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理论研究综述——后现代主义的陌生人时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卷第1期2019年1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malofH unan U nizersliy of Sdeice and Engineemg
VoL40Nol
Jan2019陌生人理论研究综述
--后现代主义的陌生人时代
雷振华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摘要:论文对陌生人理论研究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勾画出后现代背景下餉当代陌生人形象,认为:具有存在于世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普适的人人具有的陌生人体验的每个个体.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陌生人理论;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219(2019)01-0144-03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齐美尔提出的陌生人概念中所隐含的亲密感与陌生感并存的深意仍在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解读,这也带来了陌生人概念的多维度分类。

由于研究领域的扩张,对陌生人的研究不再只停留在描述种族和文化差异的经验上,在随后的研究中,现象主义、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等都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对陌生人不断进行解读,都通过自己的分析方法展示了“陌生人经验在当代社会无处不在”的研究结果。

这些分类建立在研究者们在运用不同概念和理论方法对陌生人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是对其细微差异进行识别和分析的结果。

陌生人概念由多种配置组成,并没有固化的类别。

对陌生人的解读存在于一系列理论话语的交叉路口,每种理论话语对陌生人概念的解构都至关重要,它们集合在一起才能构成陌生人理论的整体—
—后现代主义的陌生人时代(StrangerEia)。

-陌生人理论缘起及分类
陌生人理论发轲于齐美尔发表的《陌生人>1文lll51M16>“用以指那些今天来、明天留下的漫游者,或者不完全被社会系统的其他成员接受的人,并且认为不同文化群体的人彼此之间是陌生人。

”随后在社会学、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REPaik(20世纪初)将陌生人概念引入到社会学理论中,提岀迁移者(migrant)和边缘人(maiginalman)概念,“用来指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对两个世界都陌生的人”“是'文化混血儿',是在未完全相融的文化边缘生活的个体”“边缘人是指的一种希望加入当地社区或群体但被排
收稿日期:2017—12—11
基金项目:2016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他乡与我乡:媒介与城市青年新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项目编号16NDJC167YB)。

作者简介:雷振华(1979—),女,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传播。

144斥从而无法加入的人群。

”EB3'34与此同时,社会学家默顿(Robert K ing M erton)由陌生人提岀世界公民(oosnopolitan)概念,用来指"个人与自身系统之外的交流达到相对高的程度的人,与本地人相比,他更具有流动性,与社区之外的人也保持着朋友关系网”EB3-34W ood提出了新来者的概念。

“新来者是指刚刚来到某个社区或组织的人。

”㈤到了20世纪50年代,Sil意识到了边缘人只是陌生人的一种类型。

,"随后,Lome意识之前对陌生人概念的研究存在四种混淆不清的情况,而澄清这种混淆的方法就是对陌生人进行恰当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陌生人类型的完整分类模式。

Leviie通过将以主人社区对陌生人的反应分为强制性(主动)友好和强制性(主动)对抗两个层面,将陌生人对主人社区的兴趣分为拜访Visib居住Resideice,成员M an be品三种程度,依次交叉分析形成六种类型的陌生人:客人Guests寄居Sojjumer,新来者Najccmer,侵入者Bitaider;内部敌人liner Enemy,边缘人M aiginal
二两个研究角度
(一)陌生人社会一一后现代的都市景象
此后,社会学家将陌生人引入到都市社会变迁与建构的研究领域,讨论陌生情境中的陌生人问题,从M^er的陌生人矛盾心理分析砂,到LoafJand的陌生人如何在都市空间中建构安全感的研究⑺,为后来的学者进一步提出陌生人社会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在1990年之后的欧洲,社会学家开始从现代性的矛盾视角,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出发研究陌生人,沿着这条线索形成了当代对陌生人研究的一大领域:陌生人社会(Strangersjciety)的研究。

A曲Am in在《陌生人的领地》—书中阐述了多重性的城市生活会改变我们对超越种族划分的具体化描述特性的跨文化关系的思考方式。

他在人与人之间、人类与非人类之间、工作与休闲之间、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整体中去探讨陌生人社会。

并提出进行一种对即将发生的冲突的意识和培养能力、生活习惯差异化的教学过程,以实现跨文化链接的混合合作。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关于陌生人与社会空间的研究,其前身是齐美尔关于社会空间的阐述。

在后现代社会中,流动性成为陌生人的表征。

Alexander指岀社会空间是一种权利空间,其运作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认为在结构性排斥和陌生感归属之间存在着不确定关系。

