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纺织技术(针织)-第一章(1)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钩,Q、P、Q1、P1分别是各纱段的纱线张力。
此时需要满足:P1 PK1, Q1 P1K2 PK1K2, Q1 QK3 即:QK3 Q1 PK1K2 其中:K1 e11 , K2 e22 , K3 e33
11
弯纱时的纱线仅从旧线圈回退
此时需要满足:Q1 QK3 , P1 Q1K2 =QK2K3 , P1 PK1 即:QK3K2 P1 PK1
钩住,搁在两片沉降片(或针槽壁)3上进行弯
纱。根据前面的图和欧拉公式,弯纱张力F1与F3
之间有以下关系:
5
F3 F1 e 2
(1-3)
式中:μ是纱线与成圈机件之间的摩擦系数。
6
当几根针同时弯纱时,弯纱张力会随着织针 的下降而增加。当最大弯纱张力大于纱线强力时, 就会发生断纱织物脱套的疵点。图中,纱线速度
实际上,tp的时间很短,即送纱速度Vy的波 动频率f很高。
4
f
1 tp
39.37Vk E
(1-2)
式中:E是针织机的机号。
例如:Vk=0.8m/s,E=24,则tp=0.0013秒,f =755次/秒。
1.2 弯纱时纱线的回退
1.2.1 回退及其优缺点
纱线1从左侧以速度V0输入,由下降的针钩2
垂直速度连续。在连接点A、B,Y”即垂直加速度( 惯性力)从有限值突变到有限值,也产生冲击(俗 称为软冲)。
19
OA段:y R1 R12 x2 R1 R12 Vht 2
dy
Vh2t
,
dt R12 Vht 2
d2y dt 2
R12Vh2
(Y=f(X)),下图所示为某种三角的廓面形态。
16
1.3.2.1 三角廓面方程与织针运动的关系
Y ' dY dY dt 1 dY Vv
dX dX dt Vh dt
Vh
(1-5)
Y f ( X )是三角的廓面方程;Vh, Vv : 舌针的水平与垂直速度
Y ''
d 2Y dX 2
dY ' dX
V4、 V5 、V6的方向与V1 、V2 、V3相反,即前者
的纱段发生了回退。纱线回退的优点是可以降低 弯纱张力,部分防止断纱情况,同时也减小了线 圈长度,可以编织比较紧密的织物;缺点是织物 的均匀性变差,因为回退不能精确控制各根织针 缩减的线圈长度(即回退量)。
7
1.2.2 回退发生的条件 回退一般发生在使用尖底弯纱三角的针织机
15
2a 1;
b
mV
2
d2y dx2
惯性力
惯性力项可以为正、负值或零,它反映了非线 性三角的不同部位,二阶导数不同时对R的影响。
1.3.2 三角与舌针间的冲击作用
只要舌针的针踵与三角相接触,它们之间就存 在着作用力。三角与舌针之间产生冲击作用和冲击 力,是发生在一定的条件下。三角有各种廓面方程
度相对较低的纱线。
1.3 三角与舌针间作用力及三角廓线方程
1.3.1 舌针平稳运动的力学方程 忽略和简化某些因素,可以列出压针时舌针沿
三角工作面平稳运动时的力学方程:
R
F
P
1Q
f
(x) mg
mV
2
d2y dx2
(1 12 ) cos (2 1)sin
(1 4)
14
F—润滑阻尼力; P—针槽夹持力; Q—箍簧力; S—针槽壁的侧反力; f(x)—纱线张力; Ry/Rx—R的垂直与水平分力; Rk—针槽底部的侧反力; mg—重力; —三角的倾角; a—R的力矩臂; b—S的力矩臂; 1—针与针槽间摩擦系数; 2—针与三角间的摩擦系数
12
弯纱时纱线同时从导纱器供给和旧P1 Q1K2 即针左右两侧供纱速度相同。
或:PK1K2 Q1 QK3 或:QK3K2 P1 PK1
即针右侧供纱速度大于左侧 即针左侧供纱速度大于右侧
13
1.2.4 回退对弯纱和织物的影响 减小了线圈长度,可以编织较为紧密的织物; 减小了弯纱张力和纱线的断头率,可以加工一些强
上,如果采用平底弯纱三角且底面具有一定宽度 (一般≥3个针距),则可以防止回退。
8
下面分析尖底弯纱三角的情况。设S一侧为 导纱器一侧,S’一侧为已形成线圈一侧。
