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 而报纸的编辑和 / 或记者就没有这种关系 。
2. 传播心理学
传播心理学里 “传播” 是中心词,是动词,表示过程。 ” 。 “媒介 ” 是名词,内涵 媒介心理学强调的是 “媒介 比较明确,主要指大众传播媒介。 这本书以研究电视媒介 其内涵虽然丰富,但不够清晰。 对传者和受众心理研究涉及面广泛,几乎涵盖了人所 有的心理活动。并运用普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
⑧ ” “综观全书,我们关注的一个主题就是受众 验的一部分。 ⑨ ” 接受了媒介信息之后建构的认知现实问题。
从 《媒介心理学》 里可以看出认知建构包括媒介人和 受众的双重认知建构。 首先是媒介人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建 构,即媒体的解读。媒介做议程设置,构筑了一个媒介世 界,这个世界有时反映了真正的现实,但有时却扭曲了现 。 “媒介更喜欢突出差异,只有冲突才更加具有新闻价 实 ” 再有就是受众对媒 值,因此就不得不以牺牲真相为代价。 介世界的解读。 如曾经或未曾被强奸的个体,对同一个有 强奸镜头的电视节目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 又如不同国家 ( 或民族) 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性丑闻有着截然不同的认 识。中东国家认为他是个小丑,而西欧国家则认为不应当 因私生活毁灭了一个成功的总统。 《媒介心理学》 中的具体理论有大众传播理论: 使用与满 足、第三人效果研究、议程设置、框架理论、社会化理论、培 养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有限容量模式、精神分析理论等; 心 。 “认知是我思考和写作本书最大的 理学理论主要指认知理论
②
《媒介心理学》 讨论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媒介作为人们 主要的认知来源,如何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继而 影响人们现实世界的行为。认知真实 ( Perceived reality ) 是
③ 但本书并未局限于认知,还涉及到情 本书的一个关键词。
感、行为、态度等心理活动及其生理机制问题 。 作者是从 认知是人的心理活动基础的角度来强调认知的。 总体看 《媒介心理学》 是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研究的拓 。“效果研究是传播学研究的核心,而媒介对认知 展和延伸 的影响是媒介效果研究的核心。 媒介只有通过影响人们的
刘京林: 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比较研究
随笔·札记
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比较研究
■ 刘京林
由相德宝翻译的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的著作 《媒介心 ,大概是目前唯一一本译为中文的与我国传播心理学 理学》 内容最为接近的,而且命名为 《媒介心理学 》 的专著。 在 阅读过程中联系到以往我们对传播心理学的认识有了一些 新的启发,本文拟对美国媒介心理学和我国 ( 大陆) 传播 心理学做一点尝试性的比较研究。 一、对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产生缘由的探索 据笔者看到的资料,目前美国媒介心理学的产生有两个途 径,其一是心理学家著书立说; 其二是成立媒介心理学会。 以 《媒介心理学》 的作者哈里斯为例,他于 20 世纪 80 年代 在 堪 萨 斯 州 大 学 讲 授 《大 众 传 播 心 理 学 》 课 程。 其 《媒介心理学》 是在他的 “大众传播心理学 ” 讲义的基础 上拓展而成的。 另一个途径是媒介心理学分会的建立 。 从 20 世纪 60 年 代 美 国 就 有 心 理 学 者 从 事 媒 介 活 动 的 研 究。 1982 年由一些从事媒介活动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发起成立 了媒介心理学协会,1985 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 第 46 分 会,即媒介心理学分会。 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学不是同样的 起源,但是成立媒介心理学分会之后,更加强调媒介对人 的影响,这部分与传播学是相同的 。 中国的传播心理学是从新闻心理学延伸出来的。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一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系教师写了十几本有关新闻 心理学的著作。1982 年余也鲁陪同施拉姆到中国大陆介绍传播 学后,传播学在国内发展非常迅速,在此影响下,当时中国的 新闻学和新闻院校纷纷改名为新闻传播学 ( 或传播学) 和新闻 传播学院 ( 或传播学院) 。在这股风潮影响下,从 1986 年到 1997 年,我国相继出版了至少四本以传播心理学 ( 或大众传播 心理学) 命名的书。新闻心理学也就顺势改为新闻传播心理学 或传播心理学。2006 年,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国社会心理 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 二、对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学科命名差异的分析 虽然与传播心理学字面意义最接近的是媒介心理学, 而且二者的研究内容重合度较高,但毕竟名称不同,内容 也有很多差异。下面对此做简要分析。 1. 媒介心理学
