例,强度风化 带氧化作用强,代表性稳定矿物稳定矿物为铁铝氧化物、 粘土矿物为高岭土。中度风化带位于强风化带之下,水 呈垂直运动,氧化及淋滤作用较弱,水解作用强,为高 岭土及过渡性粘土矿物组成的夹碎屑粘土层。微风化带 接近母岩为潜水层,水化和淋溶作用强,粘土矿物以水 云母、绿泥石为主。

(二)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



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 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和地貌组合。 高纬和高山寒冷气候条件下,冰川冰缘作用成为主要的外 动力。 湿润气候下,地表径流丰富,流水作用成为主导外动力-流 水地貌发育。 湿热气候下,流水作用外,化学风化强烈-红色风化壳较厚, 植被减弱了流水侵蚀力,平原、缓丘、穹状或钟状基岩岛山 成为最常见的地貌类型。 干旱气候条件下,风、间歇性洪流为主要外动力,地貌类型 有风蚀残丘、风蚀洼地、各种沙丘、沙垄、洪积扇、洪积倾 斜平原等。 山地气候和地貌因高度而异。湿润而有足够高度的山地-冰 川冰缘作用、流水作用组合及相应的地貌类型。干旱区山地 高、中、低山带分别以冰川冰缘作用、流水作用和干燥剥蚀 作用为外动力并形成相应的地貌类型。
三、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地貌得分异显著改变了太阳辐射的热能和地表温度的纬度分布。 山地域高原在气温垂直递减规律作用下常形成“冷岛”,盆地和 河谷成为“热岛”。 (二)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 山地的屏障作用及迫使湿润气流上升凝结使降水集中发生于迎风 坡,而北风坡往往成为雨影区。 (三)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 海拔和坡向不同形成不同植被类型及生态系统。山地地貌复杂, 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各高度层物种的总和常常数倍于当地平原的 物种数。 (四)地貌对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影响 地貌是重要的非地带性因素。地貌变化干扰和破坏全大陆尺度的 地带性分异,是绝大多数自然带不能实现沿纬线方向的“环球分 布”。 (五)地貌对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 地貌形态变化将导致整个土地类型的变化。
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物理风化阶段:最初基岩在原地崩解破碎, 以物理风化为主,形成碎屑型风化壳,其 特征是表层粒径细小,向深处逐渐变粗, 再往深处时仍保持原岩结构的碎屑快,这 个阶段化学风化微弱,生物风化不强烈, 元素很少迁移,碎屑的成分与母岩一致。
在水、热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风化壳发生化学 风化,化学风化过程中各种元素迁移的能力是 不同的。 前苏联学者B.B.波雷诺夫对岩浆岩的化学风化 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化学风化过程中,各种 元素迁移能力可相差几千几万倍。岩浆岩的风 化过程中,最先被淋滤的是氯和硫;稍后是大 量的盐基(钙、钠比钾、镁先淋失);然后是 大量的呈胶体状的硅酸盐;最后残留的是铁、 铝的氧化物,特别是Fe2O3及SiO2(石英)
(2)按形态划分: 1)倾斜平原:倾斜度在1/100一下,如海滨平原 和山前平原。 2)凹状平原:地面从四周向中心倾斜,多为干燥 的内陆盆地,如柴达木、塔里木盆地。 3)波状平原:平原内地形波状起伏,没有一致的 倾斜方向,如我国东北平原的中央部分。 另外,据外动力差别,平原还可以分成熔岩平原、 喀斯特平原、冲积平原、湖成平原和海成平原 等。
黄 土 梁
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构造运动 地貌成因 气候 岩性 人类活动
(一)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
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 征的决定性因素。大洋板块、大陆板块的区别造就了陆地与 海底地貌的差异。 陆地上的大的山系、高原、盆地和大平原以及海洋中的大洋 中脊、洋盆、海沟、大陆架的形成。 巨大的高原、盆地和平原-地块的整体升降运动,巨大的山 脉与山系-地壳褶皱带(水平运动)。 水平岩层构造地貌-桌状山、方山(呈上升运动) 单斜构造-单斜山(地层倾角5-30度)、猪背山(45度) 褶曲构造-背斜山、向斜谷、穹窿山、坳陷盆地 断层构造-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谷、地垒山、地堑谷、 断块山、断陷盆地。 火山活动-火山锥、火山口、熔岩高原。

