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少数民族的采风调查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贵州少数民族的采风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12年3月22日至2012年3月26日

调查地点:广西南丹、贵州黔南州等地带

调查对象:白裤瑶、毛南族、苗族、侗族

调查方法:走进瑶族、走进毛南民族村、走进苗寨

调查人:黄琳、兰婧、邓淑仪

调查分工:黄琳——资料整理;兰婧——论文编写;邓淑仪——论文修改整合

一、前言

学校为了使我们音乐生对民族民间音乐初步有所了解,组织我们对贵州一带一些少数名族进行采风。通过采风,使我们初步了解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的原生状态,使我们能更直接地体验民族民间音乐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让我们丰富和提高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知识。同时在采风过程中培养我们敢于克服困难,独立工作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民族特色

为期5天的贵州采风活动已经结束了。临行前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旅程结束后,细细品味,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珍藏的地方。跟着导游,一路往贵州走,南丹、荔波、西江、岜沙、肇兴,都印上了我们的足迹。

<一>、白裤瑶

第一天早上8点我们从学校出发前往南丹,经过7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南丹,然后前往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了解白裤瑶的节庆仪式、民族歌舞、染织工艺,谷仓和各式民居等。我们到了白裤瑶博物馆看到白裤瑶族人的热情,她们在门口给我们唱了歌,白裤瑶有个习俗,就是在进去博物馆之前要喝一杯

玉米酒,喝了这杯酒,就等于接受了他们的祝福。进去之后我们根据墙上的照片,绘画,和解说员的解说了解了一些白裤瑶人们的生活文化等。之后,白裤瑶的村民们还给我们表演了打铜鼓、打陀螺、吹牛角、吹拉利、吹木叶,女人织布、纺纱、画裙相关的舞蹈,我们还参与了瑶民打陀螺民族娱乐活动,同学们屡试不爽。

白裤瑶的音乐多与鼓为主。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常见的神器,白裤瑶的铜鼓表演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演奏时把铜鼓悬挂起来,演奏时每面铜鼓由两个鼓手组成,前面的鼓手持鼓槌敲击铜鼓,主要敲打在鼓面上,两拍都打在鼓心,后面的鼓手则拿木桶对着铜鼓的底口,配合作前面的鼓手击作前后运动摇气,增加共鸣并将声波冲回鼓中,使鼓声发出带波浪起伏样的声音,声音浑厚深沉,能传远处的声音。舞者(十几到几十人)围着铜鼓,随着铜鼓的鼓点节奏起舞。在南丹白裤瑶地区有200多面的铜鼓,过去的铜鼓一般都属于集体所有(家族),铜鼓还分有公母,我们在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里看到的应该是母的。过去,为了安全,铜鼓一般都藏在山里,不像现在都放在家里供奉起来。现在一般经济过得去的人家都会购置铜鼓,作为精神寄托上的一件重大事情来对待,并作为传家宝一样传给子孙后代。

白裤瑶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他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创造了服饰文化、婚恋文化、歌谣文化、丧葬文化、铜鼓文化、建筑文化、陀螺文化。白裤瑶的着装很有他们自己的民族特色,最独特的就是男人的白裤,这是白裤瑶名称的由来。他们裤子齐膝,裤脚秀有五条红线秀织的红边,像手的五指形状。衣服对襟,圆领背开一小叉,有的襟底镶花边。包白头巾,裹里白外黑绑带而得名。白裤瑶妇女四季均穿齐膝百褶裙,裙边绣红线,裙面为蜡染的淡红色环形图案。婚恋文化是恋爱中,女子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动选择,大胆追求,女子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男子处于从属地位。结婚之后,女子从夫居住,绝对服从男子的领导。

<二>、毛南族

第二天我们前往荔波的小七孔景区,之后再去卡蒲毛南族民族村。

在小七孔景区有著名的小七孔桥,是当年西南地区通往广西的唯一的通道。我们进入景区的在观光车上看到那里的水蓝的好美丽,我们是第一次看到那么蓝那么美,我们的路线是先到了卧龙潭瀑布-鸳鸯湖-翠谷瀑布-水上森林-拉雅瀑布-小七孔古桥。