⑥
而传播心理学有两个视角的定位: 一个是心理学视角, 即它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再一个是传播学视 角。过去笔者曾套用新闻心理学的学科定位,把传播心理 学视为传播理论下的一个三级学科。 但王怡红等在 《中国 传播学 30 年》 里,将传播心理学等一些学科作为传播学学 科在发展上的一门跨学科研究,认为在 20 世纪 80 —90 年代 产生的传播心理学、 传播社会学、 广告传播学等学科开垦 了跨学科研究的处女地。
(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曾祥敏】
132 现代传播 2011 年第 5 期 ( 总第 1Hale Waihona Puke Baidu8 期)
瑣 瑏 ” 学视角进行传播学研究。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 瑢 瑏
理学和现代心理学的五种理论 ( 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 人 本主义、认知理论、神经生物论) 等进行分析。 三、对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学科定位的补充认识 媒介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 “从心理学的角度阐 述了媒介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如何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大众传播的研究中。它引领人们以心理 ” 学解读媒介,以媒介感知世界。
①
为主,同时也涉及报纸、 广播和网络。 媒介心理学的研究 紧紧围绕着大众传 播媒 介进行。 哈 里斯的 《媒 介心理学 》 中的 “媒介” 有时还代表媒介人,如记者、 编辑、 制作者 和政府、 政客 等。 媒介内 容 主 要有: 媒介 中 的 群 体 形 象、 广告、体育、音乐、 新闻、 政 治、 暴力、 色 情,儿 童与媒 介、价值观和健康知识等。 其中他没有像广告、 体育和新 闻那样把音乐作为媒介 内 容,而 是将音乐视为一种介质, ” 认为 “音乐也是媒介的一种重要形式。
④ ” 认知才能影响人们的行为。 因而,媒介心理学主要探讨受
众心理,而很少分析媒介人心理。 还应指出的是,虽然媒 介心理学不关注人 际传 播,但却多处提及 “类 社会交往 ” ( 即准社会交往) 。 新闻主播 “以一种类社会交往关系成为 ” ( Ctiles,2002 , A. M. Rubin, 了我们一个不可替代的朋友。 &Powell,1985 ) “我们与他们之间有一种稳固的关系 。 就 像有些人所说的,我是看着他的节目长大的。 我猜我打开 电视的时候我会看到他。 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 ( Levy, 1982 ) 。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这种感受很好地解释了新闻主 — —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而不仅仅是 持人— 那个每天给我们读报纸的人。 所以在地方新闻中,如果当 地某个主持人结婚或者生子都会成为当天晚上的一条新闻 。
瑏 瑡 ” 动力,因此本书整体上采用认知视角和框架。 在认知框架里 ⑩
员会的成立也说明这门学科已跻身于应用心理学的行列。
注释: ① 瑢 瑏 : 《大众传播心理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56 、345 页。 刘晓红、卜卫 译者序、187 页、封底、47 页、350 页、227 页、前言。 ⑦⑧ : 《中国传播学 30 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433 、429 页。 王怡红、胡翼青主编 : 《媒介心理学 》 ,相德宝 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15 页、 译者序、 ②③④⑤⑥⑧⑨⑩ 瑡 [美] Richard Jackson Harris 著 瑏
⑦
四、对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侧 重点的分析 ( 一) 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研究理论 哈里斯的 《媒介心理学 》 所运用的理论特点是兼收并 。 “媒介是反映世界还 蓄。其中基础理论有反映论和建构论 是建构一个新的现实? 很显然,媒介以很多方式反映世界。 但媒介同样也有选择地告诉我们周围的世界 ( 议程设置) , 之后我们接受了媒介这样一种解释,并成为我们记忆和体
131
现代传播 2011 年第 5 期( 总第 178 期)
随笔·札记
刘京林: 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比较研究