化学风化早期阶段:也称为硅铝-碳酸岩-硫 酸盐型风化壳阶段。这个时期硅酸盐重的K、 Na、Ca、Mg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与溶液 中的Cl- 、 SO4-离子结合成氯化物与硫酸盐,如 NaCl、KCl、Na2SO4等。这些物质都极易被溶 解,大部分随水淋溶。最先淋溶的是氯化物, 硫酸盐次之。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常在地表的低 处富集,形成硅铝-硫酸盐风化壳;碳酸盐比 上述两种物质难溶解,常在原地富集,称为富 钙阶段,形成硅铝-硫酸盐风化壳。这种风化 壳的土呈黄-灰色,类似黄土,也称黄土风化 壳。
中国山地、丘陵分级
名称 极高山
深切割的
绝对高度/m
>5000
相对高度/m
>1000 >1000 500-1000 100-500 >1000 500-1000 100-500 500-1000 100-500 <100
高山
中等切割的
浅切割的 深切割的
3500-5000
中山 低山
中等切割的 浅切割的 中等切割的 浅切割的
第五章 地貌


地貌的定义: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动 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地貌动力(营力): 1)内动力: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地壳 运动(升降、平移、褶皱、断裂)、火山爆发、岩浆活 动和地震。其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分布不均的放射能和 重力能,造成地球表面的重大起伏。 2)外动力: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 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 等形式表现的力。其能量只要来自太阳,它们都受地心 引力的支配,作用的总趋势是剥蚀夷平高地,填充海洋 和低地。
2KAISi3+CO2+2H2O= Al2Si2O5(OH)4+4SO2+K2CO3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3)溶解作用:岩石中的无机矿物不同程度溶解于水中 并被带走,难溶物质残留原地、岩石孔隙度增加、强度 降低的过程。 4)氧化作用:指矿物被大气游离、水体溶液的氧所氧 化形成高价化合物的过程。如黄铁矿, 2FeS2+7O2+2H2O= 2FeSO4+2H2SO4 12FeSO4+3O2+6H2O = 4Fe(SO4) 3+4Fe(OH) 3 Fe(SO4) 3+6H2O = 2Fe(OH) 3+3H2SO4 化学风化破坏原有岩石成分,部分活泼元素分离并流失, 较稳定者形成新的粘土矿物。化学风化的强度取决于温 度、湿度与水溶液的PH值。气候炎热潮湿及水溶液呈 酸性等条件有利于化学风化。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2.化学风化(chemical weathering):指岩石在大气、 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 新物质的过程。岩石中的矿物从生成环境转入地表时将 失去稳定性,沿裂隙、节理发生水化、水解、溶解和氧 化作用。 1)水化作用是指岩石矿物吸收水分后转变为含水矿物, 体积膨胀、硬度降低,抵抗能力削弱并对周围岩石产生 压力。 如CaSO4+2H2O= CaSO4 ・ 2H2O 硬石膏 石膏 2)水解作用 是水体进入地表岩石,矿物与水分解。如 正长石经水解形成高岭土、SO2溶液和离子溶液K2CO3。


斜面

(四)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一是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 貌过程,如破坏植被加速地表侵蚀;植树 种草降低侵蚀速度;营造防风林抑制风沙 作用和风沙地貌的形成和发展。 二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如梯田,修堤筑 坝改变洪积扇与冲积平原,采矿石造成地 表塌陷,围湖、围海造地,山区水库使山 区侵蚀环境为库区堆积环境等。
(三)岩性对地貌的影响
各种岩石因其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 质、结构和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 能力也有很大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 廓往往很不相同。 坚硬和胶结良好的石英岩、石英砂岩、砾岩- 山岭和陡崖;松软的岩石如泥灰岩、页岩-低 丘、缓岗;柱状节理发育的玄武岩-陡崖、石 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陡峻山峰;片岩 分布区-鳞片状地貌;湿热气候下的碳酸盐岩 -喀斯特地貌;软硬相间分布的岩石-水平上 -河谷盆地与峡谷盆地相间分布,垂直方向上 -陡缓更替的阶状山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