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健身气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中国民间,武术又被称作“功夫”、“武功”、 “把式”、“操扁挂”等。
❖ 近几百年来,武术通过民间逐步到官方的形式传 播到国
❖ 外,因此,武术在国外又被称作“kung-fu功夫”、 “Chinese kung-fu中国功夫”、“Chinese martial arts中国武术”、“wushu武术”等。1984年,国 际武术联合会正式将其定名为“武术”。
Section One The Concept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第一节 中国武术的概念
Ⅰ Chinese Martial Arts Names 中国武术的称谓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武术在汉语的称谓较 多,商代的时候称作“拳勇”在春秋战国时期 曾被称作“技击”,明朝称作“武艺”,民国 时期称作“国术”等,类似的内容有角觝、相 扑、角力、手搏、打拳等。
❖ 形意拳讲究“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 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 意与气合,力与力合。
E. Eight Diagram Palm八卦拳
❖八卦拳在民间属于内家拳的一种,是 以摆步和扣步为基本步法,以单换掌、 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磨身掌、 回身掌、转身掌等为基本掌法,在走 转中不断换招变势的一种拳术。
这一划分最早在清初黄宗羲为王征南—— 明末著名武术家撰写的《王征南墓志铭》中介 绍。其实当时的内家拳仅是一个拳种,外家拳 仅指少林拳。
到民国期间将“凡主于搏人” “亦足以通 利关节”者,概称“外家拳”,如查、华、炮、 红、少林拳等;凡注重“以静制动”“得于导 引者为多”,概称为“内家拳”,如太极、形 意、八卦。
❖ 这更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在健身方 面讲求“逐渐积累”和“养”。这也 是为什么叫“功夫”的原因。
❖因此,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练习时 应注意:(1)初学时注意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2)要坚持练习,持之 以恒。(3)要树立不怕苦、不怕难 的思想。(4)要掌握正确的运动方 法。
Ⅲ. The Definition of Wushu 武术的定义
从1933年起武术被列入全国运动大会的正式 竞赛项目。1936年,中国曾派武术代表团赴柏林, 参加第11界奥林匹克运动会,武术作为表演项目 受到了热烈欢迎。
宋代(960-1279)出现了“打擂”比武的 形式,“打擂”就是在“在擂台上进行比 武”的意思。明代(1368-1644)在军队中 通过比武促进武术的发展。至到清代 (1644-1911),民间仍盛行“打擂”的武 术竞赛活动。
❖ 武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吸 取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养生学、兵法 学、中医学、美学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观 念。因此,武术已成为中国丰富文化的组 成部分。
❖ 同时,武术反映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 和高尚品德——仁义、礼让等。练武者注 重内外兼修,德意兼备。
❖ 体育是当今武术的一个主要素。在中 国古代,武术不但要为军事服务,同时也 有强身健体的功能;武术在中国民间,主
❖ 其步型有:双蝶步、单蝶步等。
D. Form and Will Boxing形意拳
❖ 形意拳由于练习中要求“意中有形,形中有意” 而取名于中文里的 “形意”一词。在民间, 形意拳仍属于内家拳,它是以三体式为基本桩 法,以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五拳为 基本拳法,并吸取十龙、虎、猴、马、龟、鸡、 鹞、燕、蛇、骀、鹰、熊等十二种动物的形和 技而组成的拳术。
❖
❖1、按照功能分类,武术可以分为竞 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 武术等。
❖2、根据不同的运动形式,武术在中 国大陆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
武术运动图
Hale Waihona Puke ❖ 武术运动❖ 套路运动
搏斗运动
其它中国民族传统体育
Ⅰ. Routine Exercise套路运动
❖ 套路运动是武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 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 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 的整套练习形式。
在中国古代,武术不仅是健身防身的重要方法,也
是选拔兵勇的主要手段。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开 始实行府兵制,选士的标准对武艺有很高的要求。 同时,练武已有口诀要求;在公元七世纪的唐代就 设有武举考试制,通过比武选拔军事人才;在当时, 裴旻的剑术、李白的诗歌和张旭的草书并称为“唐 代三绝”的美誉。
1910年在上海成立了“精武体育会” 1928 年,在南京曾设立中央国术馆,并在中国的大部 分省、市建立了分馆。从1932年起几乎每年都举 办“国术国考”。
Ⅱ. ‘Southern Style’ and ‘Northern Style’“南派”和“北派”
❖ 此种分类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这种技术流派 的划分是基于不同地域、地理环境和气候以及 文化背景的影响而逐渐形成。
❖ 我国南方的南拳其拳法多,腿法较少,动 作紧凑,刚劲有力;而北方的北拳腿法多, 架势舒展,起伏明显,动作快速。因此, 在武术界中有“南拳北腿”的说法。
❖ “峨眉派”是中国南方又一较有影响的 武术流派,传说起源于峨眉山的“峨眉道 人”。
❖ 后来有人将流传于川渝两地的武术统 称为“峨眉派”。
❖ 以上这些不同流派,实际上是对武术的不 同分类,这对于研究武术技术特征、武术分布 区域和促进武术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