具体又包括注意力、自愿停止不信任、认同、移情、悬念、幽 默、调节情绪等。特别要提出的是,媒介心理学非常重视运用 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去分析媒介心理。 ( 二) 我国传播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以反映论为多、为重 反映论即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的主观 、 能动的 反映。它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而建构论则属于 后现代主义理论。前者更重视客观性,后者更重视主观性。 我对哈里斯的 《媒介心理学 》 里虽然强调建构论,但并没 有否定反映论的观点很赞同。 我们今后的研究是否也应关 注对建构论和当代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 我国传播心理学的具体理论比较丰富 。 运用现代心理 学的五个理论 的 较 多,除 此 还 有 普 通 心 理 学 、 社 会 心 理 学 、 发展心理学等中的各种理论,对传播活动中传受者的 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 。 这些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动机 、 角色 理论 、 印象管理 、 自我意识 、 态度理论 、 归因理论 、 价值 观 、 刻板印象 、 人际吸引 、 群体心理 、 认知协调理论 、 社 会学习理论 、 自我效能理论等在内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包 括认知 、 注 意 、 记忆 、 动机 、 语 言与思维 、 情 绪 和 情 感 、 人格理论等在内的普通心理学理论; 包括艾里克森心理社 会发展理论 、 青少年发展阶段理论 、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 段理论 、 莱文森的发展变化观 、 哈威格斯特的发展任务观 以及心理危机理论等发展心理学理论 。 同时,这些期刊论 文的研究也多以应用型研究为主,理论性的研究论文数量 还比较少 。 五、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哈里斯的 《媒介心理学 》 以实证研究为主,全书几乎 每一个结论都有至少一个到若干实验研究作支撑 。 特有水 平的研究比比皆是,原创性和说服力很强。 而我们的传播 心理学的研究以定性的和综合别人的研究较多,而且大多 还停留在解释水平上,缺少原创性。 虽然传播学中含有大量的心理内容,而且在研究中会涉及 许多的心理学概念,如认知、需要、动机、态度、情绪情感等 等。但一般而言,传播学对心理现象的研究点到为止,不再进 行心理、生理机制方面的深入探索,而对传播心理学 ( 媒介心 理学) 来说这部分内容恰恰是其研究的重点。 尽管有研究者认为 “传播心理学尚不足成为一个系统科 ” 但是目前无论是西方的媒介心理学还是我国的传播心理 学。 学都已经成为学界的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王怡红等在其主编 的 《中国传播学 30 年》 中指出,传播心理学是传播学学科发 。它是 “使用心理 展上的跨学科研究中的一个 “开创性成果”
2. 传播心理学
传播心理学里 “传播” 是中心词,是动词,表示过程。 ” 。 “媒介 ” 是名词,内涵 媒介心理学强调的是 “媒介 比较明确,主要指大众传播媒介。 这本书以研究电视媒介 其内涵虽然丰富,但不够清晰。 对传者和受众心理研究涉及面广泛,几乎涵盖了人所 有的心理活动。并运用普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
⑧ ” “综观全书,我们关注的一个主题就是受众 验的一部分。 ⑨ ” 接受了媒介信息之后建构的认知现实问题。
从 《媒介心理学》 里可以看出认知建构包括媒介人和 受众的双重认知建构。 首先是媒介人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建 构,即媒体的解读。媒介做议程设置,构筑了一个媒介世 界,这个世界有时反映了真正的现实,但有时却扭曲了现 。 “媒介更喜欢突出差异,只有冲突才更加具有新闻价 实 ” 再有就是受众对媒 值,因此就不得不以牺牲真相为代价。 介世界的解读。 如曾经或未曾被强奸的个体,对同一个有 强奸镜头的电视节目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 又如不同国家 ( 或民族) 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性丑闻有着截然不同的认 识。中东国家认为他是个小丑,而西欧国家则认为不应当 因私生活毁灭了一个成功的总统。 《媒介心理学》 中的具体理论有大众传播理论: 使用与满 足、第三人效果研究、议程设置、框架理论、社会化理论、培 养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有限容量模式、精神分析理论等; 心 。 “认知是我思考和写作本书最大的 理学理论主要指认知理论
②
《媒介心理学》 讨论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媒介作为人们 主要的认知来源,如何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继而 影响人们现实世界的行为。认知真实 ( Perceived reality ) 是
③ 但本书并未局限于认知,还涉及到情 本书的一个关键词。
感、行为、态度等心理活动及其生理机制问题 。 作者是从 认知是人的心理活动基础的角度来强调认知的。 总体看 《媒介心理学》 是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研究的拓 。“效果研究是传播学研究的核心,而媒介对认知 展和延伸 的影响是媒介效果研究的核心。 媒介只有通过影响人们的
刘京林: 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比较研究
随笔·札记
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比较研究
