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期货市场发展趋势与展望全球期货市场在经济全球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期货市场发展趋势与展望

□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展研究中心执行总监 鲍建平

全球期货市场在经济全球化、流动性过剩、电子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下,近年来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一、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FIA统计数据,2007年全球场内衍生品成交总量达152亿张,较06年增长28%,增幅创2003年以来新高。其中,全球期货交易量达到69.70亿张,同比增长31.94%,期权交易量达到82.17亿张,同比增长24.88%。

各品种交易全面活跃,尤其是单个证券产品、农产品、能源产品、外汇衍生品以及工业金属增速都高于总体水平(见表1)。2007年农产品期货期权成交量达到6.46亿张,同比增长了32%,是所有商品类期货期权中增长最快的,涨幅甚至超过了股指期货期权。工业金属和能源类衍生品分别实现成交合约1.51亿张和4.96亿张,增幅分别达到了29.7%和28.6%,均超过整个市场28%的平均增长率。

二、易所的并购与整合不断深入

随着时代的变革,交易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从21世纪开始,交易所整合浪潮开始席卷全球。 最为突出的是CME与CBOT,NYSE与Euronext的合并。2007年10月17日,CME和CBOT完成合并,不仅成功打造出了一个市值达250亿美元、日交易量900万手的全球第一大衍生品交易所,更为将芝加哥打造成与

伦敦、纽约齐名的全球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

整合呈现如下特点:1、整合发生时间相对集中:整合主要集中在90年代后期并在1997-2004年达到高潮(见图2(1))。 2、整合形式多样:在1990-2007年的整合中,并购整合形式居第二,占比39%(见图2(2))。3、新兴市场交易所整合呈上升态势:新兴市场交易所的整合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后(见图3)。

合的结果是:1、整合打破了交易所竞争的地域限制,全球交易所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于几大交易所之间。2、交易所国际竞争的必然趋势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三、电子化交易促使期货交易全球化

交易所合并的目的之一就是将各交易所的交易系统联结,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24小时交易市场,并借助高效、柔性的交易系统,迅速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以抢占市场份额。

相比各国在政治、法律等方面的障碍,技术问题相对容易解决,因此不少交易所通过向其他国家输出先进的交易系统,为多个市场提供统一平台,较快地达到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采用电子化交易通常具有如下好处:

1、电子化交易对交易量的增长有着巨大的贡献。完全采用电子交易形式的欧洲期货交易所2005年的合约成交量比2004年上升17%,2006年较2005年上涨了约22%,2007年较2006年上涨了约24.44%,达到19亿手。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连续8年刷新成交量记录,2007年全年交易量达到了28亿手,较2006年增长了26.97%,其电子交易平台Globex贡献最大,成交了21.6亿手(日均成交850万手),约占交易所总成交量的77%(见图4)。

2、1987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发起的GLOBEX计划使得世界各地的交易者只要申请加入GLOBEX终端,就可以参加交易。目前,GLOBEX已经覆盖全球,横跨欧、亚、美三大洲,真正实现了全球24小时交易。

3、在电子化交易方式下,一个衍生品市场不仅可以上市本国、本地区的产品,还可以上市别的国家、别的市场的产品,交易所在对上市品种的争夺中不仅面临着来自于本国的竞争,更面临着国外的竞争。

4、在电子化技术下,期货交易、结算、风险管理技术得到了显著提高,交易速度、成交配比、统一结算、以及保证金管理中的SPAN系统的发展都降低了参与期货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风险事件发生率也大为降低。

四、跨界监管日益重要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各国期货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也不断加强,各种风险在国家之间相互转移、扩散便在所难免。期货市场国际化要求实现期货市场监管的国际化。因此,各国监管机构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成立了如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十国集团、巴赛尔委员会等正式或非正式的国际组织,如IOSCO发表了《对衍生市场,产品和金融中介的监管》、《交易所交易衍生产品的法律与监管框架》。另外,各国对跨国证券期货公司的监管也在趋于统一和规范。

中国证监会目前已与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39个监管合作备忘录。2008年2月12日,中国证监会与美国CFTC达成协议,提升中美在衍生品市场跨境监管等方面合作的力度。

截至到2006年11月,美国CFTC对13家国外交易所和监管机构颁发了Part 30.10豁免令,任何受这些交易所或英国的FSA监管的期货经纪商都被允许直接接受美国客户参与外国期货与期权交易。反之,没有获此豁免权的外国经纪商不能直接接受美国客户的业务,必须依靠其他中介。

五、新兴期货市场发展迅速

亚洲、拉美和非洲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打破了欧美两强在世界衍生品市场的垄断地位,使得衍生品的地区竞争格局慢慢从传统的北美和欧洲市场演变为全球各地区(见图5)。在2007年全球前10大交易所中,新兴市场交易所占据4席(见表4)。

1、2007年亚洲衍生品市场成交量仅比06年增长19.22%,市场份额却达到28%,超越欧洲市场成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衍生品交易地区。

(1)韩国的KOSPI200指数期权合约凭借26.42亿张合约的成交量和9.45%的年增长幅度,再度成为全球最活跃场内衍生品。

(2)台湾期货市场目前已有19个品种,从2000年到2007年,交易量以年均94.35%的速度增长。

(3)香港交易所衍生品成交量2007年达8798.6万张,是06年的两倍,增幅高达105.07%。

(4)中国大陆商品期货品种已达19个,2007年成交期货合约72.8亿手,成交额达到40.974万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62%和95%,成交额也首次超过GDP总额。

2、拉美地区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已仅次于美、欧、亚三强之后。其中巴西的两大交易所在全球前十大交易所中占据两席。巴西商品交易所以4.26亿张合约交易量,成为全球第七大衍生品交易所,而圣保罗交易所则以3.68亿张合约的交易量位列全球第十。

3、非洲衍生品市场作为后起之秀也是奋起直追。凭借着在单个证券衍生品交易中的突出表现,南非期货期权交易所问鼎全球成长最快交易所头衔,全年该交易所共成交期货期权合约3.3亿张,同比增长了2倍多。

六、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更加显著

1、流动性过剩加大了商品价格的波动幅度

由于美国、日本和欧元区三大主要经济体多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严重。同时,受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前景暗淡,使市场预期美联储将进一步降息,美元将进一步走弱。由于美元充当国际基准货币,是国际能源等大宗商品定价的基准货币,美元的走弱为商品价格的高涨提供了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