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胶黏剂综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的方法。
1849年德国化学家Wurts用烷基硫酸盐与氰酸钾进行
复分解反应,首次合成了脂肪族异氰酸酯化合物;1850年
德国化学家Hoffman用二苯基甲酰胺合成了苯基异氰酸
酯;1884年,Hentschel用胺或胺盐与光气反应合成了异氰
酸酯,成为工业上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
目前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虽有27种之多,但是100多年
其他种类的聚氨酯胶黏剂都需要经过聚合反应形成聚氨
酯树脂。象其他聚合物一样,各种类型的聚氨酯的性质
首先依赖于分子量、交联度、分子间力的效应、链节的
物质发生反应。
常用的异氰酸酯主要有芳香族类和脂肪类两种。芳香
族类的主要有:TDI(2, 4—甲苯二异氰酸酯或2, 6—甲苯
二异氰酸酯)、MDI(二苯基甲烷- 4, 4’二异氰酸酯)、
NDI (1, 5—萘二异氰酸酯)、PAPI(多亚甲基多苯基多
异氰酸酯)等;
脂肪族类的主要有:H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剂较有意义的反应主要是与含羟基化合物、含胺基化合物
及
(1) 异氰酸酯与羟基化合物的反应
异氰酸酯与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等反应生成氨基
甲酸酯。是聚氨酯合成中最常见的反应。
O R NCO + R' OH R NH C OR'
(2) 异氰酸酯与含胺基化合物的反应
O R NCO + R' NH2 R NH C NH R'
第六章 聚氨酯胶黏剂
第一节 概述
聚氨酯胶黏剂(Polyurethane Adhesive)是指在分子链中 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和/或异氰酸酯基(—
NCO)的胶黏剂。它具有优异的性能,且应用领域广泛。
德国Bayer公司的聚氨酯胶黏剂专家Gunter Festel指出:
聚氨酯胶黏剂的多样性几乎为每一种粘接难题都准备了
(三聚体)
通过研究异氰酸酯化学,可以看出异氰酸酯的反应
活性很高,能与许多物质反应,作为胶黏剂时,这是它
的一个优点,但是在制备和贮存中,却要避免它们之间
的反应。
可采用的措施有:选择氨酯级化学试剂、对反应物进
行脱水处理、反应体系进行氮气保护等。
第四节 聚氨酯树脂的合成
在聚氨酯胶黏剂中,除了单体异氰酸酯胶黏剂外,
含羟基的线型聚氨酯聚合物,由二异氰酸酯与二官能度 的聚酯或聚醚反应生成。 属双组分胶黏剂
(2)按照溶剂形态进行分类
① 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
② 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乳液胶黏剂) ③ 无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 (活性溶剂,固体型,热熔 胶等)
(3)按照组分进行分类
① 单组分聚氨酯胶黏剂 ② 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 (API、醇+预聚体)
当—N=C=O与亲核试剂如醇类、酚类、胺类、酸类、 水以及次甲基化合物反应时,这些含活泼氢的亲核试剂 很容易向正碳离子进攻而完成加成反应。
从键能的角度看,由于N=C的键能小于C=O的键能,
因此,一般加成反应都发生在碳氮之间的位置上。
理论上讲,异氰酸酯能与任何含活泼氢的物质发生反应 应,但由于含活泼氢物质的化学结构、活泼氢的类型及该 类 化合物的性质等差别,使得反应呈现多样性。对聚氨酯胶 黏
(1)按照反应组分进行分类
① 多异氰酸酯胶黏剂 (单体胶粘剂)
② 含异氰酸酯基聚氨酯胶黏剂 主要组成含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多异氰酸酯和
