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乳腺癌组织学2级评分7分

乳腺癌组织学2级评分7分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是评估乳腺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际乳腺癌研究与治疗联合委员会(St. Gallen Consensus)的建议,将乳腺癌组织学分为3级,分别是1级、2级和3级,其中2级评分是中度恶性。
在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标准中,使用了一些指标来评估癌细胞的细胞学特征、增殖活性和组织结构。
这些指标包括细胞核大小、核酸含量、核仁状态、核周围透明带的厚度等。
根据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对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进行定量评估。
根据乳腺癌组织学2级评分7分的情况来看,这意味着癌细胞的细胞学特征、增殖活性和组织结构较为异常。
细胞核可能较大,核仁可能较大,核周围透明带的厚度可能较薄。
这些指标表明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恶性特征,但尚未达到最高级别。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高分级的乳腺癌通常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治疗难度相对较大,预后也相对较差。
而对于乳腺癌组织学2级评分7分的癌症患者来说,治疗策略可能需要更为综合和个体化。
早期的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但整体预后还是相对较好的。
乳腺癌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既包括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也包括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对于乳腺癌组织学2级评分7分的患者,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病理特点以及既往治疗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建议患者积极进行手术切除,并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辅助治疗的需求。
总之,乳腺癌组织学2级评分7分意味着乳腺癌具有一定的恶性特征,但仍处于中度恶性水平。
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理特点,以期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及早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关键,建议女性定期进行乳腺检查,以便早发现乳腺异常,并进行及时的诊治。
一文教你学会看乳腺癌病理报告

一文教你学会看乳腺癌病理报告在乳腺癌的诊疗过程中,手术标本的病理报告一直是诊断的“金标准”,同时,也是后续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病理报告的书写有一定的规范性,因此在临床医生眼中,患者的情况在病理报告中“一目了然”。
但是,当患者拿到病理报告后,常常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该看哪些指标,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本文将通过介绍病理报告的组成部分和各项指标的含义,告诉大家如何抓住重点,快速看懂乳腺癌病理报告。
一、病理报告的内容包括哪些?通常一份完整的病理报告包括两个部分:石蜡病理和免疫组化。
石蜡病理主要描述病变的病理诊断,包括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内容,了解疾病的肿瘤分期和进展程度。
免疫组化主要描述病变的分子病理,主要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各种指标, 从而可以对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指导后续治疗。
因此,拿到病理报告后,需要分别从以上两个部分中提取重要的信息。
二、石蜡病理报告该看什么?1.看病理类型拿到病理报告后,首先应该注意到的是病理类型。
病理类型会告诉我们,病灶是原位癌还是浸润癌。
相对于浸润性癌,原位癌的预后较好,术后一般不需要进行化疗。
如果是浸润癌,又分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以及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即除浸润性导管癌以外的其他类型,包括浸润性小叶癌,黏液性癌,小管癌,筛状癌,髓样癌,腺样囊性癌,大汗腺癌,化生性癌,微乳头状癌等等。
乳腺癌患者中其实80%都属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即浸润性导管癌。
通过病理类型,患者可以了解到自己是何种类型的乳腺癌。
2.看肿瘤大小肿瘤大小在病理报告中的描述比较直观,通常会以肿瘤大小3.5cm * 2cm * 1.3cm或切面大小2.7cm * 1.5cm或肿瘤最大径2.5cm等方式进行描述。
我们一般需要关注肿瘤的最大径长度。
肿瘤最大径越大,提示预后越差。
3.看组织学分级浸润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分为I级、II级、III级,分别代表高分化、中分化、高分化。
乳腺癌病理报告怎么看

乳腺癌病理报告怎么看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是后续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病人及家属经常拿着报告单看到上面的内容很困惑,很多字母不知道什么意思,因此,针对重点内容做一解释:1.注意肿瘤组织学类型:看是浸润性还是非浸润性,非浸润性乳腺癌如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预后极好,一般不需要化疗。
浸润性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等,预后相对较差,需要后续相关放化疗等。
2、看组织学分级:一般分Ⅰ-Ⅲ级,分级越高,恶性程度越高。
3、看肿瘤的位置与大小:肿瘤最大径每增加25px,复发转移风险升高12%。
如果肿瘤大于等于125px,是术后放疗指征。
4、看手术切缘:看手术切缘是否为阳性,如果为阳性,需要再次手术或者尽早放疗。
5、看是否侵犯脉管/淋巴管:脉管癌栓提示预后相对较差。
6、看肿瘤是否侵犯乳腺皮肤及胸壁:如果侵犯,建议术后放疗。
7、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腋窝淋巴结转移是重要的预后指标,用X∕Y表示。
X代表转移淋巴结数。
Y代表送检病理数。
如2/12,代表手术送检12枚淋巴结,其中2枚淋巴结中有癌细胞转移,X值愈大预后越差。
