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情境教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和浸润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是一个富于想象和创造的世界。她 以真创境、以美激情、美情促智、德美一体的情境课程的建构,
还原了学习者的主体身份。李吉林的研究不仅仅对今天中国的教
育研究与发展是一个促进,对世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 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2012年2月《光明日报》
四、揭示情境课堂操作“五要义”
——2008年“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
五、儿童主动学、乐学的秘密
从脑科学、学习科学中得到理论支撑
丰富的环境会使神经连接增多,让脑的感觉良好,良 发思考,甚至可以教人如何思
考,并可以建立情感表达。 情绪信息总是比其他信息优先得到加工。 积极的情绪参与是学习的关键。 天才人物都是情绪驱动创造力的榜样。
注重“情”:与儿童真情交融,情感伴随认知活
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教授指出:“若与苏联维列鲁学派和西方皮 亚杰、布鲁纳等人的活动学说相比较,也有它特殊优越之处。他们的 研究范围,都还是偏重在认知、科学领域,而情境教学则突出情感的
艺术的整体活动。换言之,直观原则和活动学说都缺乏(或未涉及)
李吉林情境教育
理论构架及其意义
一、促进儿童发展“五要素”的概括
体现儿童情境学习的普适性
我在反思中产生顿悟,情境教学也在
反思中发展。一个实际工作者需要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顿悟;没有顿悟,也就没 有概括。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地反思、总结, 才能提升出新的理论。 ——李吉林
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五要素”: 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 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 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三、情境课程四大领域的开发
形成儿童学习知识多元结构的开放系统
情境课程 “四大领域”: 核心领域:学科情境课程 综合领域: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 衔接领域:过渡性情境课程 源泉领域:野外情境课程 网络结构的课程体系
●“学科情境课程”创造性地提出“把学科课程 与儿童活动结合起来”。这就保证了儿童在课堂 中的主体位臵,开辟了儿童在学习、应用知识的 过程中,历练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弥补了杜威 等“活动课程论”过于强调经验和缺乏知识学习 系统性的缺陷。 ●而情境教育首创的“以德育为主导,语文学科 为龙头,各科协同”的主题性大单元课程,则解 决了长期以来由于各科分立导致的传统教育的离 散性。它通过主题性大单元活动,把各科融通、 整合起来,为德育的全覆盖以及课程的综合找到 了突破口。
自我表现中,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
情境数学:
①让数学与生活结合,引导儿童在真
实的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
数学;
②创设探究的情境,让儿童伴随着形
象进行逻辑思维;
③重演再现人类发明数学公式的情境,
感受数学的文化性和审美性。
情境教育 “基本模式”: 拓宽教育空间,提高教育的整体效应 缩短心理距离,进入最佳的情绪状态 利用角色效应,保证主体活动 突出创新实践,落实全面发展的目标
情境教育 “基本原理”: 暗示倾向原理 情感驱动原理 角色转换原理 心理场整合原理
①暗示倾向原理:利用情境暗示对儿童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 “用无意识导引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促使儿童情 不自禁地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②情感驱动原理:在优化的情境中,儿童的情绪经历了“关 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的过程,在情感的驱 动下主动积极地投入认知活动。情感更在其间对儿童的心灵产 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③角色转换原理:儿童担当或扮演角色,通过角色转换,由原 来习惯等待接纳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者。 ④心理场整合原理:根据“心理场”理论,儿童生活的空间, 无不对他们的心理发生作用。情境教育优化或优选的情境,其 力度、其真切感和美感使儿童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产生 一种向着教育目标的“力”。
《学习科学与儿童情境学习》 1、基于学习知识的复杂性
——利用艺术之美,经验之可贵,在情境中整合知识
2、基于学习过程的不确定性
——驾驭情感生成的驱动之力,推进学习过程
3、基于学习系统的开放性
——让儿童在活动中,在践行中建构知识
4、基于开发潜能的不易性
——不失时机地发展想象,培养创造力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就进入到另外一个抽象的符号化
的世界。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李老师做的研究就 在探索一条途径,寻找到一个中间的东西使它能够与 生活连接起来。”
——2006年《李吉林文集》首发式暨情境教育思想研讨会
追求“美”:利用艺术手段创设富有美感的情境, 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在熏陶感染中生成主动学 习的“力”。
华东师范大学裴新宁教授指出:中国情境教育学派的创始人 和践行者李吉林在数十年扎根中国境脉的教育实践和不断创新的
基础上,将情境学习的思想拓展到课程设计与开发领域,独树一
帜地构建了情境课程网络,为当下关注学习科学基础的国际课程 发展领域增添了中国情境教育学派的奇葩,彰显了中国课程新流
派的风采。她创造性地将教育回归到本源,让智慧和美德真正触
为更多老师引导儿童快乐高效学习提供抓手
