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蒿类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的蒿类意象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 )
诗经中的蒿类意象
子曰读《诗经》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诗经》多利用植物比兴,其中的蒿类植物是一个重要类别。笔者统计《诗经》中有大量的关于蒿类植物的记载,其中蒿、蒌、艾、萧、蓍、蔚、芩、苹、莪均是指蒿类植物。
1.蒿
《诗经》中可见凡二例。即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小雅鹿鸣》),又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小雅蓼莪》)。菣即香蒿也,《尔雅》、《毛传》皆注蒿,菣也。郭璞云,今人呼为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2]。《蓼莪》中用蒿的
三个种类来起兴以表达一种忧虑的心情。
2.蒌
出自翘翘错薪,言刈其蒌。(《周南汉广》)句。陆玑指出蒌即蒌蒿,说其叶
似艾,白色,长数寸,高丈余,好生水边及泽中
[3
],蒌蒿为多年生本草,植株有香气,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各省,因古今皆食之,而且《救荒本草》中称蒌蒿可解河豚毒,蒌蒿被视作是食用功能和药用功能俱全的良草。
在《诗经》中不乏此意象,共八例,但是所表达的含义不同,多为动词,仅在《王风米葛》彼米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中表达蒿草植物之意。艾,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全草可供药用,叶可制成艾绒,供针灸用[4]。《王风采葛》中用艾来表达三年时间,因艾草长得越久越好,最久者可达到三年。
4.萧
于《诗经》中凡五见:出自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王风采葛》),又冽彼下泉,浸彼苞萧。(《曹风下泉》),又岁聿云莫,采萧获菽。(《小雅小明》)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大雅生民》)再《小雅蓼萧》每一章的开头均有出现蓼彼萧斯。萧,艾蒿也。其中《王风采葛》、《曹风下泉》、《大雅生民》、
《小雅蓼萧》等篇中的萧意象都是有表示有香气的青蒿,是一种用为祭祀的香料。而其中《王风采葛》中的萧,因其生长的规律的原因,用于表达时间长的意象,此处的萧和上下章中出现的葛和艾一样都是表示时间的起兴。诗人使用一种重章叠唱的方式,用以表示想念之深切。
5.蓍
出自《曹风下泉》篇的冽彼下泉,浸彼苞蓍。蓍,多年生草本,其根茎极细,全草可以入药,其茎、叶可以用于制作香料。在占卜者眼中将筮与蓍视为占卜工具,筮与蓍被认为是具有神性的植物。因此,在古代文学中凡出现蓍字,多跟祭祀和祈神有关。
出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小雅蓼莪》),《尔雅》清楚的指出蔚即牡蒿,谓其为蒿之无子者[5]。陆玑云三月始生,七月华,华似胡麻而紫赤。八月为角,角似小豆角而长。一名马新蒿[6]。当时牡蒿的用途不大,因此《小雅蓼莪》中,诗人用牡蒿来比喻自己无为而有违父母的期望。
7.苹
出现在《小雅鹿鸣》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郭璞、郑玄及
《尔雅》均称苹为籟蒿。陆疏云:籟蒿,叶青白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7]《鹿鸣》以苹为起兴。《毛传》:鹿得苹,悠悠然鸣而相乎,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苹是鹿所喜欢取食的植物。[8]
8.莪
见于《诗经》中凡两处,分别是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小雅菁菁者莪》),及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小雅蓼莪》)。陆玑云莪,蒿也,一名罗蒿。三月中茎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颇似蒌蒿。[9]这两首诗中的莪均是指那种生长的很茂盛很鲜嫩的一种蒿,以此比喻生命力旺盛的那种状态。
9.芩
在呦呦鹿鸣,食野之芩(《小雅鹿鸣》)中出现,芩即黄芩,陆玑云:茎如钗股,叶如竹蔓,生泽中下地咸处,为草贞实,牛马亦喜食之[10]。此处的芩和上两章的蒿一样用于比兴。开篇就营造了一种主客相互交
谈、宴饮,关系融洽的气氛。
10.蘩
出现在于以采蘩,于沼于沚。(《召南采蘩》)中。疏传:蘩,皤蒿也。[11],凡,艾白色为皤蒿,今白蒿也。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12]诗一开篇就描写了忙于采蘩的宫女们,她们来往于池沼、山涧之间,那是为了即将开始的宗庙供祭做准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蒿类植物在《诗经》中的确多次出现,那么为什么蒿类植物在《诗经》中频繁出现?笔者析其原因有三:
第一,蒿类植物的常见性
蒿类植物是多年生的草本,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野草类别。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那嗷嗷叫的鹿儿在吃着原野上的籟蒿,此处的籟蒿是生长在原野上,而《召南采苹》中的籟蒿又是生长在南涧。《诗经植物图鉴》也记录了萧的分布,一般是在蒙古、甘肃、河南、四川、云南等海拔低处,艾则分布在中海拔的之荒地、路边、山坡、草原等地区[13]。可见蒿类植物不但分布区域很广泛,而且生长的环境也很普通,因此蒿类植物在当时是随处可见的。
第二,蒿类植物的物用价值
蒿类植物具有食用价值及药用价值,虽然它们是很容易找到的野草,却也能得到人们更多的宠爱。蒿类植物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不但马、牛、鹿喜欢吃,蒿类也一直是人们喜欢的一种野菜。人们把食物写进文学中,表达对自然、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激。在通过对蒿类植物的渐进了解,人们发现了蒿类植物同样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当人们饥饿时,可以拿蒿来充饥;当人们生病时,蒿类又可以拯救其
性命;蒿类可以养活他们的牲口,还可以拿来当柴生火。蒿类植物有
如此多的功用,也因此为大家所喜爱,把蒿类作为礼物馈赠他人,也
体现了人们对蒿类植物的推崇。
第三,蒿类植物的象征意义
蓼蓼的莪和萧,菁菁的莪都是草类中的高大茂盛者。这类植物都以其高大、茂盛引起先民们的联想,蒿类让人们遐想到的的是正直的、积极的君子,是《鹿鸣》中愿意与宾客们分享的君子,是《菁菁者莪》中乐且有仪的君子,是《蓼莪》中那个想要赡养好父母的君子。因蒿类植物具有芬芳的香气,属香草,故常用于祭祀场合,所以这也是一种祭祀的文化信息符号。
蒿类植物在先秦文学中的频繁出现,当然对后世文学也很有影响。在王维《春园即事》中有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一句。诗歌中体现诗人安逸闲适的隐居情怀。而在杜甫的《秋雨叹》组诗其三中有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一句,诗人从广阔的外界回到了自己的陋室之中,虽暂时将现实隔于门外,可他仍心系天下,故有稚子一句对其反衬,表示他对现实藩篱渴望突破的心情。可见后世对蒿意象也有了扩充,赋予了蒿类植物隐逸思想。蒿类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发展和影响,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