并在文化社会学层面对“这个陌生人”进行了反思,提出用探讨陌生感与殖民主义、种族的和阶级统治以及现代西方历史上的民族冲突的关系的方式替代齐美尔的极度结构和还原方式,也替代默顿和科塞的结构功能再概念化方式来研究和发展陌生人理论。

191其后,PetErDiksnefer等人在研究中,将来自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互动的地点作为一般城市和特殊的公众城市空间的重要地方,认为进行有关跨文化接触如何被管理的理论调查十分必要。

他们仔细调查了文化、陌生人、演出、接触与城市建设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提出世界社会和情境地方的文化的理论思想的超级多样性。

认为城市以及其他地方的陌生人之间的跨文化互动是塑造当代世界社会的文化条件>首先,认为超级多样性是世界社会文化现实。

其次,从心理学借鉴实证证据说明陌生人之间的跨文化互动正是仪式化(程式化)的文化的可磋商的那一部分。

最后,将情境地点作为文化接触和城市环境之间的概念性关联点。

这个观点给出了陌生人、空间和情景语境与作为结果的遭遇地点之间的整体演绎的集合。

1101
(二)
陌生人个体---矛盾而统一的内心
现象主义与存在主义对陌生人的研究实现了一种交织,都通过自己的分析方法展示了“陌生人经验”在个体身上的矛盾统一体现。

A lfisd Schutz将边缘人与新来者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他采用现象主义的透镜来把握世俗的日常生活领域的陌生人经验。

把陌生人概念引入到对世俗的日常生活经验的观察中,为陌生人理论的普适性研究开启了一扇门。

在他看来,陌生人是试图融入主群体的他者,由于他们不能分享主群体成员认为的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基本假设或世界观,而很难被同化。

皿九迪认为Sdiutz关于陌生人的解读要从自然态度的结构现象学角度来理解,Schute的陌生人是超越了主群体自然态度的他者。

呵在他之后,沿着这条现象主义的发展线索,从H usq I,Heidegger、Levinas and M edarfonty的研究到Rtouer的解释学,一直到了Derrida 的解构主义学说。

&31
而存在主义则跳岀种族与文化的研究框架,更多地从生存的角度出发,提出陌生人经验在当代社会无处不在的认识。

在存在主义的表达方式中,陌生人的经验与自我疏离和自由找寻联系在了一起,自我疏离意味着对自由的找寻,将他者内化到自我本身之中。

研究者们通过对当代生活的观察,指出在当代用自我疏离来描述感受和焦虑的人越来越多。

其代表人物认为陌生人关系已经成为我们的普遍经验。

这个陌生人的版本与内部、内向、心理、焦虑、异化的自我相关。

这个陌生人缺乏绝对的安全感,也不再站在结实的陆地上,而是失去了方向与判断呵。

这个存在主义的局外人就是在文学领域中的Ka&a、Dostoevsky、Camus 和Sarte。

存在主义的陌生人体验的不是种族与文化的隔阂,而是对那些他们所在群体认为理所当然的自然态度的质疑所产生的隔离,披头士、嬉皮士等都可以纳入其中。

这就提岀了陌生人概念的一个新层面:自我内心疏离的层面的陌生人。

与此同时,心理学家们对当代的陌生人概念也做出了新的解读,并与存在主义的研究形成了交叉。

他们注意到了陌生人在与陌生国度发生联系时的无意识过程。

并声称陌生人并不考虑他者作为自我的外部对应。

认为他者是自我的一部分。

这个“被压抑的离奇的他者”本质上是主体构造的一部分晌。

Knsteva在对历史建筑的陌生感研究中,借鉴了心理学和社会学对陌生感的分析,指出“我们对内在他者爱恨交织的关系”是“离奇的陌生感”切。

她还提出个体通过与内在陌生感的内部斗争去关联外在的他者,“离奇的陌生感”取代了进入异质的他者,个体开始投射自己的陌生感到他者,“陌生感呈现为被心慌意乱的自我提供的防御”Q7,o 她实际上提出了对陌生人概念的新的理解,认为更大的自我认知只能通过承认个体的自我疏离获得。

