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案例-西庐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平地寺院的典型化布局

单院式:这是我国佛寺早期的一种布局形式,院落由回廊围成方形,有的在院外也有建筑。这种布局,是受当时印度佛寺样式的影响,与中国传统宫署建筑相结合而形成的形制。

(敦煌莫高窟宋代第61窟西壁五台山图的佛寺)

纵轴式:这种布局将各主要殿堂井然有序的布置在一条轴线上,每个殿堂前后左右各置一座配殿,形成三合或四合院落。一些大型寺院还可以并两条或三条轴线。

(敦煌莫高窟晚唐第85窟北壁药师经变的佛寺)

横列三院式:这是比较特殊的形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横列三院互不连接各自独立成单院;中院最大,东西二院较小,方向各朝向中院。

另一种方式是三院接连,中院最大,左右二院的南北向宽度小于中院的进深,三院全部由回廊围绕。

(敦煌莫高窟中唐第231窟北壁弥勒经变的佛寺)

2.2 山地寺院的布局

我国山地寺院建筑布局常常在保持中轴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形灵活布置,创造一种既符合寺庙严谨规则又与自然地形完美结合布局形式。这种布局是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最早在西藏地区创立的。

西藏大昭寺是自由式山地寺院布局的典型范例,它甚至没有明显的主轴线,因地制宜,按照地形很自由的布局

寺院各类建筑。

(西藏大昭寺)

普陀山法雨寺、镇江金山寺都属于随地形起伏的“台地院”均采取“依高差分梯台,按地势划景区”的方法,寺院建筑围山层叠错落而建,塔楼高耸,轮廓线富有变化,从山麓一直建到山顶,形成“寺包山”的特殊景观。黄山东部的皮蓬古寺、镇江焦山的定慧寺等建在山中的小盆地中,四周青山拱卫,秀色可餐,人称“山包寺”。

福建晋江的南天禅寺、厦门的南普陀寺,背山面水,寺庙设在向阳的坡地上,寺院依地形逐渐升高,低处则林木争荣,群芳荟萃,绿树浓荫中露出红墙翘角,高处则视野开阔,远眺四周青山绿水,景观变化丰富。杭州的灵隐寺沿溪流在谷地中曲折布置,这类寺庙地处山坳山麓,其最大特点是山深林静,环境幽邃,一侧溪泉相伴,颇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九华

山绝顶的天台寺、华山北峰的真武宫、泰山顶上的碧霞寺、峨眉山的金顶等寺庙,矗立于名山之巅,

居高临下,与雄伟的山势结合在一起,呈现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

还有普陀山慧济寺的布局也很有特点,它的主要殿堂不是修在纵轴线上,而是依山就势建在一条横轴线上,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殿、雷祖殿等建筑在轴线上一字排开,也别有意味。

2.3 西庐寺规划中的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灵活变通在实际工作中,山地寺庙的布局往往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如山体的形状走向、原有遗址所处位置、总体规划对地块的控制等等,以做到均衡对称、或难以在纵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这就需要我们在现场的勘查中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将地形、地貌、方位、范围了然于胸,在后继的规划工作中才能合理安排,科学布局,灵活变通,做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紫蓬山顶西庐寺,玉龙捧出古僧伽,道从地藏传大愿,山自庐阳涌莲花。琳宫尝奉汉衣冠,玉泉曾洗唐袈裟。通公今日应含笑,招提重光北九华。”以笔者主持规划的合肥西庐寺为例,它是地藏菩萨得道前打坐传经之所,是北九华的佛教文化胜地,占地80918平方米,拟建庙宇建筑10728平方米,以“寺包山、树包寺、仿唐建筑”为特征重现昔日辉煌。

设计方案在传统寺庙布局的基础上,采用纵轴式加自由式布局方式,并用

回廊、院落加以配合形成本寺院特有的场所布局形式。

整个建筑群不但主次分明,而且高低错落,宏伟而富于轮廓变化。中路殿堂序列布局的因山就势,逐台迭起,有明显的韵律:山门作为序列的起点,其后为两层园林化的台地,穿过天王殿点缀着东、西两座碑亭与放生池,过此便是开阔的大庭院,大体量的重檐建筑“大雄宝殿”,巍然耸立在庭院北端的三重品级台之上,是为序列的高潮。有意压缩其后之藏经楼高度,令大雄宝殿之顶为全寺之最高。

《虞山藏海寺志》

就有叙述:“寺院又为护法山,或有竹木高墙尤为得宜;一切寺观庵宇以大殿为主,大殿要高,前后左右要低,如后殿高于大殿者,为之欺主”。

竖向设计时台地院的前后院落力求互不遮挡,几乎每一座殿堂都能延纳、收摄远近之景,具有良好的观景条件。

在保持中轴线严谨对称基础上,分散自由的布局使寺庙建筑广布于山顶,形成“寺包山”的格局。

而各殿堂院落之选址,又充分考虑了对名木古树的保护,“见空插建”

为其建筑的原则,形成了“树包寺”之独特景观,成就了幽静密实的佛教环境。

(西庐寺鸟瞰图)

寺庙建筑的形式与特色,则一般采用继承历史的原则,或与现存庙宇的风格相一致。对于复建的寺院,建筑形式采用哪一个朝代风格,最好能够“有

源可溯”、“有史可依”、“有据可查”,如在西庐寺的建筑形式选取上,我们认为采用华夏文明高峰时期的风貌——唐代建筑形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设计中充分借鉴唐代的寺庙布局及建筑特色,结合基地地形地貌进行创作,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既有庙堂之严,又富景观之美。

(西庐寺天王殿)

3 寺庙园林景观的塑造

3.1 佛典中自有景观,经传里觅得要素

寺庙景观的塑造必然要求与佛有关,民间流传的佛教故事虽然可以作为题材,却一定要慎之又慎,因其往往流于荒诞不经,不为佛教人士所接受。

从佛经、佛典、佛教壁画中筛选题材,或用经变题材、善行本生故事作为素材,用最真实动人的手法把枯燥无味的佛经系列化展示出来,是很好的塑造佛教景观的办法。

佛经中记载有释迦牟尼佛诞生时的情形:从夫人右胁一跃而出,落于地上,自行七步,步生莲花,然后分手指天地,作狮子吼:“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西庐寺的景观设计中,就依此设计“七步生莲”景观,以丰富寺庙内涵。

(七步生莲景观)

在笔者规划的另一大型综合旅游项目南海观音文化苑的规划设计中,根据《无量寿经》等多种佛经的叙述,西方极乐世界包藏在一朵生在“香水海”的大莲花中,有“七重栏楣、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四边街道,池中有莲花”,依此设计巨大观音法相周边的景观。项目完成后,笔者被香港佛教协会会长觉光大师誉为“运用佛经理论来做佛教建筑的佼佼者”,真是愧不敢当啊!

(南海观音文化苑观音法相)

3.2 佛像非人像,仪规心中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