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水的沉淀沉降与澄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水的沉淀沉降与 澄清处理
马宵颖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学院
第三章 水的沉淀沉降与澄清处理
第一节水的沉淀软化 第二节颗粒的沉将速度 第三节平流沉淀池 第四节 斜板沉淀池
第五节澄清池
第一节水的沉淀软化
水的沉淀软化,是将天然水中钙、镁离子转化成难溶化合 物,然后分离以降低水的硬度。 沉淀软化有热力软化法和石灰处理法,但前者不能除去非 碳酸盐硬度,电厂一般不采用。 石灰处理原理 在天然水中加入 Ca(OH)2 ,由于 pH 值的增加,破坏了水的 碳酸平衡并使之右移:
第三节 平流沉淀池
工业生产上,用于分离水中悬浮颗粒的设备称为沉淀池。 原水经投药、混合和反应过程,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已经形 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降设备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作 用。 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射式三种。 平流式是使用最早的一种沉淀设备,由于它的结构简单,运 行可靠,对水质适应性强,故目前仍广泛应用于城市自来水 系统。因其占地面积大,所以工业用水处理中采用较少,但 通过对平流式沉淀池的讨论,可以帮助理解各种沉淀设备的 原理、水力学条件及工艺参数。
• 对于此类沉降需研究的问题,不是它的某一沉降速度, 而是要用实验来测定水中颗粒在某一流程中的沉降特征 即沉降效率,可用多嘴沉降筒沉降试验研究。 • 沉淀柱高度=实际沉淀池深度 • 1)在时间ti,不同深度测Ci • 2) 计算各深度处的颗粒去除百分率 p=(C0-Ci)/C0 *100% • 3)绘制去除百分率等值线
• 高浊水在沉降筒内静止沉降,首先形成交界面;然后某一瞬 时,沉淀管中按悬浮物浓度的分布情况,可分为四个区:清 水区A;浓度为C0的等浓度区B;过渡区C;浓缩区D。
絮凝过程 交界面等速下沉 下降速度 逐渐变小 B区消失
随时间增长,交界面 继续下降,直至B、C 两个区消失,只剩A、 D两个区,D区高度也 逐渐减小,设压实时 间 t→∞,最后压实 到H∞为止。 • 以交界面高度为纵坐 标,沉淀时间为横坐 标,可得交界面沉降 过程曲线。
澄清过程:投加混凝剂的原水通过搅拌作用生成微小絮凝颗 粒;微小絮凝颗粒随上升水流自下而上通过悬浮泥渣层时被 吸附和絮凝,迅速生成结实易沉降的粗大絮凝颗粒,从而使 水得到净化。四大作用: 1. 混凝—脱稳、碰撞 2. 吸附—表面张力 3. 晶核—结晶核心 4. 过滤—网捕、吸附 这个絮凝过程是发生在两种絮凝颗粒表面上的,所以称为接 触絮凝过程,如从整体来看,悬浮泥渣层和滤层所起的作用 相类似,所以也称这种接触絮凝为泥渣过滤。
• 这条切线斜率即表示浓度 为Ct的交界面下沉速度:
Ht H t t
压缩沉降
在沉降筒的压缩区,先沉降到筒底的悬浮颗粒 将承受上部后沉降颗粒的重量,在此过程中, 颗粒之间的孔隙水就会由于压力增加和结构变 形而被挤出,使颗粒浓度不断上升。因此,压 缩沉降过程也是不断排除颗粒之间孔隙水的过 程。
层状沉降(拥挤沉降)
如水中悬浮颗粒的量较多,则它们在水中沉降时常常会形 成一个由许多颗粒聚集成的“毯状毯”。此时,可看到水 体中有一个清水和浑水的交界面在不断地下移。此种沉降 称为层状沉降。 拥挤沉降中,大量的颗粒在有限的水体中下沉,被排挤的 水便有一定的上升速度,使颗粒所受阻力增加,颗粒处于 相互干扰状态。 在沉淀池的进水区和沉淀池积泥区附近,一般发生这种沉 降。
为了减小截留速度,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在沉淀池设计方面:减小H、增加L、可以降 低表面负荷q,提高效率。
2)在沉淀池运行方面:降低进水流量v、避免水 流短路等,可以降低表面负荷q,提高效率。
3)从颗粒沉降特性方面:组织好混凝过程,提 高颗粒沉速。
二、平流式沉淀池