■ 刘京林
由相德宝翻译的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的著作 《媒介心 ,大概是目前唯一一本译为中文的与我国传播心理学 理学》 内容最为接近的,而且命名为 《媒介心理学 》 的专著。 在 阅读过程中联系到以往我们对传播心理学的认识有了一些 新的启发,本文拟对美国媒介心理学和我国 ( 大陆) 传播 心理学做一点尝试性的比较研究。 一、对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产生缘由的探索 据笔者看到的资料,目前美国媒介心理学的产生有两个途 径,其一是心理学家著书立说; 其二是成立媒介心理学会。 以 《媒介心理学》 的作者哈里斯为例,他于 20 世纪 80 年代 在 堪 萨 斯 州 大 学 讲 授 《大 众 传 播 心 理 学 》 课 程。 其 《媒介心理学》 是在他的 “大众传播心理学 ” 讲义的基础 上拓展而成的。 另一个途径是媒介心理学分会的建立 。 从 20 世纪 60 年 代 美 国 就 有 心 理 学 者 从 事 媒 介 活 动 的 研 究。 1982 年由一些从事媒介活动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发起成立 了媒介心理学协会,1985 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 第 46 分 会,即媒介心理学分会。 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学不是同样的 起源,但是成立媒介心理学分会之后,更加强调媒介对人 的影响,这部分与传播学是相同的 。 中国的传播心理学是从新闻心理学延伸出来的。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一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系教师写了十几本有关新闻 心理学的著作。1982 年余也鲁陪同施拉姆到中国大陆介绍传播 学后,传播学在国内发展非常迅速,在此影响下,当时中国的 新闻学和新闻院校纷纷改名为新闻传播学 ( 或传播学) 和新闻 传播学院 ( 或传播学院) 。在这股风潮影响下,从 1986 年到 1997 年,我国相继出版了至少四本以传播心理学 ( 或大众传播 心理学) 命名的书。新闻心理学也就顺势改为新闻传播心理学 或传播心理学。2006 年,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国社会心理 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 二、对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学科命名差异的分析 虽然与传播心理学字面意义最接近的是媒介心理学, 而且二者的研究内容重合度较高,但毕竟名称不同,内容 也有很多差异。下面对此做简要分析。 1. 媒介心理学
⑥
而传播心理学有两个视角的定位: 一个是心理学视角, 即它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再一个是传播学视 角。过去笔者曾套用新闻心理学的学科定位,把传播心理 学视为传播理论下的一个三级学科。 但王怡红等在 《中国 传播学 30 年》 里,将传播心理学等一些学科作为传播学学 科在发展上的一门跨学科研究,认为在 20 世纪 80 —90 年代 产生的传播心理学、 传播社会学、 广告传播学等学科开垦 了跨学科研究的处女地。
(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曾祥敏】
132 现代传播 2011 年第 5 期 ( 总第 1Hale Waihona Puke Baidu8 期)
瑣 瑏 ” 学视角进行传播学研究。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 瑢 瑏
理学和现代心理学的五种理论 ( 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 人 本主义、认知理论、神经生物论) 等进行分析。 三、对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学科定位的补充认识 媒介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 “从心理学的角度阐 述了媒介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如何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大众传播的研究中。它引领人们以心理 ” 学解读媒介,以媒介感知世界。
①
为主,同时也涉及报纸、 广播和网络。 媒介心理学的研究 紧紧围绕着大众传 播媒 介进行。 哈 里斯的 《媒 介心理学 》 中的 “媒介” 有时还代表媒介人,如记者、 编辑、 制作者 和政府、 政客 等。 媒介内 容 主 要有: 媒介 中 的 群 体 形 象、 广告、体育、音乐、 新闻、 政 治、 暴力、 色 情,儿 童与媒 介、价值观和健康知识等。 其中他没有像广告、 体育和新 闻那样把音乐作为媒介 内 容,而 是将音乐视为一种介质, ” 认为 “音乐也是媒介的一种重要形式。
④ ” 认知才能影响人们的行为。 因而,媒介心理学主要探讨受
