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风俗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中风俗对比
摘要
自古以来,中韩两国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历史文化,都使我们具备了交流的条件。
本文主要以中韩风俗为对象进行研究,从衣、食、住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目的是能够了解认识两国风俗的各自特点及异同点。
在本论文中通过本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在序论部分主要对本研究的研究必要性、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进行介绍。
第二,正文部分对韩中衣、食、住方面的风俗进行对照研究。
第三,结论部分对前文的研究进行整理。
关键词:中韩,风俗,对比
序论
研究必要性:
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文明史展现了极其辉煌灿烂的一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留下了很多优秀的文化风俗。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相邻,在历史上交流频繁,韩国曾借鉴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在继承中不停的完善。
至今,中韩两国的很多风俗都有相近之处。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韩中两国经济贸易合作扩大,两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韩流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在这个时候,对韩国文化的认识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对韩国风俗的理解和学习,可以进一步的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两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方法:
正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韩两国的风俗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加以分析介绍。
文献研究法:正文运用收集的专业著作、刊物论文、学位论文等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让正文更有现实依据。
比较分析法:分别叙述中国和韩国在衣、食、住方面的各自习俗,通过对传统节日和日常生活中风俗的比较,让人们对两国的风俗文化有更系统的理解。
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际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近年来中韩两国在很多方面都有合作。
对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对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两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韩中风俗对比
1 韩中服饰对比
1.1韩国的服饰风俗
在韩国,人们日常以穿着洋服为主,男子多穿西装,女子着连衣裙,款式很多。
但在节日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人们都习惯身着韩服参加。
韩服是韩民族的传统服装,韩服优雅且有品位,也是韩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
韩服分很多种,有节日服、周岁服、祭祀服等等,每种韩服有着不同的穿着场合。
节日服是必需的,过年时不穿韩服会被视为无礼。
韩服着装比现代服装复杂得多,一般女性的韩服是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男性则是短褂搭配长裤,以细带缚住宽大的裤脚。
以女式韩服穿法为例,裙子里边要穿上衬裤、衬裙等配套服装,裙子的开启部分要放到后边,侧襟放到左边,并从前面系上。
此外,女子穿韩服时搭配的发卡、耳坠、戒指等首饰,应选择古典的风格才可展示出典雅的气质。
穿韩服当然必须化妆,不过,即便在平时,韩国女孩出门前也会精心打扮一番,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没有修养的表现。
在韩国人心中,正式场合穿韩服已经上升为一种规范,如果有晚辈违反,长辈便不会接受他们的“请安”。
过年过节,上街不穿韩服还会被陌生人指为“粗鲁、没有礼貌”,也正因为如此,不管韩国人身处何方,韩服在他们心目中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周岁服是在孩子的一周岁仪式上穿着的韩服,在韩国,孩子一周岁的时候要举行祈求孩子,无病长寿的仪式。
在仪式上,男孩子穿浅色衣服,一般是蓝色边粉红色短衣、浅紫色裤子,上面穿蓝色背心,草绿色衣带。
女孩子用深绿色或黄色做短衣,穿七色彩缎长裙,也有家庭给周岁的女孩子穿唐装。
因为传统韩服穿戴太过复杂繁琐,最近也出现了追求简单便利的生活韩服,生活韩服种类繁多,根据材料的多样性和设计的差异生产各种各样的样式。
但是作为韩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服饰文化是经久不衰的。
1.2中国的服饰风俗
和韩国相比,中国传统服装并不统一。
因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各个兄弟民族服饰不同。
另外各地差异太大。
南方的衣服薄,北方的衣服厚,衣料不同,山区和平原不同。
而且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从商朝到民国,民族的服装也在一直变化。
就目前而言,公认的汉民族服装是唐装和旗袍。
在中国的传统中,过新年穿新衣的历史由来已久,它和贴春联、放鞭炮一样,是节日喜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近年来,新年穿唐装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新选择,唐装给人的感觉祥和喜庆,非常符合中国过年的气氛。