认为解开人类处境和跨文化互动之谜的答案就在人类的潜意识深处。

除非我们能与自我“离奇的陌生感”妥协,否者在扎根与未扎根的外国人之间总存在深渊切。

同时,她还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陌生人的普世性存在。

“外来者在我内心,因此我们全部是外来者”切。

她不强调政治、经济等对陌生人经验的影响,认为个体对社会陌生人的反应源于个体潜意识的欲望和焦虑。

这种理论容易将跨文化交流的问题限制在潜意识的焦虑层面,但潜意识本身并不是充分的决定因素,社会、文化、历史等其他因素已被证实能与个体心理交互共存,从而影响行为11叫古迪昆斯特与金洋咏把“陌生人”定义为“来自于不同群体的不为我们所了解的人”,指出所有的交流都在某种程度上是跨文化交流,“从而把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置于跨文化交流的场域之中”[191o在人际交流层面提出了陌生人的新内涵。

整合了多重理论,提供了“与陌生人交流如何可能”的多元答案。

在此基础上,Gudykunstl993年结合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提出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Anxiety/Uncertainty M anagen eit)。

他从自我认知(Se]f€orient)>互动的动机(M otivatbn to iiteract)%对东道主的回应(R actions to Hosts)、东道主的社会分类(Social C at^orization ofH osts)、情境的过程(S itiiatbnal P ioces^s)、与东道主的联系(Connections wiih Hosts)>伦理的互动(E±dcal Iiteiactions)东道主的文化条件(Conditions of HostCuJUiie)等8个方面论述了“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中的24个跨文化影响因素和47个跨文化定理。

该理论假设认为跨文化适应是不确定性减少或控制焦虑在起作用,并引入“留意”(MiidfiiJng)作为焦虑郊确定性管理到实现跨文化调节的交互点,从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

凶】金在2001年提出了跨文化适应与传播整合理论(mtegiative Theoiy of C cm m un±at±)n and C loss-ciiJiuialA daptation),“试图解释所有人进入新的陌生的文化环境时所要经历的转变过程。

”从此,焦虑郊确定性管理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被广泛地运用到对陌生人个体、陌生人社交群体和陌生人社会各层面的跨文化交流研究中。

社会学、存在主义与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对个体在内在的他者的研究共同催生了陌生人理论在当代的另一大的研究领域:陌生人个体的研究。

目前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陌生人内在的包含与排斥、亲近与疏远等的矛盾统一性的研究方面。

研究者M ervyn H oigan提出了"陌生人关系" (StangaAp)的概念,并用它来取代陌生人的概念。

M avynHoigan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了陌生人之间的关系特征
145
上,将Stranger^iQ作为独特的社会关系,并调查其产生的条件。

并提议用Strangeidip概念作为一种突显存在于陌生人当中的生活关系特征的方式,这些方式能够使我们在如何看待团结和不平等方面变得更加深刻。

㈣此外,Viice M amtia从齐美尔对第三个元素、世界性的审美情感和天才的反思,使对齐美尔的陌生人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分析成为可能。

他认为其作品中关于陌生人和他者想法间的亲密关系的论述,为制造认识论立场的辩论提供了基础。

E21
结语
无论使用那种理论方法对陌生人概念进行研究和解读,也无论这些研究如何的交织杂糅,它们都共同认可齐美尔在陌生人概念上的权威,在对齐美尔原文用不同的理论和研究角度进行重新解读中去探索并建构“陌生人”新的理论体系。

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勾画岀后现代背景下的当代陌生人形象:具有存在于世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普适的人人具有的陌生人体验的每个个体。

这个“陌生人”从微观到宏观由三个层面的内涵:就个人而言,陌生感是自我的一部分,个体在自我熟悉感与自我陌生感的互动中推进自我认知的前进,这个存在于自我内部的他者正是自我认知的投射对象,这个他者能够促进个体在陌生感中对熟悉的自我产生反思,进而推动自我认知的进步和深化。

就网络社交媒介而言,进入者的跨边界性(跨地域、跨文化、跨种族、跨阶层)意味着每一个到来者都是陌生人,这个平台就是由陌生人组成的,这个远离熟人社区的环境给予了陌生人充分的个体自由,表达上的畅所欲言、身份上的隐秘性、进入与撤离某个群体的随时可实现性等都是陌生人身份带给个体人际交流的自适,使之获得在熟人社区无法得到的自由,为之带来了生命的主体性,使生命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实现与发展。

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陌生人”。

他们在身份与生活上是陌生的,但在情感上是亲密的;他们来去自由,既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快速流动,又会选择合适的群体驻留;他们是时代的漫游者,在不同的群体中的流动使得他们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他们身上的社会性是隐僵的,而个体性彰显。

