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语法位置的总数很多,若一个单 项分布代表一个词类,那么词类的总 数也会多得多,而这些类的成员有很 多又是重合的。
•
总体分布观悖论 一、语法位置的总数到底有多少,很 难有确切的答案。用来分类的语法位 置越多,类的总数就越多。用来分类 的语法位置哪怕有一点差异,分出的 类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根据总体分布 划分词类将很难有确定的类。
郭锐认为词类的本质是表述功能,采 取“词汇层面的词性 — 句法层面的词 性—句法成分”的三层制。
2 词类划分标准问题
被用来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词义、 词的形态和词的语法功能三种。
二、词类的本质和表述功能
(一)词类的本质
1.分布本质论的悖论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词类是分布类,词 类的本质就是分布。(分布:词所占 据的语法位置) 这里的“分布”有三种可能的情况。
•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 是第一 部有影响的系统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著 作 , 该书把现代汉语词类系统分为 5 个大 类9个基本类:实体词(名词、代名词 ),述 说词 ( 动词 ), 区别词 ( 形容词、副词 ), 关系 词(介词、连词),情态词(助词、叹词).
•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1944) 分出 语气词,王力《现代汉语语法》(1943,1944) 分出数词、语气词. •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讲话》(1952,1953) 分出量词、象声词(包括叹词),并指出 名词中的特殊类 — 时间词、处所词、方位 词。 •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56)把汉 语词类分为11类:名词、量词、代词、形容 词、数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 •
相似论悖论 1.原型论的悖论 观点:词类是根据分布上的相似性聚集成类 的。
•
原型:“同一范畴的成员是由其家族相似性 决定的,即范畴成员之间总是享有某些共同 特性。有的成员比其他成员享有更多的共同 特性,这些成员为该范畴的典型和中心的成 员,即原型。其他成员为非典型成员或边缘 成员。”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01。58页 ) • 持这种词类观的代表是史有为、袁毓林、 卢英顺。 • 袁毓林认为:汉语词类是一种原型范畴, 是人们根据词与词之间在分布上的家族 相似性而聚集成类的。 • 词类是原型类,一个类的典型成员共有 一些其他词类所没有的分布特征,而非 典型成员分布特征不完整,但可以根据 与典型成员的相似性把非典型成员吸收 外无排他性的情况 • 谓语:动词、形容词一般情况下都能做 谓语。
二、其次,有些词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布, 但是却属于同一类。如:“现年、年事” 只能作主语,“剧毒、泡影”只能做宾 语,分布完全不同却都是名词。
三、实际上不能根据分布特征本身回答为什么选取 这些分布特征而不选取另一些分布特征作为划类标 准。
• 叹词,该系统修订为《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 ( 1984 ),增加拟声词一类,这个 12 类的词 类体系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出版的标注词类的 词典大多沿用这个体系。 •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 1968 )有区别词 一类。 陈望道《文法简论》( 1978 )分出断词(判 断词)、衡词(系词)、指词(指示词)。 • 朱德熙《语法讲义》( 1982 )从形容词中独 立出区别词,从名词中独立出处所词、方位词 和时间词,从助词中独立 出语气词,共计
•
如 : 苹果、桃、梨子、西瓜、草莓、 椰子、甘蔗、西红柿、荸荠 …… 都属于 水果范畴但是没有一个特征是这些水果 所共有的。那么可以看出,水果作为一 个类是因为每一种水果和其它几种水果 具有一些家族相似性,而不是每一种水 果都具有水果的共同特征。相似性越大, 在这一类事物中越占中心位置,也就是 这一类的典型成员。苹果、桃、梨子都 是水果的典型成员,而椰子、甘蔗、西 红柿、荸荠则是非典型成员。
⑶ 三层制:在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增加了一 个中间层面,认为一个词在性质不同的句法位 置上其中间层面的性质发生改变。采取三层制 的学者具体说法很不一致。比较著名的是王力、 吕叔湘的“三品说”,设立中间层次 — 词品 (吕氏叫词级),词类根据词义划出,一个词 的词性是不变的,用在不同句法位置上,变化 的是词品。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汉语词类研究概述 词类的本质和表述功能 划分词类的标准 划类方法 兼类词 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
•
一、汉语词类研究概述
(一)词类框架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姚小平(1999),第一个创立 汉语语法体系的是德国人甲柏连孜《汉 文经纬》(1881) .但真正对后来的汉语 语法研究有影响的是马建忠的《马氏文 通》( 1898 ),马氏借鉴西方语法学 ,把 文言文的词类分为以下 9 种 : 名字、代字、 动字、静字、状字、介字、连字、助字、 叹字 . 这个体系奠定了汉语词类系统的基 本格局.
17类词。
郭锐的系统共20类。
(二)汉语词类研究的两个核 心问题
1 词类同句法成分的关系问题
⑴双轴制:指设立词类层面和句法层 面,但由于汉语词的多功能现象,造 成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的“缝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者们采取不同 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变词性和增功 能两种。
⑵一线制: 30 年代傅东华提出。他认为词本 身没有分类的可能,“词不在句中就不能分 类”,将句子成分和词类合二为一。高名凯、 徐通锵也认为汉语没有词类。
二、几乎不存在分布完全相同的类,若要严格采 取分布相同是一个词类的说法,几乎每个词就是 一个词类。
部分分布观悖论
一、首先,不存在对内有普遍性对外有排他 性的分布特征。 1.对内无普遍性的情况 名词是可以做主语、宾语、可以受定语修饰 的一类词,但是在以下情况当中就出现了 例外。 *主语:作为、地步、着落、剧毒 *宾语:年事、浑身、现年 *定语~:国际、外界、敌我
⑴单项分布:从聚合角度定义词类的说 法(具有某项相同功能的词属于同一 词类) ⑵总体分布:所有分布都相同的词属于 同一词类。
⑶部分分布:在部分分布特征上 有共性的词属于同一词类。
• 单项分布观悖论 一、单项分布相同的词并不一定属于 同一词类。如能做主语的词中,有 “电话、认真、许多”等,但它们不 属同一词类。 二、属于同一词类的词并不一定有相 同的单项分布。如“去”和“企图” 均为动词,但前者可做主语,后者却 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