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利率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利率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
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本金÷时间×100% 。
利率变化是所有固定收益证券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般而言,证券的价格与利率成反向变化,即利率上升(下降)时,证券的价格会下降(上升)。
如果投资者将证券持有至到期日,那么证券到期前价格的变化不会对投资者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投资者在到期之日前出售证券,那么利率的上升就会导致资本利得的损失。
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证券的息票利率越高,其价格对利率的变化就越敏感;或证券的到期期限越长,其价格相对于利率的变化就越敏感;或利率水平越低,证券的价格相对于利率的变化就越敏感。
变化原因
1.经济因素
(1)经济周期。
危机阶段:利率节节上升;萧条阶段:
利率降低;复苏阶段:利率较低;繁荣阶段:前期利率不很
高,危机前利率上升。
(2)通货膨胀。
会造成借贷资本金贬值,实际利率下降,
因此,应该提高利率。
(3)税收。
利息税率直接影响利率。
2.政策因素
自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
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利率成为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宏观调节的重要工具。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把调节利率作为调节信用,从而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规定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实现对重点产业、部门或项目的扶持,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完成国家预期的经济目标;通过规定和调整官方利率以影响整个市场利率的变动。
因此,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有重要的影响。
3.制度因素
主要是利率管制。
在一国经济的非常时期或在经济不发达的阶段,利率管制也是影响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有关部门实行利率管制,直接制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
由于利率管制具有高度行政干预和法律约束力量,排斥各类经济因素对利率的直接影响,因此,实行利率管制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一旦非常时期结束或经济已走出不发达的阶段,应及时解除管制。
4.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世界经济Et益国际化、一体化。
在开放经济体系中,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使国内市场利率受到国际市场利率的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是通过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来实现的。
当国际市场利率高于国内利率时,国内货币资本流向国外。
反之,当国际市场利率低于国内利率
时,货币资本流进国内。
不论国内利率水平是高于还是低于
国际利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都会引起国内货币市
场上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动,从而引起国内利率变动。
5.风险因素
主要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偿还期风险以及政策性风险。
利率变化的影响
(1)从宏观角度来看,利率对政府筹资行为有着巨大影响。
政府作为经济中的公共部门,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的公共开支为经济运行投下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有三:一是税收,二是举债,三是通货膨胀。
由于税率不能随意提高,政府增加收人只有后两条途径。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通货膨胀不仅会给经济运行造成困难,而且会给政府带来政治上的灾难,所以,举债就成了政府在短期内扩大收入的最佳选择。
这样,利率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政府筹资成本的大小。
如果利率上升,政府只能相应提高其债券利率,否则不足以吸引居民和企业(包括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
当利率高到一定水平,政府已难以承受高昂融资成本时,政府也会考虑采用通货膨胀的方式来降低其融资成本。
当利率降到一定水平、经济“过热”时,政府也会采用贴现率、准备金率或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提高利率,以便经济“软着陆”。
例如,2000年2月,格林斯潘第五次(自1999年6月算起)提高
联邦基金利率,使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达到6.00%,第四次提高贴现率,使贴现率达到5.5%。
最新资料显示,美国一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CPl)仅上0.2%,同时,商务部公布的去年12月贸易赤字为255亿美元,比预期的要低。
所以,在一向以抑制通货膨胀为己任的美联储看来,通胀压力无疑是加息的最重要依据,但是在CPI较小时,就业状况和股市状况就成为影响利率政策的两大因素。
格林斯潘也承认,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投资于美国股市,美联储在决策时必须比以往更加注重股市的变动情况。
这是因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美国股市,已经成为推动美国经济过热、滋生通货膨胀的温床。
格林斯潘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一方面反映了他想通过高利率挤出美国股市上的泡沫;另一方面高息也成了他手中的筹码,一旦经济泡沫破灭,连续降息就成为他挽救美国经济的“稻草”。
(2)在开放的条件下,利率的高低还影响到一国的对外经济活动。
理论上的探讨是利率平价理论,在现实中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进出口的影响;二是对资本输出输入的影响。
当利率水平较高时,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出口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高息抑制了投资,使得生产规模减小,出口降低,容易引起贸易逆差。
当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水平时,高息将吸引外国资本的大量流人(暂不考虑汇率变动)。
大量的外资涌人,虽可以暂时缓解国际收支逆差,但使用这些外资必须从不断创造出的生产成果中支付其本息,并且将占去本国部分消费资源。
此外,沉重
的还本付息负担还会造成新的国际收支逆差。
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就是一个证明。
(3)金融市场对利率的变动变得特别敏感。
a)中央银行通过政府债券的公开市场操作,不但可以影响商
业银行的准备金,而且可以引起各种贷款人相应地变动其
资金运用的结构。
例如,中央银行若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
债券,则不但可以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而且可以使
其他持有政府债券的结构和个人的资金运用可能性增大;
如果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则效果相反。
b)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各种期限的政府债券,可
以使长短期利率体系相联系地变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直
接变动基准利率,引导市场资金流向。
c)(3)中央银行通过贴现政策或公开市场政策,可以变动市
场利率水平以影响贷款人和借款人双方的决策。
对借款人
的影响是:一方面通过利率影响对某种资金的需求成本来
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利率影响企业的成本甚至利润分
配来发挥作用。
对贷款人的影响是:通过变动利率来影响
贷款人的信用提供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