小七孔有一奇景——鸳鸯湖,鸳鸯湖湖水如油,碧绿而凝重。因湖中有两棵并排参天的大树而得名,这两颗大树半截在水中,枝叶则在上方交握,雌树纤巧秀丽,雄树则两三人才能环抱过来,雄壮挺拔。湖面幽静,水道四通八达,不小心还会迷路,不过湖中经常会有领路的船只行走,一旦迷路只需静静等待救援即可。湖的四周由各种颜色的植物组成,密密高高地包了好几层,在湖中荡舟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绿色当中还掺杂着红色、粉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美丽而温暖。

到了毛南族之后了解到了,毛南族是平塘地区最早的土著名族,毛南族多聚居的平塘县卡蒲、者密两乡镇。卡蒲毛南族乡是贵州省唯一的毛南族乡。毛南族民歌以古歌、地名歌、礼俗歌较为普遍。毛南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至今仍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猴鼓舞”、“火把舞”、“耕种舞”、“拦门舞”(榄堕舞)等。

毛南族服饰独特,男穿蓝色土布长衫,腰束有须腰带,包白头帕,女穿蓝衣青裤,衣服长过膝,袖口大至30厘米,领口、袖口、衣边、衣脚、裤脚皆用青布镶滚成褶大滚边,滚边内侧镶彩色大栏杆和小花边,腰束青绣花围腰,胸挂银链,双手戴银镯或玉镯,颈戴项圈,脚穿夹尖绣花鞋。年轻女子留长发,扎独辫,已婚妇女将发挽于脑后,称“绾梗交”。别银簪,铜簪或玉簪,头搭青布帕,称“搭腰罗帕”。毛南族主要节日有火把节、迎春节,也过清明、四月八、七月半、重阳、小年和春节。在这些节日里,毛南人往往渗入本民族自己的内容,使之更加丰富多彩。毛南族的民族体育活动主要有赛马、斗牛、斗鸡、射箭、打秋千、打棉线球、踢毽、斗地牯牛等。

<三>苗族

关于苗族,我们游览了西江的千户苗寨,西江岜沙苗寨。

1、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寨,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仅有的,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西江千户苗寨是全国最大典型的苗族吊脚楼村寨,被誉为“苗族露天博物馆”

在西江苗族博物馆里,我看到了一些苗族常用的器乐。管乐乐器:有芦笙、芒筒、夜箫、姊妹箫、笛、唢呐等。弦乐乐器:多为伴奏乐器,主要有二胡、古瓢琴、月琴等。打击乐器:有铜鼓、木鼓和皮鼓。

西江被誉为“歌舞的海洋”,以歌抒情,以舞庆丰收,成为代代相传的民族古风,我们当天下午去参观了苗寨原生态民族文化展演。

苗族的舞蹈主要有芦笙舞板凳舞等。苗族舞蹈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他们手摆动位置不高,幅度不大,而脚却可以任意伸缩,舞姿自然晒脱。

苗族飞歌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歌曲形式,又称之为“喊歌”、“山歌”,多在山野林间和田野地头演唱,特点是音调高昂,气势雄浑,节奏舒广自由,旋律起伏的啊,热情奔放,似在向远山呼喊。

2、岜沙苗寨

岜沙,最后一只枪手部落。我们在准备进入岜沙苗寨的时候,他们还鸣枪,以表对我们的欢迎。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全村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那里的男子头顶挽有发髻,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女子身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绑腿。

岜沙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管是什么节庆,都喜欢吹芦笙、踏歌堂。佳节期间,他们各自从家里拿出芦苼,几十名男女围成一个较大的圆圈,男人们吹奏芦笙,妇女们则围成一圈,随着芦笙的节奏缓慢地踏歌起舞。岜沙苗族的舞蹈体育具有刚劲、粗犷的野性之美,显示了岜沙人世世代代常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