唐装原指唐代的汉
服,现代意义上的唐装泛指具有中国风格的服饰,是从清朝满族服饰马褂发展而来,并吸收了一些西式裁剪特点的升级版马褂。
唐装一般是立领,上衣前面在中心开口,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份组成。
唐装主要使用锦缎面料,一般过年时中国人都爱穿着红色,代表着新的一年事业生活都能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上面绣有金黄色的“福”“寿”字体,代表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倍受老人喜爱。
不光是过年,也有很多年轻人在结婚时选择穿唐装,显得既喜庆又吉祥。
在2001年,APEC领导人一起身穿唐装亮相,中国人更加喜爱唐装,也让唐装乘着APEC的东风带动起了世界潮流。
辛亥革命后,在日常生活中,国人穿着以洋服为主,但也不乏出现了一些中国特有的服饰。
下面以旗袍为例介绍一下中国服饰。
旗袍,被看作中国服饰的典型,也是带有满族风格,体现西式审美并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
它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量身而做,裙摆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
旗袍色彩鲜艳复杂,花色品种多样,喜欢用对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领口和袖头加上几道鲜艳花边或彩色图腾设计。
旗袍因为能把亚洲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而备受国人喜爱,是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
直至今日,仍有很多女子喜欢穿旗袍,把自己玲珑有致的身材展示出来。
含蓄一些的女子会选择旗袍与西式外套的搭配,古典又时尚。
1.3中韩服饰的差异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相近,交流频繁,所以在服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韩服最初主要是受中国唐代服饰的影响,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
韩服的个性发展开始于李氏朝鲜中期,从那以后,女装逐渐向高腰、襦裙发展,同中国服饰的区别逐渐增大。
但朝服、官服等重要礼服,仍一直延续着较多的中国特色。
无论是汉服还是韩服,它们都非常讲究颜色和图案,在历史上都会因身份的差异,在花纹、色彩上有过很大差别。
一般皇帝穿的是象征宇宙中心的黄色服饰,而平民则多身着朴素的白色服装。
而图案方面,制作者都喜欢选择青松、竹子、云和牡丹为花样,青松和竹子代表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君子风范,而云和牡丹则象着远离世俗的超脱境界和华丽富贵。
在当今,中韩的日常穿着都以洋服为主,样式多种多样,服饰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很多。
不过中韩两国的穿衣风俗在很多地方还是有差距的,例如在传统婚礼中,中国主要注重红色,华丽和端庄。
新娘会身穿红衫,外套绣花红棉衣,下身穿红裙红裤和红色绣花鞋,并羞涩的带上红盖头,新郎也是一身红色。
但是韩国的传统婚礼新娘会身穿韩服,端庄娴雅,新郎也是穿着裤子、短上衣、背心、马甲显出独特的品味。
这些都和区域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
2 韩中饮食对比
2.1韩国饮食的风俗
韩国的传统饮食有很多,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即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也随着汉文化的传播很早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
下面就以这四大节为例,介绍一下韩国的饮食风俗。
春节是韩国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
在韩国,新年早晨要祭拜祖先。
这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糕,年糕有年年高升的意思,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韩国人更喜欢做年糕汤和辣炒年糕。
韩国
也流行着吃饺子的习俗,另外也会做些韩国人喜欢的中国的各种零食。
韩国冬天有腌制泡菜的风俗,历经多年一直保存至今。
泡菜、海鲜酱、大酱等发酵食品则成为韩国最具代表性同时也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元宵节也是韩国人喜欢的节日。
有益家人身体健康的元宵节代表食物就是五谷饭。
这种饭是由五种以上的五谷而做成。
据说加入大米、红豆、高粱、粟、大麦而煮成的米饭和黄瓜、蕨菜、南瓜、菌类等蔬菜一起吃的话,在夏天不会中暑,会变得更健康。
元宵节的食物中,坚果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谓剥干果,要把板栗、松子、核桃、花生等坚果剥开来吃。
意在一年里不要生疙瘩。
有祈祷一年健康的意思。
陈菜指的是放置许久的蔬菜。
这样的蔬菜要和五谷饭一起吃。
并且在元宵节早晨喝下一杯没有热过的酒后耳朵会变红,要喝下一杯让你这一年只听到好消息的‘耳红酒’。
在红豆粥里加入年糕,能让一年都能健康的度过。
端午节是祈求丰年的日子。
韩国的特色食品是艾糕,是用艾叶做的像车轮一样的饼,所以也叫车轮饼。
在这一天,人们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品尝端午食品。
其中,非常特别的活动就是传统茶。
韩国的“传统茶”和中国的不同,他们喜欢在茶里放糖或者蜂蜜,没有不甜的茶,而且茶不用开水冲泡,而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酵或熬制而成。
韩国最常见的茶是五谷茶,它对身体非常好。
中秋节是一年之中农业收获的季节,米和水果最为丰盛,所以在这个时候就会做年糕和制酒。
在韩国,中秋的传统饮食是松饼,使用米粉做皮,里面放上花生、红豆、栗子、枣等材料一起做成的。
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明亮的月光下,全家人聚在一起做松饼。
韩国很久以前就有松饼做的越漂亮,将来的配偶就会越好的说法。
所以,还很多女子都努力将松饼做的很漂亮,很有意思吧?
