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编自国学网文章《从明清时期的农业科学家看 农业人才问题》作者:游修龄
文化重心的南移(二)
汉代以来我国政治人才的地域分布演变状况
“从汉至唐,全国人才集中于黄河流域,唐朝共有宰相369人, 90%时是北方籍。
北宋和南宋是北南人才的转折点,宋代河南出宰相21人,其中 北宋18人,南宋3人;宋代浙江出宰相24人,其中北宋4人,南宋 20人,既是证明。
——摘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山东大学出版社第475页。
请思考:
古代的人口迁移和今天的人口迁移有 什么区别?
古代人口外迁是主要因为战争动乱,无 法进行农业生产迫使的;而现代人口的南迁 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一是科技人员和大学 生涌向南部沿海开放区,二是农村劳力流向 城市,促进经济的发展。
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历史启示
——摘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山东大学出版社,第463—468页。
过程
1、初步开发
孙吴、东晋、南朝
完整的作物体系 耕地面积和产量提高
手工业和商业 建康
2、逐渐超过
中唐以后
水利事业 扬州
3、完全超过 北宋首都汴京
两宋以后
“苏湖熟,天下足”
我国商业中心的南移
中唐以后,长江流域的扬州和益州(成都), 商业繁荣,经济地位已凌驾于长安、洛阳之上, 当时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分析一下,为什么诗人那 么怀念江南呢?
白居易
江 南 风 情
请思考: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 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 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原因使江南 得到开发?
一、四大经济区域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二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 第二次高潮——唐代安史之乱 第三次高潮——北宋靖康之乱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 心的南移
研究性学习
1、研究内容
(1)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北方在前半段时间兴 盛的原因 (2)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后的现象 (3)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5)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
一、四大经济区域
知识之窗
•古代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1.传统农业区,经济实力强,长期是全国经 济重心(含两个经济区) 2.经济尚未开发
3.地势复杂,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
我国西汉时期 的四大经济区 各有何特点?
从地理学的角度大家谈一 谈为什麽山东、山西长期居 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明初的科举,南人及弟者十倍于北人,以至于不得不采用南 北分卷,勉强维持南北人数的均衡。
清初顾炎武评价北方文化时曾说:‘今日北方有二患,一曰地 荒,一曰人荒。’地荒是指北方经济的衰退,人荒是指文化上的衰 落。
有清一代,著名的学者绝大多数为南方人,如顾炎武、黄宗 羲、王夫之等,江苏省的状元就占全国的一半,明清文化已经以 南方文化为主。”
——《中国古代经济史》山东大学出版社 齐涛主编
文化重心的南移(一)
明清时期我国农学家(共72位)的地域分布状况
地江福山江安直河陕四广湖贵山 域苏建东西徽隶南西川东北州西
人 数
18
6
5
4
3
3
2
2
2
1
1
1
1
图表解读:从中可见明清时期的农学家绝大多数集中在江苏浙 江两省,占总数的54.92%,按东南六省计,则占到总数的80.28%, 农学人才的这种集中分布,和明清时期我国东南人才研究的分布状 况非常相似,只不过农学人才的数量很少而已。
一、四大经济区域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拓展材料:
1、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南方户口超过北方,户口分布重心的南移 (2)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超过北方 (3)南方地区在国家财政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练习
C 1: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 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 由南方流向北方
D 2:两晋之际,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
)百度文库
战乱 少数民族内迁 自然灾难 环境恶化
A B C D
B 3:唐宋时期导致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
明代宰辅189人,南方籍占2/3以上;明代文魁(状元、榜眼、 探花、会元)244人,其中南方占88%,北方占12%。
清代博学鸿词267人,江、浙、赣、皖四省即占75%。” ——改编自国学网文章《农业和文明发展》作者:游修龄
文化重心的南移(三)
明清文化以南方文化为主
“元明清三代,南方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的地位不可动摇。 南北文化的差距伴随着南北经济差距的加大日益扩大。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 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为 500~800毫米,雨季集中于夏季高温 的七八月份。这一地区普遍是黄土, 保水保肥能力虽低,但有较好的毛 细作用,能将土壤下部的肥力吸收 到地表,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对肥 力、水分要求不高,在幼苗期间特 别能耐旱,成长期又需要高温多雨 的作物粟和高粱的生长。
与今天的山东、山西地理概念不同。 它们以河南崤山分界,以东称为山东, 以西为山西。因为崤山附近有函谷关, 所以又有关西、关东之称。山东包括了 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及晋南、苏北、 皖北等部分地区。历史上这里被称为中 原。山西在战国属于秦地,大体是以关 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
一 西汉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多样性、不平衡)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 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 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 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 方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 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只有 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2、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河 道纵横,以种植稻耕农作物为主。西 汉时由于这一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 术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 力差距较大。
3、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 瘠,由此形成传统的畜牧业和半农半 牧区。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文化重心的南移(二)
汉代以来我国政治人才的地域分布演变状况
“从汉至唐,全国人才集中于黄河流域,唐朝共有宰相369人, 90%时是北方籍。
北宋和南宋是北南人才的转折点,宋代河南出宰相21人,其中 北宋18人,南宋3人;宋代浙江出宰相24人,其中北宋4人,南宋 20人,既是证明。
——摘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山东大学出版社第475页。
请思考:
古代的人口迁移和今天的人口迁移有 什么区别?
