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
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
作者:崔丽娟赵欣胜 2015-07-09 18:49 关键词: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人气184
分享到:
引言
近年来,北京市的湿地保护工作按照国家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精神和规划的要求,坚持“全面保护、突出重点、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北京湿地资源现状,以保护为前提,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划建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湿地公园等一系列措施,抢救性地保护了一些重要湿地,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1、2002年,北京市政府先后审议通过了《北京市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北京市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1—2010年)》;2005年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2005年经建设部批准同意翠湖湿地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至此,翠湖湿地公园成为北京第一个得到正式批准,建立起来的
湿地公园。2006年北京野鸭湖湿地也随即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建立标志着北京市湿地公园的
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许多地方也相继开始在各类公园中建立湿地展示区,北京市开始进入湿地公园的全面发展时期。2007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与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编制《北京市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7—2010)》,提出了北京湿地保护与恢复的10项重点工程。先后建立了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怀沙怀九河自然保护区等6个湿地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009年5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编写了《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指导书》、《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指导书》,使全市湿地保护总面积达到2.11万hm²,使全市41%的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随着北京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加之城市环境容量越来越小,预留一定面积的自然区域,特别是保留一块属于人们能够亲近的湿地,不仅可以使城市环境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而且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为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因此,全面规划,统筹布局,大力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湿地公园,已迫在眉睫。
1 北京湿地公园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给人们留下的自然空间越来越小,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向往空旷、辽阔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向往山水花鸟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于是,沟渠旁、池塘边便成了人们散步游乐的场所,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渴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地方或企业开始自行规划和建设湿地公园,这些公园的建设虽然可以为人们提供一部分赏景、游玩的场所,但由于已经建立的湿地公园缺少一定的湿地理念和地域特色,其规划与建设具有盲目性,缺乏科学指导,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远远滞后于北京市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发展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1 空间布局不均衡,缺乏立足全局的发展规划
湿地公园的建设各区县之间分布不均衡,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能同时建设几个湿地公园,而很多地方可能还没有建设的构想;同时,由于经济条件或人们思想意识的限制,湿地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导致北京市湿地
公园的建设在空间布局上缺乏整体性、不同类型湿地公园分布也不均衡,缺乏全局统筹规划和科学指导。
1.2 建设主题不突出,缺乏湿地内涵
自发规划和建设的湿地公园,没有全面诠释湿地公园所具备的特征以及湿地公园建设必
须具备的要素。其建设内容主要还是借鉴城市公园、园林规划等设计模式,基本脱离湿地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独特性,也没有考虑其显著的生态功能和科普宣教价值,湿地特征不明显,主题不突出,缺乏正确的湿地理念引导,尤其是缺乏湿地生态保育和科普宣教理念。建成后的湿地公园往往和城市公园、水上乐园、园林公园等混为一谈,没有湿地的典型特征和代表性。
1.3 湿地保护与利用不能协调发展
有些已建和在建湿地公园在建设目标上多注重了经济收益,而忽略了湿地公园“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目的,对于有些需要抢救性保护或恢复的湿地,没有及时有效地建立湿地保育区,有的较全面进行了开发建设,但却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了对湿地的破坏。有些湿地公园初期的保护与建设都很理想,但后期
的管理不能及时到位,造成了保护与利用的不协调。
1.4 湿地公园管理体系不完善
原有湿地公园多属于地方或者企业自发建设、自主管理,缺乏各级湿地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从北京市来看,没有建立起湿地公园统一管理的系统和渠道。在具体湿地公园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园管理机构和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公园内缺乏湿地的保护、监测、科普宣教等职能,公园建设与管理自主性较强,缺乏全局的有效管理。
2 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保护或恢复湿地的生态特征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前提;以充分发挥湿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其充满野趣的湿地自然景观为特色;以展示湿地生态功能为基础,通过各项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和开展各种形式的湿地体验休闲和科普宣教活动,达到保护湿
地的宣传作用,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湿地的有效管理。
2.2 规划原则
保护优先,科学修复。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稳定、保护或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前提,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重建、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
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在不影响湿地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构筑适量的人工设施,展示湿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
立足现状,科学布局。湿地公园建设要根据湿地生态现状及湿地所在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考虑区域均衡性,科学布局湿地公园数量和具体建设内容。
统筹发展,有序建设。在充分考虑到湿地公园合理布局的前提下,优先抓好特殊生态功能区和湿地景观比较丰富、现有条件比较成熟的湿地分布区分批实施、分期建设湿地公园。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根据北京市不同区域内湿地的特点、保护目标及社会需求,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