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神障碍的症状学表现讲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反射性幻觉:同时涉及两个器官。 • 入睡前幻觉:出现在入睡前的幻觉。 • 心因性幻觉:见于应激相关障碍
• 2.错觉(illusion)
• 现实刺激客观存在,但被病人错误或歪曲的感知。多限于 某种特定心理状态,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 幻想性错觉:病人将墙上的裂缝看成半个人头或一只只的 眼睛。
• a病人意识到看到的是什么。 • b错觉内容与病人幻想有关。 • c可见于精神病人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表现
• 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 谈、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称之 为精神症状。
• 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 神障碍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它是精 神医学的重要基础,掌握精神症状在临床 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感知觉障碍
• 假性幻觉: • 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 • 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或体内 • 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 依感官不同可分为: • ①幻听,在幻觉中最常见,也最重要,可分为言语性及非
言语性幻听,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言语性幻听中常见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 • ②幻视 • ③幻嗅 • ④幻味 • ⑤幻触 • ⑥躯体性幻觉,如内脏性幻觉
• 根据产生的条件,幻觉可分为: • 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
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 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功 能性幻听,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根据妄想的起源,可分为:
• 原发性妄想:是没有发生基础的妄想。表 现为内容不可理解,不能用既往经历、当 前处境及其心理活动等加以解释。是精神 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 有重要价值。
• 继发性妄想:是继发于其他病理心理基础 上的妄想,或与某种经历、情景等有关的 妄想。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
• 2.思维逻辑障碍
• 象征性思维(symbolic thought): • 为形象概念到抽象思维的转换,以无关 人可有象征性思维,如以鸽子代表和平,但能为人们共同 理解并不为病态。如某病人经常反穿衣服,以表示自己为 “表里合一、心地坦白”。某病人吞食骨头,说可以使自 己具有“硬骨头”精神。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强制性思维(forced thinking):或称思维云集(pressure of thought)是指病人思潮不受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涌 现出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多 见于精神分裂症,也见于急性脑炎,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 碍。
• 强迫观念(obsessive idea)或强迫思维,某一概念,在病 人脑内反复出现,病人想摆脱,但摆脱不掉。强迫性思维 可表现为某一种想法、某几句话、某些事件的回忆、计数 (强迫性回忆、计数),追究某些毫无意义的荒谬的问题 (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思维常可伴有继发性强迫动作。 如病人离家锁门外出,随即在锁门后对是否已锁好门,是 否屋内的抽屉锁好产生无端的怀疑,反复疑虑,故又返回 家数次反复检查。(前者为强迫性怀疑,继发有强迫性检 查。)
• 3.思维内容的障碍
• 妄想(delusion)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 判断。
• 典型妄想的四个特征:
• 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 不移。
• 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 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 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 的时代色彩。
• 按照妄想的结构,可分为:
• 系统性妄想:是指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 构严密的妄想。此类妄想形成过程较长, 逻辑性较强,与现实具有一定联系。多见 于偏执性精神障碍。
• 非系统性妄想:是一些片段、零散、内容 不固定、结构不严密的妄想。多见于精神 分裂症。
• 被害妄想(delusion of persecution):是最常见的一种妄 想。病人坚信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 行打击、陷害、破坏等。如认为饭里放毒、跟踪、监视或 阴谋策划。病人受妄想的支配可拒食、控告、逃跑、或采 取自卫、自伤、伤人等行为。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偏执性精神病等。
(二)思维障碍
•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应,是人 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由感觉和知觉获得的材料, 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及概括而形成概 念,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及推理,这整个过程为 思维过程,思维是通过言语和文字来表达的。
• 正常思维具备5个特征: • a具体性 • b目的性:围绕一定目的有意识进行 • c实际性 • d实践性 • e逻辑性
•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 • 对事物总体的认知是正确的,但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形
状大小、颜色、距离等产生了错误的感知。如视物变形。 • 对自身躯体的感知综合障碍 • 对自身躯体结构方面的感知综合障碍:病人感到自己整
个躯体或他的个别部分如四肢的长短、轻重、粗细、形 态、颜色等发生了变化。病人感到身体变得很轻,一阵 风似乎就能吹到天上去,手臂变得很长,一伸手似乎就 可达到屋顶。感到自己的脸变得十分丑恶,病人为此不 断地照镜子,称窥镜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 于癫痫性精神障碍、脑炎、肿瘤时。
• 思维松弛(loosening of association):又称思维散漫,病 人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话的回答不 够中肯,不很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以致使人感到 交谈困难,对其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也不易理解。严重时发 展为破裂性思维。
• 破裂性思维(splitting of thought):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 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 的逻辑性。在病人的言谈或书写中,虽然单独语句在结构 和文法上正确,但主题与主题间,甚至语句之间,缺乏内 在意义上的联系,因而别人无法理解其意义。严重时,言 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词的杂拌 (word salad),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这种思维障碍,如果 是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产生,称之为思维不连贯 (incoherence of thinking),此时病人的言语较破裂性思 维更杂乱,变的毫无主题,语句成片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