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类型:
1. 正强化 : 行为结果使积极刺激增加,行为增强
2. 负强化 : 行为结果是消极刺激减少,行为得以增 强
3. 消退: 行为结果导致积极刺激减少,行为反应减 弱。
4. 惩罚: 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增加,从而是行为 反应减弱
五、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内脏活动的调节,是可以通过学习达到 一定程度随意控制的。
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理论)
弗洛伊德十九世纪末创立
主要理论观点: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 论,性心理发展理论,释梦论,防御机 制理论
Sigmund Fr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ud:S.弗洛伊 德
(1856-1939) ,奥地利 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 派的创始人。作为 20世 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 学术流派之一,弗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 理学、教育学、哲学、 人类学、文学艺术、伦 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 大影响。
前意识: 当前意识不到但随时可意识到的那些心 理要素,意识的边界以外的某些心理内容。通 过集中注意或他人提醒能进入意识领域的心理 活动
(二)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
本我 —— 快乐原则 自我 —— 现实原则 超我 —— 至善原则
(三)性心理发展理论 认为人的心理在性本能驱力和环境的影响下, 经历五个发展阶段:
行为学习理论的主要局限:
?对人的行为解释来源于动物实验,过于 简单
?环境决定论,忽略了人的认识作用 ?陷入客观主义、机械主义
第三节 认知理论
一、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认知:信息为人接受后经历的转换、 简约、合成、储存、重建、再现和使用 等加工过程
学习概念是行为疗法的核心
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强调环境刺激对 行为反应的影响
经典条件反射模型
刺激
反应
? 经典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建立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 1. 强化 2. 泛化 3. 消退
四、斯金纳、桑代克: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重视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作 用,认为人类的行为反应可因操作性条件反射 而形成或改变
(3)观察者的参与程度:这与主动参与或是被 动的观察有关。主动模仿更有利于行为的发生。
行为学习理论的主要意义:
? 理论观点是通过严格控制的心理实验获得,不 只是依据推理,使心理学走向客观研究道路
? 解释人们的一些正常、异常行为的获得与消除, 促进了心理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对指导教育、 技能的训练、心理治疗等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 。
或减少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次数。
影响示范作用的因素:
(1)被模仿者的特征:如相似性、能力、 地位等。被模仿人与观察者相似,则观 察学习其行为的可能性大;模型的知名 度高,模仿的可能性也越大。
(2)观察者的特征:如依赖性、从属性、安全 性等。观察者依赖性强、缺乏安全感等更倾向 于模仿他人的行为,模仿学习也更易于发生。
B.F.Skinner:斯金纳
(1904-1990) ,美国行为主 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 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 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 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 金纳箱。1950 年当选为国家 科学院院士, 1958 年获美国 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 献奖,1968 年获美国总统颁 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 学奖。
一、主要理论内容 (一)潜意识理论
将心理活动分为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三个层次
意识:能被人觉察和感知到的心理活动,是心理 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
无意识(潜意识): 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部 分心理活动,这部分内容通常是不被外部现实、 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欲望或过去 创伤性的经历
六、班杜拉:示范作用(社会学习理论)
人可以通过对社会生活中的模型行为的观察和 模仿,学会新的行为。
班都拉提出,示范作用包括四个阶段: ? 注意阶段:集中注意,准确地感知对方的行为。 ? 保持阶段:记住要模仿的行为。 ? 行动阶段:行动的再现过程,学习者表现出观
察对象的特征性行为 。 ? 强化(巩固):又称为动机建立的过程。增加
? 重视潜意识的研究,不仅扩大了人格心理学研 究的范围,而且对个体行为的深一层认识提供 了条件
? 重视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重视行为 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这对现 代发展心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 弗洛伊德的历史贡献,不仅在于心理学方面, 而且在哲学、人类学、教育学等方面
局限性 : ? 理论主要来源于临床观察和个案研究,依赖
弗洛伊德的著作
?《梦的解析》( 1900 年)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 1901 年) ?《性学三论》《少女杜拉的故事》( 1905 年) ?《精神分析引论》( 1910 ) ?《图腾与禁忌》( 1913 ) ?《超越快乐原则》( 1920 ) ?《自我与本我》( 1923 ) ?《文明及其缺陷》( 1930 )
于推理,缺乏科学实验验证 ? 强调性本能是心理发展动力,具有泛性色彩 ? 过分强调无意识的心理冲突而忽略了社会环境、
文化的影响 ? 研究对象主要是病人,结论的代表性受到质

新精神分析学派将关注从“本我”移植到 “自我”,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 身发展论。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行为的概念
行为: 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包 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
二、行为学习理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创立行为主义学派
观点:人的正常的或病态的行为(包括外显行为 及其伴随的心身反应),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 学习是支配人的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一个重 要因素。
行为学习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经 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 学习理论,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点是 学习。
1.口欲期(出生 — 1岁) 通过口腔部位的刺激获得快感
2.肛欲期(1 — 3岁) 从自身控制大小便中获得快感 3. 性器期(3 — 5岁) 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
4. 潜伏期(6 — 12岁) 性力从自身转移到外界:学习、游戏 5. 生殖期
二、精神分析理论述评
精神分析理论的许多观点、理论至今仍是心理学 和精神病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对心理学理论 体系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