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民幸福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国民幸福指数
一、国民幸福指数的提出
二战以后,GDP逐步成为国际通用的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指标。随着人们对发展认识的深入以及GDP所固有的局限性,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开始利用复合指数衡量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帝亚森发明的人类发展指数(HDI),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从1990年开始利用HDI代替GNP作为衡量发展的指标。1995年世界银行又提出了绿色GDP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对于发展的测度随着人们对发展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完善。当前,国民幸福指数(GNH)逐步成为国际上衡量发展的新探索。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不丹王国国王就提出国民幸福总值(GNH,又被翻译为国民幸福指数)。
当前,GNH重新被重视的最大背景就是对“唯GDP论”的质疑,一方面过于强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环境恶化、资源过度开发、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社会不公等各种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忽视对人的发展的重视,社会普通民众面对经济高速发展,却缺少幸福感。在中国,这个问题就相当凸显,中国30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中国的发展模式迫切地需要从“GDP挂帅”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否则就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因此,提高国民幸福水平作为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共识。在今年召开的两会及去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中,“幸福指数”已然成为施政导向。温总理也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断言,“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幸福指数”作为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其轮廓也愈见清晰。二、各国国民幸福评价体系简介
1、不丹国民幸福指数(GNH):作为国民幸福指数的诞生地,不丹的默默的推行了30多年,它的国民幸福指数体系,按照《国民幸福——一个国家发展的指标体系》一书封面语形象的介绍就是——用什么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国民幸福大约是:顺利地出生、幸福地生活、安详地死去。不丹国民幸福指数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包含的九大领域有:心理健康、社区活力、文化、时间使用、政府管理、生态、生活标准、身体健康、教育。
2、美国版GNH——美国状况:美国开展这方面探索起始于2003年,由美国政府会计办公室的克里斯〃霍恩(Chris Hoenig)担纲组建一个研究衡量国家进步的方法的小组,希望将GDP请下神坛, 2007年克里斯〃霍恩的小组发展为一个名为“美国状况”的项目,2010年这一项目进一步发展为一个由美国国家科学院运作的国家关键指标系统。“美国状况”计划最终记录大约300项指标,涵盖包括犯罪、能源、基础设施、住房、医疗、教育、环境和经济等领域。
3、法国版本——“幸福与测度经济进步”报告:2008年,法国总统萨科齐组建了一个专家组,成员包括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里茨和阿马蒂亚〃森等在内的20多名世界知名专家,进行了一项名为“幸福与测度经济进步”的研究。该项研究认为应当对国民经济核算方式进行改革,将国民主观幸福感纳入衡量经济表现的指标,以主观幸福程度、生活质量及收入分配等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
4、中国版本:从1990年代中期,国家统计局、原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就开始研究制定关于“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不断修正,从2000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始发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
指数”。2006年9月,国家统计局曾提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并逐步增加反映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这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有关幸福指数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比如由全国人大财经委立项吴晓灵副主任委员牵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资助项目“民生指数”的研究。对“幸福指数”的追求,也已经成为各地方政府努力的方向。广东、浙江等省份就曾先后提出“幸福广东”、“浙江民生指数”,均是向“唯GDP传统论”告别,实实在在地从“国民幸福指数”这一基础上来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而幸福广东指标体系是我国省级政府的首次尝试,它囊括了就业和收入、教育和文化、医疗健康和卫生、社会保障、消费和住房、公用设施、社会安全、社会服务、权益保障、人居环境十项指标。
三、正确看待国民幸福评价体系:
1、开展国民幸福评价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其体系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一方面,对人的幸福感的关注,是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核心理念的。从GDP崇拜到GNH关怀,是两种发展观的转变,其实质也是对幸福的一种崭新诠释和评价标准的转变。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极组成的GNH关怀发展理念,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行政理念,彰显以人为本的伦理理念、匡扶公平正义的基本道德、尊重个体发展的主体价值、凸显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伦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的终极关怀。另一方面,到底什么才是“适宜”的衡量方法?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推出的人类发展指数 HDI?是国民幸福指数GNH?还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又或是民生指数?绿色指
数?而且制定“适宜”衡量方法的瓶颈何在?在指标制定后,投入地方政府应用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怎样的问题?这些都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2、正确理解GDP与GNH的关系:作为制定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一种重要参考因素的幸福指数,GNH与GDP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的。GDP是硬指标,幸福指数是软指标,两者在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中各具独特的地位与作用。能够关怀幸福,说明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上升了一个层次,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但决非要在GDP与GNH之间做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发展、GDP的快速增长,就不会有今天的生活改善,也不会有幸福感,可以说GDP与GNH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是成正比的。
3、要避免对“幸福指数”误读:近年来,“幸福指数”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成为一些政府部门的实践课题。幸福指数就是指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项指标,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获得人们主观幸福感的数量化结果。然而,如果幸福指数将在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甚至将在一个地方或国家的发展规划中扮演一种重要而合理的角色的话,那么,对于幸福指数寻求一种充分的理解,并且避免各种误读,无疑成为一项最基本的前提。(1)简单化。对幸福的理解和评价相当复杂,要避免将幸福指数简单化的倾向。(2)绝对化。在实践领域中,要避免将幸福指数作为体现个人生活质量和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一个绝对性指标,从而忽视了对于社会发展内涵和人的精神领域的丰富性的考虑。(3)夸大化、片面化、偏激化。中国与西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反映形式之一的社会心理都存在差异,从而对于幸福的理解不会完全相同,感受幸福的方式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