陌生人身份使个体既享受到了亲密感所带来的人际认同和安全感,又能保持个体的自由。

这是一种空间(现实)距离遥远而心理(虚拟)距离接近的陌生人。

就陌生人社会而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深层次变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个体在空间上的流动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量与次的新高度,熟人社区、熟人社交圈随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普遍存在于社会之中的真实的陌生感,我们把它称作陌生人社会。

单位、街道、社区、村落渐渐失去了群体的意义,个体及家庭成为社会的基层构建单位,这就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之而来我们要面对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新社会伦理、新社会管理制度如何建立的问题。

参考文献:
口]德)盖奥尔格•西美尔林荣远译)社会学—
—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⑵单波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H]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2010.
[3]W oodN M The StrangerA StucJ/in Social Relationdips
N]N a Yoik C olun bja U nizersiiy Piess,1934.
146[4]S iuFC PThe SojDumerUl Am er±an JoumaJ.of Sociology,
195258(1)3544.
[5]L evine,D Sinm elataD istanceOn theH astDiy and System a-
t±s of the Sociology of the Stranger[J]Socjoi)gical Focus, 1977J.0(1).
[6e/er)Jn?he Stranger a nd The City p]The Am 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51,56(5):476-483.
[7]LofJand,L HAW odd of Stengers£)ider and A ction jn U f ban Public Spaced]Na YoikEasicB8ks,1973.
[8]G reg N obJe^Strsnge fem iliaritiesa re^onse to A曲Am in fe Land of Strangers p]jao^tities2013,20(1)31^36.
[9]A3exander)J C R athjnking S t range^ess:tan S t ructmes in Space to D isoDui^s in C ivil Society-口Thesis E Jevm2004, 79(1):87-104.
[10]PeterD hksn e^r;Jte H elbiechtand U3rike M ackmdt5iiu-ationalphces:isthinkiig geogisphies of interculimal inter-act±)n in s_5)erdi/er^ujtoan^)ace[J]G eogiafi^ca AnnaJen SeriesB3um an G eogisphy^014,96(4)299^312. [HJSchutzA The stiangeran essay in SDcjalpa/chology p]The Am erican jDumalof3DciDJogy,1944,X LIX:499-507.
[12]N asuH How is the otherappioaciied and oonc^)tLialized in
term s of Schutz's constiutize pheion ecology of the natmal attitude H um ans studies^00628(4)385396.
[13]K eamc/R and Sem onoviichJC A tthe thiedioldzforejg ner^
s^tengers/Dtheas¢4]血沢Keame/and K Sem onovirh/eds. Phenon ecologies of tiie strangertetw eei hostility and hos-pitalilyNev YoikFoidham Uni/ersiiy Press^Oll329. [14]D esse^酉/T Sttangeihood w iihout boundaries a n in
the sDcblogy of know ledge p]Poetics today,1996z17(4):599615.
[15]M ulle匚R J J1h em aiginal^lfan©dstmtial inquiry into nai^
M]A tbntic H jghlandsH um anities Pxess Mtematio-naX1987.
[16]v an AAhenEIThG other Co±)e/and JLeer^
s^i Q ds A lteriiy,jdentily,in age Elves&others in SDciety and sdiolar^rp M]Am stBidam:Rodcpi^l991U6.
[17]K risteva/JStrangers to ouz^h/es何]Na Yoik:W heats-heaf z1991:192A83,17,192.
[18]AndersDnJW£he m ethodobgy of ps/chological biogisp-hyJoumalof interdteplinaiy hastDiy,xi(3),1981:455-475. [19JHairiqiiesJC hanging the sub^ct^^chologysocial reguP atbn and subpctiviiyLondon M ethuei A ndersDn£L981H riqiiesJ.984.
[20]G udykunst W B An AnxoetyXmcertajntDy M anagen
4UM)ITheoiy ofSojDumerAdjjstamg]W B Guc^kunst Theorizing aboct Jritemiltma C cm m unicatbn M]Thousan-dOaksQA Sage^005:419^457.
[21]M ervyn HoiganStrangers and Stiangerdip p]Joumal of
SitEsmiltmal S t u«±es,201233£,607-622.
[22]V inoe M aiotla G eoig Sin m el,the Stenger a nd the SociDlo-gy of K now ledge[J]Joumalof Jiterculiuzal S t udjes.201233: 6,675-689.
(责任编校:张京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