多羟基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物。是聚氨酯胶黏剂中最重要的
一部分,有单组分、双组分、溶剂型、无溶剂型等类型。
(1)按照反应组分进行分类
③ 含羟基聚氨酯胶黏剂
活化能 (kJ/mol) — 33.5~37.7 41.9 — 46.1 —
脲
羧酸
—
—
2
2
—
—
2. 异氰酸酯的自聚合反应
异氰酸酯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自聚形成二聚体、
三聚体等。
O 2 R NCO R N C C O N R
O 3 R NCO R N O C C N R N R C O
(二聚体)
过多的异氰酸酯基与水反应使胶层产生气泡,胶接强
度大大下降,或者使胶黏剂中的游离异氰酸酯基过多地
消耗,导致胶黏剂与木材的化学结合大大降低,也使胶
接效果大大降低;在贮存时,水分与异氰酸酯胶黏剂反
应生成的取代脲不溶于体系,而产生沉淀,严重时使之 凝胶。因此,异氰酸酯胶黏剂在使用和贮存时,应该防 止与水或潮气接触。
(4)与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反应
异氰酸酯与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反应,先生成混合羧酸酐,
然后分解放出二氧化碳而生成相应的酰胺。
O R NCO + R' COOH O R NH C R' + CO2 O
wk.baidu.com
R NH C O C R'
(5)与氨基甲酸酯的反应
异氰酸酯与氨基甲酸酯反应生成脲基甲酸酯。此反应
在没有催化剂情况下,一般需在120~140℃之间才能反应。
(1)有机锡类催化剂:
此类催化剂催化NCO/OH反应比催化NCO/H2O反应强,
聚氨酯胶黏剂制备时大多采用此类催化剂。
(2)叔胺类催化剂:
此类催化剂对促进与水的反应特别有效。 一般用于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发泡型聚氨酯胶黏剂以 及低温固化型、潮气固化型聚氨酯胶黏剂。
5. 溶剂
为了调整聚氨酯胶黏剂的黏度,便于工艺操作,在聚
第二节 聚氨酯胶黏剂的原料
1. 异氰酸酯
无论是异氰酸酯胶黏剂,还是聚氨基甲酸酯胶黏剂,
都需要异氰酸酯单体。异氰酸酯(Isocyanate)是一大类
含有异氰酸基(—N=C=O)的有机化合物。异氰酸酯基由
于其累积双键和碳原子两边的电负性很大的氮氧原子作
用,使之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能与绝大多数含活泼氢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拜耳公司用
4,4‘,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胶接金属和合成橡胶
获得成功,应用于坦克的履带上,使聚氨酯胶黏剂首次工
业化。该公司还首先以三异氰酸酯和聚酯多元醇为原料开
发了商品名为Polystal的系列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
为日后聚氨酯胶黏剂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53年引进德国技术,开发
聚酯多元醇易于吸湿,贮运应避免大气中水分进入。
为了减少可逆反应,温度不应超过120 ℃。
3. 聚醚多元醇
是端羟基的齐聚物,主链上的烃基由醚键连接。
是以低分子量的多元醇、多元胺或含活泼氢的化合物 为起始剂,与氧化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而成。
4. 催化剂
主要需用NCO/OH反应催化剂和NCO/H2O反应催化剂。
多异氰酸酯和胺类反应速度很快,这是胺类化合物作为 聚氨酯胶黏剂固化剂的化学基础。
所以,胺类化合物常被用来作聚氨酯胶黏剂的交联固化剂。
(3)异氰酸酯与水反应
异氰酸酯与水反应先生成不稳定的氨基甲酸,氨基甲
酸分解成胺和二氧化碳。在过量异氰酸酯存在下,进一步
反应生成取代脲。
