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荣超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临考适应性考试理综物理试题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荣超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临考
适应性考试理综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第1〜5题单选,第6〜8题多选)
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B.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岀能暈子的概念,成为暈子力学的奠基人Z—
C.库仑最早测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D.牛顿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故A错误。

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故B正确。

密立根最早测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故C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血实验,假设没有摩擦,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不会停止,从而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

2.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线悬挂在O点,在O点正下方*处有一光滑的钉子O,把小球拉到与O'在同一水平面的位置,摆线被钉子拦住,如图所示•将小球从静止释放.当球笫一次通过最低点卩时()
A.小球速率突然减小
B.小球角速度突然增人
C.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减小
D.摆线上的张力突然增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V大小不变,但小球的运动轨迹半径变大,根据0) = 1可知,小球的角速度变小;
r
2
又因为a n=L,所以向心加速度变小;小球在最低点时,动力学方程为F T-mg=ma n,市于%
变小,所以悬线拉力珥变小.正确选项为C.
故选C
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
点评:本题关键抓住小球第一次经过最低点时时速度不变,然后根据向心力公式、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现在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是由于太阳内部蛍聚变产生的,大约在40亿年以后太阳内部将会启动另一种核反应,其核反应方程为:lHc+;Hc + ;He->:C,那时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是由上述两种核反应产的.已知的质量为g, 的质量为加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i=3/7/2
B. 3m\=m2
C. 3m\<m2
D. 3m\>m2
【答案】D
【解析】
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是由于太阳内能氢核聚变产生的,所以核反应前后质量会减少,反应前的质量为
3m】,反应后的质量为叫,所以3叫>1“2,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太阳内部氢核聚变产生能量的过程中有质量亏损,根据质能方程分析即可.
4.如图所示,在圆形区域内有方向垂直向里的匀强磁场.有一束速率各不相同的质子沿直径AB射入磁场,这些质子在磁场中
A.所有质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相同
B.所有质子均从AB下方离开磁场
C.速度越大的,磁场中运动的时间越长
D.速度越人的,速度的偏转角越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设磁场区域半径为R,轨迹的圆心角为a,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为t = -T,圆心角a越大,
2兀
时间越长.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角等于轨迹的圆心角.
【详解】由于粒子相同,由周期公式t = $T可知所有粒子的运动周期相同,速度越大,圆心271
角越小,运动时间较小,故AC错误;质子受洛伦兹力向上,故向上偏转,故B错误;速度越大的,圆心角越小,速度的偏转角越小,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判断运动时间时,先看各个粒子的运动周期是否相同,在周期相同的情况下,运动
时间与圆心角成正比。

5.竖直放置的一对平行金属板的左极板上用绝缘线悬挂了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将平行金属板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绝缘线与左极板的夹角为•当滑动变阻器尺的滑片在a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夹角为久;当滑片在方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夹角为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B.©1 =1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因电容器稳定后相当于开路,对电路没有影响,故移动滑片时电路中电流不变, 即1]=【2 ;小球受重力、电场力及绳子的拉力而处于平衡;当变阻器滑片右移时,与电容器并联部分的电压增大,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增大,由1)立<1可知,两极板I'可的电场强度增大, 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增大,则细线与竖直板间的夹角应增大,即有^<02;故D正确,ABC 错误.故选D.
【点睛】市图可知电容器与滑动变阻器的左侧并联,而电容器在电路稳定时保看作断路,从而可判断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由滑片的移动可知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由U=Ed nf求得场强的变化;对小球受力分析可得出夹角的变化.
6.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导轨连接一个平行板电容器C和电阻R,导体棒MN 放在导轨上且接触良好,整个装置放于垂直导轨平面的磁场屮,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图示磁感应强度方向为正),MN始终保持静止,则0〜&时间内()
A.电容器C的电荷量大小始终没变
B.电容器C的a板先带正电后带负电
C.MN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始终没变
D.MN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乙图可知,磁感应强度均匀变化,产生恒定电动势,由C二纟可知,感应电L
动势不变,电容器的电压U不变,则电荷量大小不变,故A正确;根据楞次定律可知MN 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由N到M,电容器的a极板一直带正电,故B错误;感应电流不变,由于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变化,MN所受安培力F=BIL,所以安培力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方向先向右后向左,故C错误,D正确。