2.2中国饮食的风俗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
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之分。
下面就四大传统节日的饮食风俗加以介绍。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春节的前一天叫做除夕。
在这一天,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
水饺和年糕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鱼代表“富裕”。
是不是很奇怪?所以鱼不能吃。
在元宵节,北方人吃元宵,南方人吃汤圆,两种的做法有些不同。
元宵是用芝麻、花生和糖做成馅,在糯米粉里反复滚动做成的。
相比之下,南方人在元宵节更愿意自己动手包汤圆,元宵和汤圆的制作材料基本是相同的。
无论是元宵还是汤圆,都是香甜软滑,非常好吃。
吃元宵或者汤圆都是图一个“团团圆圆”的意思。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最重要的食俗就是吃粽子。
粽子是用竹叶或苇叶等包裹糯米做成的。
由于中国各地人们的饮食口味不同,粽子的用料、制作和风味也各不相同。
南方粽子的馅心主要是豆沙、栗子、枣泥、鲜肉等,而北方粽子则主要是以小枣或果脯为馅。
粽子作为节日食品,历史悠久。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每逢端午节,人们走亲访友,都要拎一串粽子。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之夜拜月赏月,月饼是必不可少的。
月饼是一种形状像圆月的面点。
月饼的面上通常印有许多图案。
是团圆的象征。
中秋之夜,
人们就对圆月摆上月饼和各色水果作为供品,祭拜圆月。
拜月之后,一家人一起观赏并吃月饼。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的馅儿也有新的变化。
月饼的制作材料也很多。
馅儿的味道也是非常好。
月饼同样也是中秋节走亲访友的礼品。
2.3中韩饮食风俗差异
中国和韩国在饮食文化上有很多的共同之处。
两国都是农业大国,都喜欢以大米为主食。
两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礼节,在饮食中有很多讲究都是相似的。
比如,人们都非常尊重长者和地位高的人,不管是就座还是吃饭,都以他们为中心。
长者和地位高的人应坐在主座,只有长者和地位高的人开始动筷子之后,其他人才可以吃饭。
吃饭时不可以高谈阔论,用餐完毕后将筷子整齐放在餐桌的桌面上。
敬酒自己的酒杯要比别人的低,以示尊敬。
中国地大物博而各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上存在较大差异。
大部分地方的人吃辛辣食物,各地都有人们各自喜欢的食物。
天气冷的地方,人们喜欢辣的食物,天气炎热的地方,人们喜欢的食物清淡。
这个在韩国也一样。
由于两国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和气候差异,也导致两国都形成了与传统相符合的独特的饮食文化。
中国的烹饪技术是与健康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食材料的药用利用价值有助于健康,食物也好吃。
尤其中国人吃的食物。
因此饮食追求理想境界。
韩国是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食品大国。
迄今为止,朝鲜时代的保存食物的味道。
韩国人的日常饮食是米饭、泡菜、大酱、辣椒酱等。
大体上不喜欢炒的食物。
韩国人喜欢面条、牛肉、鸡肉等,面食、羊肉等并不喜欢。
中国在地区广,人口较多,因此对饮食的味道五花八门。
中国的食物是根据季节的味道和料理多种多样。
冬天饮食的味道重,香气浓。
夏天食物的味道清淡和清爽。
冬天的料理,夏天较多,而且有时候让很多人制作的料理。
中国的料理的味道,不仅要重视料理的模样。
还要重视料理的名字、味道等。
韩国饮食的最重要的特征是辣。
还有喜欢吃饭,而且不喜欢面食。
饮食瘦。
吃饭的时候没有汤是不行的。
韩国食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韩国人会回答说:“泡菜”。
如果没有泡菜一顿饭都吃不好。
很喜欢吃发酵食物。
3中韩住房风俗
3.1 韩国住房的风俗
传统韩式住宅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泥土和木头,泥土将室内同室外的热气隔开,房顶所用黑色瓦片是用泥土做的,通常是红色。
而且,韩式住宅的框架不用钉子而只靠木桩支撑而成。
简单的传统住宅里卧室和厨房形成一个“L”形,后来又形成了“U”形或中间有一个院子的方形。
贵族家庭的住宅由几个独立建筑物构成,一处供妇女和孩子住,一处供家庭中的男子和他们的客人使用,还有一处是给佣人们的。
客人要来的时候,主人许可后,客人才能从正门进入客房。
韩国住宅设计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暖炕,它是利用厨房或屋外设置的灶坑烧柴产生的热气通过房屋面下的管道而烘暖整个房间。
韩国人喜欢睡地铺,晚上睡觉时直接把被子铺在地板上,既方便又暖和。