O R NCO + H2O R NH C OH O R NCO + R NH2 R NH C NH R' R NH2 + CO2
(4)按照固化方式进行分类
① 热固性聚氨酯胶黏剂
② 常温固化型聚氨酯胶黏剂 ③ 湿固化型聚氨酯胶黏剂 ④ 紫外光固化型聚氨酯胶黏剂
(5) 按照用途进行分类
通用型聚氨酯胶黏剂、食品包装用聚氨酯胶黏剂、鞋用
聚氨酯胶黏剂、木材加工用聚氨酯胶黏剂、建筑用聚氨酯 胶黏剂、结构用聚氨酯胶黏剂等。
HMDI(二环己基甲烷- 4, 4’-二异氰酸酯)、IPDI(异 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
由于TDI价格较低而且在2, 4—甲苯二异氰酸酯中两个 不同位置的异氰酸根活性差异很大,有利于化学反应中 的分子设计,应用较为广泛。
MDI比TDI制备的异氰酸酯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撕裂强
度,因为MDI对称,产生结构规整有序的相区结构。
来,工业化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仍是伯胺光气法,其他的
合成方法仍处于试验或中试阶段。近年来硝基化合物和一
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催化下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有望成为新
的工业化合成方法。
1937年,德国化学家Bayer—聚氨酯工业的奠基人,与
其同事发现异氰酸酯能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反应, 如二异氰酸酯与二元胺反应能制成有强度的聚合物,从 而奠定了聚氨酯化学基础,并首次利用异氰酸酯与多元 醇化合物制得聚氨酯树脂。
此反应是聚氨酯预聚体湿固化胶黏剂的基础。
异氰酸酯与水混合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取
代脲。对于木材胶接,适量的异氰酸酯与水反应,达到扩 链的作用,有益于增加树脂的内聚能,从而提高胶接强度。 在使用多异氰酸酯单体作为胶黏剂或低相对分子质量 异氰酸酯预聚体胶黏剂时,这一反应尤为重要,否则将会 使胶接强度降低。
O O R NCO + R NH C OR' R N C OR' O C NH R
不同活泼氢基团与异氰酸酯反应活性比较
基团 芳香胺 伯羟基 仲羟基 叔羟基 水 酚
速率常数/×10-4 L(mol· s)-1
25 ℃
10~20 2~4 1 0.01 0.4 0.01
80 ℃
— 30 15 — 6 —
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或使用过程中,经常要采用溶剂。
聚氨酯胶黏剂用的有机溶剂必须是“氨酯级溶剂”,
基
本上不含水、醇等活泼氢的化合物。
聚氨酯胶黏剂用的溶剂纯度比一般工业品高。
聚氨酯胶黏剂采用的溶剂通常包括酮类(如甲乙酮、
丙酮)、芳香烃(甲苯)、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等。 溶剂的选择可根据聚氨酯分子与溶剂的溶解原则:
生产聚氨酯原料,1966年开始生产聚氨酯胶黏剂。1975年
日本光洋公司开发成功“乙烯类聚氨酯”水性胶黏剂,于
1981年投入工业化生产。目前日本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与
生产十分活跃,与美国、西欧一起成为聚氨酯生产、出口 大国。
1. 聚氨酯胶黏剂的特点
(1)优点
① 聚氨酯胶黏剂因含有极性很强、化学活泼性很高的
芳香族异氰酸酯制备的聚氨酯,由于具有刚性的芳 环,硬段内聚能增大,其强度比来自脂肪族的异氰酸 酯生产的聚氨酯大,并且抗氧化性能也好。
异氰酸酯根据对动物实验以及对人的作用,将其归类
于危害性物料,在运输规范中也被视为危险品。
2. 聚酯多元醇
大部分为二官能度。
一般要求酸值为0.3~0.5mgKOH/g为宜。
⑤ 低温和超低温性能特别优良,超过所有其他类型的胶 黏剂。其胶合层可在-196℃ ,甚至-253 ℃下使用。 ⑥ 具有良好的耐磨、耐水、耐油、耐溶剂、耐化学药品、 耐臭氧及防霉菌等性能。