既往专家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 4枚及以上淋巴结转移,术后就建议放疗,但目前发现淋巴结转移1-3个的乳腺癌放疗不同程度的获益,因此,更多的医生会推荐放疗了。
8、看激素受体检测: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反映肿瘤是否受激素调控,如果ER(+)和/或PR(+),说明术后可以做内分泌治疗,文献报道内分泌治疗可降低ER(+)和/或PR(+)患者复发风险50%。
9、看免疫组化单C-erbB-2 /HER-2:C-erbB-2(–)、(+)时即判断为阴性,C-erbB-2(+++)时判断为HER-2阳性,C-erbB-2(++)时需再进行Fish检测进一步明确Her-2基因是否有扩增,以决定是否使用赫赛汀治疗。
检测:一般用百分率表示,是细胞增殖最重要的指标,阳性比率越高,预后越差。
芜湖二院肿瘤放疗科王银华。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乳腺癌。
一、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在镜下的形态特征进行评估的一种系统方法。
常用的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系统有Elston-Ellis分级法和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法。
Elston-Ellis分级法主要根据乳腺癌细胞核大小和异型性(细胞核在形状和大小上与正常细胞相比的异常程度)来划分乳腺癌为三个等级:Ⅰ级(低分级)、Ⅱ级(中分级)和Ⅲ级(高分级)。
其中,Ⅰ级乳腺癌细胞核大小相对较小、异型性较低,预后相对较好;Ⅲ级乳腺癌细胞核大小较大、异型性明显,预后较差。
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法综合考虑了乳腺癌的核分裂数目、核异型性和管状结构形成情况。
根据得分来进行分级,总分越高,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目的是通过评估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初步了解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患者的预后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二、乳腺癌病理分期乳腺癌病理分期是根据乳腺癌的扩散程度和转移情况进行分期的。
目前最常用的乳腺癌病理分期系统是TNM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将乳腺癌的病理分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T期(原发肿瘤):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袭情况进行分期。
T0代表没有原发肿瘤,T1代表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T2代表肿瘤直径大于2厘米但小于5厘米,T3代表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T4代表肿瘤侵犯胸壁或侵犯皮肤。
2. N期(淋巴结转移):根据淋巴结的受累情况进行分期。
N0代表没有淋巴结转移,N1代表腋窝淋巴结转移,N2代表腋窝淋巴结转移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N3代表腋窝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3. M期(远处转移):根据是否存在远处器官的转移情况进行分期。
M0代表没有远处转移,M1代表有远处转移。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g3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g3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分为不同的组织学分级。
其中,乳腺癌组织学分级g3是指肿瘤组织的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本文将围绕乳腺癌组织学分级g3展开讨论,从定义、特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g3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来进行评估的。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分化程度和核分裂象来进行分级的,分为g1、g2和g3三个等级。
其中,g3表示肿瘤细胞呈现高度不同型,细胞分裂活跃,核分裂象明显增多。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g3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上。
一般来说,乳腺癌组织学分级g3的肿瘤细胞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核与胞浆比例失调,核分裂象增多。
与其他分级相比,g3的肿瘤细胞更具有恶性特征,生长更快,浸润性更强,对周围组织的破坏性更大。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g3的诊断主要依靠乳腺癌组织的病理学检查。
通常,通过乳腺组织活检或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可观察到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进而进行乳腺癌组织学分级。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g3的诊断需要专业的病理医师进行评估,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g3的治疗方案与其他分级相比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对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g3的患者,因其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通常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策略。
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g3级别的乳腺癌,常常需要进行广泛切除以确保彻底切除肿瘤。
此外,放疗和化疗也是常见的治疗措施,可以帮助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g3代表了乳腺癌的高恶性程度,预后相对较差。
通过对乳腺癌组织学分级g3的定义、特征、诊断和治疗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分级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定期乳腺自检和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加强对乳腺癌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乳腺癌防控意识也是非常必要的。
