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影史——背景及重大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里菲斯——美国电影之父
背景:大型电影公司迅速扩张,制片厂买下文学名著的电影改编权,需要大量导演
法国印象派电影(1918——1923)
背景:“印象主义”首先由法国电影史学家亨利·朗格卢瓦首先在电影中使用了这个名词
定义:指以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马萨尔莱皮埃、阿贝尔冈斯和让爱普斯坦等人为代表的法国20实际20年代的一个电影学派。
制片厂制度
背景:二战期间,美国经济迅速增长
电影工业新结构:少数公司联合控制竞争市场的寡头垄断局面。
到了1928年,好莱坞已经形成了“八大影片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
八大公司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片模式,这模式既包括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也包括影片的制作方式,大规模的生产方式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与电影制作。
30年代,以制片人专权为特征的成熟的纸片制度定型。
明星制
背景:电影公司出售影片时开始进行商标注册,当时歌舞杂耍图案都已经开始明星制。
1908年左右,制片方开始与演员签订了更长的合约。
1909年,观众开始表现出对演员的喜爱。
出现:1910年,一些电影公司开始利用电影明星来做宣传,电影公司的经理卡尔莱姆尔捧出了第一个明星。
1911年,第一本影迷杂志《电影故事杂志》出版。
一家公司开始销售电影明星剧照明信片。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背景:30年代初,世界性经济危机使法国电影遭受巨大打击。
于此同时,声音进入电影,法国观众热烈欢饮有法语对白的影片出现。
较弱的制片厂制度提供给电
自由,一批电影艺术家在自然主义的的美学原则影响下创作出了批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属于上乘佳作的电影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背景:1.二战中,西里西塔电影城被炸毁,老派电影失去了制作基地。
2.二战后意大利电影也遭受打击
3.二战结束前,意大利文学和电影中出现一段写实倾向。
4.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和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影响
主题:对历史批判性的审视《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党派斗争,通货膨胀下的社会问题《偷自行车的人》
纪录电影:《城市交响曲》
法国新浪潮电影:
背景:1.二战后制度长期僵化的社会造成了青年一代幻想破灭
2.法国社会开始了革新改良的理想主义气象
3.电影理论和艺术影院对先锋观念的倡导
年代末法国电影难以迎合年轻观众的需求
定义:指法国1958年末、1960年代初的新电影制作及创作倾向,其中不少新导演都是《电影笔记》杂志的影评人,包括重要的导演如尚卢高达、法兰苏瓦楚浮、克劳德夏布洛、贾克希维特等人,他们大都崇尚个人独创性,表现出对电影历史传统的高度自觉,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不论在主题上或技法上都与传统电影大相径庭。
代表作如亚兰雷内的《广岛之恋》(1959)和尚卢高达的《断了气》(1960)等。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它没有固定的组织、统一的宣言、完整的艺术纲领。
这一运动的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它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高潮。
这一运动有两个部分,一是作者电影(兴起于德国),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电影,即“左岸派”。
诞生
1958~1964诞生于法国。
当时安德烈·巴赞(Andre Bazin)
主编的《电影手册》聚集了一批青年编辑人员,如克洛德·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等人,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口号,反对过去影片中的“僵化状态”,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影片,又被称为“电影手册派”或“作者电影”。
作者论: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爱情与性关系,与传统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充满了主观性与抒情性。
这类影片较强调生活气息,采用实景拍摄,主张即兴创作;影片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上也比较多变。
1958年是“新浪潮”的诞生年,有两部处女作问世:特吕弗的《淘气鬼》与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其》;1959年是“新浪潮”的幸福年:特吕弗凭《胡作非为》在当年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精疲力尽》(1959)就是其创作风格的最好体现。