(2)缺点 在高温、高湿下易水解而降低胶合强度。
2. 聚氨酯胶粘剂的分类
聚氨酯胶黏剂的类型和品种很多,其分类方法也很多, 一般可按照反应组成、溶剂形态、包装、用途、固化方式 等方法分类。
异氰酸酯基和氨酯基,它与含有活泼氢的材料,如泡沫塑
料、木材、皮革、织物、纸张、陶瓷等多孔材料和金属、 玻璃、橡胶、塑料等表面光洁的材料都有着优良的化学胶 接力。
② 调节聚氨酯树脂的配方可控制分子链中软缎与硬段 比例及结构,制成不同硬度和伸长率的胶黏剂。 ③ 可加热固化,也可以室温固化。 ④ 固化属于加聚反应,没有副产物产生,因此不易使 胶合层产生缺陷。
四氢呋喃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9.15
10.24 12.09
66.0
101.1 153.0
0.8892
1.0329 0.9445
1.4070
1.4175 1.4269
注:聚氨酯溶度参数SP为10。
第三节 异氰酸酯主要化学反应
1. 异氰酸酯与活泼氢化合物的加成反应
异氰酸酯基(—N=C=O)是一个高度的不饱和基,对 许多化合物有很高的活性,加成反应很容易进行。
了以蓖麻油和聚醚多元醇为原料的聚氨酯胶黏剂。1968 年,Goodyear公司开发了无溶剂型聚氨酯结构胶黏剂
“Pliogrip”,并成功地应用于汽车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
胶
接。1978年又开发了单组分湿固化型聚氨酯胶黏剂,1984
年美国市场上又出现了反应型热熔聚氨酯胶黏剂。
日本于1954年引进德国和美国聚氨酯技术,1960年
溶度参数相近、极性相似以及溶剂本身的挥发速度等因 素来确定。
聚氨酯胶黏剂常用溶剂物理性质
溶剂 甲苯 二甲苯 丙酮 甲乙酮 环己酮 溶度参数SP 8.85 8.79 9.41 9.19 10.05 沸点, ℃ 110.6 135-145 56.5 79.6 155.6 相对密度 0.866 0.860 0.7899 0.8061 0.9478 折射率 1.4967 — 1.3591 1.3790 1.4507
1849年德国化学家Wurts用烷基硫酸盐与氰酸钾进行
复分解反应,首次合成了脂肪族异氰酸酯化合物;1850年
德国化学家Hoffman用二苯基甲酰胺合成了苯基异氰酸
酯;1884年,Hentschel用胺或胺盐与光气反应合成了异氰
酸酯,成为工业上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
目前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虽有27种之多,但是100多年
其他种类的聚氨酯胶黏剂都需要经过聚合反应形成聚氨
酯树脂。象其他聚合物一样,各种类型的聚氨酯的性质
首先依赖于分子量、交联度、分子间力的效应、链节的
物质发生反应。
常用的异氰酸酯主要有芳香族类和脂肪类两种。芳香
族类的主要有:TDI(2, 4—甲苯二异氰酸酯或2, 6—甲苯
二异氰酸酯)、MDI(二苯基甲烷- 4, 4’二异氰酸酯)、
NDI (1, 5—萘二异氰酸酯)、PAPI(多亚甲基多苯基多
异氰酸酯)等;
脂肪族类的主要有:H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剂较有意义的反应主要是与含羟基化合物、含胺基化合物
及
(1) 异氰酸酯与羟基化合物的反应
异氰酸酯与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等反应生成氨基
甲酸酯。是聚氨酯合成中最常见的反应。
O R NCO + R' OH R NH C OR'
(2) 异氰酸酯与含胺基化合物的反应
O R NCO + R' NH2 R NH C NH R'
第六章 聚氨酯胶黏剂
第一节 概述
聚氨酯胶黏剂(Polyurethane Adhesive)是指在分子链中 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和/或异氰酸酯基(—
NCO)的胶黏剂。它具有优异的性能,且应用领域广泛。
德国Bayer公司的聚氨酯胶黏剂专家Gunter Festel指出:
聚氨酯胶黏剂的多样性几乎为每一种粘接难题都准备了
(三聚体)
通过研究异氰酸酯化学,可以看出异氰酸酯的反应
活性很高,能与许多物质反应,作为胶黏剂时,这是它
的一个优点,但是在制备和贮存中,却要避免它们之间
的反应。
可采用的措施有:选择氨酯级化学试剂、对反应物进
行脱水处理、反应体系进行氮气保护等。
第四节 聚氨酯树脂的合成
在聚氨酯胶黏剂中,除了单体异氰酸酯胶黏剂外,
含羟基的线型聚氨酯聚合物,由二异氰酸酯与二官能度 的聚酯或聚醚反应生成。 属双组分胶黏剂
(2)按照溶剂形态进行分类
① 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
② 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乳液胶黏剂) ③ 无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 (活性溶剂,固体型,热熔 胶等)
(3)按照组分进行分类
① 单组分聚氨酯胶黏剂 ② 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 (API、醇+预聚体)
当—N=C=O与亲核试剂如醇类、酚类、胺类、酸类、 水以及次甲基化合物反应时,这些含活泼氢的亲核试剂 很容易向正碳离子进攻而完成加成反应。
从键能的角度看,由于N=C的键能小于C=O的键能,
因此,一般加成反应都发生在碳氮之间的位置上。
理论上讲,异氰酸酯能与任何含活泼氢的物质发生反应 应,但由于含活泼氢物质的化学结构、活泼氢的类型及该 类 化合物的性质等差别,使得反应呈现多样性。对聚氨酯胶 黏
(1)按照反应组分进行分类
① 多异氰酸酯胶黏剂 (单体胶粘剂)
② 含异氰酸酯基聚氨酯胶黏剂 主要组成含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多异氰酸酯和
多羟基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物。是聚氨酯胶黏剂中最重要的
一部分,有单组分、双组分、溶剂型、无溶剂型等类型。
(1)按照反应组分进行分类
③ 含羟基聚氨酯胶黏剂
活化能 (kJ/mol) — 33.5~37.7 41.9 — 46.1 —
脲
羧酸
—
—
2
2
—
—
2. 异氰酸酯的自聚合反应
异氰酸酯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自聚形成二聚体、
三聚体等。
O 2 R NCO R N C C O N R
O 3 R NCO R N O C C N R N R C O
(二聚体)
过多的异氰酸酯基与水反应使胶层产生气泡,胶接强
度大大下降,或者使胶黏剂中的游离异氰酸酯基过多地
消耗,导致胶黏剂与木材的化学结合大大降低,也使胶
接效果大大降低;在贮存时,水分与异氰酸酯胶黏剂反
应生成的取代脲不溶于体系,而产生沉淀,严重时使之 凝胶。因此,异氰酸酯胶黏剂在使用和贮存时,应该防 止与水或潮气接触。
(4)与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反应
异氰酸酯与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反应,先生成混合羧酸酐,
然后分解放出二氧化碳而生成相应的酰胺。
O R NCO + R' COOH O R NH C R' + CO2 O
wk.baidu.com
R NH C O C R'
(5)与氨基甲酸酯的反应
异氰酸酯与氨基甲酸酯反应生成脲基甲酸酯。此反应
在没有催化剂情况下,一般需在120~140℃之间才能反应。
(1)有机锡类催化剂:
此类催化剂催化NCO/OH反应比催化NCO/H2O反应强,
聚氨酯胶黏剂制备时大多采用此类催化剂。
(2)叔胺类催化剂:
此类催化剂对促进与水的反应特别有效。 一般用于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发泡型聚氨酯胶黏剂以 及低温固化型、潮气固化型聚氨酯胶黏剂。
5. 溶剂
为了调整聚氨酯胶黏剂的黏度,便于工艺操作,在聚
第二节 聚氨酯胶黏剂的原料
1. 异氰酸酯