组织学分级G2-1

组织学分级G2-1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与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925年XXX 首次阐述了乳腺癌形态学特征的分级。
根据1.细胞的组织结构;2.细胞及细胞核大小的一致性、核染色及核分裂的程度,将乳腺癌分为三级。
之后,关于不同组织学分级方法的多项研究陆续发表。
XX和XX将形态学分成独立的三部分:腺管形成、细胞核的多形性、核分裂计数。
虽然这些分级方法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乳腺癌的预后信息,但它们之间缺乏一致性,使临床研究之间难以进行比较。
另外分级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尽管使用相同的分级系统,在评估时仍可产生较大差异。
为解决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问题,XX和XX修改了系统,使分级标准更加量化。
肿瘤的分级由形态学特征决定(包括腺管形成的程度、细胞核的多形性以及核分裂计数)。
每项评分从1分(良好)至3分(差),然后将3类分数相加,评出3个等级:3-5分为1级,6-7分为2级,8-9分为3级。
改良后的分级系统叫做Nottingham联合组织学分级(Scarff-Bloom-Ri chardson分级系统的Elston-Ellis修正版)。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级:G分级组织病理学级别,经Eiston-Ellis修改的Scarff-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评分:Gx无法评估G1低度恶性(分化好)3~5分G2中度恶性(分化中等)6~7分G3高度恶性(分化差)8~9分G1属于低级别,G2属于中级别,G3属于高级别,级别越高,黏液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就越高,肿瘤细胞就越容易出现扩散和转移。
对于同一临床分期的乳腺癌,如果病理组织学是G3,其预后要比G1和G2的预后要差,即使通过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的抗肿瘤治疗,但是G3的5年生存率也是要比G1和G21低。
然而如果肿瘤发现得早,通过治疗能够把体内所有的癌细胞全都杀死,G3也是有可能会达到治愈。
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5类

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5类
乳腺癌可以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HER2表达和激素受体状态等因素进行分级,将其分为5类。
以下是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的详细介绍:
一、乳腺癌分级标准
1.低分化乳腺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组织结构紊乱,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大而异型,核分裂象丰富,有明显的核深染、核膜不清等特征。
2.中分化乳腺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中等,组织结构较规则,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核分裂象适中。
3.高分化乳腺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组织结构规则,细胞形态正常,核分裂象少。
二、乳腺癌大小分级标准
1.T1: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
2.T2:肿瘤直径大于2厘米且小于5厘米。
3.T3: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
4.T4:肿瘤侵入皮肤或胸壁。
三、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分级标准
1.N0:淋巴结无转移。
2.N1:有淋巴结转移,但转移数量小于3个。
3.N2:淋巴结转移数量为3-9个。
4.N3:淋巴结转移数量大于等于10个。
四、HER2表达分级标准
1.HER2阳性:HER2基因过度表达或扩增,导致HER2蛋白表达增加。
2.HER2阴性:HER2基因正常表达或缺失。
五、激素受体状态分级标准
1.ER阳性:乳腺癌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
2.PR阳性:乳腺癌细胞表达孕激素受体。
3.ER/PR阴性:乳腺癌细胞不表达雌孕激素受体。
以上就是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的五个方面。
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带你了解乳腺癌病理报告

带你了解乳腺癌病理报告发布时间:2022-12-13T01:41:23.80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4期作者:李丽莉[导读] 乳腺癌是临床上多发的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是乳腺癌确诊的金标准。
李丽莉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吕梁 033000乳腺癌是临床上多发的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是乳腺癌确诊的金标准。
拿到乳腺癌病理报告大家会简单看一下,虽然看不懂,但看到病理报告上的“癌”字都会很害怕,难道病理报告上有“癌”字就一定确诊患乳腺癌吗?对于报告单上的各种数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应该怎样读懂乳腺癌病理报告呢?下面一起了解下。
一、报告上写着“边界不清,质地坚硬”,一定是恶性肿瘤吗?大家拿到病理报告后,都会先看下检测标本的描述,通常会写着的大小,多少乘多少,边界不清以及质地坚硬等,但这样的描述不能作为癌症诊断的信息。
肿物边界不清不能完全说明是恶性肿瘤,但恶性肿瘤的几率更大一些;质地坚硬可能是乳腺癌表现也可能不是癌症表现,因此拿到病理报告后大家不要太关注这些数值。
二、肿瘤性质乳腺癌比较复杂,种类很多,在病理报告上多见的是浸润性爱与浸润性导管癌,这属于乳腺癌病理分类。
根据病理将乳腺癌分为以下类型:1、非浸润性癌:属于乳腺癌早期,通常预后效果良好,无需放化疗治疗。
①导管内癌:癌细胞仅在乳腺导管中,没有突破导管壁基底膜。
②小叶原位癌:癌细胞还没有突破末梢乳管,也没有突破腺体泡基底膜。
2、浸润性癌:①浸润性非特殊癌:主要有浸润性导管癌,大概占乳腺癌的80%左右,此外还有浸润性小叶癌、腺癌、硬癌以及髓样癌等。
浸润性非特殊癌预后情况不如特殊癌效果好。
②浸润性特殊癌:主要包含乳头状癌、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小管癌与大汗腺样癌等。
预后情况较好。
三、肿瘤大小肿瘤大小指的是病灶浸润周围组织的面积大小,也是病理分期的重要指标,通常分为三种情况,分为是2厘米以内的肿瘤,2厘米到5厘米之间的肿瘤,以及大于5厘米的肿瘤,肿瘤越大,分期越晚,预后效果越不好,肿瘤最大直径每增加1厘米,复发转移的风险就会增加12%左右。
