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探索
[摘要]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各高校在推进自身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制度分析理论,充分反思与借鉴现有制度,以观念创新为主导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变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营造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高校办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塑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制度背景。
[关键词]制度分析理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制度创新
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是贯穿于高校建设与发展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规模拓展的时代浪潮下,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着一场深刻而严峻的变革。然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也缺乏生命力和活力,亟待创新与完善。因此,在引入制度分析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对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路径进行深入探索,对推进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制度分析理论
制度分析理论,主要以制度的产生及演变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制度建立与实际行动、组织管理形式、制度变迁路径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一系列配套的解决方案。将制度分析理论应用于不同的学科或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形成了诸多理论成果。其中,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和组织社会学领域的制度分析理论共同构成了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分析与路径探索的理论支撑框架。因此,笔者对上述两项理论成果进行简要论述。(一)经济学制度分析理论。制度分析学说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分析方式,经济学制度分析理论在制度分析学说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托斯丹•邦德•凡勃伦(ThorsteinBVeblen)和约翰•洛克斯•康芒斯(mons)于19世纪末提出的传统制度经济学说将制度视作“普遍存在着的社会性习惯”。凡勃伦认为制度一般以非正式规则的形式存在;而康芒斯则侧重于对法律制度的强制性作用的
分析与研究,认为制度可以以正式规则的形式存在,二者均反映了当时美国主流的经济生活状态。20世纪60年代初,以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H.Coase)和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C.North)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对制度基本性质与功能属性进行剖析,揭示了制度的起源、演变路径,以及不同制度背景下产生的经济学效应。在经济学制度分析理论所取得的诸多研究成果中,以制度变迁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为主。其一,制度变迁理论。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实质就是主体为实现一定的创新目标或工作任务而对制度模式或制度结构进行重新调整的行为。制度变迁的全过程包括制度替换、制度交易、制度创新等,旨在提高制度实施的高效性和科学性,追求制度建设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动态平衡。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变迁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制度变迁实际上就是完成低社会效益的管理制度与社会效益更高的管理制度之间的替换,从而对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实施模式进行合理调整。其二,路径依赖理论。著名经济学家大卫•保罗在其所著的《技术选择、创新与经济增长》中提出了路径依赖的基本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讲,路径依赖理论可被视作制度变迁理论的延伸和发展。路径依赖作为一个经济学术语,其实质内涵与物理学领域中的“惯性”定义相类似,它主要描述了人们在过去的选择及结果对现在乃至将来的巨大影响力。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制度变迁的现实路径存在着对过去制度体系的依赖性和类比性特征。也就是说,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所做的重大决定和制度方向上的选择,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历史因素的巨大影响。(二)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理论。制度分析理论除了可以运用于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中,也被许多学者用于阐释组织社会学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和问题。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理论主要从制度环境的角度对影响组织行为和组织现象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深入探索组织社会与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其中以合法性机制理论和组织趋同理论为代表。其一,合法性机制理论。合法性机制的概念最早由学者帕森斯提出,是一种以规范并强制组织内部达成观念性共识为主要目的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强调制度分析机制的合法性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法律法规限定下,将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组织形式与制度观念转化为规范组织及个人行为的观念性因素。其二,组织趋同理论。基于制度的合法性机制对组织所处制度环境的影响,在组织内部出现了普遍的趋同现象,即不同组织间存在相同的环境认同感,并采取相似的组织结构和具体措施。另外,
不同组织在强迫性机制、模仿学习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的影响下能够避免制度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和动荡,进而提高组织工作效率与生存能力。
二、教学管理制度案例分析
基于对制度分析理论的概述,结合高校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滚动竞争制、教学督导制、学分制等典型个案进行分析。(一)滚动竞争制。滚动竞争制虽然在制度内容和实施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难以贯彻落实,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其一,滚动竞争制缺乏制度合法性的支撑。现行的法律法规均有条目明确指出:高等院校的教育经费应在相关法律法规限定的背景下进行管理和使用,滚动竞争制所采用的费用增减机制与教学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之间存在冲突,缺乏制度合法性。其二,运行滚动竞争制所需依托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场经济体制是滚动竞争制度的重要制度环境之一,市场交易法则和市场经济活动对高校的学风建设乃至滚动竞争制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二)教学督导制。首先,教学督导制的设置与合法性机制的基本思路相吻合。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院校办学规模的空前扩大,对高校固有的规模———效益平衡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教学督导制度的设立无疑对目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做出了修正。其次,教学督导制是教学管理制度环境变迁的产物,高校教学督导组织形式与制度环境变迁路径相吻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三)学分制。学分制度作为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会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环节产生影响,还会波及院校的招生计划、教学科研工作、人事及财务等多个方面。因此,任何一项规章制度方面的欠缺都会导致学分制难以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有效推行。
三、基于制度分析理论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路径
在制度分析理论视野下,为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创新,高校应当以观念创新为主导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变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营造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一)以观念创新为主导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变迁。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自主学习制度,增加教学环节的自由空间。目前,高等教育院校存在选修课程比例偏低、学生自主选课受限等问题,为实现教学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