1.2.2.1 弯纱时的纱线来源仅由导纱器供给(左图)
根据欧拉公式得针N两侧的张力关系为:
T Te
9
1.2.2.1弯纱时的纱线来源仅从已形成线圈中回退 ( 中图)
2
在成圈区域的送纱速度Vy等于各纱段l1, l2,l3长度变化之和,即:
Vy
dl1 dt
dl2 dt
dl3 dt
Vk
cos
2Vn
cos
(1-1)
3
式中:Vk是针织机转动的线速度,Vn是织针在针 槽中的运动速度(Vn=Vktanβ,β是弯纱三角角
度),角度γ和δ随着织针的下降弯纱运动而变 化。因此送纱速度Vy随着每一次成圈运动而呈周 期性波动,即:随着织针下降弯纱Vy开始逐渐上 升,直至最大值;当织针停止下降结束弯纱,Vy 下降至最小值。tp是一次成圈过程的周期(时 间)。
dY ' dt dX dt
1 Vh
1 Vh
d 2Y dt 2
1 Vh 2
d 2Y dt 2
a Vh2
(1-6)
a : 舌针的垂直加速度
17
1.3.2.2 直线三角 Y’不连续,即舌针在A、B两点的垂直速度Vv
产生突变,其垂直加速度(惯性力)无穷大,产生 冲击(俗称为硬冲)。
18
1.3.2.3 圆弧连直线三角 (圆弧OA、BC连直线AB)。Y’连续,即舌针的
现代纺织技术
针织部分
第一章 针织加工相关理论
1.1 针织送纱速度
纬编针织送纱系统通过控制纱线长度和纱线 张力使针织过程稳定进行。该系统分为消极式和 积极式两种。消极式送纱系统根据编织过程用纱 量多少(如在经过一个成圈系统时选针编织)而 变化送纱速度,即需要多少输送多少。而积极式 送纱系统以恒定的送纱速度输送纱线,适合编织 用纱量基本不变(如在经过一个成圈系统时每针 都成圈等)织物。
根据欧拉公式得针N两侧的张力关系为:
T T e 即:T T 'e
1.2.2.2 弯纱时的纱线来源同时从导纱器供给和已 形成线圈中回退(右图)
此时T和T的关系为:
T T 'e , T ' Te
即: T e
T Te
1.2.3 弯纱时纱线回退分析
10
弯纱时的纱线仅从导纱器供给 H为导纱器,1和2为沉降片或针槽壁,O为针
此时需要满足:P1 PK1, Q1 P1K2 PK1K2, Q1 QK3 即:QK3 Q1 PK1K2 其中:K1 e11 , K2 e22 , K3 e33
11
弯纱时的纱线仅从旧线圈回退
此时需要满足:Q1 QK3 , P1 Q1K2 =QK2K3 , P1 PK1 即:QK3K2 P1 PK1
钩住,搁在两片沉降片(或针槽壁)3上进行弯
纱。根据前面的图和欧拉公式,弯纱张力F1与F3
之间有以下关系:
5
F3 F1 e 2
(1-3)
式中:μ是纱线与成圈机件之间的摩擦系数。
6
当几根针同时弯纱时,弯纱张力会随着织针 的下降而增加。当最大弯纱张力大于纱线强力时, 就会发生断纱织物脱套的疵点。图中,纱线速度
实际上,tp的时间很短,即送纱速度Vy的波 动频率f很高。
4
f
1 tp
39.37Vk E
(1-2)
式中:E是针织机的机号。
例如:Vk=0.8m/s,E=24,则tp=0.0013秒,f =755次/秒。
1.2 弯纱时纱线的回退
1.2.1 回退及其优缺点
纱线1从左侧以速度V0输入,由下降的针钩2
垂直速度连续。在连接点A、B,Y”即垂直加速度( 惯性力)从有限值突变到有限值,也产生冲击(俗 称为软冲)。
19
OA段:y R1 R12 x2 R1 R12 Vht 2
dy
Vh2t
,
dt R12 Vht 2
d2y dt 2
R12Vh2
(Y=f(X)),下图所示为某种三角的廓面形态。
16
1.3.2.1 三角廓面方程与织针运动的关系
Y ' dY dY dt 1 dY Vv
dX dX dt Vh dt
Vh
(1-5)
Y f ( X )是三角的廓面方程;Vh, Vv : 舌针的水平与垂直速度
Y ''
d 2Y dX 2
dY ' dX
V4、 V5 、V6的方向与V1 、V2 、V3相反,即前者