新浪潮的影响
“新浪潮”不仅促进了法国电影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也引发了现代主义电影思潮在欧美各国的第二次兴起。
像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新浪潮运动的流派
1、巴赞(电影评论家)《电影手册》
第一,对新现实主义纪实美学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第二,提出电影应该表现人的内心生活。
(包括离奇,幻想)(与好莱坞电影是用来讲故事的有本质的区别)
2 “新浪潮”电影
主张:提出“作者电影”的口号,即“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成为电影的制作者”。
特征:电影采用低成本制作:启用非职业演员;不用摄影棚而用实景拍摄;不追求场面刺激和戏剧化冲突。
影片在表现方法上,广泛使用能够表达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的长镜头、移动摄影、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甚至使用违反常规的晃动镜头,打破时空统一性的“跳接”、“跳剪”等。
还采用一些以人物为对象的使用轻便摄像机完成的跟拍,抢拍以及长焦、变焦、定格、延续、同期录音等“纪实”手法,将“主观写实”与“客观写实”相结合。
电影带有强烈个人传记色彩。
代表作家,作品有:特吕弗《四百下》(1958)戈达尔《精疲力竭》(1959)
3 “左岸派”电影
创作特征:作品大多把人的内心现实与外部现实结合,表现人的内心与现实的差距和矛盾。
在剪辑上采用跳剪,循环剪辑等手法,破坏影片的时空;重视自然音效、台词和音乐;采用舞台职业演员;摄影讲究构图与布光。
电影带有强烈文学、戏剧色彩。
代表作家、作品有:阿伦雷乃《广岛之恋》(1959)《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高尔比《长别离》
代表人物:阿仑·雷乃,代表作是《广岛之恋》。
日本电影:
1896电影传入日本
1899年开始,日本自己摄制影片,以纪实短片为主。
《闪电强盗》被认为是最早迎合时尚的故事片。
最早的正式影院是1903年建立的东京浅草的电气馆。
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简称日活公司)成立,拍摄了尾上松之助主演的一系列“旧剧”电影。
1914年,天然色活动照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活)成立1920年,日本又创建了大正活动照相放映公司(简称大活)和
松竹公司,采用了好莱坞的制片方式,建立了以导演为中心的拍片制度。
村田实执导摄制了《路上的灵魂》(1921),这部影片被认为是日本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小津安二郎《虽然大学毕了业》(1929)、《虽然名落孙山》(1930)和《小姐》(1930)
电影公司:东宝、松竹和1942大映公司的鼎立局面。
新好莱坞
时间:1970年代至今
背景:1.二战期间好莱坞电影艺术上出现退化,僵化的状况,创作总体上陷入困顿
年至80年代,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民族电影和法国新浪潮的影响
年代逐渐普及的电影理论和电影教育对新好莱坞作者的滋养,80年代崛起了第二代导演群体,“电影小子”成长起来4.电视对电影的冲击,开始对类型电影反思
《一个国家的诞生》1913年史诗性巨片
长达三个小时,1344个不同的镜头大量运用圈入圈出,淡入淡出,闪回的技巧,“最后一分钟营救”是好莱坞统治世
界的开始
新好莱坞电影简介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美学观念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电影或迟或早地都在产生着新的变化。
而在这一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于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莱坞电影与新德国电影的变化。
使半个世纪以来旧的电影制片体制产生了动摇,使传统的美学观念又一次遭到了深刻的打击。
它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证实了法国「新浪潮」时期电影美学革命的真正意义
而这来自: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日本电影、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特别是法国的「新浪潮」等一系列电影文化的冲击,开始从根本上动摇了好莱坞的制片体制,一场电影业的「独立革命」在酝酿之中—O。
《四百下》
《邦尼和克莱德》标志着美国新好莱坞电影的诞生。
卢卡斯的《美国风情录》(1973年)等
《出租汽车司机》by马丁·斯柯塞斯
《谁在敲我的门》《基督的最后诱惑》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痴呆症》1962,1972《教父),1979《现代启示录》
卢卡斯的《美国风情录》
哈尔·阿什1971 《哈罗德和莫德》;以及米洛斯·福尔曼《飞越疯人院》
斯蒂芬。
斯皮尔伯格1975 《大白鲨》《外星人》(1982年)、《株罗纪公园》(1993年)
迈克·尼科尔斯《毕业生》1967
世界电影史里程碑:
1.1935年世界首部彩色电影:马摩里安的《浮华世界》(名
利场)