无论是异氰酸酯胶黏剂,还是聚氨基甲酸酯胶黏剂,
都需要异氰酸酯单体。异氰酸酯(Isocyanate)是一大类
含有异氰酸基(—N=C=O)的有机化合物。异氰酸酯基由
于其累积双键和碳原子两边的电负性很大的氮氧原子作
用,使之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能与绝大多数含活泼氢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拜耳公司用
4,4‘,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胶接金属和合成橡胶
获得成功,应用于坦克的履带上,使聚氨酯胶黏剂首次工
业化。该公司还首先以三异氰酸酯和聚酯多元醇为原料开
发了商品名为Polystal的系列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
为日后聚氨酯胶黏剂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53年引进德国技术,开发
聚酯多元醇易于吸湿,贮运应避免大气中水分进入。
为了减少可逆反应,温度不应超过120 ℃。
3. 聚醚多元醇
是端羟基的齐聚物,主链上的烃基由醚键连接。
是以低分子量的多元醇、多元胺或含活泼氢的化合物 为起始剂,与氧化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而成。
4. 催化剂
主要需用NCO/OH反应催化剂和NCO/H2O反应催化剂。
多异氰酸酯和胺类反应速度很快,这是胺类化合物作为 聚氨酯胶黏剂固化剂的化学基础。
所以,胺类化合物常被用来作聚氨酯胶黏剂的交联固化剂。
(3)异氰酸酯与水反应
异氰酸酯与水反应先生成不稳定的氨基甲酸,氨基甲
酸分解成胺和二氧化碳。在过量异氰酸酯存在下,进一步
反应生成取代脲。
O R NCO + H2O R NH C OH O R NCO + R NH2 R NH C NH R' R NH2 + CO2
(4)按照固化方式进行分类
① 热固性聚氨酯胶黏剂
② 常温固化型聚氨酯胶黏剂 ③ 湿固化型聚氨酯胶黏剂 ④ 紫外光固化型聚氨酯胶黏剂
(5) 按照用途进行分类
通用型聚氨酯胶黏剂、食品包装用聚氨酯胶黏剂、鞋用
聚氨酯胶黏剂、木材加工用聚氨酯胶黏剂、建筑用聚氨酯 胶黏剂、结构用聚氨酯胶黏剂等。
HMDI(二环己基甲烷- 4, 4’-二异氰酸酯)、IPDI(异 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
由于TDI价格较低而且在2, 4—甲苯二异氰酸酯中两个 不同位置的异氰酸根活性差异很大,有利于化学反应中 的分子设计,应用较为广泛。
MDI比TDI制备的异氰酸酯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撕裂强
度,因为MDI对称,产生结构规整有序的相区结构。
来,工业化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仍是伯胺光气法,其他的
合成方法仍处于试验或中试阶段。近年来硝基化合物和一
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催化下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有望成为新
的工业化合成方法。
1937年,德国化学家Bayer—聚氨酯工业的奠基人,与
其同事发现异氰酸酯能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反应, 如二异氰酸酯与二元胺反应能制成有强度的聚合物,从 而奠定了聚氨酯化学基础,并首次利用异氰酸酯与多元 醇化合物制得聚氨酯树脂。
此反应是聚氨酯预聚体湿固化胶黏剂的基础。
异氰酸酯与水混合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取
代脲。对于木材胶接,适量的异氰酸酯与水反应,达到扩 链的作用,有益于增加树脂的内聚能,从而提高胶接强度。 在使用多异氰酸酯单体作为胶黏剂或低相对分子质量 异氰酸酯预聚体胶黏剂时,这一反应尤为重要,否则将会 使胶接强度降低。