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二)2024

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二)引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病理分期在诊断和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继续介绍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正文内容:二、乳腺癌病理分期方式在乳腺癌的病理分期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选择,其中每一种都有其适用的情况:1. TNM分期系统- T分期:肿瘤的原发灶(T),包括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和周围的受累情况。
a. T1期: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未侵犯皮肤和胸壁。
b. T2期:肿瘤直径2-5厘米,或侵犯皮肤和/或胸壁。
c. T3期: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并侵犯胸壁、皮肤等。
d. T4期:肿瘤侵犯胸壁、皮肤以及伴有溃疡或炎性乳腺癌。
- N分期:淋巴结转移(N),包括淋巴结的受累数目和转移部位。
a. N0期:无淋巴结转移。
b. N1期:腋窝内有可触及的淋巴结转移。
c. N2期:腋窝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d. N3期:胸骨旁淋巴结转移。
- M分期:远处转移(M),包括远处转移的有无。
a. M0期:无远处转移。
b. M1期:有远处转移。
2. 分子分型- Luminal A型:表达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且HER2阴性。
- Luminal B型:表达ER和/或PR,但HER2阳性。
- HER2过表达型:ER和PR阴性,HER2阳性。
- 三阴性:ER、PR和HER2均阴性。
3. 基因表达型- 基因表达型可以通过芯片技术或基因测序来确定,可以帮助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
4. 病理特征- 病理特征包括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浸润程度和血管侵犯等。
5. 综合分期- 综合分期是将上述各个分期方式综合考虑后得出的一个综合分期结果。
总结: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是确定乳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通过TNM分期、分子分型、基因表达型、病理特征和综合分期等方式,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乳腺癌的病情,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乳腺癌 组织学分级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1 定义乳腺癌是指以乳腺组织为发生点的恶性肿瘤,也叫乳腺癌、乳腺癌及犬乳头瘤。
乳腺癌属于囊性组织肿瘤,它的发生源于乳腺的腺苷细胞,囊性细胞恶性肿瘤的演变和进展过程以癌前病变为铺垫,即乳腺癌的病理分期主要是从癌前病变(不论真实或疑似癌前病变)开始,然后演变为腺癌、胃腺癌、腔隙癌,以及肆虐全身各种器官的转移癌,并依次分为0、I、II、III、IV期。
2 0期0期是最宽松的病理类型,主要指轻度内分泌性改变,有内分泌分化改变、核分裂等,不足以作出癌前病变分级,但仍可作为乳腺癌发生率的指标进行筛查。
3 I期I期是乳腺癌最早期分级,主要指乳腺组织内肿瘤细胞占据瘤组织比例小于50%,细胞增生程度小,整个癌核细胞表达不太明显,边界清晰,分为Ia、Ib、Ic三个相对应的亚型。
4 II期II期主要指肿瘤细胞占据瘤组织比例50%-80%,细胞细微增生,有的细胞可能具有多个核,部分细胞呈结节形态,肿瘤表面模糊,其分为IIa、IIb亚型。
5 III期III期主要指肿瘤细胞占据瘤组织比例达80%以上,部分内细胞增生激烈,明显多核,核很大,边界模糊,整体等离子体近乎消失,浆液腔大,具有IIIA 和IIIB二个亚型。
6 IV期IV期是最后期阶段乳腺癌,主要指肿瘤不论其大小,具有肝脏、肺、骨、皮肤等转移,也可出现脑转移。
IV期是乳腺癌最晚期分级,其预后也最差。
总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是乳腺医学界专门研究乳腺肿瘤的研究结果,它对诊断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以及诊断恶性肿瘤的程度、范围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第一时间,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可以以0、I、II、III、IV期的划分方式来明确病变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医疗依据,好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who分级评分标准

乳腺癌who分级评分标准
乳腺癌WHO分级是根据组织学和病理学特点,将乳腺癌分为0-6级,用来评价乳腺癌的严重程度。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0级:原位癌,即没有发现明显的肿块,需要进行组织活检。
1级:乳腺癌局限于上皮内,没有明显的淋巴结转移,属于正常情况。
2级:乳腺癌局限于上皮内,同侧腋窝没有发现肿大的淋巴结,或者是同侧腋窝有肿大的淋巴结,但是没有融合成块,也没有出现远处转移。
3级:乳腺癌存在着局部扩散,可能会有同侧腋窝的肿大淋巴结,或者是乳腺癌细胞穿过淋巴管,进入到了乳腺的皮肤或者是胸肌筋膜。
4级:乳腺癌已经出现了远处转移,可能会有肝、肺、骨、脑等部位的转移。
5级:表示为乳腺癌已经出现了远处转移,此时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
此外,还有一项按照腺管形成、核的多形性、核分裂数三项指标进行评分的组织学分级标准:
腺管形成:>75%为1分;10%~75%为2分;11个/10 HPF为3分。
核的多形性:轻微多形性为1分;明显多形性为2分;显著多形性为3分。
核分裂数:每10个高倍镜视野中平均1~9个核分裂像为1分;10~19
个核分裂像为2分;20个以上核分裂像为3分。
以上3项相加,总分3~5分为1级,低度恶性;6~7分为2级,中度恶性;8~9分为3级,高度恶性。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乳腺癌WHO分级评分标准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医学书籍。
病理组织学分级

病理组织学分级病理组织学分级,也称肿瘤分级,是指将癌症病理组织学上的特征分为不同层次,以便于评估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方式的选择。
