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五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综合指标
学习要点:了解各种指标的概念及作用,掌握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特点及计算方法,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1、总量指标
§2、相对指标
§3、平均指标
§4、变异指标
学习知识点:
前言:
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就可以得到说明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即总量指标。
如:2010年年年末为1339724852亿,反映是我国人口的总规模。
总量指标的作用:
第一、总量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国力,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点。
第二、总量指标可以用来作为制定政策、制定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重要指标。
第三、总量指标可以用来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发展的变化趋势。
第四、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一、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
•总体单位总量(简称单位总量):指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表示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对于一个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单位总量是唯一确定的。
•总体标志总量(简称标志总量):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总和。对于确定的统计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唯一的,而是随着标志的不同可计算不同的标志。
•例:我们研究某市三级医院的基本情况,则全市三级医院的总数量是总体单位总量,而全部三级医院职工总人数、全部三级医院职工工资总额等就是总体指标总量。
2、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指反映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活动结果的总量指标,它反映的是一段时间连续发生变化过程。如产品总量、货物运输量、商品销售量、国内生产总量等。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
如人口数、职工数、设备台数等。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1.实物单位
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的计量单位。
•实物单位的分类:
①自然单位:它是按照研究现象的自然状况来计量其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如人口以“人”为单位,汽车以“辆”为单位等。
②度量衡单位:它是按照度量衡制度的统一规定来确定的计量单位。如粮食、钢铁、原煤等以“千克”或“吨”为单位。
③标准实物单位:按照统一折算的标准来度量被研究现象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如各种不同发热量的能源折合为7000大卡/千克的标准煤计算等。
注:实物单位说明事物直观、具体,但用不同的实物单位表示的实物单位表示的实物数量不能相加,即其综合性较差。
实物指标指将实物单位计量的指标,其特点:
①能直接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或现象的具体内容,因而能够具体地表明事物的规模和水平。
②实物指标还是计算价值指标的基础。
③实物单位有局限性,它缺乏对不同类产品或商品的综合性能。
2、价值单位
是货币来衡量社会或劳动成果的一种计量单位,又叫货币单位。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人、工资总额等。
使用货币单位可以把不能直接相加的不同物品的数量变为可以加总,用以综合说明具有使用的总量。价值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性。
3、劳动量单位
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如工时、工日等。劳动量单位一般用来计算计算劳动总消耗,也可以计量劳动的总成果。
4、双重单位和复合单位:是指在需要同时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来计量事物时采用的单位。
如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发电量以“千瓦/时”为计量单位。
三、总量指标的统计方法
1、直接计量法
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计数或测量等形式统计总量指标的方法。
如:工业统计报表中的企业职工人数、产业数量、人口普查中的人口数等有关项目的总量,都都是采用直接计算法。
2、推算与估算法
要研究的现象的总量在不可能或没有必要采取直接计量法时,可以推算和估算的方法取得其总量指标。
如:根据农作物的亩产量和播种面积来估计总产量。
3、主观评定法
对某些客观现象难以计量而又必须计量时所采用的,由人们通过评估确定其总量指标的方法称主观评定法。
如:对体育比赛的有些项目如跳水、体操等成绩采用的评分等,都是主观评定法。
三、总量指标统计的要求
1、对总量指标的实质,包括其含义、范围做严格的确定。
2、计算实物总量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同类性以为着同名产品,它直接反映产品同样的使用价值和经济内容,可以综合汇总。
•对于不同类现象则不能简单相加汇总,计算其实物指标
•对现象的同类性要求不能绝对化。
3、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学习知识点: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及其表现形式:
1、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值进行对比计算的结果。相对指标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如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2、相对指标的意义:把两个具体数值抽象化,使人们对现象之间所存在的固有联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相对指标在社会经济领域广泛存在着,借助于相对指标对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3、相对指标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
•相对指标为人们深入认识事物发展的质量与状况提供客观的依据,社会经济现象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计算相对指标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可以对比的基础,进行有效的分析。
4、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是它的计算单位,其数值可分为:
•有名数:是指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两个指标的计量单位结合使用。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
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计算单位。通常表现是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等。
①系数和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两个数对比,分子与分母数值相差不大时用系数表示,如固定资产折旧系数为0.2;当分子比分母数值大于1倍以上时,常用倍数表示,如企业今年的利润是去年的两倍。
②成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比如粮食增产一成,即增长10%。
③百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如产品合格率为98%,计划合格相对数为105%
④千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它适用于分子数值比分母数值小很多的情况。如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等多用千分数表示。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1、结构相对指标:
•定义:是在资料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形式:计算结果用百分数或成数表示,各组比重综合等于100%或1。
2、比例相对指标
•定义: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之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形式:计算结果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还有以比较基数单位为1、100、1000时被比较单位数是多少的形式来表示。
3、比较相对指标
•定义:是不同单位(国家、部门、地区、企业、个人等等)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指标,用以说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