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中的呼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歌唱中的呼吸
摘要:歌唱是人们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自然而普遍性的艺术形式,又是最亲切,最美妙,最富感染力的一种人声加语言的音乐艺术。
然而,要想使歌唱有生命,就要有呼吸的支持,呼吸是歌唱的根源。
歌唱的呼吸与说话的呼吸,原理上是一样的。
但是,歌唱既然是一种艺术活动,那么它的呼吸运动比说话时要复杂得多,为了很好地把握歌唱的呼吸,首先要对呼吸运动应当有深入的了解,本文将以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浅谈对歌唱中呼吸的认识。
关键词:歌唱;呼吸;控制运用
一、歌唱呼吸的方法
呼吸对于歌唱,正如呼吸对于生命。
在几千年歌唱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外歌唱家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归纳出了以下几种呼吸方法:
(1)胸式呼吸法,也称锁骨式呼吸。
这种唱法曾经流行与十五、十六世纪欧洲的教堂音乐演唱中。
这同教堂音乐“圣咏曲”相关,“圣咏曲”的吟唱,在自然音区就能完成,耗气量小,对呼吸不作过高的要求。
但演唱高难度的作品会导致胸、肩、颈的僵硬,喉头紧张,舌根发硬,声音“挤”,影响正常的发音。
(2)腹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有效地避免了胸式呼吸浅、容量小、气息支持点浅等局限,依靠横隔膜的下降与腹部肌肉群来控制气息。
但是,由于这种呼吸法吸气过深,对声带不能形成应有的压力,发生空洞、干涩、缺乏色彩。
(3)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是当今世上一致公认的和广泛采用的最适宜和最有效的一种呼吸方法。
它是充分运用胸腔两肋、横隔膜与腰腹肌肉的力量来控制气息,吸气时胸腔肋骨向外扩张。
胸腔底部向下伸展,横服膜下降,增大气容量,同时由于腰腹肌肉群的收缩使之形成一种对抗力量,依靠这种上下对抗力量来歌唱。
上述三种呼吸方法,胸式与腹式呼吸法各自存在优缺点,因此,两者联合运用是完美而科学的歌唱呼吸法。
二、呼吸的控制与运用
歌唱除了正确地吸气,关键在于正确得控制呼吸和运用的技巧。
歌唱要求培养呼吸的平稳,均匀和缓慢的控制技巧。
歌唱的过程就是均匀的呼气,即保持吸气状态的过程。
沈湘先生说:“人的呼吸有两组肌肉带动,一组是管呼气的肌肉群。
吸气的肌肉群包括从前胸往下要是两肋,腰部周围甚至后背都包括在内,这一组肌肉被称为吸气的肌肉群……”歌唱的过程中,吸气肌肉一直需要继续工作,不能放松,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要使呼与吸形成对抗,这个对抗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的支持”呼与吸的对抗在身体内部产生一种压力吸进气时使肺的下部扩张,这种扩张使身体腰部周围的肌肉向外扩张,这是横隔膜下降所造成的。
在歌唱时,不仅呼气肌肉在起作用,更重要的是吸气也在起作用,有了支持就可以做到用最小的气息消耗唱出最大可能性来。
2.1 呼吸感觉的控制
歌唱时的呼吸感觉在演唱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歌唱中的呼吸众说纷纭。
但从感觉上去理解、去认识,就是统一在一个基点上。
歌唱用气时,全部呼吸器官要有一种扩张的,而不是收缩的感觉。
这种扩张的感觉立即会使歌唱者处于非常舒适的状态中。
正确的用气感觉是把全部吸进的气,全部都变成声音流出来。
2.2 呼吸动作的控制
歌唱与发生时的呼吸动作,主要有脊椎挺直动作,腹肌向内收缩,到触及脊骨为止,迫使横隔膜收缩,这是呼吸系统器官的系列动作。
呼吸动作不能过大,这个动作要用心理来控制,使动作大小恰到好处。