情境课程 “操作要义”: 以“美”为境界; 以“思”为核心; 以“情”为纽带; 以“儿童活动”为途径; 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真、美、情、思”
四大元素
讲究“真”: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符号学习 与多彩的生活链接。
资深学者鲁洁教授指出:“学校教育它源于生活,
情境德育: ①以“美”激“爱”; ②以“爱”导“行”; ③以“行”养“习”。
强调以道德情感驱动道德行为
情境音、体、美:
1、把知识、技能的训练镶嵌在情境中,
培养儿童艺术、体育的素养,让儿童享受
艺术、体育带来的快乐。
2、以“美”愉悦儿童身心,培养儿童
的审美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
3、把想象与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在
的讲演早了9年,而且她所对情境教育的理解和探索早于国际上情境认知及情
境学习理论的提出。重要的是:她主要不是通过理论的假设,而是通过30年 不懈的学校实践和探索,使得中国的情境教育达到了足以回应世界的理论高 度。李吉林的做法是由实践活动升华到学习机制的理论层面,从实践向理论 的平台跃迁,进而建构一个具有理论高度的和中国特色的情境教育架构。
——2008年“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
突出“思”:从意境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朴素的创造学得到启发:竭力拓宽儿童的思维空间、
想象空间,不失时机地在发展关键期开发儿童潜
在智慧,以培养创造性。
四大元素 “真、美、情、思” 四大支柱
华东师范大学吴刚教授指出:1987年,时任全美教育研究会(AERA)主 席的美国心理学家瑞兹尼克(L.Resnick)发表主席讲演《学校内外的学习》。 不过,早在她之前,李吉林就提出了情境教育。情境教育是中国教育在实践 中产生的一朵奇葩。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发端于1978年,它比瑞兹尼克1987年
情境教育促进儿童发展“五要素”: 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 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 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实施情境教育的“五原则”:
主动性原则
美感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二、向各科拓展
情境教育基本模式 基本原理的提出
一个“情”字,而情境教学则是一个“情”字贯穿全活动过程。这就
弥补了教学认识论一大块缺陷,即教学认识不仅是认知活动,而且包
括情感意志活动,为教学艺术认识论的探索,做了既富开拓性又实实 在在的工作。”
——1996年“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学术研讨会”
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指出:“情境教育提出 的一种新的教学观和教育观,开拓了教学理论与实践 研究的新视野,为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建设发展提供了 丰富的思想资源。实现了对传统知识观的超越,实现 了对工具理性教学观的理性批判,解决的是一个世界 性难题。”
还原了学习者的主体身份。李吉林的研究不仅仅对今天中国的教
育研究与发展是一个促进,对世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 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2012年2月《光明日报》
四、揭示情境课堂操作“五要义”
——2008年“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
五、儿童主动学、乐学的秘密
从脑科学、学习科学中得到理论支撑
丰富的环境会使神经连接增多,让脑的感觉良好,良 发思考,甚至可以教人如何思
考,并可以建立情感表达。 情绪信息总是比其他信息优先得到加工。 积极的情绪参与是学习的关键。 天才人物都是情绪驱动创造力的榜样。
注重“情”:与儿童真情交融,情感伴随认知活
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教授指出:“若与苏联维列鲁学派和西方皮 亚杰、布鲁纳等人的活动学说相比较,也有它特殊优越之处。他们的 研究范围,都还是偏重在认知、科学领域,而情境教学则突出情感的
艺术的整体活动。换言之,直观原则和活动学说都缺乏(或未涉及)
李吉林情境教育
理论构架及其意义
一、促进儿童发展“五要素”的概括
体现儿童情境学习的普适性
我在反思中产生顿悟,情境教学也在
反思中发展。一个实际工作者需要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顿悟;没有顿悟,也就没 有概括。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地反思、总结, 才能提升出新的理论。 ——李吉林
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五要素”: 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 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 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三、情境课程四大领域的开发
形成儿童学习知识多元结构的开放系统
情境课程 “四大领域”: 核心领域:学科情境课程 综合领域: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 衔接领域:过渡性情境课程 源泉领域:野外情境课程 网络结构的课程体系
●“学科情境课程”创造性地提出“把学科课程 与儿童活动结合起来”。这就保证了儿童在课堂 中的主体位臵,开辟了儿童在学习、应用知识的 过程中,历练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弥补了杜威 等“活动课程论”过于强调经验和缺乏知识学习 系统性的缺陷。 ●而情境教育首创的“以德育为主导,语文学科 为龙头,各科协同”的主题性大单元课程,则解 决了长期以来由于各科分立导致的传统教育的离 散性。它通过主题性大单元活动,把各科融通、 整合起来,为德育的全覆盖以及课程的综合找到 了突破口。
自我表现中,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
情境数学:
①让数学与生活结合,引导儿童在真