O O R NCO + R NH C OR' R N C OR' O C NH R
不同活泼氢基团与异氰酸酯反应活性比较
基团 芳香胺 伯羟基 仲羟基 叔羟基 水 酚
速率常数/×10-4 L(mol· s)-1
25 ℃
10~20 2~4 1 0.01 0.4 0.01
80 ℃
— 30 15 — 6 —
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或使用过程中,经常要采用溶剂。
聚氨酯胶黏剂用的有机溶剂必须是“氨酯级溶剂”,
基
本上不含水、醇等活泼氢的化合物。
聚氨酯胶黏剂用的溶剂纯度比一般工业品高。
聚氨酯胶黏剂采用的溶剂通常包括酮类(如甲乙酮、
丙酮)、芳香烃(甲苯)、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等。 溶剂的选择可根据聚氨酯分子与溶剂的溶解原则:
生产聚氨酯原料,1966年开始生产聚氨酯胶黏剂。1975年
日本光洋公司开发成功“乙烯类聚氨酯”水性胶黏剂,于
1981年投入工业化生产。目前日本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与
生产十分活跃,与美国、西欧一起成为聚氨酯生产、出口 大国。
1. 聚氨酯胶黏剂的特点
(1)优点
① 聚氨酯胶黏剂因含有极性很强、化学活泼性很高的
芳香族异氰酸酯制备的聚氨酯,由于具有刚性的芳 环,硬段内聚能增大,其强度比来自脂肪族的异氰酸 酯生产的聚氨酯大,并且抗氧化性能也好。
异氰酸酯根据对动物实验以及对人的作用,将其归类
于危害性物料,在运输规范中也被视为危险品。
2. 聚酯多元醇
大部分为二官能度。
一般要求酸值为0.3~0.5mgKOH/g为宜。
⑤ 低温和超低温性能特别优良,超过所有其他类型的胶 黏剂。其胶合层可在-196℃ ,甚至-253 ℃下使用。 ⑥ 具有良好的耐磨、耐水、耐油、耐溶剂、耐化学药品、 耐臭氧及防霉菌等性能。
(2)缺点 在高温、高湿下易水解而降低胶合强度。
2. 聚氨酯胶粘剂的分类
聚氨酯胶黏剂的类型和品种很多,其分类方法也很多, 一般可按照反应组成、溶剂形态、包装、用途、固化方式 等方法分类。
异氰酸酯基和氨酯基,它与含有活泼氢的材料,如泡沫塑
料、木材、皮革、织物、纸张、陶瓷等多孔材料和金属、 玻璃、橡胶、塑料等表面光洁的材料都有着优良的化学胶 接力。
② 调节聚氨酯树脂的配方可控制分子链中软缎与硬段 比例及结构,制成不同硬度和伸长率的胶黏剂。 ③ 可加热固化,也可以室温固化。 ④ 固化属于加聚反应,没有副产物产生,因此不易使 胶合层产生缺陷。
四氢呋喃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9.15
10.24 12.09
66.0
101.1 153.0
0.8892
1.0329 0.9445
1.4070
1.4175 1.4269
注:聚氨酯溶度参数SP为10。
第三节 异氰酸酯主要化学反应
1. 异氰酸酯与活泼氢化合物的加成反应
异氰酸酯基(—N=C=O)是一个高度的不饱和基,对 许多化合物有很高的活性,加成反应很容易进行。
了以蓖麻油和聚醚多元醇为原料的聚氨酯胶黏剂。1968 年,Goodyear公司开发了无溶剂型聚氨酯结构胶黏剂
“Pliogrip”,并成功地应用于汽车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
胶
接。1978年又开发了单组分湿固化型聚氨酯胶黏剂,1984
年美国市场上又出现了反应型热熔聚氨酯胶黏剂。
日本于1954年引进德国和美国聚氨酯技术,1960年
溶度参数相近、极性相似以及溶剂本身的挥发速度等因 素来确定。
聚氨酯胶黏剂常用溶剂物理性质
溶剂 甲苯 二甲苯 丙酮 甲乙酮 环己酮 溶度参数SP 8.85 8.79 9.41 9.19 10.05 沸点, ℃ 110.6 135-145 56.5 79.6 155.6 相对密度 0.866 0.860 0.7899 0.8061 0.9478 折射率 1.4967 — 1.3591 1.3790 1.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