1)进水区 流量均匀分布:可采用配水渠和穿孔墙或缝。给水中,通常采 用穿孔墙 2)沉淀区 水力条件要求:保证有合适的水平流速和足够的停留时间。 3)出水区 出水均匀。通常采用:溢流堰(施工难)、 三角堰(对出水 影响不大)、淹没孔口(容易找平) 4)污泥区 泥斗排泥:靠静水压力 1.5 – 2.0m,下设有排泥管。多斗形 式,可省去机械刮泥设备(池容不大时) 机械排泥:带刮泥机,池底需要一定坡度。虹吸吸泥车。 穿孔管排泥
一、理想沉淀池
理想沉淀池的假设条件: 同一水平断面上各点都按水平流速v流动; 整个水深颗粒分布均匀,按水平流速v流出, 下沉速度保持不变; 颗粒一经沉底,即认为被去除,不再浮起。 理想沉淀池沉淀过程分析:
对于水深为H,宽为B,沉降区池长L,水平面积为A,处理水量为Q的理想沉 淀池,水流的水平流速为v,水在沉淀区的停留时间为tt。 1)对u=u0的颗粒,从O点进入沉淀区后,将沿着斜线OX´到达X´点而被除去; 2)凡是具有沉速u≥u0(直径大于u0 颗粒直径的)的颗粒,不论处于什么位置, 在未到达X´点之前都能沉于池底而被除去; 3)凡是速度u<u0 (直径小于u0 颗粒直径的)的颗粒则不能全部被去除,不能 一概而论,要看所处位置: 对于一部分靠近水面的颗粒将不能沉于池底,并被水流带出池外,OX; 一部分靠近池底的颗粒能沉于池底而被除去,h。 所以,u0可以理解为刚好能100%除去的那种颗粒的沉降速度,又称截留速度 或临界速度。
研究指出,球形颗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u(cm/s)如下 式所示:
上式称为司托克斯(Stokes)公式,是雷诺系数在小于2 时公式。由此式可看出,当温度恒定时(此时μ值不 变),沉降速度u与颗粒直径的平方d2成正比。当颗粒 直径d不变而水温变动时,沉降速度u与粘度μ成反比。 在常温下,此公式的通用范围为上限d=0.1mm,下限d =0.001mm。
• a-b段为向下凸的曲线,可解释为颗粒间的絮凝过程,由于 颗粒凝聚变大,使下降速度逐渐变大。 • b-c段为直线,表明交界面等速下降。 • a-b曲线段一般较短,且有时不是很明显,所以可以认为是 b-c直线段的延伸。 • c-d为下凹的曲线, 表明交界面下降的 速度逐渐变小。此 絮凝过程 时B区以消失,故C 交界面等速下沉 点称为沉降临界点, 下降速度 相应于C点的交界面 逐渐变小 下的浓度均大于C0 。 B区消失 • c-d段后表示B、C、 D三个区重合后沉降 物压实的过程,随 着时间的增长,压 实变慢,最后压实 高度为H∞。
经石灰处理的水,从理论上讲,碳酸盐硬度应达到CaCO3 的溶解度。但是由于 CaCO3 结晶生成之后,并不能完全以 大颗粒沉降下来,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胶体和悬浮物形式滞 留水中,使 CaCO3 残留量过大。因此,在处理工艺上常采 用两种措施以保证沉淀完全和有效的分离。
一是利用先期沉淀物(称泥渣)作为接触介质,使CaCO3 在泥渣表面上吸附并以泥渣为结晶核心,加快沉淀速度并 使沉淀完全。 二是在沉淀的同时进行混凝处理。
根据水流方向与斜板方向关系不同有三种类型
斜管材料
第五节 ຫໍສະໝຸດ Baidu清池
澄清池是为了提高水处理构筑物的沉淀效率,在处理
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将药剂与水的混合、沉淀反应和沉 淀物的沉降分离三个步骤在一个水处理构筑物内完成的 水处理设备。 澄清池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少、沉淀效率高等优点。
一、澄清原理
絮凝沉降
在水中沉降分离过程中,只有当水中的悬浮颗粒全部由泥沙组 成,且浓度小于5000mg/L时,才会发生上述离散沉淀现象,而 当采用混凝处理时,颗粒的絮凝性强,所以在水净化工艺中, 发生的常常是絮凝性颗粒的沉降,所渭絮凝沉降。 此时在沉降过程中颗粒间发生了碰撞和聚集,水中颗粒会随着 水流的前进而不断地变大。 产生碰撞的原因:对于密度相同的颗粒,大颗粒的沉降速度大 于小颗粒的沉降速度,此外,也有风力、水的撞动和温差等因 素。当颗粒变大时,其沉降速度就加快,因此,颗粒的沉降速 度不是恒定的,而是随流程逐渐增大的。
三、影响沉淀效率的因素