病理组织学分级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和评估手段,通过对癌症病理学上的特征进行评估,可以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在病理组织学方面,分级是指观察组织学特征,并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然后根据其临床意义对其进行分级。
不同的组织学分级标准准则可以使用不同的参数或标准对组织学特征进行评估和分类。
根据 WHO 癌症病理分类学,大部分肿瘤都会进行病理学成分分级。
1.乳腺癌病理学分级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
病理学分级标准基于肿瘤细胞的不同形态学特征,并可以帮助预测癌症的生长和扩散模式。
乳腺癌病理学分级标准使用的参数包括细胞的核大小、核形态、核固定、细胞核对细胞质的比例、管腔形态和肿瘤间质。
根据这些参数,乳腺癌分为三个级别:(1)第一级别(Ⅰ级)-低分化癌。
癌细胞外观不同于正常细胞,细胞排列松散,不固定,未形成平行排列的管腔。
(2)第二级别(Ⅱ级)-中度分化癌。
癌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结构的异型性与Ⅰ级癌相似,但具有形成许多管腔的能力。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病理学分级标准可帮助确定癌细胞对组织结构的侵袭程度。
前列腺癌的病理学分级采用的是Gleason分级系统,分为6个级别。
Gleason分级的评估基于前列腺癌样本中两个最常见细胞类型的病理学外观。
Gleason分级是根据细胞核形态、大小、分裂活动等标准对肿瘤细胞分类的。
Gleason分级下的6个级别如下:(1)Gleason分级1(1+1=2):以结构最完整、核小的肿瘤细胞为主,预后较好;目前较常用的胃癌病理学分级标准是Lauren分级。
该分级系统根据病理学特征将胃癌分为两型,分别为乳头状腺癌和弥漫性型胃癌。
Lauren分级系统的特点是分为以下两类:(1)乳头状腺癌: 以腺体中心的团块为主,慢慢向外扩散。
细胞核形态相对规则,组织维度明显, 肿瘤组织細胞呈连接状.(2)弥漫性胃癌:癌组织浸润性生长,线性排列,固定不动,细胞核皱缩、畸形、分裂活跃。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乳腺癌的特点和临床处理。
一、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通常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使用的是伯洛排列法(Bloom-Richardson method,BR方法)或诺丁汉组织分级法(Nottingham histologic grading system)。
BR方法评估的主要指标有肿瘤核分裂度、核分化程度和形态学类型。
诺丁汉组织分级法则依据核分裂度、管道形成度和核分化程度来进行评分。
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客观地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从而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病理分期病理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来评估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常用的病理分期系统为TNM分期系统,即根据肿瘤(Tumor)、淋巴结(Lymph Node)和远处转移(Metastasis)来进行分期。
肿瘤大小的评估以肿瘤直径和肿瘤侵润的深度来进行判断。
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则根据切除淋巴结组织中的癌细胞数目和转移情况来确定。
远处转移则需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的检查手段来确定。
三、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关系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是相互关联的。
组织学分级是评估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而病理分期则是基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以及临床表现来对肿瘤进行分期。
组织学分级可以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但仅限于局部病变。
而病理分期能够全面综合评估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远处转移情况,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因此,两者在评估乳腺癌的临床特征、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方案制定上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意义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对于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组织学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式。
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与预后

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与预后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许多女性来说,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以及对其预后的了解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以及与预后的相关因素。
一、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乳腺癌根据病理学特征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头状癌、粘液癌、腺泡状癌等。
这些类型有着不同的形态、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1. 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乳腺癌患者的大部分比例。
它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恶性变异,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浸润性导管癌通常以形状不规则的单个肿块出现,并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和淋巴结。
2. 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小叶癌起源于乳腺小叶的上皮细胞,相比于浸润性导管癌,其生长速度较慢。
浸润性小叶癌通常以一个或多个结节的形式出现,可以通过乳腺癌筛查程序进行早期发现。