2.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放映了他的第一部影片,也是
世界第一部"纪录片"--《工厂大门》。
3.1922年,美国人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完成并公
映,是世界上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记录片。
4.1932年,世界上的第一个影展--威尼斯影展诞生,主要的
首奖是金狮奖。
5.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长动画片《白雪公主》
6.世界上第一部剧情片——《月球旅行记》
7.布莱顿电影学派:1897年形成,世界上第一个电影学术
流派
8.第一位电影理论家、定居于巴黎的意大利诗人卡努杜,《第
七艺术宣言》(1911),认为电影是‘动态造型艺术’
9.1906 布雷克顿《滑稽脸的幽默相》是世界上第一部动
画影片。
10.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电影《爵士歌王》by
阿兰·克罗斯兰
11.乔治梅里埃——世界电影导演第一人,代表作《月球旅行
记》《橡皮头人》《多头人》《魔窟》
12.世界上第一位女电影导演——爱丽丝·居伊《白菜仙子》,
神怪片《浮士德和摩菲斯特》、喜剧片《吊钟》、情节片《被流浪汉拐走的男孩》,1907《米哈伊》
13.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法国)梅里爱,1897年
14.第一部卡通影片:《做鬼脸的步骤》,由詹姆士·史都华·布
莱顿制作完成(1906)
15.第一本电影杂志《影剧》在美国问世(1912)
16.1911年,世界上第一本影迷杂志《电影故事杂志》问世。
17.第一部美国喜剧长片《泰莉的伤心罗曼史》,使卓别林踏
上明星之路(1912)
18.第一家重要的新型豪华戏院「河滨戏院」建于百老汇
(1914)
19.日本第一部获得世界电影节大奖的影片是《罗生门》,导
演黑泽明。
20.第一家专映有声电影的「留声影院」在法国成立(1900)
21.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公司是法国的高蒙电影
公司,成立于1895年7月22.《火车大劫案》1903,埃德温·鲍特导演美国电影史
上首个里程碑,第一部不用纪录片讲故事的美国电影,第一个西部片。
23.1910年,环球电影公司经理卡尔·莱姆尔捧出了第一
个明星弗洛伦斯·劳伦斯
24.派拉蒙电影公司——1914年美国第一家专门发行剧情
长片的全国性电影发行公司
25.制片厂制度第一次形成——1912年美国电影专利公司
败诉
26.声音来临后,成立的唯一一家新公司——雷电华电影
公司
27.美国电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党同伐异》(1916),他的摄影机从单
纯记录工具变为一个能动的造型工具。
28.世界第一部恐怖片1919年《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
29.卓别林首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1940)
30.奥逊·威尔斯是制片厂制度下新崛起的重要导演
31.希区柯克第一部美国电影《蝴蝶梦》获得奥斯卡奖
32.希区柯克的《讹诈》(1929)是英国有史以来第一部
有声电影。
33.科达,英国3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制片人。
34.《亨利八世的私生活》,英国电影短暂的繁荣开端。
35.恩斯特·刘别谦,一战后德国第一个重要导演、历史巨
片导演,作品《诅咒之眼》
36.日活、松竹是日本最大的两家采用垂直整合制片制度的
公司。
37.电影史上第一部恐怖片《弗兰肯斯坦》(1910)
38.卡尔·梅育,剧作家,推动室内剧发展的重要人物。
39.爱森斯坦第一部有声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1938)
40.路易·弗拉德是高蒙公司最有名的导演之一。
41.表现主义电影进入电影界的标志:罗伯特·维内导演
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于1920年2月在柏林首映。
42.“电影的影像,应成为平面艺术”由德国电影布景设计
师赫曼·沃提出姆。
43.库里肖夫:发现了“库里肖夫效应”(奠定了蒙太奇学
派的理论基础,创造世纪不存在的时空和情绪)
44.第一部由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执导的、以工厂为场景的
电影《罢工》(1924),也是蒙太奇运动的第一部作
品。
45.亚洲第一部在欧洲电影节获得大奖的影片是《罗生门》,
由日本最负盛名、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黑泽明导演.
46.日本二战前最重要的电影公司:东宝,松竹,大映
47.“黑色电影"的开山之作:约翰休斯顿导演的《马耳他之
鹰》1941
48.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改变了好莱坞传统的拍片模
式。
49.马赛三部曲《尤里乌斯》《芬妮》《塞萨尔》
50.纪录电影四先驱:伊文斯,维尔托夫,福哈拉地,约翰·格
里尔逊
51.约翰格里尔逊的纪录片模式:画面+音乐+解说
52.罗西里尼三部曲:《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偷自行车的
人》《德意志的零年》
53.安东尼奥尼创造性的运用色彩作为影片的一个元素,:《红
色沙漠》是电影史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