❖ 除中国大陆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 区仍然保留这种传统的武术流派分类。
第三节当今中国的武术内容与分类
❖ 武术运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它的内容 和形式有很大的变化,其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 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是一脉相承的,传统武术 是现代武术的源头,现代武术吸取传统武术的 技法结构,并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变异。
❖ 目前在中国大陆,武术的分类方法 有按照功能或按照运动形式分类两种。
由于武术的多重属性,其定义有 以下不同的观点。
1.武术是中国搏击术。
2. 武术是中国式体操。
3. 武术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
4.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 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 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Ⅳ. 武术的特点 1. 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2.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3. 广泛的适应性。
❖ 少林派主要拳术套路有少林五祖拳、
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少林五拳、
五形八法拳等。
❖ 少林派主要器械套路有棍术、刀术等。
❖“武当派”在民间俗称内家拳,以黄 宗义撰写的《王征南墓志铭》为据。 此后遂有将内家拳、太极拳、八卦 掌、形意拳称为武当派。现今有人 将流传于武当山地区的武术称为 “武当派”。
Ⅱ. The Origins and Attributes of Wushu武术的起源及属性
❖ 武术源于古代的狩猎和战争,是搏斗技术与经验 的总结。在人类早期,人们在大自然的斗争中掌握了 一定的攻防格斗技能,这就是今天武术形成的萌芽。
❖ 武术原本是一种传统技击术。在中国古代,武术 并不是像今天那样作为体育形态出现的,而主要是以 一种技击术来体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当今的武术仍 具有技击的属性。
❖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叫做:“手是 两扇门,全靠腿打人”,意思是说 “北派拳”擅长腿法。
B. Tai Chi太极拳
❖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动 作要求:腹式呼吸,均匀自然深长,动作绵绵 不断,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 太极拳取名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太极”一词, 其最早出现在周代的《易经》一书,“易有太 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1957年武术被列为正式体育竞赛项目, 并于195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委 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为了适应武术发展的需要,1985年中国 武术协会根据武术运动的特点,颁布了 《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试行标准》分为武 英级、一级武士、二级武士、三级武士、 武童级。
为促进武术的科学化-发展,1985年在 北京成立了武术研究院。1991年各高等体 育和综合院校设立了武术或民族传统体育 系,开设武术专修课,为武术培养人才。
❖当今中国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又可以 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1. Individual Exercise单练
❖单练指单人演练的套路,包括徒手 的拳术和器械练习。
❖ (1) Boxing拳术
❖ 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可分为自选 拳、规定拳、传统拳术三类。主要拳种包括长 拳、太极拳、南拳、形意和八卦等等。
❖Ⅴ. 武术的作用 ❖1. 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2.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3. 竞技观赏,丰富生活 ❖4. 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武术的流派
❖ 中国的各种武术流派是因不同技 术特点和风格而立。关于武术流派的 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Ⅰ. ‘Internal Boxing’and ‘External Boxing’“内家”和“外家”
❖其运动特点是: 沿圆走转,势势相连, 身灵步活,随走随变。
F. Through the Back Boxing通背拳
❖ 通背拳又名通臂拳,属于外家拳的一种, 由于以“腰背发力,通肩达臂,放长击 远”,故名通背拳。其手法以摔、拍、穿、 劈、钻为基本五掌,通过圈揽勾劫、削摩 拨扇等八法而生化出许多动作的拳术。
“武术”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武帝长子 萧统所编《文选》中,但当时的“武术”意指 军事行动,而不是今天武术作为一项中国传统 体育的含义;后来,特别是在清末民初,武术 一词作为自卫强身的专门用语被广泛地使用。
❖ 上世纪二十年代,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一度出现
❖ 了提倡“国粹”的思潮,武术被誉为“国术”,因此, 在国民时期武术被称作“国术”,中国的台湾省仍 保留着此称谓。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明确称为 “武术”,并正式确立为体育项目。