3. 乳头状癌乳头状癌表现为乳头状或呈乳头状的病变,通常位于乳头区域。
它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有时也可能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
乳头状癌具有纤维母细胞瘤样的生长模式,这是一种少见但容易被误诊的病理类型。
4. 粘液癌粘液癌是乳腺癌中一种罕见的亚型,其特点是瘤内有丰富的黏液分泌物。
粘液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对较温和,预后相对良好。
5. 腺泡状癌腺泡状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亚型,以腺泡状、乳头状或实质形态多样性见长。
腺泡状癌可能具有侵袭性生长和转移的倾向,预后相对较差。
二、乳腺癌的预后因素乳腺癌的预后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后因素:1. 癌肿大小乳腺癌的肿瘤大小与预后密切相关,较小的肿瘤通常有更好的预后。
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使肿瘤保持较小的状态,从而提高预后。
2. 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癌细胞扩散到淋巴结时,预后较差,因为它们有更大的机会进一步扩散到其他部位。
3. 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如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状态,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谈谈乳腺癌的分期

谈谈乳腺癌的分期临床上,经常遇到乳腺癌患者及家属询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存活多久等类似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采用不同的标准、治疗依据及认识角度,乳腺癌有许多分类方法及预后判断标准。
临床上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需结合各类分类方法,做出整体评估。
首先就要看看乳腺癌病人的分期是什么。
一、经典的TNM分期基本架构是根据肿瘤大小(简称T),淋巴结是否转移及转移数目(简称N),及是否有远处器官转移(简称M)等三者综合分析TNM以决定乳癌的分期。
TNM这种肿瘤解剖病理分期对于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价值不可低估,是临床上较成熟的风险评估指标。
原发肿瘤(T)分期:Tx原发肿瘤情况不详(已被切除)。
T0原发肿瘤未扪及。
Tis原位癌(包括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Paget病局限于乳头,乳房内未扪及块物。
T1肿瘤最大径小于2Cm。
T2肿瘤最大径2~5crn。
T3肿瘤最大径超过5cm。
T4肿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包括炎性乳腺癌)。
区域淋巴结(N)分期:N0区域淋巴结未扪及。
Nx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以往已切除)。
N1同侧腋淋巴结有肿大,可以活动。
N2同侧腋淋巴结肿大,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
N3同侧内乳淋巴结有转移、同侧锁骨下、上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Mx有无远处转移不详。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
二、实用的临床分期根据不同的TNM可以组成临床不同分期,也是临床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最常用的分期。
三、病理学分类、组织学分级乳腺癌病理组织形态较为复杂,类型众多,而且往往在同一块癌组织中,甚至同一张切片内可有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
每种类型乳腺癌综合治疗方法及预后不同,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亦需结合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
目前国际、国内的乳癌病理分类,在实际应用中仍未统一。
乳腺癌的病理分级与预后评估

乳腺癌的病理分级与预后评估乳腺癌是在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理分级和预后评估是指根据病理学特征和其他相关因素来判断患者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情况。
准确的病理分级和预后评估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理分级乳腺癌的病理分级是根据肿瘤组织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判断的。
常用的病理分级体系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核分裂象的数量以及肿瘤的组织结构等进行评估。
1. 核分裂数量(Nuclear Grade):核分製数量是指肿瘤细胞核内的分裂像的数量。
分裂像的增多代表肿瘤细胞的活跃程度和增殖能力的加强,也意味着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
通常将核分裂数量分为3级,分别为Ⅰ级(低分裂率)、Ⅱ级(中度分裂率)和Ⅲ级(高分裂率)。
2. 分化程度(Differentiation):分化程度是指肿瘤组织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的相似性程度,也常称为肿瘤细胞的“好坏程度”。
一般分为3级,分别为Ⅰ级(高分化)、Ⅱ级(中分化)和Ⅲ级(低分化)。
分化程度越高,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与正常细胞越相似,预后越好。
3. 腺体形态(Tubule Formation):腺体形态是指肿瘤组织中腺体的形成程度。
腺体是乳腺组织中正常的组织结构,储存和排泄乳汁。
正常的腺体形态代表肿瘤较为亲近正常组织,表明预后较好。
以上三个特征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中,常用的病理分级方法有Nottingham分级系统和Elston-Ellis分级方法。
通过对肿瘤标本中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核分裂数量和腺体形态等特征的分级,可以评估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从而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风险。
二、预后评估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是根据病理分级结果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判断患者的存活率和复发率。
