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角度探讨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角度探讨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5-09-08T09:08:29.5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陈晓奕赵邦[导读] 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当前,对于“医学职业素养”的概念解读和定义仍存在不确定性,国内外有关学者都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陈晓奕赵邦

(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南宁 530021)【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长,对于我国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医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临床技能,更要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高尚的医德修养,才能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本文主要从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和社会环境这三个角度,探讨建立一体化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6-0112-03 Discussing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CHEN Xiao-Yi et al

Department of Humanistic and Social Science,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 Abstract With the health system reform in our country and people's needs on health care growth, for our medical students' occupation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constantly raising. As medical students, not only need strong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linical skills superb but also need to have extensive knowled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noble medical ethics, so th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of medical colleges,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im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cultivate and heighten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cultivation.

一、医学职业素养定义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当前,对于“医学职业素养”的概念解读和定义仍存在不确定性,国内外有关学者都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医学职业素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有时,“医学职业素养( medical professionalism)”也被译为“医师职业精神” 或“医学专业精神”。1994 年,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ABIM) 正式提出“医学职业素养”这一概念。ABIM 的临床能力评估委员会明确阐述了职业素养所包含的要素:不仅有人道主义,还包括利他主义、职责与服务、诚信和专业水平等。在2002 年,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ABIM) 基金会、美国内科医生学会—美国内科学会(ACP-ASIM) 基金会和欧洲内科医生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Internal Medicine) 共同发起倡议并发布了《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in the New Millennium: A Physician Charter),标志着医疗行业与社会盟约的形成。该宣言确立了医师职业精神的三条基本原则分别是“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患者自主性原则”和“社会公正原则”。《医师宣言》还提出了医师职业精神应包括以下三方面:人和人之间的职业精神(interpersonal professionalism)、公众职业精神(public professionalism)、个人内心的职业精神(intrapersonal professionalism)。可见西方学者从概念和原则出发确定了医师职业精神的内容,并且更侧重以实践的角度研究分析医师职业精神的构成要素,以解决现实中的应用问题[1]。在我国,学者们也从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素质、职业人格、人文关怀、医德医风、伦理修养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如李本富认为:医学的职业精神是医生在职业活动中应具有的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其构成要素为职业认识和职业态度、职业情感和职业责任、职业理想和职业意志、职业良心和职业荣誉、职业作风和职业信念等[2];孙福川提出,医学职业精神是指从医者表现在医学行为中精彩的主观思想及全社会、全人类所肯定和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职业准则、职业风尚的总和[3];而姜恬、宛小燕两位学者把医学职业素养定义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它是医德医风、人道主义、专业水准三个方面的总和,它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是个人或组织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反映[4]。纵观中西方研究,中西方医学职业精神都要求医生自始至终都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一点得到了众多学者的一致肯定,并在2006 年“中美医师职业精神高层研讨会”上得到了的普遍赞同。

二、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医学生为了适应医疗行业所需要具备的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医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现阶段,我国的医患关系不够和谐,矛盾时有发生,公众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质疑。为了更好地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改善医患关系,高校越来越重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医疗机构及社会各界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逐渐提高。当前我国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改进。(一)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不健全

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整的教育体系支撑。而目前我国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当中,对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具体内容尚待明确,教育体系也不健全。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通过医学人文教育来加强医师职业素养成为了其医学教育改革的强劲趋势。医学人文是医学与人文学结合的学科群,主要围绕医学活动的主体,考察医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旨在提高医学活动主体的素质或社会功能的学科群[5]。1978 年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建议把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和医学法学等学科列入医学院的必修课,人文课程贯穿了医学教育的全过程,1995 年美国几乎所有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人文课程[6]。相比于目前国外的医学人文教育,一方面,我国的医学教育不仅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偏少,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规范性,还缺乏与行业要求相一致的理论教材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注重理论教育而对实用性、实效性关注不够,缺少多形式的实践途径。同时,我们缺失统一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没有能将在校教育与后续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二)缺乏完善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