Ⅲ. ‘Shao Lin School’, ‘Wudang Mountain School’
and ‘Emei School’ “少林派”、“武当派”及“峨
眉派”
❖ 少林派因少林寺习练功夫历史悠久而闻名 于天下。少林派拳源自嵩山少林寺众僧中 传习的拳术,后来逐步将与许多少林拳特 点相近的拳技发展成为一个大的武术流派。
❖ 太极拳的运劲特点是:心静体松,呼吸自然; 轻灵沉着,圆滑连贯;上下相随,虚实分明; 柔中寓刚,以意导动。
❖
❖ 当今在世上较为流行的太极拳有 如下五种:陈式、杨式、吴式、孙式 和武式。
C. Southern Style Boxing南拳
❖ 南拳由于流传于中国南方而得名。南拳多 使用手和肘进行近距离击打,因此有“南拳北 腿”的说法。南拳同样也是中国武术中一个主 要拳种,其特点是:拳势刚烈、动作刚劲有力, 套路结构紧凑,步法稳固,手法多变,身居中 央,八面进退,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
武术与健身气功
About Chinese Martial Arts 中国武术概况
❖ 第一节 中国武术的概念
❖ 第二节 武术的流派
❖ 第三节 当今中国的武术内容与分类
❖ 第四节 健身气功
Chapter One About Chinese Martial Arts
第一章 中国武术概况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的统文化和体育运动,它不但可 以竞技比赛,还具有娱乐表演、防身健体修身养性等 功能和广泛社会价值。
❖ 四击八法:四击是指踢、打、摔、拿;八法是 指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呼吸、劲 力、功力。
A. Long Boxing长拳
❖ 长拳是武术套路的一个主要拳种,因动作弧度 大、腿法多、遐举遥击、远距离击打对方而得 名。长拳由于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又名“北 派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 力、节奏鲜明,并有窜蹦跳跃、闪转腾挪、起 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
要用以自卫、健身、修性、娱乐。其实武 术真正成为体育则是近代的事。由于
西方文化和体育的进入,武术在与它们的
交流和冲突中实现了交融,从传统的师 徒传授方式向体育教育转化,并逐步
进入现代体育运动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武术被正式确立为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项目。
❖ 但是,武术与西方现代竞技体育 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西方体育遵 循的是人体运动等现代科学原理,从 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观点出 发,讲求大强度的“耗”;武术从整 体运动观出发,注重心、神、意、气 与动作的协调配合,强调 “形神兼 备”、“内外合一”等。因此,“内 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 成为中国武 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
❖ 近几百年来,武术通过民间逐步到官方的形式传 播到国
❖ 外,因此,武术在国外又被称作“kung-fu功夫”、 “Chinese kung-fu中国功夫”、“Chinese martial arts中国武术”、“wushu武术”等。1984年,国 际武术联合会正式将其定名为“武术”。
Section One The Concept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第一节 中国武术的概念
Ⅰ Chinese Martial Arts Names 中国武术的称谓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武术在汉语的称谓较 多,商代的时候称作“拳勇”在春秋战国时期 曾被称作“技击”,明朝称作“武艺”,民国 时期称作“国术”等,类似的内容有角觝、相 扑、角力、手搏、打拳等。
❖ 形意拳讲究“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 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 意与气合,力与力合。
E. Eight Diagram Palm八卦拳
❖八卦拳在民间属于内家拳的一种,是 以摆步和扣步为基本步法,以单换掌、 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磨身掌、 回身掌、转身掌等为基本掌法,在走 转中不断换招变势的一种拳术。
这一划分最早在清初黄宗羲为王征南—— 明末著名武术家撰写的《王征南墓志铭》中介 绍。其实当时的内家拳仅是一个拳种,外家拳 仅指少林拳。
到民国期间将“凡主于搏人” “亦足以通 利关节”者,概称“外家拳”,如查、华、炮、 红、少林拳等;凡注重“以静制动”“得于导 引者为多”,概称为“内家拳”,如太极、形 意、八卦。
❖ 这更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在健身方 面讲求“逐渐积累”和“养”。这也 是为什么叫“功夫”的原因。
❖因此,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练习时 应注意:(1)初学时注意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2)要坚持练习,持之 以恒。(3)要树立不怕苦、不怕难 的思想。(4)要掌握正确的运动方 法。
Ⅲ. The Definition of Wushu 武术的定义
从1933年起武术被列入全国运动大会的正式 竞赛项目。1936年,中国曾派武术代表团赴柏林, 参加第11界奥林匹克运动会,武术作为表演项目 受到了热烈欢迎。
宋代(960-1279)出现了“打擂”比武的 形式,“打擂”就是在“在擂台上进行比 武”的意思。明代(1368-1644)在军队中 通过比武促进武术的发展。至到清代 (1644-1911),民间仍盛行“打擂”的武 术竞赛活动。
❖ 武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吸 取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养生学、兵法 学、中医学、美学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观 念。因此,武术已成为中国丰富文化的组 成部分。
