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从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出发,结合河南科技学院的实际情况,对于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紧抓学科专业特色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办学形式等措施,来实现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
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长期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高等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是为了人。为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周济同志讲,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结合河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重视学习、重视学生、重视人才的思想,要抓住三个“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各级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体,但各级管理人员的主体性作用也不容忽视。
(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落实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学校发展的建设者,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质量是决定学校声誉、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变量。因此,学校的发展要特别强调“以师为本”。可以通过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尊重他们的学术和人格,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校可以实行学术休假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际或国家级的学术会议;制定更加优惠的引进人才政策,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可以革新现行的以奖惩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实施一种着眼于
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体和学校共同成长的校本发展性评价制度;可以成立由教师高度参与的学校委员会,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的决策和管理,切实保障教师的教学科研主体地位,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二)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学生是根本。培养合格人才是高校的根本目标。因此,要实现学校的协调发展,特别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培育英才的办学理念,并且围绕培育英才的目标,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心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增强,更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生智慧的凝练;不仅关心学生的就业现实,更要关心学生的长远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把提高学习能力视为步入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实现以人为本。
(三)坚持以人为本,还要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主体作用
学校的各级管理人员,是学校规划的设计者,是学校政策的制定者,在不同层面承担着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因此,每位管理人员都必须深入学习,思考得更深一些,切实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工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改变思维方式,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管理工作效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各级管理干部更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有效管理的理念,不断听取意见反馈,及时进行反思性总结;要积极主动与兄弟院校的同属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借鉴先进经验,提高管理绩效。
二、抓住学科专业特色建设这个核心,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在回答“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办学特色是一所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沉淀、积累、形成的价值取向,是在人才培养方式、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机制、教育风格、师生精神面貌等各方面表现出的一系列相对稳定的特征。它既是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和优势所在,又是办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和建设目标,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办学特色作为大学水平的重要内容,是检验和指引大学办学方向的标尺,解决“大学怎样发展”问题。一般地,构成大学办学特色的中心要素是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的特色。而在上述四个中心要素中,学科和专业特色应该是大学办学特色的核心。因此,要保持我院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就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突出办学特色,关键是要抓住学科专业特色建设这个核心,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牢固树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思想
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并且与初、中等教育的根本区别体现在学科专业教育的特征上。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龙头,它能带动学校教师实力的增强、实验设施的改善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而学科特色在办出学校特色中起主导作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都取决于学科建设的水平和特色。因此,一所大学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思想,确立并不断巩固学科建设为龙头的中心地位,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院在开展转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大讨论中,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牢固树立这一思想,并不断巩固这一中心地位。
(二)大力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向高水平、高层次、研究型方向发展
根据高等教育专业综合化趋势,按大的学科类群逐步进行调整,将内涵相近的系、科、专业合并,形成优势学科,组建学科专业的“航空母舰”。同时,还要抓好重点突破,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调整学科布局,发挥多学科优势,加强学科交叉,培育学科增长点,并不断优化学科体系,继续增强优势学科实力和竞争力,全力打造强势学科群。我院现有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这些学科在我院建设时间长、师资力量较强,是我院的优势学科。针对优势学科,应以硕士点建设为契机,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迅速做大做强,使之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学科。这些优势学科偏重于农科类,在招生过程中,生源不好,毕业生就业困难,因此,可控制招生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向高水平、高层次、研究型方向发展,摆脱目前的困境。另外,我院应抓住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得以批准的大好时机,加强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迅速申办更多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培育高起点的特色学科,集中力量使某几个学科处于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
(三)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加强专业建设
根据当地或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确定社会急需、学生就业有市场的专业,建立名牌专业。要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以现有的专业为依托,制定出专业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快专业改造的步伐,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大大拓宽专业口径,设置必要的专业方向。加快新专业建设,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为原则,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做好新上专业的基本建设。我院机电类、艺术类、信息管理类、计算机类、中文类、国贸类、法律类等专业,招生有生源,就业有市场。因此,应加大这类专业的招生力度,扩大专业规模,拓宽就业市场,提高办学效益。同时,一些相关专业开办时间较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所以加大专业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也是当务之急。
三、适当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办学形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