平流沉淀池工作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利于颗粒沉降的因素, 使得实际沉淀效率不如理想沉淀池高。这些不利因素包 括: 1)水流不稳定 2)水流紊动 3)水体中存在异重流 4)存在水流死区
第四节 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斜管统称为浅池沉淀池,是建立在浅池沉淀原理基 础上的。 在原体积不变时,较少H,加大A,可以提高沉淀效率或提 高η 浅层理论 不仅如此,斜板(管)满足了沉淀池中水流的稳定性和层 流的要求,因为水力半径小。
逐渐膨胀,当超过一定高度时,则通过排泥窗口
自动排入泥渣浓缩室,压实后定期排出池外。进
水量或水温发生变化时,会使悬浮工作不稳定。
1—空气分离器;2—喷嘴;3—混合区; 4—水平隔板;5—垂直隔板;6—反应区; 7—过渡区;8—出水区;9—水栅;10—集水槽; 11—排泥系统;12—泥渣浓缩器; 13—采样管;14—可动罩子
H2O CO2
H HCO

3
2 H 2O
2H CO 2OH

2 3
Ca(OH)2可以和水中各种形式的碳酸化合物反应生成沉淀除 去:
Ca(OH )2 CO2 CaCO3 H2O
Ca(OH )2 Ca(HCO3 )2 2CaCO3 2H2O
2Ca(OH )2 Mg (HCO3 )2 2CaCO3 Mg(OH )2 2H2O
石灰软化法主要除去了水的碱度和碳酸盐硬度,但不能除去 非碳酸盐硬度和碱性水的过剩碱度:
Ca(OH )2 MgSO4 CaSO4 Mg (OH )2
2NaHCO3 Ca(OH )2 CaCO3 Na2CO3 2H2O
反应前后非碳酸盐硬度和过剩碱度不变。
石灰处理的沉淀过程
二、澄清池分类
泥渣悬浮型(过滤型):矾花容易冲出去,但对细小 矾花具有过滤作用。 如悬浮澄清池、脉冲澄清池
泥渣循环型(分离型):效果与上相反
如机械加速澄清池、水力循环澄清池
(一)泥渣悬浮澄清池
(1)ЦНИИ悬浮澄清池,原水由池底进入,
靠向上的流速使絮凝体悬浮。因絮凝作用悬浮层
离散沉降(自由沉降)
离散沉降是指离散颗粒在稀悬浮液中的沉降过程。在水处理 中,研究离散颗粒在静水中的沉降规律时,通常作如下一些 理想假设: 1)颗粒在沉降过程中,此不受其他颗粒的干扰,也不受器壁的 干扰,完全处于自由沉降状态; 2)为了便于研究,假设水中颗粒的形状为等体积的球形;
3)水中颗粒表面都吸附有一层水膜,所以颗粒在静水中的沉降, 可认为是水膜和水之间的一种相对滑动; 4)颗粒在沉降过程中,颗粒之间不发生任何絮凝现象,即它的 形状、大小、质量等均不发生变化。 此时可用传统力学进行研究,即颗粒只受重力和浮力阻力作用。
颗粒从O点出发离开沉淀区所需时间为t=L/v,而它沉降到 池底所需时间为tt=H/ut。对于运动轨迹为OX的颗粒,ut=u0 且t=tt。即: Hv HvB Q
u0 L LB A
即u0=Q/A=q (u为颗粒下沉速度,V是池的体积,q为表面 负荷或过流率(m3/m2·h) 减小截留速度 ,就有更多的小颗粒能够100%去除,可以提 高沉淀池沉淀效率。
第二节 颗粒的沉降速度
原水中的浊质,经过混凝处理,形成较大的絮凝体,可以在 重力作用下,进行沉降,使之与水分离。为了做好分离,我 们需要研究颗粒的沉降规律。 颗粒在静水中沉降,根据颗粒和水的特性,可分为四种基本 类型: 1)离散沉降: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 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 2)絮凝沉降: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其尺寸、质量均会随深度的 增加而增大,沉速亦会随深度而增加。 3)层状沉降:颗粒在水中的浓度较大,下沉过程中彼此干扰, 并形成清水与浑水交界面,且交界面会逐渐下移。 4)压缩沉降:在沉淀池底部,沉降颗粒相互紧密接触,颗粒呈 压缩状态。
• 利用层状沉降曲线,可以求出任意一点的浓度及浑浊面的沉 降速度。以曲线中Ct点为例: • 由上图曲线可知,a-c 段的悬浮物浓度为C0,c-d段浓度均 大于C0,设在c-d曲线上任意一点Ct(Ct>C0)作切线与纵坐标 相交于a´点,高度为 Ht ,按肯奇沉淀理论可得Ct点悬浮颗 粒浓度:
Ct C0 H 0 H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