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票消费非理性行为——行为经济学视角分析
博彩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着其悠久的历史。对于人们的博彩行为,一直令
经济学家们困惑。因为,博彩是一种典型的负和博弈。在传统经济的理论框架下,博
彩参与者是理性的,并且又是风险规避的,他们为何参与博彩这种不公平的游戏?行为经济学从人的行为和心理角度出发, 通过对投资者的购买动机、交易选择、交易情结等方面的分析, 给出解释。
运用经济学理论对上述现象加以分析
一、心理账户与行为资产组合
行为经济学认为,由于人们既想规避损失又想一夜致富,于是在潜意识中就会根据资金来源、资金所在和资金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账户,即投资者会对自己不同心理账户中的资产有不同的期望。由于期望意识的不同,人们就会在心理上把自己的资金分配到不同账户中进行管理和运作。行为资产组合为金字塔形层状结构,如图所示,每一层都对应着投资者特定的投资目的和风险特性,一些资金投资于最底层是为了防止变得一无所有,例如购买保险;一些资金则被投资于更高层次,用来力争变得更加富有。由于彩票具有冒险增值属性,所以投资者自然将彩票纳入冒险增值的心理投资账户,在购买彩票具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
二、过度自信与代表性启发
大量实验证据表明,人们通常对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能力表现得过于自信。投资者经常认为自己比一般人更聪明,或是拥有比别人更多的信息。如果在决策前评估一个投资机会时过分乐观,随后又因为开始的乐观和对自己看法的自信而不愿接受更多的信息用于判断,过分自信的情形就出现了。代表性启发法使人们高估一些常见的、易知的信息的重要性,而忽视那些关于基本比率的信息。这种启发法造成的后果是,人们在观察数据时容易过度自信,即只重视短期结果,而忘记或忽略了那些反面的证据或事实。在与彩票有关的信息中,70%都是与中奖有关的报道。赢几百万、几千万大奖的事件肯定比输钱的事件更有刺激性,媒体也更乐于报道。因此,在代表性启发法和过度自信心理偏差的作用下,投资者更多地关注中奖信息,而忽视了彩票奖金仅占支付金额50%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
三、损失规避与后悔厌恶
损失规避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首要考虑的是如何规避损失,其次才是获取收益。人们通常需要两倍于损失的收益才能弥补损失所带来的痛苦。后悔厌恶是指决策失误时,投资者会感到后悔的痛苦。为了避免痛苦,投资者会选择能够减少和避免这种后悔心理的行为方式。因此,人们通常不屑参与小数额的博彩,例如,以零成本和50%-50%的机率赢取12元或输掉10元。但大额的博彩却对很多人有强烈的吸引力,而这种对大数额博彩的风险追逐行为是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所不能解释的,因为传统经济学是建立在风险规避假设基础之上的。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还可以很好地解释那些每期必买同组号码彩民的购彩动机。据Bar、Hillel等人1996年在美国的调查,人们在是否放弃选择习惯的彩票种类与习惯玩法时更加犹豫不决,而这种犹豫就是为了避免后悔的痛苦。如果他们自选的号码中奖了,他们就会拥有向别人炫耀的资本;如果某一期没有买,而恰恰这一期自己的号码中奖了,他们必定会非常懊恼和痛苦。所以,为了避免后悔,他们会坚持每期必买。
四、发财梦想与幸福来源
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之所以购买彩票是因为可以得到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乐趣,这种乐趣包括对中奖的希望寄托、开奖时的紧张激动、中奖后改变生活的梦想计划,以及为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这种解释有两种不同的视角:一种是对博彩正常效用的解释。认为参与博彩活动有特别的乐趣,即沉浸在发财美梦中的幸福感。根据英国消费者协会调查,人们基本上都清楚彩票的中奖概率是多少,他们之所以购买,主要是为了体验能够中得大奖这样一个梦,至少是为了取得一丝慰藉。买了才有中奖的希望,不买连中奖的希望都没有。因此,他们天天生活在希望之中,生活充满了乐趣和幸福。另一种是对病态赌博的解释。即购买彩票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为了赢钱,而仅仅是为持续地参与这项活动,并且没有其他活动能够替代这种活动带来的幸福感。一项对青少年沉迷赌博的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不是为了赢钱,金钱只是使个人不断进行赌博的媒介。青少年赌博的三大原因首先是为了得到兴奋,其次是娱乐,最后才是赢钱。
行为经济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揭示了人们购买彩票的心理基础,以及彩票这种人类古
老文化现象存在的正当性,解释人们购买彩票行为和中奖后消费行为等种种重要现象,并表明彩票交易是一项复杂的、受多种行为和心理影响的活动。上述理论分析的意义
在于,政府可以更加准确地全面认识彩票的存在,并设计符合人们心理需要的彩票规
制体制,创造能够满足人们正当心理需求的安全、文明的彩票品种,制定切实保障彩
票购买者权益的公共政策,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彩票消费者可以提高对彩票的理性认识,自觉克服认知偏差,纠正不当消费行为,把购买彩票限制在娱乐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