最合适的呼吸动作表象,应该是空气凭借外部气压的自然力量自己流入肺里,在歌唱过程中,不要做主动送气动作,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控制气的流出,也就是在意识心理上不要去用气,实际上气的流出是由于天性来调解的。
2.3 演唱气息的控制
演唱艺术实践证明,演唱技巧首先取决于对气息的控制。
歌唱用气的原则,应该是计划和节省使用。
演唱气息的控制,首先是吸气控制。
正确的吸气控制应该是有意识的,或者是有毅力的。
演唱气息控制的第二步骤,就是气的保持,这是气息控制的主要环节。
要使气息保持住,不能随便乱用和浪费掉,就应对肺部里的气,采取有效地控制,具体的控制办法是小腹不能收缩,而且还要稍有向外鼓的意识,这样就能将气息保持住,至于歌唱时的用气,实际上是靠自身调理,也就是自动化供给,无须歌者本身有意供给,直到乐句即将结束时,歌者才有意识地收腹结束,这个动作一是为了使声音有效地进行,二是将肺部内余气呼出,腾出肺内空间,以备吸进下一口气。
因此,气的吸入、保持、呼出各环节的控制,都是靠歌者对气息控制动作而实现的。
2.4 歌唱呼吸的灵活运用
歌唱呼吸的正确控制和运用,关键还体现在灵活运用的技巧性。
歌唱呼吸运用的一切技巧,重要的在于服从音乐因素(高音、音量、音色、力度)和感情表现的需要,作品风格和内涵的需要。
歌唱呼吸讲究松弛、均匀、柔和,有节制地控制呼吸的原则,要求演唱者用较少的气息演唱较长的句子,获得最好的艺术效果。
歌唱要求宽广的音域,伴随歌唱高、低音的不同,歌唱呼吸的运用产生相应的变化,声音越高,则呼气压力越大,声带缩短,变薄、张力增加;声音越低,则呼气压力越小,声带变长、变厚,张力变小,演唱高、低音耗气量均比演唱中音要多。
歌唱中的重音、高音,要加强呼气的气势,体现呼吸坚
实有力的支持;而歌唱中的弱音,决不意味着呼吸的放松,相反,它需要呼吸韧性的支持。
歌唱中的弱音,往往意味着心灵深处的感情的分量,对歌唱弱音的气息控制技巧是歌唱高级程度的要求。
歌唱的语言是歌唱表情达意的重要基础,而语言的发音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的支持和配合。
歌唱丰富的音乐性和表情性,决定了歌唱呼吸运用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民族声乐古代唱论中总结“换气、偷气、提气、歇气、缓气、收气、爱者有一口气。
”“音断意不断,字断气不断”等,呼吸运用的灵活性原则,在歌唱的启蒙阶段,我们可以采用单独练习呼吸的方法,结合练声曲、歌曲来训练灵活的呼吸技巧。
结论
歌唱呼吸的技巧需要经过一个艰苦和长期的训练过程,需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不断地锻炼呼吸的连贯、柔和,才能达到歌唱最基本的要求,才能逐步提高对歌唱高低音强弱对比的控制技巧。
它的好坏程度是没有止境的,唯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够有不断地进步。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呼吸也是最难掌握的一门声乐知识,可以说呼吸方法是声音训练至关重要的基本功。
但我们不能把呼吸看作是纯技术性的东西,而要把它看成是歌唱艺术表现的有效手段。
只有从歌曲中的内容和音乐表现出发,在运用自己的呼吸,才是歌唱者练习歌唱呼吸的真正目的和正确途径。
正如前人所说“声乐的学问在于呼吸”,在歌唱呼吸法理论的不断提升,必须要有科学的人体生理学的研究与制造人声乐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然而,科学的呼吸法,在歌唱艺术中的各种技巧上真正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总之,声乐是语言和旋律两者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由此稳定的呼吸支持,良好的发声共鸣,准确清晰的咬字,与感情的抒发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完整的歌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