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颈瘤,俗称大脖子病。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

②转转不已________

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

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 ②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

③竟不可得________ ④恒独步庭阶________

(2)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惟此六字惟手熟尔

B.一老河兵闻之何陋之有

C.几为所擒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古人岂欺我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4)(乙)文中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讲学家和刘羽冲失败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1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阋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有龙则灵(________)

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③可以调素琴(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仙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室主人的“德馨”。

B.文章从陋室幽美的自然环境、室主人博学多识、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C.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诸葛亮、扬雄的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并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与古代贤人一样的志趣和抱负。

D.在语言表达上,文章多用四字句、五字句,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5.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完成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选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道德情操?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①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②,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③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原谷谏父》)(注释)①谏:规劝。②舆(yú):手推的小车。③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_______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

③谷父母厌憎,欲捐之________

④父不从 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友人惭,下车引之

D.何陋之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是负义也。

(4)请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每句限断一处。

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谷年十有五

(5)规劝别人,需要运用智慧。孙权和原谷的直接规劝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于是(甲)文中孙权采用现身说法,以“①________”打动了吕蒙,自此发奋读书;(乙)文中原谷采用迂回战术,以“②________”让其父感到惭愧,从而“载祖归养”。

7.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欢守志

王欢①字君厚,乐陵②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③,不营④产业,常丐食诵《诗》⑤,虽家无斗储⑥,意怡如⑦也。其妻患之,或⑧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⑨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⑩。

【注】①王欢:晋朝人。②乐陵:地名。③专精耽学:专心研究学问。④营:谋求。

⑤《诗》:《诗经》。⑥斗储:一斗粮的贮存。⑦如: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⑧或:有一次。⑨哂(shěn):讥笑。⑩通儒: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1)下列划线字词的用法相近的一项是()

A.遂为通儒遂反溯流逆上矣

B.时闻者多哂之何陋之有

C.欢笑而谓之曰而钱不湿

D.卿不闻朱买臣妻邪卿今者才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王欢最终成为一位博学大儒的原因是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不蔓不枝________

②亭亭净植________

③夫如是________

④人多树之________

(2)用“/”为下面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4)【甲】【乙】两文表面上写莲花、竹子,实际上都是在写君子。请说说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哪些共同点。

9.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①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②斗储,③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④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王欢安贫乐道》)[注释]:①耽:极爱好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④

哂:讥笑。(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②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③不营产业(________)

④其妻患之(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5)[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10.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夏日赏荷李盛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对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人/甚爱牡丹

B.中通/外直

C.陶后鲜/有闻

D.荷花/为雨所洗

(2)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蕃:多)

B.亭亭净植(植:种植)

C.宜乎众矣(宜:应当)

D.少时,雨过天晴(少时:不久)

(3)下面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翻译: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可以远远地看望,但是不能亲近而庄重地和它玩啊。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把[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5)[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称荷为“花中仙子”,这都是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出莲花、荷花的什么特征?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画蛇添足

楚有桐者,赐其合人卮酒,合人相谓曰:“数人恢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手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引酒且饮之。且:________

②终亡其酒。终: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②孰若孤________

③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省略了吕蒙就学的过程,更加突出人物的风采。

B.本文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生动再现三位人物的情态。

C.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也突出了孙权的善劝。

D.“非复吴下阿蒙”一句表达了鲁肃对吕蒙当年不学无术的轻视、嘲笑之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C

解析:(1)埋(埋没);停(停止);来(来到);像(类似)

(2)C

(3)①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河水(或大水)带走呢?②我们这地方(或乡里)的人全都是这样,哪里用得着(或:为什么要)除去呢!

(4)示例一:做任何事情不可囿于自己的见识而主观臆断。

示例二:一个人不能孤陋寡闻自以为是,用自己片面的看法去看待事物。

2.B

解析:(1)事物的道理、规律;率领;终了,最后;经常

(2)B

(3)①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有很多,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

(4)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他只会从书中照搬一些知识,不懂得灵活运用于实际之中,只会纸上谈兵。从他们失败的经历中,我明白了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能主观臆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3.C

解析:(1)神异;大;不加装饰的,朴素的

(2)yi5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C

4.C

解析:(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

(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

5.C

解析:(1)能散步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指官府文书

(2)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C

(4)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6.C

解析:(1)当涂:当道,当权;但:只,只是;捐:抛弃,丢弃;从:听从

(2)C

(3)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博士)吗!

②这是违背道义的。

(4)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谷/年十有五

(5)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7.D

解析:(1)D

(2)王欢却更坚定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3)“安贫乐道”“坚守志向”“学习专一”

8.(1)横生藤蔓;耸立的样子;这,这样;种植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①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②君子(品德高尚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

(4)品德高尚、坚贞自守;正直不屈、不偏不倚;虚怀若谷、立志高远、砥砺前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受外物荣辱影响。

9.(1)博学的人;使身体劳累;经营、谋求;对……感到担忧

(2)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②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4)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5)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10.C

解析:(1)C

(2)B

(3)C

(4)(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5)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君子”表现莲的坚贞高洁的品格,“仙子”表现荷的清爽美丽的姿态。

11.(1)将要;最终

(2)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3)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12.D

