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拓展 • 梁启超曾将中国史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 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秦统一 至清乾隆末年为“亚洲之中国”时期。 • 这一时期,中国是亚洲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日本、 朝鲜乃至后来独立的越南,皆以中国为文化母国,大 规模地受容中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符合本民 族特性的文化体系。在19世纪西方势力进入东亚地区 之前,东亚世界在地理上以中国本土为中心,在文化 上以中国文化为轴心,形成了包括中国、日本、朝鲜、 越南在内的东亚文化圈(也称中华文化圈、汉字文化 圈、儒家文化圈等),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东方正 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并称为世界 五大文化圈。
• 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 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火药、指南针。因为这 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 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 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变化是这么之大,以至没有 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 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 量和影响。 ——培根:《新工具》
补充阅读:东亚文化圈
• 唐朝与新罗的交往:互遣使节;新罗派留学生赴 中国学习(途径)。创造拼音文字“吏读”是用 汉字与新罗语结合后形成的;以儒家经典为教材; 中央设立国学,地方设立乡校和书堂;实行科举 制;大批新罗学生来长安;文庙祭祀活动。唐朝 文化的精髓如律令、科技、佛教、儒学、学校教 育、科举制度等,皆为新罗广泛吸收(内容)。
火药武器
• 发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和火 器的国家。战国炼丹家在炼丹时发明火 药;唐末火药用于战争,在藩镇割据混 战中,有军队使用“发机飞火”(世界 上最早使用火药打仗的记载)。 • 发展:配方成熟、专门作坊、军械匠人、 明目繁多(突火枪、火铳等管型火器)。 • 影响:改变了战争方式,从此进入到冷 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13世纪,火药 随蒙古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后又传到 欧洲,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 15世纪50年代,古腾堡在欧洲率先推出了金属活字 印刷术,50年内,这种技术就在欧洲大大小小的商 业中心流传开了。到1470年,德国及欧洲其他国家 已经建起了14座以上的活字印刷所,接下来的短短 10年中,印刷所突破了100所,到15世纪末,已有 1100多所印刷所遍布欧洲的200多个城市。当时西 方社会对印刷术的需求,如饥似渴,因此这项技术 促进了欧洲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激发了欧洲各 民族的理智思潮,促进了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发展, 鼓励了民族主义和新型民族国家的建立。
3.文化的传播方式 (1)通过军事占领、大规模移民等方式进行 移植。 (2)通过和平的文化交流方式形成影响,即 传播-碰撞-融合。
相关知识点
• 丝绸之路 • 三大发明西传 • 儒家文化的传播
• 一、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时间) 1.隋唐之前(汉代) 文化影响:主要限于物质文化层面; 丝绸之路; 涉及范围:连接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间接 联系) 2.隋唐时期 文化影响:既有物质文化层面,也有思想学术层面 丝绸之路、东亚文化圈; 涉及范围:亚洲诸国(大食、波斯、天竺、朝鲜、越南、日 本等) 3.宋元时期: 文化影响:突出表现在科学技术方面 火药武器、活字印刷等西传 涉及范围:影响欧洲 4.明朝中期: 文化影响:儒家思想传播欧洲
中国古代文化及其 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C)
文化的概念与结构 1.文化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指精神产品,包括科学技 术知识和社会意识形态。 2.中国古代文化的组成 (1)物质文化 ——农耕经济;农业、手工业产品以及生活方式等。 (2)意识形态(思想学术) ——哲、文、艺、宗、史学,主流思想等 (3)科学技术 ——火药、印刷术等 (4)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科举制等。
儒学远播西方 1、始于16世纪;耶稣会士来华后,更对儒家经典进 行系统的翻译与西传;罗明坚曾向欧洲寄回《大 学》、《孟子》的部分译文;利玛窦不仅将“四 书”译成拉丁文寄回西方,还在《利玛窦中国札 记》中以很大篇幅对儒学及其社会影响作了全面 而详细的介绍; 2、进入17世纪后,西方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译介渐 具规模,译文日益完善;金尼阁对“五经”作了 部分翻译,刊印于杭州;柏应理在巴黎以拉丁文 编著出版《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重点)。 3、18世纪中叶,已有相当数量的儒学著作译本及相 关介绍经传教士之手流往西方。18世纪的许多启 蒙思想家深受启发,大加赞赏,孔子与儒学由此 成为启蒙运动中的一面思想旗帜。
•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十多次派出遣唐使、留学生、 学问僧来中国交流学习(途径)。空海和吉备真备 分别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偏旁,创造了平假名和 片假名;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国家官学大学寮和地 方国学的毕业生,经任官考核合格后可以按成绩高 低授予不同官职。同时,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 度层面仿效唐朝,并对宗教、文学、艺术、天文、 历法,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以及各类生产技 术,皆予以吸收融合(内容)。 • 唐朝与越南的交往:使用汉字,在此基础上创造 “字喃”;以儒家经典为教材;设立从中央到地方 的官学体系;文庙祭祀活动;实行科举制。
• 政治:中央集权。 • 经济: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推行土地国有,限 制土地兼并,加强国家对土地和农民的控制,以 此扩大国家税源。 • 文教: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儒学教育机构,并将 修建文庙、祭祀孔子与儒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 法律:以礼入法,礼刑结合。 • 习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和生活习俗中。人们重视家 族共同体,敬老祭祖。儒家的忠孝之道、克己复 礼至今仍被视为传统美德和社会基本伦理道德。
源自文库
丝绸之路的全盛
• 丝绸之路的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 之路,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 北非的陆路通道持续兴旺,对东西间的商品贸易、 政治往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前提)。 • 丝绸之路的全盛:唐朝西部疆域的拓展超过汉朝, 设有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并 驻军防守,丝绸之路在交通更加安全畅通的基础 上臻于全盛(原因和条件)。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活字印刷 • 背景:唐朝发明的雕版印刷术盛行普及;宋朝刻 书业兴盛,雕版技术娴熟,书籍印制精美。 • 发明: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 • 工序:刻字、排版、印刷、拆版。 • 影响:集活字、排版、印刷于一体,为近代活字 印刷的先驱,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早了四 个世纪。 • 传播:13世纪,活字印刷传到朝鲜、日本,又传 到中亚、波斯、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 生了巨大影响。
东亚文化圈
• 1、儒家文化圈概念 • 秦汉以来,中国文化先后传入越南、朝鲜、日 本等东亚国家,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 因儒学的影响尤为深远,所以也称“儒家文化圈”。 • 2、传播过程:前3C传入越南;1C传入朝鲜;6C传入日 本 • 3、儒学传播对19世纪以前的越、朝、日的影响 • 逐渐成为其居主导地位的官方哲学; • 三国仿效中国进行制度建设和社会变革; • 三国以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设立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 • 两国仿效中国实行科举制度。 • 4 、传播途径: • 遣唐使、留学生求学,僧侣访道 • 5、形成的原因:唐朝政治.经济.文化领先于世界.对外 开放,兼收并蓄,形成东亚文化圈的格局.
