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文言文《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1. 本文选自《》。
诸葛亮(181—234),字,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曾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 ”。
后来任蜀国丞相。
代表作有《》等。
2.释题:诫:。
子,
一般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
文题的意思是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淫.慢()励.精()险躁.(.)遂.成()穷庐.()三、重点字词解释:
1.夫.君子之行()
2.静.以修身(
3.非淡.泊.无以明志()
4.非宁.静.无以
致.远.
()
5.非志.无以成学()
6.险.躁则不能治.性()
7.非学无以广.才()
8.淫.慢.则不能
励.精
()
9.年与时驰.()
10.意与日去.()
11.将复.何及()
12.诫.子书.()
四、字词归纳:
1.一词多义
(1)学
①夫学.须静也()
②非志无以成学.()
(2)之
①学而时习之.()
②君子之.行()
(3)以
①静以.修身()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
(4)志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非志.无以成学 ()
2.词类活用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明:)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远:)
③非学无以广.才(广:)
④非志.无以成学(志:)
五、朗读停顿:
用“ /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六、句子翻译:
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
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
4.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
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翻译:
6.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七、课文默写:
1.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 志当存高远” 的座右铭,这两句
2. 《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
4. 《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八、内容梳理:
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怎样论述的?
答: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就是一个“静”字:。
2.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答:“ 。
3.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成才需要具有三个条件:。
三者的关系:。
4. 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
5. 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6. 积累成语、名句:
成语:
名句:
九、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1—4 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说明“淡泊” “宁静” 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 的“学” 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 《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 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②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4. 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①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以卑③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⑤;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⑥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
也。
可不慎欤?”
注:①恭:肃敬,谦逊有礼. ②尊盛:位高势盛. ③卑:低下。
④畏:同"威" ,威严。
⑤哲: 明智,聪明.⑥由: 奉行, 遵从.
(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博闻.强记()② 非学无以广.才()
③悲守穷.庐.()④又相.天子()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诸葛亮
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周公诫子》参考译文: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
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
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咀嚼,吐出口里的食物,(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聪明睿智,并用不愚昧来保有他的人,必定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你)能不谨慎吗?”。