解析:(1)推托;谁,哪一个;到,等到

(2)①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

(3)D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①。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②也。”________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③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④,揖让进退⑤。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吾子矣。”________居。及孟子长,学六艺,________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选自刘向《列女传》)【注】①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②处子:安顿儿子。③贾(gǔ)人:商贩。④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⑤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乃/遂/卒 B.乃/卒/遂 C.遂/乃/卒 (2)选文讲述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多次搬家,努力为孟子选择良好的成长环境,后来孟子成为“大儒”的故事。下面的语言材料,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一项是() 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说:谈论。③化:融为一体。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颈瘤,俗称大脖子病。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 ②转转不已________ 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 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③针黹(zhǐ):针线活。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3)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揣摩人物心理。(任选一句作答)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②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4)读了【甲】、【乙】两文,你悟出了怎样的道理?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感悟。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答案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 【乙】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 (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②姻家:儿女亲家。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④黑睛:瞳孔。⑤房敛:花冠收拢。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________ ②如是再啮________ ③尝得一古画________ ④善求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B.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C.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D.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①。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②也。”________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③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④,揖让进退⑤。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吾子矣。”________居。及孟子长,学六艺,________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选自刘向《列女传》)【注】①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②处子:安顿儿子。③贾(gǔ)人:商贩。④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⑤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乃/遂/卒 B.乃/卒/遂 C.遂/乃/卒 (2)选文讲述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多次搬家,努力为孟子选择良好的成长环境,后来孟子成为“大儒”的故事。下面的语言材料,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一项是() 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说:谈论。③化:融为一体。④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

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本文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字退之,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骈死(________)②食马者(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④执策而临之(________) (3)伯乐对千里马至关重要,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呢? (4)文章托物寓意,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中的“执策”者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如果将来你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吸取他的教训,将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怎样的条件?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注释】①或:有人,有的人。②蹊田:践踏田地。③策:通“册”。④恬:心神安适。(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已而复如初(________)②冕因去(________) (2)文中写佛像“狞恶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3)王冕是一个青春励志的典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颈瘤,俗称大脖子病。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 ②转转不已________ 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 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古文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②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③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①本:根。②虚受:虚心接受。③实: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________ 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 ③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________ ④空以体道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品性。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 (宋)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①:朕自立太子②,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③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②太子:指唐高宗李治。③稼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饭/见往事耳 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 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

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 ②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 ③竟不可得________ ④恒独步庭阶________ (2)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惟此六字惟手熟尔 B.一老河兵闻之何陋之有 C.几为所擒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古人岂欺我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4)(乙)文中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讲学家和刘羽冲失败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 2.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对“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 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 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 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 2.文言文阅读 窃符救赵 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资治通鉴·周纪·窃符救赵》(1)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 (2)解释下列各项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臣有客在市屠中________ ②睥睨,故久立________ ③公子色愈和________ ④宾客皆惊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小百科卡片,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 (4)人物品格往往在其言行中得以显现,请结合文章评析公子无忌这一人物形象。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②阅金经(________)③有仙则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C.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对象的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山门圮于河 ________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 ③阅十余岁 ________ ④不亦颠乎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句的议论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C.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 【乙】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 (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②姻家:儿女亲家。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④黑睛:瞳孔。⑤房敛:花冠收拢。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________ ②如是再啮________ ③尝得一古画________ ④善求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B.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C.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D.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文言文阅读。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初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卖油翁》前后两个不同的版本,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他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①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耳。”陈笑而释之。 (选自欧阳修《笔说》) (乙)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②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线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有删节)(1)下列成语中与“陈笑而释之”的“释”意思相同的是()。 A.涣然冰释 B.如释重负 C.团疑莫释 (2)用“/”给文中画线句①断句。(限断四处) 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 (3)细读(甲)(乙)两文,你会发现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对这个故事做了不少改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解析。 ①他将“________”这一动词改为“________”,然后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表情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不愠不火、不卑不亢、以技能立世的劳动者形象,还包含了对陈尧咨“自矜”的不以为然。用语生动细致,文学色彩陡然增加。 ②追求“简洁准确”也是他的主要文风,在对“陈尧咨酌油”这一情节修改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请就画线的①②句加以解析说明。 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②阅金经(________)③有仙则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卷附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卷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古文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②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③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①本:根。②虚受:虚心接受。③实: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________ 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 ③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________ ④空以体道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品性。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1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阋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有龙则灵(________) 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③可以调素琴(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颈瘤,俗称大脖子病。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 ②转转不已________ 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 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 【乙】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 (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②姻家:儿女亲家。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花瓣散开。④黑睛:瞳孔。⑤房敛:花冠收拢。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________ ②如是再啮________ ③尝得一古画________ ④善求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B.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C.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D.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卷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卷答案 一、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③针黹(zhǐ):针线活。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3)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揣摩人物心理。(任选一句作答)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②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4)读了【甲】、【乙】两文,你悟出了怎样的道理?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感悟。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一、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③针黹(zhǐ):针线活。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3)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揣摩人物心理。(任选一句作答)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②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4)读了【甲】、【乙】两文,你悟出了怎样的道理?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感悟。2.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全套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 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 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一、常识积累 ⑴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⑵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见闻录

二、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扳”通“攀”,牵,引“材”通“才”,才能 三、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自:名词,自己介词,从 闻: 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闻:动词,听说名词,名声 其: 1、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宾客其父()其:代词,这代词,他的 然: 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然: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宾客: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客人 四、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 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