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与意义认识存在不足造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应该采取更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它。

放眼世界有很多宗教,其中,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可谓信仰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为什么,因为他们给了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让人们在烦恼的现实中可以找到一种精神上的慰藉,继续生活下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种信仰,都需要找到心灵的依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更好的生活。但是,谁能给我们精神上的依托?谁能让我们在残酷的现实里找到心灵上的慰藉?是从原始文明以来,人类创造、积累的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让我们的精神有所依托。对于许多人来说,每天步履匆匆,物质的丰裕让他们享受着现代文明。然而,在心灵深处,总会渴望着一处宁静的精神家园。穿越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那体现着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各种历史文化遗存,会让浮燥的心灵归于宁静。所以,守护精神家园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源远流长,资源不仅丰富多彩,种类还异彩纷呈,是中国人民努力创造的结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也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更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过去,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深藏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轻视或蔑视的态度,或视它为一种粗俗的、幼稚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或认为是一种小农经济的思想文化,一种浸透着封建主义的迷信文化。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它是落后的思想形态的产物,是老祖宗留下的失去活力的遗留物。总之,隐藏于民族民间的、不大被人们觉察、留意和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向处于被忽视、被贬抑的地位。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对深藏于民族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大多数人对于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也不十分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富精神价值。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许多闪光的伦理精神,如公而忘私的“天下为公”精神,以义制利的“见利思义”精神,人格独立的“威武不屈”精神,虚怀若谷的“厚德载物”精神,清正廉明的“执法不阿”精神,艰苦奋斗的“自强不息”精神等等,至今像涌动不绝的清泉,滋润着炎黄子孙的生活,陶冶着中华儿女的情操。这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情感和个性特征,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是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因此蕴涵着弥足珍贵的精神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也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宝贵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与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我们必须珍视民族民间文化,承继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尤其是对承载着我们民族一代代人的文化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认真地做好抢救与保护工作。要让全社会,特别是让老百姓都知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保卫国家的文化安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很大的价值意义。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它是古今广大人民在劳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民

间的科技文化蕴涵着大量的尚待开发和破解的历史文化信息。这是祖先留下的极具历史价值的精神文化宝库,为我们后人的科技发明和文化创造提供了无限丰富的灵感资源。而一代又一代承传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祭祀礼仪,甚至我们的风俗习惯所表达的是人类自己对现实的人和社会关注的一种愿望,更重要的是要表达人类超越社会历史限定和时间空间限定的一种永恒的期盼和希冀。这是先人们开创的一种灵动的文化自觉。有了文化自觉的意识,我们就有了构建和谐社会先进文化的基本动力。

近几年来,很多地方和个人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很少考虑文化的发展。急功近利的房地产开发商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使许多体现古朴的乡村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顷刻间夷为平地,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冰冷无情的铁铲下,瞬间全部荡然无存。如果我们在全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和房地产开发中不加特别的关注和十分的留意,那么极具重要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断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事实上,已经有很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离我们而去。有很多的文化遗产我们也只能在古老的文献资料里才能找到它们的影子,但那也仅仅是影子而已。我们对这些文化遗产缺乏自觉保护保护意识,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它的历史文化精神,呼唤文化自觉的意识,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必不可少的价值和特殊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首先是传承文化传统,为文化创新提供持久的动力。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渔猎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游牧文明、渔猎文明和原始农耕文明中养育起来的,它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它深深扎根于我国各民族人民群众之中。从2003年开始,政府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成立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在全国各地开展普查工作。这项为耗资巨大的普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浩大工程就是要找到中华文明的源泉。我们寻找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源泉的目的是要更好地认识它的文化价值,并将它精心呵护,传承发展。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把旧有的东西当作“活化石”摆在博物馆里仅供展览,也不是把故旧的民俗事象简单地搬到现代生活中重演,而是要在深层挖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从而使我国新的文化成果更具中国特色,更彰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向纵深发展,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打造出一个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环境。这是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也是其保护的价值意义所在。可让人遗憾的是,这项伟大的工程起的作用虽然很大,但仍有很多的地方做的不到位,仍有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我们眼前流逝。一味死板的保护并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流传,而是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发展。

通过了解可以发现,许多民间文化被用来作为吸引游客的道具,像许多的民间祭祀活动本来应该是一个年一次举行的,而事实上几乎是只要有游客就有祭祀活动。这已经不能称之为一项活动了而是一种表演秀。为了经济利益完全忘了保护文化遗产。面对现阶段民俗文化保护现状,我们看到的是老手工艺人大多后继无人,老房子大片被推倒,老艺术日渐式微,民俗的东西正在流失。我们要抢救和保护,应该有人去传承这些宝贵的民间艺术,留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内容之一,具有丰厚的生活底蕴、浓郁的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点,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智慧结晶,是各民族鲜活的人文载体、社会的流动历史,但其保护现状不容乐观。而这也是中国是以“政府行为”来保护非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