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例谈中年级阅读教学片断中读写结合的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论文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例谈中年级阅读教

学片断中读写结合的训练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写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之良训可归结为一点,他们主张读书和写文章的自然性(即文章读多了,读熟了,就自然会写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一周就七-八节,读就更讲究合理性、科学性,精读、品读、赏读,读出内涵,读出体悟,读出情感。基于这样的读,“写”自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言可议,是一种水到渠自成的过程了。正如叶老所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从三年级开始就要侧重训练学生写好一段完整、连贯、通顺的话,教师要扶他们一把,降低写作坡度,架设阶梯,让学生攀上去,摘着果子,循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读写结合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一、燃教材之火,捕读写之点细细翻阅中年级语文课本所入选的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深思熟虑、匠心独运,这无疑成为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我们认真把握教材,适时适度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就能使阅读和写作双丰收。1、于空白处补写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让读者循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想象。

让学生填补出这些空白,既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又能使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境,融合进文中,走入人物心中。当然,这些空白处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写,这样的结合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水上飞机》是一则科学童话,文中介绍了一些水上飞机的功能和作用,学生们情趣盎然,他们对于科学知识总是充满着好奇,找准了学生这一情感点,对穴施计,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水上飞机,发挥它的新作用。这样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一个个奇思妙想尽显其间:“我设计的是水上环保机,它可以清理海上飘浮的垃圾和油污,让海水永远干净,使海洋动物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不受污染。”“我设计的是海上探测机,可以用雷达准确地探测出海里动物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施救。”“我设计的是海上观光机,可以乘坐游客观赏海上的优美景色,感受大海的广博。”……孩子奇特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得以充分发挥。曾有一位诗人说过:给孩子一片树叶,你能收获整座森林。这时,让学生再把说的内容付诸于笔尖,他们乐在其中,哪有不愿写的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妙的作文之道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悟出来的。精心设计的这一空白内容,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想象丰富了,语言锻炼了,可谓一石三鸟,这样的一个点抓得准、妙。《普罗米修斯盗火》以“无火――盗火――受罚――获救”为主要线索,在具体的叙述上,作者有意识留下了一些空白,如普罗米修斯将天火带到人间后人们的反映作者并设有详加描述,空白的存在无

疑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时趁热打铁,以“想象人类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练习“说一说,写一写”,提醒学生可抓住人们的动作、表情、神态、语言来描述,这也是写作方法的有机渗透,在小组交流碰撞中,学生奋笔疾书。“火种来到了人间,人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幸福。入夜,他们在空地上燃起了一堆堆篝火,火光熊熊燃烧,映红了每个人的脸,映亮了每个人的心,他们围着篝火唱啊、跳啊,直至夜深。”“火种终于来到了人间,人们多么感谢普罗米修斯,男人们杀猪宰羊好不欢喜,女人们添置柴火,谈笑风生,孩子们你追我赶,精力十足……”

2、于形象处仿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课文中的很多片段,从句式表达,段落构成,抒情联想,精彩描写等很多方面都可以作为练写的材料,他们或是修辞精彩生动,或是细节描写精细,或是段落结构清晰……这样在写法上独特的文章,都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切实从精彩的范文中受益,灵活有效地提高写之水平。如《槐乡五月》中有这样一段话:“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语言如诗般的美妙动人,对称句式错落有致,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丰厚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生动的材料,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了借鉴的平台。此时,让学生放眼槐乡,你还看到谁也吸引来了?用文中

的句式说说写写。孩子们的思绪纷飞,沉浸在槐乡美的花中,香的粉中,“叽叽叽……,小鸟赶来了,唱起了欢乐的歌,跳起了优美的舞。”“汪汪汪……,小狗奔来了,赏着槐花,闻着花香久久不肯离出。”“嘟嘟嘟……,一辆辆汽车的主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漫步于槐花间,走走赏赏,赏赏走走,真是人在画中游”。“喵喵喵……,小猫跑来了,轻盈地爬上槐花树,躺在万花丛中,美美地睡上一觉。”……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打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就会忘却自我的存在,从而产生各种情感体验,积累的语言材料便从他们的言语仓库里被捡索出来,为他表情达意所用。第八册《燕子》有多处典范性的状物片段值得借鉴,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感悟作者抓住特点状物的方法。第一自然段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语言清新明快、准确生动,从整体到部分,从前部到后部,条理非常清晰,把小燕子的活泼机灵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学生了解描写事物时要抓住明显特点,不可面面俱到,以此为契点,布置学生观察小动物,抓住其特点,描写外形。二、燃学生之火,创读写之点每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对于喜怒哀乐、善恶美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文中的善良美好感染着他们,文中的坚强勇敢激励着他们,当学生的情感与文中的主人公发生共鸣、歧异时,就会产生一种倾吐的欲望,而教师就是这倾吐的挖掘者。1、于动情处抒写“情以物迂,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氛围的感染时,

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特别是习作实践中,学生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情感的渗透、情感的润滑,何以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情感从何而来,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从教师的煽情调动,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当内心涌起情不自禁的波涛时,便进入了倾吐而出的境地。

《微笑着承受一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桑兰的坚强乐观、勇敢的积极人生观,是一次对学生灵魂的触动,心灵的洗礼。教学中让学生把心放入三-六段,找出感动你的地方,把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学生们从“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等语句中,他们惊叹了,为这样的女孩深深折服,“真佩服你的勇气,你是如此坚强”“桑兰,加油,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为你祝福,”“可亲可敬的大姐姐,从你身上闪现着乐观与勇敢,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面对天大的不幸,你没有掉一点眼泪,你的坚强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全世界。”……虽然只是短短的只字片语,却是孩子们真情的流露,真情地表达。“情到深处自然真”,孩子们把对桑兰的敬佩之情倾注于笔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增厚一分。《天鹅的故事》第六段描绘了众天鹅协力攻破坚冰的壮观画面,紧紧扣动学生的心弦,感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