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包括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状态等。
1. 年龄:年龄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年龄较小的患者通常有较好的预后,而年龄较大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乳腺癌病理报告怎么看

乳腺癌病理报告怎么看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常被病理学家所检测和鉴定。
乳腺癌的病理报告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因此,了解如何阅读和理解乳腺癌病理报告对于病人和医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乳腺癌病理报告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组织类型和分级:乳腺癌的组织类型和分级是最基本的信息之一。
乳腺癌的类型主要分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头状癌等。
分级主要是通过肿瘤的大小、细胞异型性和分裂指数等因素来衡量病变的严重程度。
2. 病变范围:乳腺癌病理报告还应给出病变的范围。
这包括肿瘤的大小、深度和侵袭性,以及边缘是否清晰等。
3. 淋巴结检查结果:乳腺癌病理报告应包括淋巴结检查结果。
这通常指肿瘤附近淋巴结是否受到侵袭。
检查结果通常是阳性或阴性。
如果是阳性,意味着癌细胞已经扩散到淋巴结,需要进一步治疗。
4. 分子生物学指标:乳腺癌病理报告还应包括分子生物学指标。
这包括激素受体(E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
这些指标对于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都非常重要。
5. 预后:最后,乳腺癌病理报告还应给出预后信息。
这包括肿瘤的分级、淋巴结侵袭情况、分子生物学指标等因素。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预测病情的发展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乳腺癌病理报告的阅读和理解,需要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如果您是乳腺癌患者或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机构。
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乳腺癌的防治知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体检,预防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全网发布:2011-06-23 21:36 发表者:薛兴阳11281人已访问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
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早已引起肿瘤学家的重视。
乳腺癌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各种分级标准的差异颇大。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
1.腺管形成的程度。
2.细胞核的多形性。
3.核分裂计数。
以下为不同的分级标准:
A. SBR分级标准
1.分化程度估计根据形成腺管或乳头的能力:①整个肿瘤可看到为1分。
②不容易发现为3分。
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2.多形性①核规则、类似乳腺上皮为1分。
②核明显不规则,有巨核、畸形核为3分。
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3.核分裂数(×400)①1/10HPF为1分。
②2/10HPF为2分。
③>2/10HPF 为3分。
B.WHO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①>75%为1分。
②10%~75%为2分。
③<10%为3分。
2.核的多形性①核小、规则、形态一致为1分。
②核的形状、大小有中等度的变化为2分。
③核的形状、大小有明显变化为3分。
3.核分裂数(×400)①0~5/10HPF为1分。
②6~10/10HPF为2分。
③>11/10HPF为3分。
C.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
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
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3分。
2.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不规则①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一致为1分。
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
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3.染色质增多及核分裂相(×400)①1/10HPF为1分。
②2~3/10HPF为2分。
③>3/10HPF为3分。
各标准的3项指标所确定的分数相加,3~5分为I级(分化好),6~7分为Ⅱ级(中等分化),8~9分为Ⅲ级(分化差)。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意义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预后意义早为大家所认识。
我们对有5年以上随访的476
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分级研究,其结果是组织学分级和生存情况为I级、Ⅱ级和Ⅲ级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82%、63.4%和49.5%,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l)。
在同一临床分期内,患者的5年生存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提高而下降。
组织学分级与DNA增殖指数和DNA倍体有关,分化好的乳腺癌增殖指数低,反之分化差的增殖指数高。
利用流式细胞证实了二倍体的乳腺癌,常常是分化好的,而异倍体的乳腺癌常常是分化差的。
组织学分级和生长因子受体、癌基因产物的
表达也有关,Ⅲ级乳腺癌常有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提示预后差,某些癌基因产物如c—erbB2的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常在Ⅲ级乳腺癌中表达。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分型均为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病理因素,两者中组织学分级比分型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更有意义。