实的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
数学;
②创设探究的情境,让儿童伴随着形
象进行逻辑思维;
③重演再现人类发明数学公式的情境,
感受数学的文化性和审美性。
情境教育 “基本模式”: 拓宽教育空间,提高教育的整体效应 缩短心理距离,进入最佳的情绪状态 利用角色效应,保证主体活动 突出创新实践,落实全面发展的目标
情境教育 “基本原理”: 暗示倾向原理 情感驱动原理 角色转换原理 心理场整合原理
①暗示倾向原理:利用情境暗示对儿童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 “用无意识导引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促使儿童情 不自禁地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②情感驱动原理:在优化的情境中,儿童的情绪经历了“关 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的过程,在情感的驱 动下主动积极地投入认知活动。情感更在其间对儿童的心灵产 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③角色转换原理:儿童担当或扮演角色,通过角色转换,由原 来习惯等待接纳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者。 ④心理场整合原理:根据“心理场”理论,儿童生活的空间, 无不对他们的心理发生作用。情境教育优化或优选的情境,其 力度、其真切感和美感使儿童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产生 一种向着教育目标的“力”。
《学习科学与儿童情境学习》 1、基于学习知识的复杂性
——利用艺术之美,经验之可贵,在情境中整合知识
2、基于学习过程的不确定性
——驾驭情感生成的驱动之力,推进学习过程
3、基于学习系统的开放性
——让儿童在活动中,在践行中建构知识
4、基于开发潜能的不易性
——不失时机地发展想象,培养创造力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就进入到另外一个抽象的符号化
的世界。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李老师做的研究就 在探索一条途径,寻找到一个中间的东西使它能够与 生活连接起来。”
——2006年《李吉林文集》首发式暨情境教育思想研讨会
追求“美”:利用艺术手段创设富有美感的情境, 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在熏陶感染中生成主动学 习的“力”。
华东师范大学裴新宁教授指出:中国情境教育学派的创始人 和践行者李吉林在数十年扎根中国境脉的教育实践和不断创新的
基础上,将情境学习的思想拓展到课程设计与开发领域,独树一
帜地构建了情境课程网络,为当下关注学习科学基础的国际课程 发展领域增添了中国情境教育学派的奇葩,彰显了中国课程新流
派的风采。她创造性地将教育回归到本源,让智慧和美德真正触
为更多老师引导儿童快乐高效学习提供抓手
情境课程 “操作要义”: 以“美”为境界; 以“思”为核心; 以“情”为纽带; 以“儿童活动”为途径; 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真、美、情、思”
四大元素
讲究“真”: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符号学习 与多彩的生活链接。
资深学者鲁洁教授指出:“学校教育它源于生活,
情境德育: ①以“美”激“爱”; ②以“爱”导“行”; ③以“行”养“习”。
强调以道德情感驱动道德行为
情境音、体、美:
1、把知识、技能的训练镶嵌在情境中,
培养儿童艺术、体育的素养,让儿童享受
艺术、体育带来的快乐。
2、以“美”愉悦儿童身心,培养儿童
的审美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
3、把想象与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在
的讲演早了9年,而且她所对情境教育的理解和探索早于国际上情境认知及情
境学习理论的提出。重要的是:她主要不是通过理论的假设,而是通过30年 不懈的学校实践和探索,使得中国的情境教育达到了足以回应世界的理论高 度。李吉林的做法是由实践活动升华到学习机制的理论层面,从实践向理论 的平台跃迁,进而建构一个具有理论高度的和中国特色的情境教育架构。
——2008年“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
突出“思”:从意境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朴素的创造学得到启发:竭力拓宽儿童的思维空间、
想象空间,不失时机地在发展关键期开发儿童潜
在智慧,以培养创造性。
四大元素 “真、美、情、思” 四大支柱
华东师范大学吴刚教授指出:1987年,时任全美教育研究会(AERA)主 席的美国心理学家瑞兹尼克(L.Resnick)发表主席讲演《学校内外的学习》。 不过,早在她之前,李吉林就提出了情境教育。情境教育是中国教育在实践 中产生的一朵奇葩。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发端于1978年,它比瑞兹尼克1987年
情境教育促进儿童发展“五要素”: 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 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 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实施情境教育的“五原则”:
主动性原则
美感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二、向各科拓展
情境教育基本模式 基本原理的提出
一个“情”字,而情境教学则是一个“情”字贯穿全活动过程。这就
弥补了教学认识论一大块缺陷,即教学认识不仅是认知活动,而且包
括情感意志活动,为教学艺术认识论的探索,做了既富开拓性又实实 在在的工作。”
——1996年“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学术研讨会”
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指出:“情境教育提出 的一种新的教学观和教育观,开拓了教学理论与实践 研究的新视野,为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建设发展提供了 丰富的思想资源。实现了对传统知识观的超越,实现 了对工具理性教学观的理性批判,解决的是一个世界 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