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卷第4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1N o.4 2001年7月Jo ur nal of N or thw est Sci-T ech U niv ersit y o f Ag r icultur e and F or est ry(Social Science)July2001

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杨世琦,杨改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 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涵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及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涉及环境与社会两大领域,建立科学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有助于推动全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还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农业;指标体系;信息共享;生态占用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1)04-0062-05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迫切的现实需要。在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人与经济发展等矛盾日益尖锐化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和考虑新的发展模式。1972年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但概念不明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反响。1980年由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等提出把保护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摒弃以往保护与发展对立的观念,认为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需要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既要合理利用生物圈,使之既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要保持其潜力以满足持久的后代的需求。这一思想成为可持续发展概念形成的基础[1,2]。1987年以挪威首相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 on Future),分析了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失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制定了到2000年至下世纪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策。《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首先强调的是社会公平:“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其生活愿望的机会……环境不能与人类活动、愿望和需求相割裂而独立存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肯定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社会公平性和环境与发展统一的原则。《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提出的平等的全球伙伴关系指导国家与民众处理环境与发展的27条原则强调人类处于可持续发展中心应与自然协调、健康地生产和生活,也强调环境保护是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减少和消除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主权国家拥有根据环境和发展政策开发利用本国资源的权利。另外几个相关而又独立的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和声明》等都贯穿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可持续发展涵义的不同理解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产生及形成涉及社会与环境两大领域或系统,社会领域主要有人类经济、技术、文化、道德、伦理等[1,3~5];环境领域主要有生物、资源、环境和生态等[4,6,7]。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过程就是平衡社会进步与环境稳定及进化之间的关系。从原始社会部落的文明萌芽到工业社会带来的巨大成果,伴随着的是生存发展的环境和生物资源在强度和频度上日益增大的破坏性汲取,在面对如婴儿死亡率下降,人类生命期望值的提高,使整个地球和人

[收稿日期]2001-05-25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项目(K2000-05-07)。

[作者简介]杨世琦(1970-),男,陕西旬邑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讲师,在职博士研究生。

类难以承受进一步发展:自然资源的急剧破坏和下降,每年约2100×104公顷土地在荒漠化,约11400×104公顷森林被消灭,酸雨的蔓延,导致森林死亡,河流、湖泊和土壤酸化;CO2排放量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问题。发展与环境似乎成了不可协调的矛盾,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造成了环境与资源危机,社会与环境越来越尖锐的矛盾。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认识和分析这一矛盾。莱斯特・布朗和T akashionish认为可持续就是人口趋于平稳和环境的有限容纳量。Ed-w ar d.B Barbier认为可持续是保持自然资源质量前提下的经济的净利益增加至最大限度。David Pearce认为可持续就是自然资本不变前提下的经济发展。世界资源研究所认为可持续就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的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James Gustave Spatt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其它资源的消耗。1991年,世界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认为可持续在改进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Forman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可持续。胡聃[7]提出了生态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他认为尽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千差万别,从生态意义上讲都是殊途同归,即就是多层次、多背景、多尺度意义上探索人类生存发展与其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过程、格局与动力学机理,诱导和促进两个系统相互适应与协同进化,“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中心论”都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生态中心论(eco-centr ic)模式”:人类——生物——环境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整体发展模式即生态发展模式,从生物要素、人类要素、物理环境要素和生态系统要素四维结构上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他认为生态发展是追求人类、生物和环境协调统一,强调人类发展、其它生物的发展与物理环境演化的整合性或不可分割性,强调人类以外的生物物种和环境也是发展的一个基本内在化因素或整合因素。汪卫民等[8,9]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概括为六大原则:时空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需求性原则、限制性原则,多方位,多角度剖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

三、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研究领域

(一)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 riculture)研究

可持续农业80年代兴于美国,1985年首先在加利福尼州立议会通过“持续农业研究教育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2000年转向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发表了“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登博茨宣言”。对持续农业的解释是(1)增加粮食生产;(2)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

(3)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刘巽洁[10]教授认为可持续农业必须强调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生态持续性三者的统一。他把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综合起来考察,认为集约持续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同时指出集约与持续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搞得好,有可能实现高产与高效的同步,集约与持续发展的同步。国外对持续农业看法是低投入持续农业或综合农业,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因过多投入并造成环境污染,因而主要研究降低投入的技术体系,同时保持产量目标[11]。例如化肥利用率只有30~40%,大面积喷施农药对病害虫起作用的只有0.1%,因此降低投入的实质并不是降低真正形成生产力的那部分投入,而是降低被浪费的投入[12,13]。由于低投入农业容易给人以误解,所以用高效持续农业代替之。因为降低的实质是增加农业投入的转化效率[11],其研究中心内容集中于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以及生产管理的知识开发上,特别是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农业持续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它不仅可避免技术不合理使用导致环境危害,而且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的潜力也极为可观[11,14,15],这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研究农业持续性中,把持续农业研究归并成“什么是农业持续性”和“如何实现之”两个问题,在进行技术探索的同时要注重改观整体思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6,17]。道格拉斯等人提出的农业持续概念是环境重要性、食物充足性和社会公平。布朗等人提出的农业持续概念是生态持续性、社会持续性与经济持续性,其中生态持续性重视生物——自然过程以及生态系统的永续生产力;社会持续性强调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需求满足状况,一般都有公平的含义,包括代间公平与代内公平,其主要目标是持续不断地提供充足而可靠的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经

63

 第4期 杨世琦等: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