❖ 同时,武术反映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 和高尚品德——仁义、礼让等。练武者注 重内外兼修,德意兼备。
❖ 体育是当今武术的一个主要素。在中 国古代,武术不但要为军事服务,同时也 有强身健体的功能;武术在中国民间,主
❖ 其步型有:双蝶步、单蝶步等。
D. Form and Will Boxing形意拳
❖ 形意拳由于练习中要求“意中有形,形中有意” 而取名于中文里的 “形意”一词。在民间, 形意拳仍属于内家拳,它是以三体式为基本桩 法,以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五拳为 基本拳法,并吸取十龙、虎、猴、马、龟、鸡、 鹞、燕、蛇、骀、鹰、熊等十二种动物的形和 技而组成的拳术。
❖
❖1、按照功能分类,武术可以分为竞 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 武术等。
❖2、根据不同的运动形式,武术在中 国大陆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
武术运动图
Hale Waihona Puke ❖ 武术运动❖ 套路运动
搏斗运动
其它中国民族传统体育
Ⅰ. Routine Exercise套路运动
❖ 套路运动是武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 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 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 的整套练习形式。
在中国古代,武术不仅是健身防身的重要方法,也
是选拔兵勇的主要手段。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开 始实行府兵制,选士的标准对武艺有很高的要求。 同时,练武已有口诀要求;在公元七世纪的唐代就 设有武举考试制,通过比武选拔军事人才;在当时, 裴旻的剑术、李白的诗歌和张旭的草书并称为“唐 代三绝”的美誉。
1910年在上海成立了“精武体育会” 1928 年,在南京曾设立中央国术馆,并在中国的大部 分省、市建立了分馆。从1932年起几乎每年都举 办“国术国考”。
Ⅱ. ‘Southern Style’ and ‘Northern Style’“南派”和“北派”
❖ 此种分类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这种技术流派 的划分是基于不同地域、地理环境和气候以及 文化背景的影响而逐渐形成。
❖ 我国南方的南拳其拳法多,腿法较少,动 作紧凑,刚劲有力;而北方的北拳腿法多, 架势舒展,起伏明显,动作快速。因此, 在武术界中有“南拳北腿”的说法。
❖ “峨眉派”是中国南方又一较有影响的 武术流派,传说起源于峨眉山的“峨眉道 人”。
❖ 后来有人将流传于川渝两地的武术统 称为“峨眉派”。
❖ 以上这些不同流派,实际上是对武术的不 同分类,这对于研究武术技术特征、武术分布 区域和促进武术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
❖ 除中国大陆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 区仍然保留这种传统的武术流派分类。
第三节当今中国的武术内容与分类
❖ 武术运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它的内容 和形式有很大的变化,其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 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是一脉相承的,传统武术 是现代武术的源头,现代武术吸取传统武术的 技法结构,并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变异。
❖ 目前在中国大陆,武术的分类方法 有按照功能或按照运动形式分类两种。
由于武术的多重属性,其定义有 以下不同的观点。
1.武术是中国搏击术。
2. 武术是中国式体操。
3. 武术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
4.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 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 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Ⅳ. 武术的特点 1. 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2.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3. 广泛的适应性。
❖ 少林派主要拳术套路有少林五祖拳、
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少林五拳、
五形八法拳等。
❖ 少林派主要器械套路有棍术、刀术等。
❖“武当派”在民间俗称内家拳,以黄 宗义撰写的《王征南墓志铭》为据。 此后遂有将内家拳、太极拳、八卦 掌、形意拳称为武当派。现今有人 将流传于武当山地区的武术称为 “武当派”。
Ⅱ. The Origins and Attributes of Wushu武术的起源及属性
❖ 武术源于古代的狩猎和战争,是搏斗技术与经验 的总结。在人类早期,人们在大自然的斗争中掌握了 一定的攻防格斗技能,这就是今天武术形成的萌芽。
❖ 武术原本是一种传统技击术。在中国古代,武术 并不是像今天那样作为体育形态出现的,而主要是以 一种技击术来体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当今的武术仍 具有技击的属性。
❖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叫做:“手是 两扇门,全靠腿打人”,意思是说 “北派拳”擅长腿法。
B. Tai Chi太极拳
