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复习策略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区域地理复习的有效性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邹炫
地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区域地理最集中的体现地理学的这两个特点。区域地理既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高考的试题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综合题当中,比如36题,通常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通过区域地理的背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答区域地理的现象和成因,所以区域地理的复习是相当重要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将初中地理知识落实到位,又将初、高中地理知识合理有效整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因此针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区域地理复习,谈谈几点看法。
一、区域地理在高考中的地位
区域地理是文综高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高考试题构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特别注重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区域位置、区域范围的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比较以及探讨区域的发展方向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文综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要求是:
(1)掌握区域位置,识辩区域——区域环境组成要素定位;
(2)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点的落实地;
(3)区域发展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订发展策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具体应用。
二、高中区域地理复习面临的问题
从教材层面看:缺少一本统一的、行之有效的、直面高考的、适合师生教学所用的高考复习教科书。
从学生层面看:初中地理学习不到位,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读图判图能力亟待加强,缺乏空间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初高中知识衔接上出现许多问题,形成学习“瓶颈”。
从教师层面看: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高考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高中必修、选修教材加上初中教材共八本书。
三、高中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一)教学进度安排
高一年级:《必修Ⅰ》、《必修Ⅱ》的教学,每周2~3课时
高二年级:上学期《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下学期《必修三》(至期中),每周4课时
(二)教学目标
进行区域定位 + 把握区域特征 + 谋求区域发展
其中,区域定位是前提,把握区域特征是基础,谋求区域发展是目的。
区域地理复习需要解决好五大问题:
第一,区域的空间位置。你先能够通过图看出这是在哪个地方,确定它的地理空间位置在哪里,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在哪里的问题,你得认识这个图在哪里。
第二,有什么。有什么就是在这个区域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它们有什么样的分布特点,或者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第三,为什么。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在这个区域当中,这些自然地理现象和特征,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要会解释。
第四,什么时候。因为在一个区域当中,自然地理现象是发展和变化的,在不同的阶段它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着它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要能够解释自然和人文的在这个区域当中,它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
第五,怎么样。因为在区域当中,都会面临着这样或者是那样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去解决,这是区域地理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的问题。
(三)教学实施
区域复习策略可概括为:整合、定位、联系、比较、发展。
1. 初高知识整合,构建知识框架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不机械地重复初中地理课本,重视对旧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并以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指导,结合高考训练要求进行复习整理。
高中必修教材:包含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基本原理及规律。
初中区域地理: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现象为主。使学生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知识和原理分析研究区域地理现象的成因,掌握区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即“初中区域地理搭台,高中原理规律唱戏”。
区域复习方法可概括为:“利用提纲,知识整合,形成框架”。
初中地理第一册中的地球、地图、陆地地形、地形的变化、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在高中地理必修Ⅰ教学中补充,初中内容中侧重区域地理教学,世界地理部分主要有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居民,重点讲世界分区地理;中国部分详细复习,重点为中国的地形,天气和气候,河流和湖泊,自然资源,农业,工业,交通,中国分区地理。课前发复习提纲,学生自学完成,课堂完善。用区域地理事实说明高中原理,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几内亚湾沿岸的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延伸到15°N,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和自然带的差异等。提取人文地理要素用高中原理分析,如德国鲁尔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台湾的环岛铁路等。
知识框架:
区域位置
区域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分析原因,回归原理
发现
区域问题
解决措施
2.强化定位意识,形成“心理”地图
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思维方法是:①从形状轮廓特点进行直觉推测。②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③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资源分布等)加以辅助判断验证。具体而言,进行空间定位的方法有许多;经纬网定位法、海陆位置定位法、大陆轮廓定位法、地理景观定位法、综合定位法等。区域空间确定后可采取方法:点、线、面结合,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法,形成空间网络体系。在世界分区和中国区域地理教学,明确各区域的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渗透各区域的位置特征。在世界分区地理教学和中国地理教学结束时分别进行区域定位方法指导,进行看图、读图、识图、判图、记图、填图、绘图等训练,做到“心中有地图”,达到对地图了如指掌的境界。
⑴熟“记”世界重要经纬线交点;⑵连点成线,构成网格地图;⑶以点带面,熟悉重要地理单元。(如图)
3.综合区域特征,类比区域差异
(1)掌握区域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①综合分析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需要关注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内容,自然地理方面应思考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的分布特征,人文地理方面则要考察工业、农业、重要城市、港口、交通等分布情况。在综合分析区域特征时,不能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要运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内容,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
②研究自然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重点思考区域内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并以此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生产特点。
(2)类比区域差异
方法:利用表格,对比分析
世界地理可比较世界大河(刚果河与亚马逊河、长江与黄河)、各洲地形、各洲气候、国家(印度与巴西、日本与英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法国与德国、美国与中国)等。中国区域的差异应掌握四大分区的差异,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内外流区、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长江与黄河、四大工业基地等区域的差异。
4.区域问题研究,区域发展策略
分析概括区域发展问题、提出区域发展对策是研究区域地理的目的,也是区域地理学习的高级阶段。
方法:设置“问题研究”。世界地理部分如中东的水资源问题,非洲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南美洲热带雨林的破坏和城市化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中国地理部分如东北平原黑土退化问题,华北平原水资源缺乏问题,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等等。
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区域发展作出合理评价,并提出正确的发展策略。
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复习某个区域时,可按如下思路展开:先确定其位置(包括经纬度或海陆位置)及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