的纱段发生了回退。纱线回退的优点是可以降低 弯纱张力,部分防止断纱情况,同时也减小了线 圈长度,可以编织比较紧密的织物;缺点是织物 的均匀性变差,因为回退不能精确控制各根织针 缩减的线圈长度(即回退量)。
7
1.2.2 回退发生的条件 回退一般发生在使用尖底弯纱三角的针织机
15
2a 1;
b
mV
2
d2y dx2
惯性力
惯性力项可以为正、负值或零,它反映了非线 性三角的不同部位,二阶导数不同时对R的影响。
1.3.2 三角与舌针间的冲击作用
只要舌针的针踵与三角相接触,它们之间就存 在着作用力。三角与舌针之间产生冲击作用和冲击 力,是发生在一定的条件下。三角有各种廓面方程
度相对较低的纱线。
1.3 三角与舌针间作用力及三角廓线方程
1.3.1 舌针平稳运动的力学方程 忽略和简化某些因素,可以列出压针时舌针沿
三角工作面平稳运动时的力学方程:
R
F
P
1Q
f
(x) mg
mV
2
d2y dx2
(1 12 ) cos (2 1)sin
(1 4)
14
F—润滑阻尼力; P—针槽夹持力; Q—箍簧力; S—针槽壁的侧反力; f(x)—纱线张力; Ry/Rx—R的垂直与水平分力; Rk—针槽底部的侧反力; mg—重力; —三角的倾角; a—R的力矩臂; b—S的力矩臂; 1—针与针槽间摩擦系数; 2—针与三角间的摩擦系数
12
弯纱时纱线同时从导纱器供给和旧P1 Q1K2 即针左右两侧供纱速度相同。
或:PK1K2 Q1 QK3 或:QK3K2 P1 PK1
即针右侧供纱速度大于左侧 即针左侧供纱速度大于右侧
13
1.2.4 回退对弯纱和织物的影响 减小了线圈长度,可以编织较为紧密的织物; 减小了弯纱张力和纱线的断头率,可以加工一些强
上,如果采用平底弯纱三角且底面具有一定宽度 (一般≥3个针距),则可以防止回退。
8
下面分析尖底弯纱三角的情况。设S一侧为 导纱器一侧,S’一侧为已形成线圈一侧。
1.2.2.1 弯纱时的纱线来源仅由导纱器供给(左图)
根据欧拉公式得针N两侧的张力关系为:
T Te
9
1.2.2.1弯纱时的纱线来源仅从已形成线圈中回退 ( 中图)
2
在成圈区域的送纱速度Vy等于各纱段l1, l2,l3长度变化之和,即:
Vy
dl1 dt
dl2 dt
dl3 dt
Vk
cos
2Vn
cos
(1-1)
3
式中:Vk是针织机转动的线速度,Vn是织针在针 槽中的运动速度(Vn=Vktanβ,β是弯纱三角角
度),角度γ和δ随着织针的下降弯纱运动而变 化。因此送纱速度Vy随着每一次成圈运动而呈周 期性波动,即:随着织针下降弯纱Vy开始逐渐上 升,直至最大值;当织针停止下降结束弯纱,Vy 下降至最小值。tp是一次成圈过程的周期(时 间)。
dY ' dt dX dt
1 Vh
1 Vh
d 2Y dt 2
1 Vh 2
d 2Y dt 2
a Vh2
(1-6)
a : 舌针的垂直加速度
17
1.3.2.2 直线三角 Y’不连续,即舌针在A、B两点的垂直速度Vv
产生突变,其垂直加速度(惯性力)无穷大,产生 冲击(俗称为硬冲)。
18
1.3.2.3 圆弧连直线三角 (圆弧OA、BC连直线AB)。Y’连续,即舌针的
现代纺织技术
针织部分
第一章 针织加工相关理论
1.1 针织送纱速度
纬编针织送纱系统通过控制纱线长度和纱线 张力使针织过程稳定进行。该系统分为消极式和 积极式两种。消极式送纱系统根据编织过程用纱 量多少(如在经过一个成圈系统时选针编织)而 变化送纱速度,即需要多少输送多少。而积极式 送纱系统以恒定的送纱速度输送纱线,适合编织 用纱量基本不变(如在经过一个成圈系统时每针 都成圈等)织物。
根据欧拉公式得针N两侧的张力关系为:
T T e 即:T T 'e
1.2.2.2 弯纱时的纱线来源同时从导纱器供给和已 形成线圈中回退(右图)
此时T和T的关系为:
T T 'e , T ' Te
即: T e
T Te
1.2.3 弯纱时纱线回退分析
10
弯纱时的纱线仅从导纱器供给 H为导纱器,1和2为沉降片或针槽壁,O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