因此现代化城市的高级公寓区中,依然使用地暖。
在韩国的公共场所也有,这也是为什么看韩剧中冬天女孩子也可以穿裙子的原因。
3.2中国住房的风俗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所以有很多有特色的住房建筑。
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在封建社会中国喜欢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的,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家中主要人物,或者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3.3中韩住房风俗差异
中韩两国在传统住房风俗里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两国都很注重房间的主仆、男女之分,有很强的封建等级观念,这与中韩两国相似的宗教思想和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而且古代韩国在住房的材质和结构方面都借鉴了中国的风俗习惯,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改进。
随着传统住房的不断改进,中韩两国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不同。
在中国的北方出现了像四合院之类的民居形式,院子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环境非常好。
而韩国喜欢木质结构的房屋,房门通常是推拉式的,喜欢就地而坐,当然这也跟韩国完善的取暖系统是密不可分的。
在当代的住房设施方面,中国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向韩国学习。
结论
中韩两国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历史文化,都使我们具备了交流的条件,我们的沟通中共同点很多,在交流中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的讲民族主义,重要的是两种文化的相融,对中国来讲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召回。
从中韩两国的风俗的对比中,不难看出中国人们舍弃了太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发展出更好的现代文化,反而是盲目的追求所谓的时尚。
从最基本的传统节日风俗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消失,人们不再遵循过去的风俗习惯,认为那是束缚,是陈规。
尤其是城市家庭,结婚抛弃了传统的中式婚礼,过节吃饭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只要自己舒心就可以,不再顾忌旁观者的看法。
因为人们的观念变了,人们不再认为认认真真遵守礼节遵守风俗便是有素养的表现,而是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人们视那些按照规矩办事的人是顽固、传统,而那些不拘一格,标新立异的人却被人们定为追捧的对像,进行效仿,偶尔还会掀起一阵热潮。
中国的科技在发展,但中国的文化继承却每况日下。
而在韩国,
他们的政治经济在飞速发展,同时,他们的传统文化习俗既有继承又有很好的发展。
令人汗颜的是,这些文化在发源地中国却被视为所谓的“四旧”和“封建礼数”而遭到抛弃。
从许多韩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韩国人在婚礼上都会穿韩服,还会进行很多传统的礼仪程序。
从这一处小小的细节,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韩国的传统风俗礼节在他们的文化中已经根深蒂固,任何力量都不可将其动摇。
这些传统风俗早已不是人们刻意去遵守的规章制度了,而是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现在的韩国,将许多原本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定为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这足以证明韩国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只有在韩国做出行动之后,中国才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多少传统的文化,才意识到自己国家存在的危机,才想起来采取补救措施。
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只要采取措施都能挽回的来的。
中国是礼仪之邦,但那只是过去,并不能说明现在。
所以,我们要在发展政治经济的同时,不断传承中国的文化风俗,召唤已经渐渐离开人们生活的优良传统文化,让中国成为现代的“礼仪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