❖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动 作要求:腹式呼吸,均匀自然深长,动作绵绵 不断,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 太极拳取名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太极”一词, 其最早出现在周代的《易经》一书,“易有太 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1957年武术被列为正式体育竞赛项目, 并于195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委 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为了适应武术发展的需要,1985年中国 武术协会根据武术运动的特点,颁布了 《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试行标准》分为武 英级、一级武士、二级武士、三级武士、 武童级。
为促进武术的科学化-发展,1985年在 北京成立了武术研究院。1991年各高等体 育和综合院校设立了武术或民族传统体育 系,开设武术专修课,为武术培养人才。
❖当今中国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又可以 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1. Individual Exercise单练
❖单练指单人演练的套路,包括徒手 的拳术和器械练习。
❖ (1) Boxing拳术
❖ 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可分为自选 拳、规定拳、传统拳术三类。主要拳种包括长 拳、太极拳、南拳、形意和八卦等等。
❖Ⅴ. 武术的作用 ❖1. 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2.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3. 竞技观赏,丰富生活 ❖4. 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武术的流派
❖ 中国的各种武术流派是因不同技 术特点和风格而立。关于武术流派的 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Ⅰ. ‘Internal Boxing’and ‘External Boxing’“内家”和“外家”
❖其运动特点是: 沿圆走转,势势相连, 身灵步活,随走随变。
F. Through the Back Boxing通背拳
❖ 通背拳又名通臂拳,属于外家拳的一种, 由于以“腰背发力,通肩达臂,放长击 远”,故名通背拳。其手法以摔、拍、穿、 劈、钻为基本五掌,通过圈揽勾劫、削摩 拨扇等八法而生化出许多动作的拳术。
“武术”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武帝长子 萧统所编《文选》中,但当时的“武术”意指 军事行动,而不是今天武术作为一项中国传统 体育的含义;后来,特别是在清末民初,武术 一词作为自卫强身的专门用语被广泛地使用。
❖ 上世纪二十年代,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一度出现
❖ 了提倡“国粹”的思潮,武术被誉为“国术”,因此, 在国民时期武术被称作“国术”,中国的台湾省仍 保留着此称谓。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明确称为 “武术”,并正式确立为体育项目。
Ⅲ. ‘Shao Lin School’, ‘Wudang Mountain School’
and ‘Emei School’ “少林派”、“武当派”及“峨
眉派”
❖ 少林派因少林寺习练功夫历史悠久而闻名 于天下。少林派拳源自嵩山少林寺众僧中 传习的拳术,后来逐步将与许多少林拳特 点相近的拳技发展成为一个大的武术流派。
❖ 太极拳的运劲特点是:心静体松,呼吸自然; 轻灵沉着,圆滑连贯;上下相随,虚实分明; 柔中寓刚,以意导动。
❖
❖ 当今在世上较为流行的太极拳有 如下五种:陈式、杨式、吴式、孙式 和武式。
C. Southern Style Boxing南拳
❖ 南拳由于流传于中国南方而得名。南拳多 使用手和肘进行近距离击打,因此有“南拳北 腿”的说法。南拳同样也是中国武术中一个主 要拳种,其特点是:拳势刚烈、动作刚劲有力, 套路结构紧凑,步法稳固,手法多变,身居中 央,八面进退,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
武术与健身气功
About Chinese Martial Arts 中国武术概况
❖ 第一节 中国武术的概念
❖ 第二节 武术的流派
❖ 第三节 当今中国的武术内容与分类
❖ 第四节 健身气功
Chapter One About Chinese Martial Arts
第一章 中国武术概况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的统文化和体育运动,它不但可 以竞技比赛,还具有娱乐表演、防身健体修身养性等 功能和广泛社会价值。
❖ 四击八法:四击是指踢、打、摔、拿;八法是 指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呼吸、劲 力、功力。
A. Long Boxing长拳
❖ 长拳是武术套路的一个主要拳种,因动作弧度 大、腿法多、遐举遥击、远距离击打对方而得 名。长拳由于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又名“北 派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 力、节奏鲜明,并有窜蹦跳跃、闪转腾挪、起 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
要用以自卫、健身、修性、娱乐。其实武 术真正成为体育则是近代的事。由于
西方文化和体育的进入,武术在与它们的
交流和冲突中实现了交融,从传统的师 徒传授方式向体育教育转化,并逐步
进入现代体育运动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武术被正式确立为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项目。
❖ 但是,武术与西方现代竞技体育 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西方体育遵 循的是人体运动等现代科学原理,从 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观点出 发,讲求大强度的“耗”;武术从整 体运动观出发,注重心、神、意、气 与动作的协调配合,强调 “形神兼 备”、“内外合一”等。因此,“内 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 成为中国武 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