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针叶林基本植被类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叶林基本植被类型

(一)马尾松林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林是我国东南部湿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多的森林群落。其分布范围北界可达秦岭、淮河一带,与暖温带油杉林相衔接,南界可达雷州半岛与海南松林和云贵地区的云南松林相交错。台湾也有分布。马尾松林在本省是资源最丰富的森林群落之一,也是本省植被中广泛分布的代表群系之一。多为天然次生林,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本省马尾松林一般分布在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的山坡上,在山脊和山顶也能生长。在风口或海拔较高的山坡、山顶上常成矮林,在交通不便的偏僻林区常有过熟林,在交通方便的地区为天然的或飞机播种的幼林或疏林。

马尾松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土壤矿物质分解强烈,大部分矿物质易于淋失,铁、铝氧化物形成结核,相对积累,强烈的红壤和黄壤化作用,形成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土壤粘性大,结构差,肥力低,酸性强,PH4~5。在中山和盆谷地区,海拔1500米以下,气温较低,湿度大,土壤保持潮湿状态、氧化铁水化程度较高,养分缺乏,酸性反应强。马尾松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但不耐盐、碱和积水,是荒山迹地造林的优良先锋树种。

马尾松林天然或飞机播种的林地占多数,树冠不整齐,密度不均

匀,多呈异龄林,林内混生喜光的阔叶树种。马尾松人工林多为纯林,林冠整齐,密度较大,层次分明,结构简单。马尾松也常与许多阔叶树形成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树干圆满通直,出材率高,单位面积蓄积量较大,木材用途广,是本省采脂的主要树种,枝桠、伐根可综合利用。 马尾松林结构层次分明,群落一般分三层,群落盖度约50%~80%,乔木一层高5~12米(成熟林可达20米以上),胸径10~15厘米,混生有阔叶树。灌木层植物高2~3米,盖度30%左右。本省的南亚热带地区与中亚热带地区的马尾松林下的灌木与草本种类组成不相同,马尾松林类型的划分均以林下植物成分而定。中亚热带地区的马尾松林下灌木主要有檵木、乌饭、小果南烛、映山红、黄瑞木、山矾、石斑木、柃木、苦竹、荚蒾等,但在偏北山地马尾松林下灌木还出现白栎、米饭花、马银花等。南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下灌木层以热带种类成分为主,常见有桃金娘、小叶赤楠、山芝麻、黄栀子、胡枝子、南岭荛花等。灌木层中混生许多乔木树种的各级幼树,常见有栲属、栗属、青冈属、木荷属、枫香属、黄檀属等。

林下草本植物种类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一般高0.5~1米,盖度70%~80%,常见有芒萁数量最多,在马尾松林林冠尚未荫蔽而避风地段的林下层占绝对优势;而在荫蔽的马尾松林下则有狗脊蕨、观音座莲、里白、五节芒、苔草、淡竹叶、芒等。

马尾松林在本省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上几乎到处可见,许多是森林破坏之后或多代杉木林的荒山迹地上形成的一种次生植被,在

水湿条件好,土壤深厚肥沃,人为干扰少的地方,马尾松长势良好。在水湿条件差,土壤贫瘠的地方,甚至岩石裸露的缝隙中同样也能生长。目前人为活动频繁、采伐过度以及松毛虫为害,影响马尾松的生长。 根据马尾松林的结构和种类组成以及地理特点,本省马尾松有以下几个群落类型。

1.南亚热带旱中生马尾松林

本类型主要分布于本省东南部,在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一线以南,包括宁德以南,莆田、漳州、泉州、厦门等地区。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坡上均有分布。西南地带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地,马尾松林保存较好,树干高而耸直,密度较大;戴云山山脉海拔900米的偏远山地仍残存有成熟林,而沿海海拔200~400米的丘陵山坡上,马尾松林基本上为幼龄疏林,其中多属人工林或半人工林。

群落结构简单,林冠松散,基本上分为乔木、灌木、草本三层。乔木以马尾松为主,高5~8米,胸径6~12厘米,盖度50%~60%;灌木层以喜热旱中生、旱生性灌木种类为主,高1~2米,常见有桃金娘、黄栀子、山芝麻、南岭荛花,小叶赤楠、车桑子等。林下伴生乔木幼苗如木荷、枫香、青冈、野漆等阳性树种,而海拔较高的丘陵也分布喜暖性种类,如石斑木、乌饭、檵木、黄瑞木、杜鹃等。草本层以芒萁为主,混生有五节芒等禾草植物。藤类植物有菝葜、土茯芩、匍匐九节木、藤黄檀、酸果藤等。群落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马尾松、山芝麻、黄栀子群落,分布于厦门、漳州、泉州等近海

闽南地区。

②马尾松、桃金娘、小叶赤楠群落,主要分布于安溪、永春、德化、南安、仙游、莆田以及永定南部等山地。

③马尾松、黄瑞木、细齿柃木、毛冬青群落,分布于南靖、平和、华安山地。

2.中亚热带中南部中生性马尾松林

本类型自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一线以北,即闽西、闽中、闽东的大部分,于武夷山山脉东侧与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的西北侧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均有中生性马尾松林分布。本类型大都是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受到破坏之后,光照增强、土壤干燥条件下的人工营造或自然播种形成的次生马尾松林。

中生性马尾松林群落结构简单,树冠松散,呈翠绿色,常以马尾松纯林组成群落。马尾松高10~15米,胸径15~25厘米,部分地区可达50厘米以上。人为活动较少、生境条件较优越地段,有常绿阔叶树种混生,常见有甜槠、米槠、栲树、罗浮栲、木荷等。灌木层高1~2米,主要种类以喜暖性种属为主,有杜鹃属、柃木属、山茶属、越桔属、冬青属、赤楠属、石斑木属,荚蒾属,檵木属等。草本植物高30~50厘米,常见有芒、芒萁、狗脊蕨等。有以下群落类型:

①马尾松、乌饭、黄栀子群落,主要分布于上杭、新罗、连城等地。

②马尾松、卡氏乌饭檵木群落,分布于永泰、闽清等闽中海拔500

米以下低山、丘陵上。

③马尾松、映山红群落,分布于南平市和闽西北等地。

④马尾松、刺毛杜鹃、乌饭、苦竹群落,分布于建阳、邵武等地。

3.中亚热带北部中生性马尾松林

本类型分布于江西和浙江相邻接的边界中低山地,包括邵武、建阳、武夷山、浦城、光泽以及周宁、泰宁等地。

本省北部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照叶林),马尾松林分布很广,垂直分布在海拔170~1100米的低山丘陵地,有大面积的马尾松纯林,自然更新良好。乔木层优势种以马尾松为主,混生有杉木、毛竹,还有少量的苦槠、甜槠、栲树、青冈、罗浮栲等。马尾松树高10~18米,胸径10~30厘米,最大达50厘米。灌木层高2~5米,主要有檵木、白栎、映山红、乌饭、江南山柳、苦竹、格药柃以及一些阳性落叶栎类。草层有芒萁、五节芒、狗脊蕨等。藤本植物有菝葜、鸡血藤等。有如下几种群落类型:

①马尾松、卡氏乌饭、白栎群落,分布于闽东北的屏南、福安、宁德等地。

②马尾松、白栎、乌饭群落,分布闽北的周宁、寿宁和武夷山、浦城等中低山海拔300米以下的山地。

③马尾松、檵木、乌饭、赤楠群落,分布于闽北海拔300~500米的低山丘陵山地,在浦城、武夷山、松溪、政和和建阳、建瓯等地均有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