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日本对待二战史不同态度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和日本对待二战史不同态度的原因

二战结束后,西方盟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并以美、苏为核心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政府。考虑到德国曾在一战后短短20 年便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在系统总结了经验教训后,认为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德国,完全消除纳粹对德国社会、政治、军事等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和平倡导者,永不再战。这次清除纳粹思想的运动改变了德国的军事、政治、司法等体系,重新树立了德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其反省历史、彻底认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日本而言,由于是美国单独占领,同时后者又需要其作为远东地区的反共前沿,因此,日本从美国那里取得了不少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驻日美军提供的安全保障。可以说,美国并未尝试甚至未想过将日本的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完全铲除,反而需要具有一定侵略性的日本作为盟友,帮助其维护在远东地区的利益。除了美国的态度外,造成德、日之间对历史态度差别的原因还有很多,涉及国内外政治、盟军政策、文化和宗教、民族性格、国家实力等多重因素。

一、西方盟国的政策因素

战胜国政策是影响两国历史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左右着两国在改造后的方向。战后,盟军对德、日的占领政策不同,导致两国国内政治气氛、政党结构、人民政治诉求以及民主化改革力度不同,这使两国形成的二战史观大相径庭。(一)区别政策的基础:“分区占领”与“单独占领”

占领方式是盟国对德、日两国制定占领政策的基础。一个有效占领政策的出台,必须综合各方面意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而实现这一点的基础,就是能否选择一个正确的占领方式。在这一点上,对德国的占领和政策制定是成功的,其“分区占领——分别管理——最终统一”的模式,既保证了德国的完整性,又将其按照正确的轨道改造。反观日本,由于二战期间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几乎以一己之力击败日本,因此美国对日实施了单独占领,成为了战后对日惩治和改造的主导力量,掌握了制定相关政策的主导权。因此,名义上的所谓盟国对日政策,实际上是由美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制定的。这就决定了在对日本战后改造的具体实践上,更多地掺杂了美国的利益。从朝鲜战争到“冷战”,作为重要

利益地区和防共反共的前沿,东亚地区一直是美国重点关注的对象,但由于国力限制,美国不可能在欧洲和远东同时保有强大力量,于是作为美国铁杆盟友的日本,被改造成了反共基地和重要支援力量。因此,在二战后,日本得到了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保证等方面全方位的扶持,这也决定了日本不可能像德国一样得到彻底的清算。

德国在战后实行分区占领,战胜国在本占领区内各自实行民主化改革及整顿

政策。苏、法两国由于饱尝战争之苦,对德政策总体上持敌视态度,而英国也十分忌惮德国重新崛起。在联邦德国成立后,作为其最友好的支持国——美国,如果要实行某些对德宽松政策,也不得不协调英、法等欧洲国家,顾忌他们的感情,并且考虑苏联在民主德国的一系列措施和反应。因此,可以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在德国实施的政策是经过深度思考、协商、妥协的结果,充分照顾了欧洲国家对德国军国主义势力的防范心理。在改造德国的相关政策中,存在各国相互制约的机制,不是某个国家可以单独决策,这就决定了德国在战后清算的彻底性和革命性。

同盟国并没有采用像对德国一样的分割占领方案,而是出于军事实力的影响

和美国在日本周边陈兵百万的事实,由美国代表盟军占领了日本本土,否决了苏

联占领日本东北部的要求(仅由其占领了南千岛群岛)。在各国联合成立的盟军

委员会中,尽管对外宣称是集体决策,但实际主导权和决定权主要在于美国,或

者说在于麦克阿瑟个人。因此,没有了其他国家的掣肘,美国实际上是按照本国

的利益而非世界各国的需求来决定日本的改造方向,因此,日本变成了美国的“私

有财产”用来实现其战略目的。

(二)区别政策表现:“彻底重建”与“适当改造”

盟军对德、日制定占领政策的指导思想有着根本性的差别。对于德国,主要

是消灭纳粹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制度,因此,盟军精力放在了摧毁德国的

军队、销毁军事工业和武器装备、解除德军的战争能力、瓦解普通民众的纳粹根

基、清除人们的抵抗意志以及培育和平思想上面,采用了一种“不破不立”的方

式,完全重建德国的体系结构。对于日本,由于美国需要其作为远东地区的军事

堡垒,因此采取了“改造”的方式,一边按照自身战略清除日本的反美思想,一

边拉拢日本军、政两界,保留其一定的战争能力以及战争意志,尤其是着重培养

对共产主义的敌对思想以及对中、俄两国的警惕。

盟国对德国的改造原则和态度,在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公报内有明确

的说明。其中对德国的军事机构和武器装备都应予以摧毁;对纳粹党一切相关机

构予以清除;禁止以往那些坚定的纳粹党员继续在政府中担任公职,甚至即使在

私企中也不能担任重要领导职务;采取一切措施,避免德国政府或军队再威胁世

界和平。从公报可以看出,盟国对纳粹德国的改造是系统并有详细规划的,从政

治、军事、社会、法律等各方面祛除纳粹毒素,降低乃至消除其对德国的影响。

力求根除纳粹和军国主义对德国的影响,摧毁其军事潜力,在民主和包容的基础

上重建德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美、英、法、苏四国在各自占领区内实行了不

同措施。苏联通过专门机构惩治纳粹骨干,帮助普通纳粹分子实现自我改造。到

1948 年3 月,苏联宣布己完成辖区内法西斯和军国主义分子的改造。与苏联的

方法不同,法国占领当局着力改造青年人,通过编写教科书和开设新大学的方式,

积极吸纳年轻人追求新思想,与纳粹划清界限,以教育手段来达到非纳粹化的目

的。而美国更是雄心勃勃,力求将所有在公职岗位上的前纳粹分子都清除出政府,

将德国新领导机构变成一个反对独裁、热爱和平的纯净集体。而在对日占领初期,美国对日本军队和军事工业的改造却只是表面上的,并未深入骨髓。其具体手段有

1、遣散了旧军队,收缴并销毁了日军的武器装备

(部分被移交给盟国军队,例如中国国民党部队);

2、拆除了一部分日本军事工业,其余转为民用;

3、审判日本发动战争或在战争中有反人类行为的战犯;、

4、抓捕一部分日本极右翼的思想家等等。但是,这些措施极为的不彻底,为日本遗

留很多军国主义骨干和军事能力,便于其随时东山再起,主要表现为:1、保留

了日军核心机构参谋本部和陆军省、海军省的大量基干人员。此类人员战后被编

入了复原省、厚生省等单位,名义上负责整理资料及编写战史,实际上被保护了

起来,使日军的大脑和精神得以传承。2、保留并扩大了日本的扫雷部队。美国

以战后日本领海仍存有大量水雷为由,保留了日军大量扫雷人员和装备,人数超

过1 万,舰艇数超过350 艘

。这只部队为日本海军轮训了大量舰员,使其在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