虽然组织学分级和分型均为独立的预后因素,但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大小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1982年,Ilaybiffle和Elston等认为与预后有关的3个因素是①肿瘤大小(病理测量)、②组织学的淋巴结分期和③组织学分级,并在cox分析中得出预后指数的公式:预后指数=0.2×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组织学分级,预后指数增高的患者预后差,以后多量的病例分析也证实了他们的论点。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0期:同侧腋窝未扪及淋巴结,肿瘤直径小于2cm
Ⅰ期:同侧腋窝扪及活动淋巴结,有或无转移,肿瘤直径2~5cm
Ⅱ期:同侧腋窝淋巴结融合成块与其它组织粘连,肿瘤直径大于5cm
Ⅲ期:同侧锁骨上、下或腋窝淋巴结内有转移或上肢水肿。
转移淋巴结融合且硬Ⅳ期:远处其它部位有转移
病理学分类(pTNM)
T 原发肿瘤
TX 原发肿瘤无法确定(例如已切除)
T0 原发肿瘤未查出
Tis 原位癌
Tis(DCIS) 导管原位癌
Tis(LCIS) 小叶原位癌
Tis(Paget) 不伴肿瘤的乳头派杰氏病
注:伴有肿块的派杰氏病根据肿块大小进行分期
T1 肿瘤最大直径≤2cm
T1mic 微小浸润性癌,最大直径≤0.1cm
T1a 最大直径>0.1cm,≤0.5cm
T1b 最大直径>0.5cm,≤1.0cm
T1c 最大直径>1.0cm,≤2.0cm
T2 最大直径>2.0cm,≤5.0cm
T3 最大直径>5.0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
T4a 侵犯胸壁
T4b 患侧乳房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疡或卫星状结节
T4c T4a和T4b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N 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例如已清除)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N2b 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淋巴结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及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淋巴结转移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 区域淋巴结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手术未包括该部位或过去已切除)
pN0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对孤立肿瘤细胞另行检查
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阴性
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阳性,肿瘤灶≤0.2mm
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阴性
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阳性
pN1mi 存在微转移,最大径>0.2mm,≤2.0mm
pN1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或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1a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
pN1b 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1c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同侧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2 4~9个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
pN2a 4~9个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
pN2b 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
pN3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伴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a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pN3b 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前哨淋巴结活检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
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 远处转移
Mx 有无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说明:
临床明显:指通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核素显象)发现;
pN分类依据腋淋巴结清扫结果,此前可有、可无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果只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而其后未行腋淋巴结清扫,以(sn)表示前哨淋巴结,如
pN0(i+)(sn);
孤立肿瘤细胞指单个细胞或小于0.2mm的小细胞团,通常由免疫组化或分子技术发现,并经常规组织学鉴定,孤立肿瘤细胞不一定显示转移活性,如增殖或间质反应。
临床不明显: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核素显象)不能发现的情况。
临床分期
O期Tis N0 M0
I 期T1 N0 M0
IIA期 T0 N1 M0
T1 N1 M0
T2 N0 M0
IIB期 T2 N1 M0
T3 N0 M0
IIIA期T0 N2 M0
T1 N2 M0
T2 N2 M0
T3 N1~2 M0
IIIB期T4 N0 M0
T4 N1 M0
T4 N2 M0
IIIC期任何T N3 M0
IV期任何T 任何N M1
组织病理学分级(G)
Gx 不能判断分化程度。
G1 高分化。
G2 中度分化。
G3 低分化。
手术治疗后有无残存瘤情况分类(R)
Rx 无法肯定有无残存瘤。
R0 无残存瘤。
R1 镜下可见残存瘤。
R2 肉眼可见残存瘤。
分享到
发表于:2010-11-29 22:4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