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euchromatin) 分裂期间染色质有的成松散状、染 色较浅而均匀; 异染色质(heterchromatin )分裂期间染色质有的成致密状、 着色甚深。
① 结构性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terochromatin): 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除复制以外,均处于聚缩状
染色体分类
中着丝粒 染色体
长臂/ 短臂 着丝点位置 染色体形态 缩 写
1.00~1.百度文库0
中部
V形
m
中期形态
中后期形态
近中着丝粒 染色体
1 .71~3.00
近中
L形
sm
近端着丝粒 染色体
3.01~7.00
近端
L形
st
端着丝粒 染色体
>7.00
端部
棒形
t
着丝粒
着丝点与着丝粒区别
着丝粒是在细胞分裂中期两条染色单体相互联结在一起的 特殊部位。 着丝点(cd):是位于染色体着丝粒区并被某种特殊方法 着色的一对球形结构,(每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各有一条)。 即纺锤丝微管中心。
正异固缩和负异固缩: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比染色体 组其余部分有较高或较低程度的浓缩状态。
第二节 染色体
染色体的概念
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 缠绕、折叠、凝缩和精巧包装而成,是具有固 定形态的遗传物质存在形式。
一、染色体的一般形态结构
着丝粒 次缢痕 随体 端粒
着丝粒
着丝粒(centromere):在染色体的一定位置上,碱性不易 着色,且表现缢缩,又称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
核糖体
主要由40%的蛋白质 60%的rRNA组成
按照mRNA的指令合成肽链 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
三、细 胞 核
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调控中心 遗传信息贮存场所 DNA的复制、转录和转录产物的 加工场所 一般生物体细胞只有一个核
核膜
由内外两层单位膜组成,并 把细胞质与核质分开。 核膜上有许多规则排列的核 孔,是调节细胞核与细胞质之 间物质交换的通道,并且有一 定的选择性。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详解演示文 稿
优选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 胞 膜
主要由脂类(50%)、 蛋白质(40% ) 少量的糖类(1%~10%)组成。
维护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 能量和信息的传递 与细胞的生存、生长、分裂及分化 均存在密切的关系 生物体内许多代谢过程都与膜功能 有关
次缢痕
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在染色体上其他的浅染缢 缩部分。 数目、位置和大小是染色体重要的形态特征
次缢痕
次缢痕与主缢痕的区别
在主缢痕处染色体可以弯曲; 在次缢痕处不能弯曲。不同染色体的次缢痕的位置是恒 定的
随体
随体(satellite ): 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 随体的有无和大小等也是染色体的重要形态特征
高尔基体
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组成 内质网上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 行加工、分类、包装和运送 内质网合成的脂类中的一部分 也要通过高尔基体向细胞膜等部 位转运 高尔基体与细胞内糖类的合成 等有关。
细胞内大分子运输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中心体
呈颗粒状 与细胞分裂期的纺锤体的形成及 排列方向和染色体的移动有密切关 系 可能参与纤毛或鞭毛的形成。
一、细 胞 质
基质 细胞器 内含物
线粒体
呈线状、棒状或颗粒状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动物细胞中核外唯一含有 DNA的细胞器
内质网
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小管、小囊 或扁囊连成一个连续的网状结构 与蛋白质的合成、物质的转运 等有关 与蛋白质的修饰加工和新生肽 的折叠与组装有关。 粗面内质网是分泌型蛋白和多 种膜蛋白合成的主要场所 滑面内质网是脂类物质合成的 重要场所
态,DNA包装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基本没有变化的异染 色质。 ②功能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在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发育阶段,由原来的常染
色质聚缩,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而变为异染色质。缺 乏遗传活性。只在某些时期表现异固缩 (heteropycnosis) 。 异固缩: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处在不同程度的浓缩状 态。
螺线体
核小体链每6个核小体绕一圈, 这样反复盘绕,构成外径为300Ao 每圈之间距离为110Ao筒状结构
超螺线体
螺线体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 4000Ao(0.4um),相邻螺距为300Ao 的圆管状结构 超螺线体的长度又压缩到原来螺线体 长度的1/40
染色体
超螺线体进一步折叠,盘绕 就形成了染色体 染色体又比原来的超螺线体 缩短了5倍
非组蛋白: 呈酸性, 种类、含量不稳定
RNA:约占6%
核小体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颗粒部由一套组蛋分子和大约200个碱 基对、长约70nm的一段DNA组成直径大 约11nm的盘状或球形小体。 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 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 DNA双螺旋链在核小体表面绕约1.75圈, 其长度通常为146bp 连接部是指颗粒部DNA的延伸部分,大 约60个碱基对 组蛋白H1,在两个核小体之间起稳固作 用
染色质状态与长度和宽度变化
动画
宽度增加 长度压缩
第一级 DNA+组蛋白 核小体
5倍
7倍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核小体
螺线体
3倍
6倍
螺线体
核仁
由蛋白质、RNA和少量的 DNA组成 合成核糖体RNA(rRNA), 并与细胞质内核糖体的生物合 成有关 核仁与某些特异蛋白质的合 成有关
染色质
真核生物细胞核细胞分裂间期能 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就是染色质 主要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 和少量RNA组成的复合物 染色质和染色体在化学组成上没 有本质差异,它们是细胞分裂周期 中两种不同的形式 可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端粒
端粒(telomere):由富含嘌呤核苷酸G的短串联重复序列 DNA和端粒蛋白构成。
二、染色体的超微结构
核小体 螺线体 超螺线体 染色体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DNA:约占27%,每条染色单体的骨架。 蛋白质:约占67%,结合在DNA骨架上。
组蛋白(histone): 呈碱性,结构稳定; 与DNA含量呈一定比例 含有极其丰富的带正电荷的氨基酸(Lys和A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