考点:法拉笫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左手定则
7.宇宙中,两颗靠得比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相互绕转,称之为双星系统.在浩瀚的银河系屮,多数恒星都是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统A、B绕其连线上的0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若AO>OB,则
6 ..... 红6
A.星球A的质量一定不大于星球B的质暈
B.星球A的线速度一定小于星球B的线速度
C.双星间距离一定,双星的总质量越大,其转动周期越大
D.双星的质量一定,双星之间的距离越大,其转动周期越大
【答案】AD
【解析】
【分析】
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根据向心力公式判断质量关系,根据v=a判断线速度关系.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公式得出周期与总质量、距离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判断即可. 【详解】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
mjm2
力公式得:G— =m1o?r1 = 因为AO>OB,所以即A的质量一定小于B
L- - **
的质量,故A正确;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根据
可知,星球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星球B的线速度,故B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公m,in? /2m
/2m T 3
式得:G— = mJ—E = mJ—解得周期为T = 2兀,由此可知双星的总质量L2 U/ " T/ jG(m] + 叫)
I I?
一淀,转动周期越小,故C错误;根据T=2K------------- ,由此可知,若双星的质量一定,
卩血+叫)
双星之间的距离越大,英转动周期越大,故D正确。

故选A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具有相同的角速度.以及会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进行求解.
8•如图所示是示波器原理图,电子被电压为3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射入电压为6的偏转电场,离开偏转电场后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P点,P点与0点的距离叫做偏转距离,偏转电场极板长为厶,板间距离为〃,为了增大偏转距离,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增大3
B.增大S
C.增大厶
D.增大〃
【答案】BC
【解析】
【分析】
电子先加速后进入偏转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得到加速获得的速度表达式,运用运动的分
解,得到偏转距离的表达式进行分析即可.
1.
【详解】电子在加速电场中加速,根据动能定理可得:eU^-mv^,所以电子进入偏转电场乙
heU,
时速度的大小为V°=—,电子进入偏转电场后的偏转的位移为
J m
r*寸勻沪丽所以为了增大偏转距离,可以增大L、减小人减小5、增大5, 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

【点睛】本题关键是分直线加速和类似平抛运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和分运动公式列式求解岀侧移量表达式进行分析。

二、实验题(2小题)
9.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而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
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
点开始(其中第“1"点先打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间的距离如
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之间某时刻
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9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④物块在加速阶段,如果以(其中s表示位移,I表示时间)为纵坐标、以I为横坐标作图象,
得到图象的斜率为则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符号表示).
【答案】(1).6 (2). 7 (3). 0. 76 (4). 2. 0 (5). 2k
【解析】
【分析】
①rti纸带两个点之间的时间相同,若位移逐渐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若位移逐渐减小, 则表示物体

做减速运动;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此可以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③用作差法求解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④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与t的函数关系,结合数学知识可知斜率k与加速度的关系.
【详解】①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Z后,两点Z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 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②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则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二0. Is,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则有:
空=8 61” 6.6O = 0 76m/s,③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有:= 10.60cm,
9 2T 2 xO.l
X4 + X3-X^-X1
x9 = 8.61cm, x3 = 6.60cm, x4 = 4.60cm, |K16Ax = at2^ Wa = ---------------- :— = -2.00m/s2,所以物
4t2
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2.00m/s2;根据运动学公式有:s = v°t+?t2,变形得:
- = v0 + ^t,若以为纵坐标、以{为横坐标作图象,得到图象的斜率为k =打,解得:a = 2ko t 2 2
【点睛】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屮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0.用直流电源(内阻不计)、电阻箱、单刀双掷开关、导线若干,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上,完成测多用电表直流2.5V档内阻Rv的实验.在不拆卸电路的情况下,完成相关操作:
①在使用多用电表前,发现指针不在左边“0“刻度线处,应先调整右图中多用电表的 _________________ (选填“A”、“B”或“C“)・
②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旋到 _________ 档,把开关S打向__________ (填%”或7T),电表示数如
图所示U,断开开关S.
③适当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把开关S打向______________ (选填'匕"或‘彷”),读出并记录电表示数5.
④求得Rv 二
(用以上测得的物理量3、5、R 表示)
【解析】
【分析】
通过分析实验步骤明确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可知本实验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进行的实 验;则可明确各步中应进行的操作.
【详解】①因指针不指左边零处,故应进行机械调零;故应调整A 旋钮;②因测量直流2.5V 的内阻;故应将开关旋到直流2.5V,开关打在b 处,只将电压表和电源相连;③将电阻箱 接入,故开关接在a 处;④开关接a 时,电阻箱与电压表串联,电阻箱两端的电压U = U r U 2,
u 2 U 2R R = ---------- = --------
由欧姆定律可知:V u r U 2 U]-U2。

R
【点睛】本题考查电压表的测量,要注意正确分析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才能明确实验步 骤.
三、计算题(2小题)
11. 如图所示,M 、N 是直角坐标系xOy 坐标轴上的两点,其坐标分别为M (0, L )和
N (2L, 0)o 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0)的带电粒子,从M 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x 轴正方 向进入第一象限。

若第一象限内只存在沿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当电场强度大小为E 时, 粒子恰好通过N 点;若第一象限内只存在垂直xOy 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粒子也会通过N 点。