• 在中国,印刷术的命运则不同,长期以来,雕版 印刷术居统治地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虽然比西 方要早400多年,但直到20世纪后半叶,才开始在 中国占统治地位。而且,印刷术一直未能摆脱手 工作坊操作的藩篱,技术的更新速度十分缓慢, 所以在中国所造成的影响也与西方大不相同。从 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古代的印刷术有利于知识体 系的稳定与普及,而不利于知识的更新与变革, 儒家典籍和科举考试用书的大量刻印,就是最好 的证明。当然,这与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形态和 学术环境都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说,印刷术在 古代既是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重要基础工具, 也是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和大一统帝国相对稳定的 重要因素之一。
西方对儒学的认识 对中国儒学的热情赞颂仅限于18世纪的某些 法国、德国的启蒙思想家。主要原因有: 其一,当时对儒学进行翻译、介绍的主要是 来华的传教士,他们大多受到利玛窦传教策略 (即所谓的“利玛窦规矩”)的影响。一方面根 据中国的情况调整了传教的方式,一方面又要向 罗马教廷解释中国的学术与信仰并不违背天主教 教义。因此,他们所介绍的儒学不免有刻意美化 的成分,自然容易引起欧洲学者的误解。 其二,一些启蒙思想家讴歌孔子的“理性”, 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抨击神学。所以,至19世纪, 欧洲学者对中国和中国儒学有更全面而深刻的了 解后,情况就完全变了。
二、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空间)
• 1、对亚洲 • 东亚文化圈和丝绸之路 • 2、对西方的影响 1.元明之前: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主要限于物质文 化层面。丝绸之路 2.元明以后:中国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对西方的影响 (1)三大发明的西传 (2)儒家文化对西方的影响; (3)科举制度对西方的影响;
• 影响:宽容、开放的唐文化正是在广泛吸收、融 会外域文化的基础上更显其博大恢弘,同时,唐 文化又以强大的力度向外辐射,在世界舞台上展 示出独特魅力。后世的外国多称中国人为“唐 人”,足见唐朝的国际声誉和深远影响。
东亚文化圈的特点: 1、在东亚文化圈内,中国文化是一种优势(优 秀)文化,东亚国家对唐文化的主动摄取态 度; 2、东亚国家对中国文化不仅是主动摄取,而且 还加以融合,形成具有本国特色民族文化; 3、东亚国家在融合唐文化的同时,还将经过再 创造的文化回输中国并产生影响。 同时,唐朝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不断 吸取外来先进文化。
• 表现: • 丝绸之路上,西域及大食、波斯、天竺等亚洲诸国的 商贾、僧侣和使节络绎不绝。擅长经商的粟特人成为 沟通东西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媒介(人员)。 •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 不断运往西方,许多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与思想文化 随之向西方传播。西方的物品、音乐、舞蹈、绘画、 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由此 输入中国。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中国化的过 程,至唐代形成多个佛教宗派。中国化的佛教对中国 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容)。 • 通过丝绸之路,西亚、中亚、南亚外域文化进入中国 文化系统,中国文化以亚洲诸国为中介,与世界文化 进行了交流与融合(中介)。 • 丝绸之路东端的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也是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会(中心)。
•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 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 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 印刷术则变成了文化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 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
• 李约瑟在其《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一书中 说:“古代中国在1500年内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现代世界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 中国…… • 李约瑟认为,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文明 最发达的国家。有资料显示,明朝以前世界上主 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技成就大约有300项,其中 中国有170项。 • 李约瑟列举了公元后15世纪内中国完成的一百多 项重大发明和发现,大部分在文艺复兴前后接二 连三地传入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准备了重要物 质技术基础。
但是
• 朱元璋的军队中,曾大量装备火铳。但先进技术并未 带来统治者观念上的更新,明朝晚期戚继光练兵,仍 然停留在冷兵器时代。
•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 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之看风 水。军事上对科技的麻木,导致清朝的军力与西 方的距离急剧地被拉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以致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仅两千余人却轻 而易举地打到了清王朝的首府。 ——鲁迅:《电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