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引言 (2)

一、二元经济结构中的矛盾 (2)

二、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缓慢、反复的原因 (3)

1.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奠定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基础 (3)

2. 城乡分离的制度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3)

3. 城乡分割的公共品供给制度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3)

4. 改革开放后以增长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延续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4)

三、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途径 (4)

1.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4)

2.繁荣农村经济 (4)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建筑业,加强对城市的劳务渗透 (5)

4.致力于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 (5)

注释 (5)

参考文献 (5)

文献综述 (6)

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概述 (6)

2、结构转型、人口转换与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 (6)

3、结论 (7)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主要矛盾分析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以增长为导向的一系列城市偏向政策,中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但结构调整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本文在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主要矛盾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了关键问题所在,并提出了相关解决途径。

关键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矛盾

引言

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指城市现代工业部门与农村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指城乡生产和组织的各种不对称性。中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很多长期性问题无不植根于二元经济这一基本特征。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一、二元经济结构中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从食不果腹,到奔向小康。在中国的经济运行中,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工资增加,传统部分的条件有所改善,两部门的收入差距开始缩小等特点。而中国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弊端也日益明显,矛盾四处可见。

第一个结构性矛盾是10-20年内的人口转换,即中国劳动供给增长率下降,劳动力总体规模在不久的将来将开始下降,老龄化的加速。虽然劳动力规模的减少减轻了中国的就业压力,无疑会对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换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这种人口结构的急剧变化对正处于结构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与经济都是很大的挑战,比如来自劳动力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带来养老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社会保障压力等问题;中国的储蓄规模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投资规模;人口红利的消失对增长的压力等。

第二个结构性转换是向工业化高级阶段迈进过程中,要素禀赋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中国传统的工业化模式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基础上的,资源短缺、环境困扰和劳动力年龄结构急剧变化,都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必须向资本和技术密集

型转换,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水平提升是工业化向高级阶段迈进的必须条件。但现阶段中国的资本积累依然有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技术水平人才缺乏,自然资源严重短缺,要素禀赋结构不能对产业提升产生很大的支撑,进而对推动二元结构转型产生较强的推动力。

第三个结构性矛盾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压力。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城市的带动与辐射功能也不断提升,但将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相比较,2010年二者的比值为1.09①,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城市化进程远远低于工业化进程。同时受二元体制的影响,中国大量的农民工依然过着候鸟一般的流动生活,不能在城市稳定的定居下来,构成庞大流动性社会群体。特别是作为中国庞大的产业大军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对城乡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第四个结构性矛盾是中国的体制改革还处在不断深化过程中,社会经济转型的体制性障碍依然没有排除,但随着新的一系列结构性转换,对体制转换提出新的改革要求。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资本市场的培育与完善等压力依然很大,城乡二元体制问题正在改革过程中。

二、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缓慢、反复的原因

1.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奠定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百废待兴的经济局面和紧张的国际形势,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我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重工业是资本高度密集型的产业,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当时我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必须通过非经济的强制手段,从农业中获取工业化所需的资本积累。1952-1978年, 国家依靠农业

积累的资金达4452亿元左右,年均约171亿元,占国民收入积累额的比重,除1978年外,都在30%以上。

2.城乡分离的制度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国家为了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顺利实施,还做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安排。从1953 年起开始实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国家以低于市场水平的价格收购农副产品,压低工业部门职工的工资和生活成本,保证工业化的顺利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在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农民把全部生产资料投入农业生产,按照国家要求的品种和数量生产农产品,50年代中期以后,实行城乡隔绝的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从而阻断了产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将城乡人为地分为两个相互隔绝的板块,这些城市偏向的制度安排进一步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3.城乡分割的公共品供给制度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改革初期,国家实行城乡分割的公共品供给制度,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非常有限,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