众心理,而很少分析媒介人心理。 还应指出的是,虽然媒 介心理学不关注人 际传 播,但却多处提及 “类 社会交往 ” ( 即准社会交往) 。 新闻主播 “以一种类社会交往关系成为 ” ( Ctiles,2002 , A. M. Rubin, 了我们一个不可替代的朋友。 &Powell,1985 ) “我们与他们之间有一种稳固的关系 。 就 像有些人所说的,我是看着他的节目长大的。 我猜我打开 电视的时候我会看到他。 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 ( Levy, 1982 ) 。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这种感受很好地解释了新闻主 — —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而不仅仅是 持人— 那个每天给我们读报纸的人。 所以在地方新闻中,如果当 地某个主持人结婚或者生子都会成为当天晚上的一条新闻 。
瑏 瑡 ” 动力,因此本书整体上采用认知视角和框架。 在认知框架里 ⑩
员会的成立也说明这门学科已跻身于应用心理学的行列。
注释: ① 瑢 瑏 : 《大众传播心理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56 、345 页。 刘晓红、卜卫 译者序、187 页、封底、47 页、350 页、227 页、前言。 ⑦⑧ : 《中国传播学 30 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433 、429 页。 王怡红、胡翼青主编 : 《媒介心理学 》 ,相德宝 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15 页、 译者序、 ②③④⑤⑥⑧⑨⑩ 瑡 [美] Richard Jackson Harris 著 瑏
⑦
四、对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侧 重点的分析 ( 一) 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研究理论 哈里斯的 《媒介心理学 》 所运用的理论特点是兼收并 。 “媒介是反映世界还 蓄。其中基础理论有反映论和建构论 是建构一个新的现实? 很显然,媒介以很多方式反映世界。 但媒介同样也有选择地告诉我们周围的世界 ( 议程设置) , 之后我们接受了媒介这样一种解释,并成为我们记忆和体
131
现代传播 2011 年第 5 期( 总第 178 期)
随笔·札记
刘京林: 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比较研究
具体又包括注意力、自愿停止不信任、认同、移情、悬念、幽 默、调节情绪等。特别要提出的是,媒介心理学非常重视运用 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去分析媒介心理。 ( 二) 我国传播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以反映论为多、为重 反映论即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的主观 、 能动的 反映。它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而建构论则属于 后现代主义理论。前者更重视客观性,后者更重视主观性。 我对哈里斯的 《媒介心理学 》 里虽然强调建构论,但并没 有否定反映论的观点很赞同。 我们今后的研究是否也应关 注对建构论和当代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 我国传播心理学的具体理论比较丰富 。 运用现代心理 学的五个理论 的 较 多,除 此 还 有 普 通 心 理 学 、 社 会 心 理 学 、 发展心理学等中的各种理论,对传播活动中传受者的 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 。 这些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动机 、 角色 理论 、 印象管理 、 自我意识 、 态度理论 、 归因理论 、 价值 观 、 刻板印象 、 人际吸引 、 群体心理 、 认知协调理论 、 社 会学习理论 、 自我效能理论等在内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包 括认知 、 注 意 、 记忆 、 动机 、 语 言与思维 、 情 绪 和 情 感 、 人格理论等在内的普通心理学理论; 包括艾里克森心理社 会发展理论 、 青少年发展阶段理论 、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 段理论 、 莱文森的发展变化观 、 哈威格斯特的发展任务观 以及心理危机理论等发展心理学理论 。 同时,这些期刊论 文的研究也多以应用型研究为主,理论性的研究论文数量 还比较少 。 五、媒介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哈里斯的 《媒介心理学 》 以实证研究为主,全书几乎 每一个结论都有至少一个到若干实验研究作支撑 。 特有水 平的研究比比皆是,原创性和说服力很强。 而我们的传播 心理学的研究以定性的和综合别人的研究较多,而且大多 还停留在解释水平上,缺少原创性。 虽然传播学中含有大量的心理内容,而且在研究中会涉及 许多的心理学概念,如认知、需要、动机、态度、情绪情感等 等。但一般而言,传播学对心理现象的研究点到为止,不再进 行心理、生理机制方面的深入探索,而对传播心理学 ( 媒介心 理学) 来说这部分内容恰恰是其研究的重点。 尽管有研究者认为 “传播心理学尚不足成为一个系统科 ” 但是目前无论是西方的媒介心理学还是我国的传播心理 学。 学都已经成为学界的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王怡红等在其主编 的 《中国传播学 30 年》 中指出,传播心理学是传播学学科发 。它是 “使用心理 展上的跨学科研究中的一个 “开创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