古代人口外迁是主要因为战争动乱,无 法进行农业生产迫使的;而现代人口的南迁 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一是科技人员和大学 生涌向南部沿海开放区,二是农村劳力流向 城市,促进经济的发展。
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历史启示
——摘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山东大学出版社,第463—468页。
过程
1、初步开发
孙吴、东晋、南朝
完整的作物体系 耕地面积和产量提高
手工业和商业 建康
2、逐渐超过
中唐以后
水利事业 扬州
3、完全超过 北宋首都汴京
两宋以后
“苏湖熟,天下足”
我国商业中心的南移
中唐以后,长江流域的扬州和益州(成都), 商业繁荣,经济地位已凌驾于长安、洛阳之上, 当时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分析一下,为什么诗人那 么怀念江南呢?
白居易
江 南 风 情
请思考: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 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 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原因使江南 得到开发?
一、四大经济区域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二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 第二次高潮——唐代安史之乱 第三次高潮——北宋靖康之乱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 心的南移
研究性学习
1、研究内容
(1)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北方在前半段时间兴 盛的原因 (2)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后的现象 (3)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5)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
一、四大经济区域
知识之窗
•古代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1.传统农业区,经济实力强,长期是全国经 济重心(含两个经济区) 2.经济尚未开发
3.地势复杂,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
我国西汉时期 的四大经济区 各有何特点?
从地理学的角度大家谈一 谈为什麽山东、山西长期居 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明初的科举,南人及弟者十倍于北人,以至于不得不采用南 北分卷,勉强维持南北人数的均衡。
清初顾炎武评价北方文化时曾说:‘今日北方有二患,一曰地 荒,一曰人荒。’地荒是指北方经济的衰退,人荒是指文化上的衰 落。
有清一代,著名的学者绝大多数为南方人,如顾炎武、黄宗 羲、王夫之等,江苏省的状元就占全国的一半,明清文化已经以 南方文化为主。”
——《中国古代经济史》山东大学出版社 齐涛主编
文化重心的南移(一)
明清时期我国农学家(共72位)的地域分布状况
地江福山江安直河陕四广湖贵山 域苏建东西徽隶南西川东北州西
人 数
18
6
5
4
3
3
2
2
2
1
1
1
1
图表解读:从中可见明清时期的农学家绝大多数集中在江苏浙 江两省,占总数的54.92%,按东南六省计,则占到总数的80.28%, 农学人才的这种集中分布,和明清时期我国东南人才研究的分布状 况非常相似,只不过农学人才的数量很少而已。
一、四大经济区域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拓展材料:
1、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南方户口超过北方,户口分布重心的南移 (2)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超过北方 (3)南方地区在国家财政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练习
C 1: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 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 由南方流向北方
D 2:两晋之际,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
)百度文库
战乱 少数民族内迁 自然灾难 环境恶化
A B C D
B 3:唐宋时期导致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
明代宰辅189人,南方籍占2/3以上;明代文魁(状元、榜眼、 探花、会元)244人,其中南方占88%,北方占12%。
清代博学鸿词267人,江、浙、赣、皖四省即占75%。” ——改编自国学网文章《农业和文明发展》作者:游修龄
文化重心的南移(三)
明清文化以南方文化为主
“元明清三代,南方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的地位不可动摇。 南北文化的差距伴随着南北经济差距的加大日益扩大。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 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为 500~800毫米,雨季集中于夏季高温 的七八月份。这一地区普遍是黄土, 保水保肥能力虽低,但有较好的毛 细作用,能将土壤下部的肥力吸收 到地表,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对肥 力、水分要求不高,在幼苗期间特 别能耐旱,成长期又需要高温多雨 的作物粟和高粱的生长。
与今天的山东、山西地理概念不同。 它们以河南崤山分界,以东称为山东, 以西为山西。因为崤山附近有函谷关, 所以又有关西、关东之称。山东包括了 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及晋南、苏北、 皖北等部分地区。历史上这里被称为中 原。山西在战国属于秦地,大体是以关 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
一 西汉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多样性、不平衡)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 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 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 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 方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 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只有 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2、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河 道纵横,以种植稻耕农作物为主。西 汉时由于这一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 术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 力差距较大。
3、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 瘠,由此形成传统的畜牧业和半农半 牧区。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