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 带电粒子初速度的大小;
(2)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试题分析: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即可求出带电粒子初速度的大小;
【答案】
(1). A (2).直流 2・5V (3).b (4). a (5).
U°R ■
粒子在磁场屮做匀速圆周运动,画出轨迹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1) 设带电粒子的初速度为巾,在加速电场中的加速度为6时间为/,做类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有:2L=v°t
1
竖直方向有:L = ?t
根据洛伦磁力提供向心力:qB v 0 = m-
根据儿何关系得:r 2 = (2L)2 + (r~L)2
联立解得:B 二胖
5』qL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粒子在磁场屮的运动,粒子在磁场屮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 向心力,分析清楚粒子运动过程、作出粒子运动轨迹、求出粒子轨道半径是解题的前提与关 键,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与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即可解题,解题时注意儿何知识的应用。

12.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 和C,相距1 = 1.0m.物块A 以速度v 0= 10m/s 沿 水平方向与B 正碰.碰撞后A 和B 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 发生正碰,碰后瞬 间C 的速度v=2.0m/s.已知A 、B 的质量均为m, C 的质暈为A 质量的k 倍,物块与地面的 动摩擦因数M = 0.45.(设碰撞时间很短,g 取10m/s 2)
(1) 计算AB 碰撞后瞬间的速度。

(2) 计算与C 碰撞前瞬间AB 的速度;
(3) 根据AB 与C 的碰撞过程分析k 的合理取值范围,并讨论与C 碰撞后AB 的可能运动 方向.
【答案】(1) 5. Om/s (2) 4. Om/s (3)见解析
【解析】
(2)设磁感应强度为B, 运动半径为八轨迹如图所示
:
加速度为:qE=ma
【分析】
(1)该题要分清过程,首先AB发生的碰撞为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求A 和B碰撞后的速度大小。

(2) AB碰撞后一起向右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求AB与C碰撞前瞬间AB速度大小。

(3)该题要分清过程,过程I为AB碰撞过稈,该过程为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过程II为AB粘在一块克服地面摩擦运动lm的过程,这一过程可由动能定理计算,也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计算,过程11【为可能是完全非弹性碰撞,也可能是弹性碰撞,也可能是完全弹性碰撞;根据不同的碰撞,AB、C系统损失的能量也不一样,所以AB球的方向可能与C同向、也可能为零、也可能与C反向。

要分三种情况讨论。

【详解】(I)设AB碰撞后的速度为J, AB碰撞过程,取向右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o = 2ms
解得:V] = 5m/s
1 9 1 .
(2)设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得:-2pmgl = 2 x _mv3-2 x-mv:解得:v2 = 4m/s
(3)设与C碰撞后AB的速度是V3,碰撞过程屮的动量守恒有:2mv2 = 2mv3 + kinv④
解得:V3 = (4-k)m/s⑤
根据碰撞的能量特点有:-• 2mv; > - • 2mv3 + -ni c v2@
22 2 2
联立⑤和⑥式,得:k<6
即:当k = 6时碰撞过程是弹性碰撞,kv 6是非弹性碰撞⑦
碰撞后AB向右运动的速度不能大于C的速度,由⑥式得4-k<2,解得kN2
所以斤的合理取值范围是:6>k>2
总上所述得:当k = 4吋,v3= 0,即与C碰后AB静止;当2<k<4Dt,v3>0,即与C碰后AB 继续向右运动;当4<k<6Bt,V3VO,即碰后AB被反弹向左运动。

【点睛】本题要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抓住碰撞的基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是关键。

要注意碰撞有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在条件不明确时,要分情况讨论。

四.选修题(2小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o
A.液体屮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B.雨水没有透过伞布是因为液体存在表血张力
C.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没有引力
D.一定质fi 100°C的水变成100°C的水蒸气,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加
E.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全部变成机械功是可能的
【答案】BDE
【解析】
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雨水没有透过伞布是因为液体存在表面张力,故B正确;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间隙大于一定值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故C错误;一定质量100°C的水变成100°C 的水蒸气,一定吸收热量,分子动能不变分子势能一定增加,故D正确;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全部变成机械功是可能的,故E正确。

所以BDE正确, AC错误。

14.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从状态A T B->C->A的p—V图象,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300 K,求:
①气体在状态B、C时的温度分别为多少摄氏度?
②气体从状态A沿图中实线到状态B、再到状态C,整个过程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的
【解析】
V A v B
①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发生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一=—;T A T B
1 X 10~3 3 X 10~3
代入数据有--------- = ------ ,解得T B = 900K,电=900-273 = 627°C ;
300 T B
P R P C 气体从状态B到状态C发生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有:
3x 105 1 x 105
代入数据有-------- = ------ ,解得T c= 300K. = 300-273 = 27°C ;
900 T c
(2)气体从状态A沿图中实线到状态B等压膨胀,外界对气体做功为:
= pAV = -3 x 105(3 x 10_3-1 x 10_3) = -600J;
气体从状态B到状态C等容变化,界对气体做功为:W2 = 0;
外界对气体做功为W = W] + W2 = -600J,状态AC温度相同AU = 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AU = W + Q,解得Q = 600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