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问题意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以“兴趣”为突破口,研究小班科学活动的教学设计
1、观察生活 寻找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领域目标的第一条明确提出,要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内容与要求里,也相应地提出了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是由于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与其日常积累的经验表象直接相关,原有的经验水平会直接影响其认知质量。因此教师要更多地提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内容,让幼儿对周围事物、自身、自然界、动植物、周围的科技产品产生兴趣。一年来,我们选取了水、冰、面粉、磁铁等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探究内容,鼓励幼儿结合自身对事物的已有的经验,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性,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持久的、充满兴趣的探索中开阔思维,自主地获得更多的经验,得到多元的发展。
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问题意识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意识”是指幼儿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幼儿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必然是一个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他能发现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然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就能得出自己的结论。瓦特看到开水可以掀起壶盖,萌发出问题,最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明了蒸汽机。由此可见,问题意识是产生思维的能力和动力,通过问题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断引发出新的开放性、发散性的思维并最终解决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再次强调了自主、探究性学习,而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正是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重要表现。作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抛弃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主题教育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在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质疑,以问题来激活幼儿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更高的层次上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在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基础上,将幼儿愉快地领进科学的殿堂。
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好问,由于年龄小、知识有限、思想单纯,他们面对大千世界充满了新鲜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燃起幼儿质疑的火花,在幼儿期有意识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将学习的过程演变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他们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喜欢提问、敢于提问,这无疑会对今后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2、创设情境 萌生问题
罗杰斯说:“我知道我不能将任何东西都教给学生,我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促使他学习的环境。”一个能够促使幼儿学习的环境,是一个能引发幼儿思考的环境,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生成问题。在活动中,我们往往采用游戏、故事、图片、小实验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设置悬念、提供诱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有趣的磁铁》系列活动中,我们分别以 “飞机飞上天”和“兔妈妈逛公园”游戏导入主题,并巧妙地隐藏了操作手法,使幼儿看到“飞机”、“小兔”竟然自己动了起来,一下就引发了幼儿的猜测,问题随之而来,继而产生了解答问题的欲望,激发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地探究活动。
3、提供材料 解决问题
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尤其是对那些变化的环境和事物。而这一过程就是幼儿的探究过程。教师适时、适度、适宜地提供与幼儿探究相适应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在材料的选择上,不仅要丰富多样、吸引孩子的兴趣,还要具有新颖性和探究性,能够揭示有关现象和事物间关系、促进幼儿深入思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材料的投放方式上,教师可以通过投放与探究有关的新材料,形成一个变化的、新的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关注。幼儿在对环境关注、感兴趣的过程中,他们会自发地产生问题,引发争论,从而推动探究的进程。以《有趣的磁铁》系列活动为例: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中,我们有意识地提供了包括布、泡沫、木头、塑料、纸、铁、铝等多种材质的材料让幼儿实验,目的是要引导孩子探究磁铁能否吸引和物体的材质有关。随着探索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又有了新的发现:一些看似是铁的东西却不能被吸引,于是我们又提供了金属钥匙,让幼儿用磁铁去判别它们是不是铁做的,从而进一步了解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道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幼儿遇事不枉下结论、要运用事实去判断的科学态度。
但是在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家庭中,对孩子的评价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听大人的话成了好孩子的标准,孩子们为了得到大人的表扬,就把大人的话当成是绝对的权威,是不可更改的真理,所以较少有思考自然就没有问题产生。幼儿园里,有些教师存在着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现象,习惯性地将教学纳入到预先设计的轨道中,以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重,幼儿往往是由教师的问题“牵”着走,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懒得去思考,缺乏自主的问题意识,不会质疑。尤其是当许多天真的问题被老师和家长一次又一次的扼杀之后,就没有问题产生的合适土壤了。
1、观察生活 寻找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领域目标的第一条明确提出,要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内容与要求里,也相应地提出了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是由于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与其日常积累的经验表象直接相关,原有的经验水平会直接影响其认知质量。因此教师要更多地提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内容,让幼儿对周围事物、自身、自然界、动植物、周围的科技产品产生兴趣。一年来,我们选取了水、冰、面粉、磁铁等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探究内容,鼓励幼儿结合自身对事物的已有的经验,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性,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持久的、充满兴趣的探索中开阔思维,自主地获得更多的经验,得到多元的发展。
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问题意识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意识”是指幼儿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幼儿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必然是一个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他能发现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然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就能得出自己的结论。瓦特看到开水可以掀起壶盖,萌发出问题,最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明了蒸汽机。由此可见,问题意识是产生思维的能力和动力,通过问题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断引发出新的开放性、发散性的思维并最终解决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再次强调了自主、探究性学习,而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正是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重要表现。作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抛弃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主题教育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在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质疑,以问题来激活幼儿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更高的层次上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在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基础上,将幼儿愉快地领进科学的殿堂。
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好问,由于年龄小、知识有限、思想单纯,他们面对大千世界充满了新鲜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燃起幼儿质疑的火花,在幼儿期有意识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将学习的过程演变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他们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喜欢提问、敢于提问,这无疑会对今后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2、创设情境 萌生问题
罗杰斯说:“我知道我不能将任何东西都教给学生,我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促使他学习的环境。”一个能够促使幼儿学习的环境,是一个能引发幼儿思考的环境,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生成问题。在活动中,我们往往采用游戏、故事、图片、小实验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设置悬念、提供诱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有趣的磁铁》系列活动中,我们分别以 “飞机飞上天”和“兔妈妈逛公园”游戏导入主题,并巧妙地隐藏了操作手法,使幼儿看到“飞机”、“小兔”竟然自己动了起来,一下就引发了幼儿的猜测,问题随之而来,继而产生了解答问题的欲望,激发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地探究活动。
3、提供材料 解决问题
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尤其是对那些变化的环境和事物。而这一过程就是幼儿的探究过程。教师适时、适度、适宜地提供与幼儿探究相适应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在材料的选择上,不仅要丰富多样、吸引孩子的兴趣,还要具有新颖性和探究性,能够揭示有关现象和事物间关系、促进幼儿深入思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材料的投放方式上,教师可以通过投放与探究有关的新材料,形成一个变化的、新的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关注。幼儿在对环境关注、感兴趣的过程中,他们会自发地产生问题,引发争论,从而推动探究的进程。以《有趣的磁铁》系列活动为例: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中,我们有意识地提供了包括布、泡沫、木头、塑料、纸、铁、铝等多种材质的材料让幼儿实验,目的是要引导孩子探究磁铁能否吸引和物体的材质有关。随着探索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又有了新的发现:一些看似是铁的东西却不能被吸引,于是我们又提供了金属钥匙,让幼儿用磁铁去判别它们是不是铁做的,从而进一步了解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道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幼儿遇事不枉下结论、要运用事实去判断的科学态度。
但是在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家庭中,对孩子的评价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听大人的话成了好孩子的标准,孩子们为了得到大人的表扬,就把大人的话当成是绝对的权威,是不可更改的真理,所以较少有思考自然就没有问题产生。幼儿园里,有些教师存在着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现象,习惯性地将教学纳入到预先设计的轨道中,以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重,幼儿往往是由教师的问题“牵”着走,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懒得去思考,缺乏自主的问题意识,不会质疑。尤其是当许多天真的问题被老师和家长一次又一次的扼杀之后,就没有问题产生的合适土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